小说评论 六小龄童品西游(下)   》 第7节:《西游记》吴承恩的生平(1)      Liu Xiaolingtong

  现在看来,这三点和吴承恩一点都不矛盾,完全符合,但到底作者是不是他,我们还必须要有正面的、直接的证据来证明。第一,明朝末年天启年间的《淮安府志》卷十九,有一个“淮贤书目”,就是淮安这一带的前辈学人所写书的目录,吴承恩的名下有《西游记》三个字,这是最直接的证据。这个证据首先是鲁迅发现的。在此之前没有人认为《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第二个是胡适,他们两个人都考证过。第二,康熙年间的《淮安府志》卷十二有一个艺文志,跟天启年间的《淮安府志》的记载完全相同。第三,从方言的角度来证明小说中的语言是淮安的土话,介绍两个例子。一个例子在《西游记》第二十六回,有这么一句话,“你却要好生服侍我师傅……衣裳禳了,与他浆洗浆洗。”“禳”字在有些词典中解释为脏,但是淮安人认为不对,说这个字是软的意思,如“这条扁担太禳,担不起”。旧时在淮安穿衣服要上浆,上浆就硬了,穿的时间久了就软了,要重新浆洗,重新洗就是上浆,穿着才挺括,这个是淮安的土话。证明作者是淮安人。这个意思在淮安中使用较多,调查方言的人甚至认为离开淮安北面三十里以外就不这么讲了,就是这三十里之内是这么讲,更确定了作者是这个地方的人。第二个例子,是个“海”字。在淮安话里有特殊的解释,第七十二回有这么一句,“一个个汗流粉腻透衣裳,兴懒情疏方叫海”。这个“海”字在淮安的土话里是罢休、完结的意思。这是个很典型的词,是淮安话,在《西游记》中出现,也证明作者是淮安人。
  《西游记》吴承恩的生平
  在我儿时的时候,就常听父亲给我讲有关吴承恩的事情。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射阳”是当时的一个地名,他是淮安府山阳县人,也就是今天江苏省的淮安市。他生活的年代是明代弘治、嘉靖和万历初年,生卒年没有准确材料可以考证。有人说他生于1500年,死于1580年,另外一种说法是说他生于1506年,死于1582年。他的先祖生活在江苏涟水,曾祖父吴铭曾任浙江余姚县教导,祖父吴贞曾任浙江仁和县教谕,官职卑微。父亲吴锐,因家境穷困,以经营绸布为生。虽身为商人,却喜欢研读群书。吴承恩在《先君府墓志铭》里说,因为家贫,他父亲超龄了好几岁才上学;入学后,又因为不能向先生按时交钱献物,只能“从旁听窥”。父亲很用功,无论大寒酷暑、下雨天晴,都坐在家里读书,而且读的书很广泛,“自六经诸子百家,莫不浏览”。这样的家境,对吴承恩无疑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吴承恩自幼聪慧,好学好问,博览群书,年轻时受到督学者的赞扬,又爱好奇闻,阅读过大量的稗官野史。受到民间文学的积极影响,又喜欢读唐人的传奇故事,从中吸取营养,他在《禹鼎志》的自序中说:“余幼年即好奇闻。在童子社学时,每偷市野言稗史,惧为父师呵夺,私求隐处读之。比长,好益甚,闻益奇。迨于既壮,旁求曲志,几贮满胸中矣。”因此,他具有丰富的民间神话和传说的知识,能成功地运用神话题材来写作。他的《瑞龙歌》、《二郎搜山图歌》等诗作,也都表现了借神话传说,寄托驱邪除恶的理想。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选集】西游记

【Source】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1节:前言第2节:序Ⅰ郑渊洁推荐
第3节:序Ⅱ王石推荐(1)第4节:序Ⅱ王石推荐(2)
第5节:序Ⅲ冯军推荐第6节:《西游记》著作权之谜
第7节:《西游记》吴承恩的生平(1)第8节:《西游记》吴承恩的生平(2)
第9节:《西游记》吴承恩的生平(3)第10节:《西游记》吴承恩的创作过程(1)
第11节:《西游记》吴承恩的创作过程(2)第12节:《西游记》的章回分析
第13节:《西游记》寻游孙悟空的“老家”第14节:吴承恩故居与《西游记》
第15节:吴承恩墓的发现(1)第16节:吴承恩墓的发现(2)
第17节:《西游记》“西天”究竟在哪儿?(1)第18节:《西游记》“西天”究竟在哪儿?(2)
第19节:《西游记》吴承恩创作出的天宫(1)第20节:《西游记》吴承恩创作出的天宫(2)
第21节:玉皇大帝为何要设个“弼马温” (1)第22节:玉皇大帝为何要设个“弼马温” (2)
第23节:《西游记》老子与太上老君第24节:“唵嘛呢叭咪吽”六字真言之谜
No.   I   [II]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