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胡思乱想的日子   》 《胡思乱想的日子》第一辑-别是一番幽默在心头(1)      王跃文 Wang Yuewen

  有则笑话,很有意思。一位旅美华人,同美国人吵架,自然都是用英语。可这华人毕竟是华人,忍不住蹦出一句国骂:我操你妈!美国人听不懂,耸肩摇头,蓝眼四顾。好事的中国同胞翻译过去:这位先生说想跟你妈妈做爱!美国人听了,更是大惑不解,双手一摊,说:这跟我有什么关系?再打量打量这位同他对骂的中国小伙子,生得煞是帅气,美国人顿时乐了:天哪!我老妈她真走运!
  平时阅报,我会经常看到类似的幽默。有的是时过境迁之后才觉得好笑,有的是因为中国人凭着自己的脑子一厢情愿地想西方的事情让人不觉莞尔。
  好多年前,我在《参考消息》上看到一篇文章,题目我记得很清楚:《苏联在商品经济的道路上迅跑》。毫无疑问,文章内容肯定是批判苏联修正主义错误路线的。那年月,中国正在一门心思朝共产主义大踏步前进,眼看就要跨进按需分配的门槛了,而苏联却热衷于商品经济,开历史倒车,岂不令人愤慨!我记得当时身边的许多大人理解按需分配同阿Q的理想差不多:要什么有什么,喜欢谁就是谁。那会儿我少不更事,发现不了个中幽默。但当时头脑清醒如顾准先生者,读着这样的文章,肯定会睡不着觉的。他也许无心幽默,但无法公开表达自己意见,只好躲在昏暗的书斋里写上几行日记。我那时毕竟太小,现在记不起具体年月了,不知当时顾准先生仍然活着,还是早就在贫病交加中逝去。但我相信当时一定还有很多比我懂事的人,他们不过是读了那篇文章什么都不说而已。多年以后,当我们国家不得不顺应世界大势发展市场经济时,我偶然记起这事,内心生出说不明白的幽默。或许这就是所谓黑色幽默?只是这幽默的代价太沉重了。仔细一想,我当年读到那篇文章恐怕只有十来岁。缘何小时候很多事就忘记了,单单记得那篇文章,也是奇怪。
  早几年,也是在《参考消息》上,看到一幅漫画,很多俄罗斯人在排队购买食品,一位老太太伤心地说:我的孙子已经一个星期没有喝上牛奶了!我当时的第一感觉就是:这有什么好说的,我长到二十多岁还不知道牛奶是什么味道哩!当时苏联刚刚解体,漫画大概是想告诉人们不搞社会主义就喝不上牛奶。我却暗自发笑,心想你要讽刺人家俄罗斯,也得换个说得出去的法子儿,犯不着出此下策。大凡国内严肃报刊都是极重导向的,这幅漫画自有高妙的用意,可我至今还不明白牛奶同什么主义有何等关系。我想那位俄罗斯老太太今天肯定不会再抱怨牛奶问题了,因为她的国家牛奶供应想必已不再紧张了。可按那漫画的逻辑,俄罗斯应该回归到苏联时代才会有牛奶。不过那漫画上的人们都是很秩序地排着队,不见拥挤的,不见插队的,也没见心烦气躁骂骂咧咧的。这倒有点儿像俄罗斯的味道,因为这漫画毕竟不是中国人画的。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出版社
《胡思乱想的日子》第一辑-替有钱人着急《胡思乱想的日子》第一辑-屁说《胡思乱想的日子》第一辑-瞎想与胡说《胡思乱想的日子》第一辑-精神原创的终结
《胡思乱想的日子》第一辑-问候的艺术《胡思乱想的日子》第一辑-老睡不着《胡思乱想的日子》第一辑-别是一番幽默在心头(1)《胡思乱想的日子》第一辑-别是一番幽默在心头(2)
《胡思乱想的日子》第二辑-贾府失盗之后《胡思乱想的日子》第二辑-你还会哭泣吗《胡思乱想的日子》第二辑-伏尔泰和年羹尧《胡思乱想的日子》第二辑-仁者•君子•凡人
《胡思乱想的日子》第二辑-越写越偏题《胡思乱想的日子》第二辑-屈原的倔与迂《胡思乱想的日子》第二辑-康熙亦有真性情《胡思乱想的日子》第二辑-宝贝时代
《胡思乱想的日子》第二辑-贬义小资(1)《胡思乱想的日子》第二辑-贬义小资(2)《胡思乱想的日子》第三辑-好色的克林顿与廉洁的施罗德《胡思乱想的日子》第三辑-萨达姆的运气
《胡思乱想的日子》第三辑-看不懂的新闻《胡思乱想的日子》第三辑-从斯大林到普京(1)《胡思乱想的日子》第三辑-从斯大林到普京(2)《胡思乱想的日子》第三辑-中国天天感恩节
第   I   [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