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蝴蝶 春明外史   》 第三回 消息雨聲中驚雷倚客 風光花落後煮茗勞僧      張恨水 Zhang Henshui

  這時,何劍塵看見他滿面春色,心想這位先生有點情魔了,我且蒙他一下。因問道:“我剛纔打電話催你,你上哪裏去了?”楊杏園隨口答道:“朋友傢裏去了。”何劍塵道:“有點不對罷?”楊杏園笑道:“我實告訴你,我到梨雲那裏去了來的,我還聽見許多新聞呢。”他便把所見所聞,略略說了一說。何劍塵道:“秦九爺的事罷了,這位上大森裏教書的教員,倒是有趣。怪不得如今大學校的教員,都是一班情種子,這風流案恐怕是層出不窮了。”楊杏園道:“這路人對肉欲兩字,當然極力發揮,不過風流二字,我看他們還未必盡然。”何劍塵道:“你指望陶情風月,就是我們這班鬥方名士幹的嗎?其實他們造的口孽,比我們是有過之無不及,我且給你看兩首詩。”楊杏園看罷道:“你這詩是哪兒來的?怕是花報上的材料吧?”何劍塵道:“花報雖然滿幅淫詞,也不敢做得這樣顯。這是研究報副刊上登的,經文學家的特別介紹呢。”楊杏園道:“天下豈有這樣下流的美人,這詩也許有點過分吧?”何劍塵道:“什麽美人?他所詠的這個女子,我是很知道,就在大森裏,論起價值來,也不過三等人物罷了。所以文人的一枝筆,也是最無平準的東西,每一樁事,揚之可使升天,抑之就可入地。好像這時你眼睛裏的梨雲,在你看來,是完全無缺的美女子,其實……”說到這裏,何劍塵忍住不說。楊杏園道:“其實怎麽樣?”何劍塵微笑道:“我不說,說了你一定不高興。”楊杏園道:“笑話了,她又不是我什麽人,她好也罷,不好也罷,和我什麽相幹。”何劍塵道:“你真要我說嗎?我告訴你罷,她的眉淡而失秀,臉瘦而失潤,身小而不苗條,腰木而不婀娜。”楊杏園笑道:“得了,得了,某之不善也不如是之甚。”何劍塵道:“我說怎麽樣呢,你不是不高興嗎?老弟!我今天要忠告你一句話,這玩笑場中,我們偶然高興,逢場作戲,走走倒也無妨,若認真和窯姐兒談起愛情來,那末,你前途的危險,那就無可言喻。說重一點,就是有性命之虞,也不可知。花錢受氣,那還是件極小的事。梨雲呢,我知道是個天真爛漫的小孩子,她的鴇母可是十分厲害。近來因為家庭發生了問題,所以回上海去了一個多月。梨雲屋子裏的阿毛,就是她的死黨,是受了她重托的。明裏招呼梨雲,暗中實在是監視她,我看那種情形,對你已下戒嚴令。若是梨雲鴇母來了,那格外更加緊一步,保不定三百五百的,和你要求。我們窮措大,哪裏有這樣的大手筆?你要是不去,她正求之不得。這班鴇母的心腸,固然是要錢,但此還是第二着,第一着就是不許妓女和客人發生真戀戀。你對梨雲,這樣溫存體貼,正犯了她的大忌。她們眼中,衹有達官貴人,得罪了你我這樣窮文人,不算什麽。你要不趕快省悟,煩惱馬上就要來了。”
  楊杏園被何劍塵一番話,說得默然無語。仔細一想,自己本來嚮不涉足花柳的人,這回為什麽這樣迷惑,況且自己收入無多,要是這樣鬧下去,也非鬧虧空不可,迷途未遠,趕快回頭罷。他這樣一想,果然就把梨雲拋下,就是她打電話來找,無論是報館裏或會館裏,他叫人回話,總給她一個不在傢。這樣毅力堅持,也不過一禮拜之久。他忽接着一封本京的挂號信,厚厚的一大包,拆開來一看,一個字沒有,衹有一條湖色紡綢手絹,一張四寸相片。這相片上的小影,不是他人,正是棄之未久的梨雲。他看了這兩樣東西,未免就轉過念頭來,心想:“她那種小鳥依人的樣子,已經是我見猶憐,加之落花無主,飄泊風塵,用那同是天涯淪落人的例子而論,對她似乎不應這樣决絶。況且她對我並沒有用過什麽手段呢!”再看那張小照,嬌小動人,那條手絹,餘芳猶在,心想:“她對我尚這樣戀愛,我置之不理,良心上未免說不過去。”於是把這個問題,擱在心上,整整想了一夜,不能解决,晚上到報館裏去,私私的把這事告訴何劍塵。他笑着說:“你要是禪心已作沾泥絮,就可把這些東西,看作邪魔外道,一概不理,自然心地幹淨。情如流水,有孔即人。你要是這樣解决不下,正是與人以隙了”。他們正在這裏談話,找楊杏園的電話來了。楊杏園接了話筒一聽,好像女人的聲音,說是找楊先生說話。楊杏園道:“我就姓楊。”說到這裏,那邊停了一停,又換了一個女人說話。問道:“你是楊老爺嗎?”答道:“是,我姓楊。”那邊又說:“公事很忙啊,你不是天天不在傢嗎,怎麽今天沒有出去呢?”楊杏園聽了那個聲音,知道是梨雲,故意問是誰。那邊說:“你問我是誰呀?你忘了誰,我就是誰。哼!真會裝糊塗啊。”楊杏園聽了這幾句話,不覺笑了起來。梨雲說:“我送給你的東西,收到了沒有?”楊杏園說:“收到了。謝謝你。”梨雲說:“謝是不用謝,要是我沒有什麽事得罪你,就請你過來坐坐。要是你公事忙呢,或者不願意到我們這種髒地方來呢,那也不敢相強,衹好聽你的便了。”這幾句不軟不硬的話,說得楊杏園竟沒有法子回答。想了一想,答道:“好罷,我停會再來罷。”梨雲格格的在電話裏笑了一陣,說道:“那末,我就等候你了,再見罷。”楊杏園把電話挂上,何劍塵已經全聽在肚裏,衹是對楊杏園微笑。楊杏園很躊躇的說:“沒有法子,再去敷衍一回罷。”稿子編完,還衹十一點鐘,楊杏園就要拉何劍塵同去。何劍塵說:“我要等一條重要的命令,這會子不能走,你且先去,我隨後就到。”
  楊杏園也未便相強,衹得先走出門來。衹覺一陣寒風拂面,吹了滿身濛濛密密的小雨點,街上的電燈寒光燦燦,照見滿地都是泥漿。街上行人稀少,衹有幾輛破膠皮車,梯踏梯踏,在泥地裏拖着。不一會到了鬆竹班,裏面很是冷清清的,梨雲早從屋子裏接了出來,笑着說道:“楊老爺居然來了,這是想不到的事情哩。”楊杏園也不和她分辯,不過笑笑,攜着她手走進屋子。那種墜歡重拾的情況,酸甜苦辣,各味俱備。這時阿毛斟了一杯茶,遞給楊杏園,笑着說道:“七小姐年紀輕,不懂事,還得楊老爺照應點。”梨雲笑道:“是哇,照應點,不要太搭架子啊!”楊杏園笑道:“天理良心,這樣爛漿也似的路,我都跑了來,還是搭架子嗎?”娘姨道:“這話也是真,我們這裏,今天清得來。”梨雲道:“一到有風有雨的天氣,教人就不願意在北京住。我想北京這個地方,要是沒有大總統,誰也不會來的。我是做鬼,將來也要回到蘇州去的。”楊杏園道:“你是不是蕩口人?”梨雲道:“你怎樣會知道?”楊杏園道:“這也是劍塵告訴我的。他說問過許多姑娘,她們是哪裏人,她們必定說是蘇州;問她是蘇州什麽地方,她又必定說是蕩口。好像成了一個定例,姑娘的籍貫,是非蘇州蕩口不可。其實蕩口地方,我也到過的,不過鄉下一個賣絲賣米的小鎮市,沒有什麽特別的好處。難道說這也像開點心店,是非冒稻香村的招牌不可嗎?”梨雲道:“你這話我不信,我就沒有對人說過是蕩口人。”楊杏園道:“你哪裏人呢?”梨雲道:“我是蘇州城裏人。”楊杏園問得口滑了,衹顧着追問道:“住在哪一門呢?”梨雲正想往下說,那阿毛對她使個眼色,梨雲會意,笑着說道:“我小時候就到上海去的,這可記不起來了。”楊杏園看見梨雲欲言又止的情形,想起何劍塵所說,娘姨暗中監視梨雲的話,很覺一點不錯。便道:“這也難怪。我七八年前,在蘇州讀過書的,如今除了虎丘寒山寺幾處名勝地方,我都不很記得了。”梨雲道:“你說蘇州哪裏頂好玩?”楊杏園道:“那自然是天平山了。虎丘這地方,不過奇在平原中間,突起一座小山來,遠看是有點趣,真是跑到山上去,不過看些零零碎碎,大大小小的石頭。好像北京陶然亭,不過一個土墩,空負虛名。我們在南方的時候,心裏以為這個亭,必定有些景緻,到後來逛過一回,就不想第二次了。”梨雲道:“照你這樣說,你在蘇州,也是住過很久的了。”楊杏園道:“我是十五歲以前,差不多都在南昌,十五歲以後,南北各省就跑得不亦樂乎,比較上蘇州多住一點。”梨雲道:“提起南昌,我問你一個人,你認得不認得?”楊杏園問:“是誰?”梨雲道:“她的名字叫林燕兮,差不多在北京的江西人,都是知道的。”楊杏園道:“你說的是她嗎,這正被你問着了,她還是我小時候的鄰居哩。在京的江西人,因為同鄉上的關係,很捧她,其實她這個人是不可救藥了。”梨雲道:“怎麽不可救藥呢?”楊杏園道:“這要從根本上說起來。當年我在南昌的時候,在小學裏讀書,不遠的路,有個女學堂,林燕兮就是那女學堂裏的女學生,我上學的時候,十回倒有六七回遇見她。”梨雲笑道:“那末,你兩個人,有點關係吧?”楊杏園道:“那個時候我還小呢,關係兩個字說不上。不過她的歷史我是知道的。她姓李,單名一個萍字,是江西萍鄉人。十一二歲上就有了婆婆傢,丈夫是個布店小徒弟,兩小無猜,還常常見面呢。後來燕兮的父親死了,她就寄住在外祖母傢,外祖母看見她怪可憐的,就把她送去上學讀書,後來她讀了三年書,就到了調皮的時候了。鄰近法政學校裏的學生,她很認識幾個,心裏覺得幼年訂婚,受了一種很大的束縛,十分不爽快。後來不知誰把她的婚事,傳到同學的耳朵裏去了,說李萍的黑斯班得,是個小徒弟。”梨雲笑道:“這裏又怎麽鑽出來一個黑絲板凳來了呢?”楊杏園道:“這是一句外國話,就是丈夫的意思,不是什麽板凳。女學生和同學說起丈夫來,都是這樣稱呼,因為大傢都是女孩子,說起丈夫或者老公兩個字,不大好意思,所以找個外國字來替代。”梨雲道:“我明白了。後來呢?”楊杏園道:“在學堂裏讀書的女學生,大傢都叫一聲小姐,有丈夫的,固然不是少爺,也是學生。沒有丈夫的,那更不必說,誰不願意嫁一個東西洋留學生。而今李萍的丈夫,單單是個小徒弟,心裏的難受,也可以想見。偏偏有幾個尖刻的同學,在她面前,故意說‘密斯李,將來衣服,有得穿哩,傢裏開的是布莊啊。’李萍聽了這幾句話,就像刀挖心一樣,晚上睡覺,常是一夜哭到天亮,清早起來,眼睛老是通紅的。她舅舅緩緩的也看出來了,就埋怨他的母親說:‘不該把甥女送進女學堂。說起來字是認不了幾個,開口就是什麽家庭專製啦,野蠻時代啦,不自由,毋寧死啦!我想,給她吃,給她穿,給她讀書,這樣的家庭,還說專製野蠻。再要讀兩年書,保不定我這個傢成了她的,她還要把我轟走哩。’他母親聽了這話,一賭氣,不給李萍讀書了,把她關在傢裏,她如何受得了這個罪,不到三個月,就跟着一個法政學生偷跑到九江來了。頭裏那個學生,還有幾個錢,帶她住在客棧裏,後來錢用完了,那個學生也跑了,衹剩得她一個人,住在九江。她想回去吧,哪裏有臉見人!不回去吧,一個年輕的婦人到哪裏去呢?況且棧房裏的伙食錢,又追得厲害,真是有苦無處說。也是命不該絶,這個時候,南昌來了一個舊日的鄰居,也住在這客棧裏,一見了她,就說她可憐,把她的棧房錢還了,還說:他有個親戚在漢口,可以到那裏去暫住幾天,再想法子寫信給她舅舅,接她回去。她信以為真,果然和他上漢口,從此就落在火坑裏去了。她到了漢口以後的事,我不很知道,仿佛聽見說,衹做一年生意,就到北京來了。常言道得好:‘物稀為貴’,北京城裏的江西姑娘,那總算稀物,況且林燕兮又認識幾個字,挂一個學生出身的招牌,生意自然不會很壞。後來又有些無聊的文人,吃了飯沒事,替她做了許多詩,送到花報上去登,郎郎姐姐,鬧得肉麻不堪。有些好奇的人,聽說她會做詩,還有許多去瞻仰丰采的。這樣一來,林燕兮的生意,不過如常,身價倒擡高了,開銷也鬧大了,不上兩年的光景,虧空得一塌糊塗。而今要想休手,也不能夠,將來年紀一年大一年,那就更不得了哩。”
  梨雲笑道:“你不說就不說,一說就像開了話匣子似的,也虧你調查得這樣清楚。”說到這裏,阿毛到房間外頭去了c梨雲嘆了一口氣道:“這種人那也是自作孽,像我那纔真是命不好。我有什麽看不出,當姑娘的不是虧空得不能抽身,就是為了虧空,把身子賣給人傢做姨太太,總是虧空二字送終。”楊杏園笑道:“那末,這兩樣,你願意哪一樣呢?”梨雲道:“走到哪裏,說到哪裏罷了,這是說不定的啊。”楊杏園正要答話,衹聽見外面如潮涌一般,下了一陣大雨。一陣電光,照得窗子外頭通亮,就着電光看那瓦上的雨點,牽繩似的往下落。接上隆隆的一個大霹靂,好像就落在院子外頭,震得窗戶都搖動不定。梨雲“哎喲”一聲,抓住楊杏園的衣服,緊緊的靠着,楊杏園也嚇了一跳。偏偏這時電燈又滅了,眼前一黑,聽見窗外的雨聲,嘩啦嘩啦,一陣一陣的過去。梨雲越發害伯,緊緊的貼着楊杏園坐下,哪裏敢動。大約有五分鐘的工夫,電燈纔亮,娘姨不聲不響,已走進來多時了。楊杏園覺着不好意思,把梨雲一推,笑道:“也沒有看見這大的人,還怕打雷,真是你們江蘇人說的話,小囡脾氣。”梨雲羞得桃腮紅潤,粉頸低垂,便對鏡子,用手去理那鬢發。一面笑着說道:“雷又大,雨又大,短命的電燈,偏偏的滅了,黑洞洞的,好像坐海船,遇見大風大浪一樣!叫人怎樣不怕?我說人要怕雷纔好,因為怕它,就不敢做害人的事情。”說到這裏,回過頭來問阿毛道:“我格句閑話阿對?”姨娘操着蘇白答道:“蠻正!”楊杏園衹裝糊塗,東拉西扯,說了許多話,把這一場事混過去。因說道:“雨小了,我走罷。”娘姨道:“還早啊,忙什麽呢?”這分明是一句平常的話,楊杏園聽了就好像言中有刺,也不理她,對梨雲道:“過天見罷。”說畢,也不停留,就冒雨坐車回來了。進得屋來,燈下襬着四五封信,拆開一看,都不關什麽緊要。內中有一封信,是吳碧波從學校裏寄來的,上面寫道:
  杏園吾兄:踏青一別,又春事闌珊矣。午課、暇,把唐詩就窗下讀之,每至杏花飄雪小桃紅等句,輒悠然神往。則蝴蝶一雙,翩翩從墻外飛來,掠窗而過,一若以其來自花間,而故驕示吾儕者。適聞道泉寺丁香盛開,今尚未謝,擬明午過兄寓,偕往作半日之遊。望備仗頭錢小候,勿令蜂蝶笑人也。
  碧波 頓首
  楊杏園把信讀完,想道:“倒是住在後城的人,有這樣的閑情逸緻,我離着道泉寺衹有一點兒路,反忘懷了,說不得,明天且陪他玩半天。”一宿無話。
  次日楊杏園沒有出去,就在傢裏等候吳碧波。到了一點鐘,果然來了。楊杏園道:“道泉寺的丁香花,我是兩年沒有看過了。去年他那裏開什麽如來千秋會,我也一天換一天沒有去,如今想起來,很覺得可惜。”吳碧波道:“這有什麽可惜!這會全是那法坡和尚弄錢的把戲,不看也罷。他因為熊鳳凰那點關係,慢慢認得許多政界人物,又加之那時候,黎菩薩張瘋子,都是好佛的人,他就把幾年結交的成績,藉這個機會,籠統的敲他一個大竹杠。真是政客的手段,也沒有他這樣處心積慮的周密。不說別的,他那寺前寺後的房租,每年就有一千塊錢的收入。他收齊了,一個大也不用,馬上零零碎碎的藉給窮人,取那二分息的利錢,你說可惡不可惡?”楊杏園道:“我不信,出傢人,哪裏能做這樣的事情?況且那法坡,也是有名的大和尚,我就聽見說,他詩做得很好,似乎不至於這樣不堪?”吳碧波道:“他是一個出傢人,我與他無仇無恨,我造他的謠言作什麽?我有個親戚,租過他寺裏的房子,所以很知道。這和尚還有一樣怪脾氣,他拿銀元去換銅子,總要走幾傢錢店,纔肯換,生怕吃了虧。銅子用了,他那個包鋼子的爛報紙,還理得齊齊的,揣在衣袋裏,帶回傢收起來,集得多了,四五個子一斤,賣給收碎紙的。他决不肯拿整堆的碎紙,去換取燈,說是太吃虧了。我想這個和尚,清不清,濁不濁,也不知道他湖南哪處山川戾氣所鍾,生出這樣一個怪物?”楊杏園笑道:“和尚是這樣愛錢,又何必出傢?我想你的話,總有點言之過甚。”吳碧波道:“我不和你爭論,作興我們可以遇見他。你一見其人,就可恍然了。”
  他們這纔停止辯論,往道泉寺而來。剛到門口,早有個四十多歲的和尚迎了出來,笑嘻嘻的對二人打招呼。他們一進二門,仿佛聞着一一陣清香,再一看院子裏,翠蓋重張,白雲碎剪,丁香花已經半謝了。楊杏園道:“呀!我們來的不是時候了。”那和尚聽了這話,以為他們要走,連忙招呼着說:“二位請喝一杯茶去,這花雖然謝了,這一股沒有散的香氣,比花開得正盛的時候,還要好聞呢。”楊杏園還沒有答話,有兩個人挨着身子出去,有一個小和尚跟着過來,手上拿了幾十個銅子,給大和尚看,卻把一個手,指着那前面走的兩個人。那大和尚問道:“這是多少?”那小和尚道:“三吊錢的銅子。”那大和尚板起臉來,對走的兩人後影子駡道:“陡!好不要臉!”那小和尚道:“他喝了茶不算,還吃了我們一碟瓜子,一碟花生仁兒,這個錢衹好算茶水錢,我們不是賠本了嗎?看他那副神氣,大模大樣,好像能花三五塊似的,誰知道他喝了吃了,給這幾個銅子。’大和尚對小和尚道:“以後遇着這班流氓,還是不招呼他的好。”楊杏園聽在肚裏,也不理他,指着一棵樹對吳碧波道:“這是一棵老樹,你知道嗎?”吳碧波還未答話,那和尚轉過臉來,陪着笑道:“這是明朝種的,叫做揪樹,三百年以來,有許多大官,題詩詠它,兩位大概也知道的吧?’他帶說帶笑,就把楊吳二人引進小客堂裏去了。這客堂是三開間打開的屋子,壁上也挂些字畫之類,倒是一列擺了三副桌椅,很有飯莊的形式。他們進了客堂,小和尚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擺果碟,泡茶,忙得個小禿腦袋,衹是鑽進鑽出。楊杏園輕輕的對吳碧波道:“看這樣子,很有點強迫的性質,我們大概跑不了。”吳碧波笑道:“我是早知道有這一着。”那和尚生怕他們不喝茶,就把椅子移了一移,滿面堆下笑來,躬着身子,把手一支,對楊吳二人說道:“請坐請坐!”他們衹得坐下。楊杏園就與和尚攀談起來,因問和尚法號怎樣稱呼。和尚站在一邊,躬着身子答道:“不敢,是慈泉兩個字。”楊杏園道:“你們法坡方丈在傢嗎?”慈泉道:“到錢總理府上去了,大概不久就回來。”楊杏園道:“出了傢的人,怎麽還是這樣忙?”慈泉道:“阿彌陀佛,廟裏的收入太少,僧人又多,為着佛菩薩,衹好忙一點了。”吳碧波道:“我聽見說,你們廟裏,很能收點房租,這話真的嗎?”慈泉道:“出傢人不說謊,有是有一點,不過每月收幾十塊錢,何濟於事?”說着就指桌上的果碟道:“這都是幹淨的,請用一點。”楊杏園被他逼不過,衹得抓了幾個瓜子嗑着,便走到院子裏去看花。吳碧波也跟了出來。衹見丁香花下面,已經落了許多花瓣,枝上的殘花,被日光照着,時時一片一片的,從樹葉子裏,落在地上。這時,後面忽有一個人喊道:“密斯脫吳。”要知此人是誰,下回交代。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是野史(重版代序)前序
後序續序
第一回 月底宵光殘梨涼客夢 天涯寒食芳草怨歸魂第二回 佳話遍春城高談婚變 啼聲喧粉窟混戰情魔
第三回 消息雨聲中驚雷倚客 風光花落後煮茗勞僧第四回 勤苦捉刀人遙期白首 嬌羞知己語暗約黃昏
第五回 選色柳城疏狂容半夕 銷魂花下遺恨已千秋第六回 萍水約雙棲非雞非鶩 釵光驚一瞥疑雨疑雲
第七回 寂靜禪關奇逢訝奼女 蕭條客館重幣感花卿第八回 佛國謝知音寄詩當藥 瓜棚遲晚唱詠月書懷
第九回 事出有因雙妹通謎語 客來不速一笑蹴簾波第十回 我見猶憐孤燈照斷雁 誰能遣此深夜送飄茵
第十一回 窺影到朱門高堂小宴 聽歌憐翠袖隔座分香第十二回 出𠔌佩蛾眉藏珠自贖 分金快月老沽酒同傾
第十三回 設筵開場歌臺真燦爛 典衣終麯舞袖太郎當第十四回 綺語道溫存聞香止步 晚妝悲薄價泣粉成痕
第十五回 淪落相逢沾泥同惜絮 纏綿示意解渴暗分柑第十六回 欲壑空填花叢迷老吏 墜歡難拾宦境睏英雌
第十七回 目送飛鴻名花原有主 人成逐客覆水不堪收第十八回 私語膩閑人情何綿密 良宵留蕩子鄉本溫柔
第十九回 垂淚還珠歸程添悵惘 忍心碎柬好夢漸闌珊第二十回 紙醉金迷華堂舞魅影 水流花謝情海詠歸槎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