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景名胜 》 萬裏長城縱橫談 》
第一編 歷史沿革(7)
董耀會 Dong Yaohui
中段:由內蒙古興和縣,經黃旗海北岸,繞過集寧市北境,順大青山而西,經察右中旗,武川縣南的南烏不浪,固陽縣北部的大廟、銀號、西鬥鋪,然後北依陰山,南障黃河後套,經五原,杭錦後旗北境,西抵烏蘭布和沙漠北緣,這是秦統一以後,蒙恬北逐匈奴,闢地數千裏,利用戰國時期趙長城的基礎,加以重新修繕而成的。陰山至賀蘭山之間的廣阔缺口當是秦統一以後新築的。其長城的建築由於基本上依托大青山和陰山,主要是用石塊壘砌,在烏拉特中旗南部發現用石塊壘砌的墻面有多次修繕的痕跡,基寬3.9米,高約3.9米至4米。沿長城內外,在連綿的山巔上,還用石塊壘成供傳遞軍情用的烽燧,山𠔌間的通道則構築了一些關隘城堡設施,沿黃河岸還夯築了一係列障塞,使秦統一以後的長城中段形成縱深防禦體係。
西段:這條長城的幹綫應起自甘肅岷縣,循東北方向,經臨洮、渭源、寧夏固原,又入甘肅環縣、陝西吳旗、靖邊北達內蒙準格爾旗東北的十二連城。蜿蜒在鄂爾多斯高原上的一段保存較好,長城隨山就勢高低起伏,至今猶隱約可見。城墻係夯土築造,夯層清晰可辨,夯窩緊密。
秦通往長城的“直道”行徑路綫是怎樣的?
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疆域擴大了,權力集中了,為了有效地保衛邊防和統治地方,在一旦發生戰爭時,王朝中央能夠在最短時間內,集中必要的兵力、機動至需要的方向,迅速及時地作出恰當的反應,就必須建立良好的道路及通信網絡。除了修建了長城防綫以外,還動用大量勞力,興建了工程量不亞於長城的另一軍事工程——“馳道”、“直道”等以軍用為主的“道路”。其中與長城防綫有密切聯繫的為“直道”,是秦漢王朝北部邊陲防禦體係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
1975年,歷史地理學家史念海為撰寫《陝西軍事地理》,曾進行過一次實地勘察,認定直道的路綫為:由鹹陽北的今淳化縣境秦林光宮(甘泉山)遺址,沿子午嶺主脈北行,經旬邑縣石門關至黃陵縣西興隆關(沮源關)後,沿子午嶺主脈西側經甘肅華池縣東至陝西定邊縣東南,再由此東北行進入鄂爾多斯草原,過烏審旗北,經東勝縣西南,在昭君墓附近渡黃河,到達包頭市西南的秦九原郡治所(三頂帳房古城)。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有關秦直道路綫的具體記述。但後來畫傢靳之林沿秦直道作畫後,提出了不同的路綫。認為直道到黃陵縣西興隆關處後,不是沿子午嶺主脈西側北上,而是沿子午嶺主脈東側,經富縣、甘泉、志丹、安塞、子長、榆林境再至包頭市西。1984年8月間的《光明日報》、《陝西日報》等,對此作了報道,並予以肯定。1986年,陝西交通史志編寫委員會,組織了有關地區(市)、縣的編史人員,又進行了一個多月的實地勘察,認為子午嶺東側的古道遺跡為秦直道遺址。該路至榆林西境後進入鄂爾多斯草原,再與子午嶺西側道路合一,經昭君墓東側至包頭市西。
漢是在什麽歷史背景下修長城的?
陳勝、吳廣農民起義,導致秦王朝覆滅,劉邦、項羽之間的楚漢戰爭,以劉邦重新統一中國而告結束。在這一時期,我國北部的匈奴族,在冒頓單於領導下,以武力統一了我國北部蒙古高原,建立起一個東盡遼河、西逾蔥嶺、南臨陰山、北抵貝加爾湖、有“控弦之士三十萬”的強大奴隸製軍事政權。公元前201年,冒頓率軍南進,攻略馬邑(山西朔縣),“逾句註,攻太原,至晉陽(山西太原)下”,深入長城之內三四百公裏。劉邦親率32萬大軍北上迎擊,因初戰小勝輕敵,於次年初被包圍於白登(山西大同東北15公裏),幾乎被俘,後以重禮行賄,纔得以出圍返回。漢王朝統治集團,重新估計了當時的形勢,遂對匈奴采取和親政策,實施戰略防禦。對內部則采取發展生産、鞏固統治的措施,整軍經武,積蓄力量。經過文景兩代的休養生息,至漢武帝時,社會經濟已有了大的發展。不僅“人給傢足”,“都鄙廩庾皆滿”,而且“衆庶街巷有馬,而阡陌之間成群”,有了進行戰爭和組建騎兵大兵團的物質條件。漢武帝於是轉變戰略,開始實施反擊。
公元前127年,匈奴進攻上𠔌、漁陽,漢武帝為爭取主動,采取了鬍騎東進、漢騎西擊的方針,派衛青等率主力部隊由雲中(內蒙古呼和浩特西南)出發,沿黃河河套北岸西進,至高闕後折而南下,大破匈奴軍,盡復河南地。於是“築朔方,復繕故秦時蒙恬所為塞,因河而為固”。這次主要是修繕秦沿黃河長城及高闕一綫長城,其目的不是滿足於既得勝利,據秦長城實施防禦,而是為進一步奪取陰山山脈作必要準備。陰山山脈地區,“東西千餘裏,草木繁盛,多禽獸”,匈奴軍“依阻其中,作弓矢,來出為寇”。不奪取該山,仍難真正解决邊境的安定問題。為了徹底擊敗匈奴,漢武帝一方面派遣使者出使西域,聯合月氏、大夏和烏孫等政權,並“西置酒泉郡以隔絶鬍(匈奴)與羌通之路”,一方面派衛青、霍去病等,率10萬以上的騎兵大兵團,連續發動四次大的戰役,遠出長城之外兩千餘裏,大破匈奴軍,終於迫其“遠遁,而幕(漠)南無王庭”。至此,作為匈奴南進的主要戰略基地的陰山山脈,完全被漢王朝所控製。正是在這種形勢下,為鞏固已經取得的戰果,漢武帝又下達了在陰山以北修築長城的命令。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人民教育出版社 |
|
|
第一編 歷史沿革(1) | 第一編 歷史沿革(2) | 第一編 歷史沿革(3) | 第一編 歷史沿革(4) | 第一編 歷史沿革(5) | 第一編 歷史沿革(6) | 第一編 歷史沿革(7) | 第一編 歷史沿革(8) | 第一編 歷史沿革(9) | 第一編 歷史沿革(10) | 第一編 歷史沿革(11) | 第一編 歷史沿革(12) | 第一編 歷史沿革(13) | 第二編 建築遺存(1) | 第二編 建築遺存(2) | 第二編 建築遺存(3) | 第二編 建築遺存(4) | 第二編 建築遺存(5) | 第二編 建築遺存(6) | 第二編 建築遺存(7) | 第二編 建築遺存(8) | 第二編 建築遺存(9) | 第二編 建築遺存(10) | 第二編 建築遺存(11)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