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家评传 》 一代才子钱锺书 》
家世(1849-1910)(1)
汤晏 Tang Yan
无锡有几个大家族如荣、唐、薛、秦、杨及钱家。钱姓在中国是一大姓,在《百家姓》里仅在赵姓之后。无锡钱氏是一望族,乃源自五代十国。钱穆说:“江浙钱氏同以五代吴越武肃王为始祖,皆通谱。无锡钱氏在惠山有同一宗祠,然余与子泉不同支。年长则称叔,遇高年则称老长辈。故余称子泉为叔,锺书亦称余为叔。”[6]钱锺书的父亲钱基博谈到他家世时,无不自豪地说:“自以始得姓于三皇,初盛汉唐,中兴于唐宋之际,下暨齐民于元明,儒于清,继继绳绳,卜年三千;虽家之华落不一,绩之隐耀无常,而休明著作,百祖无殊;典籍大备,灿然可征也。”[7]钱锺书的上世可以追溯到唐朝末年,武肃王起兵临安,奄有吴越开始[8]。钱锺书的祖父钱福炯(祖耆,1849—1926年,是武肃王第三十一世孙)[9]。他的前四代是钱奎、钱士镜、钱浩若、钱维桢。福炯是钱维桢第四子,按“福、基、锺、汝、昌”排辈下来,福炯曾娶江阴富豪孙氏女为妻,这就是杨绛在《记钱锺书与〈围城〉》一文中所说的“锺书的祖母娘家是石塘湾孙家,官僚地主,一方之霸”。钱锺汉在《无锡光复志拾遗》中也说孙家“是无锡当时最有势力的大地主家族之一”。
钱福炯共生四子二女。长子钱基成(子兰)、次子基治(仁卿)、老三老四钱基博(子泉)与钱基厚(孙卿)。女二钱素琴和钱月琴。基治先殁。钱基博乃是钱锺书的父亲,是一位学淹贯博的鸿文大儒。基博生于光绪十三年(1887年)农历二月二日,与孟子同生日,他与弟弟基厚是双胞胎。据郑逸梅《艺林散叶》中说:“梁溪钱孙卿钱基博,为孪生兄弟,面貌相类,初识者几难辨别。”钱基厚对政治很有兴趣[10],而钱基博纯粹是一个学者。他虽与丁文江同年出生,丁学英文出洋留学吸收新思想,回国后与胡适等人办《独立评论》,算是新派人物;但钱基博思想较旧,为近代古文大家,在新旧文化交替期间,他是一个很突出的人物。惜近人很少有人注意他,吾人对他所知不多,幸好他有一篇自传留下来。
1935年,钱基博应江苏省教育厅厅长周佛海之请,写了一篇长约五千字的自传,刊于上海光华大学半月刊(二卷八期),并附刊在《现代中国文学史》卷末。据自传称,他年5岁跟着比他长14岁的长兄基成开蒙读书,9岁能背诵四书、五经。16岁与孪生兄弟基厚及其同邑好友徐彦宽(辑有《念劬庐丛刊》)“自拟为师(许国风)门三杰”,并写过一篇约四万字的文章《中国舆地大势论》登在梁启超的《新民丛报》上,年仅16。刊出后很受时人注意,深得梁启超赞赏,自此后著述益丰。宣统元年(1909年)江西提法使陶大均看到钱基博的文章,甚为欣赏,惊为龚自珍再世,遂招之入幕,那时钱氏不过22岁而已。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资料来源】上海人民出版社 |
|
|
钟情于书不问功名的一生(1) | 钟情于书不问功名的一生(2) | 钟情于书不问功名的一生(3) | 杨绛先生函 | 引言(1) | 引言(2) | 家世(1849-1910)(1) | 家世(1849-1910)(2) | 幼年(1910-1929)(1) | 幼年(1910-1929)(2) | 幼年(1910-1929)(3) | 父亲钱基博(1887-1957)(1) | 父亲钱基博(1887-1957)(2) | 父亲钱基博(1887-1957)(3) | 清华才子(1929-1933)(1) | 清华才子(1929-1933)(2) | 清华才子(1929-1933)(3) | 清华才子(1929-1933)(4) | 清华才子(1929-1933)(5) | 青年讲师(1933-1935)(1) | 青年讲师(1933-1935)(2) | 青年讲师(1933-1935)(3) | 青年讲师(1933-1935)(4) | 牛津(1935—1937)(1) | |
| 第 I [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