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学思考 》 何以为生:文化名人的经济背景 》
第7节:鲁迅参与"索薪"斗争(3)
陈明远 Chen Mingyuan
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在学生们的鼓舞和带动下,北京各院校教职员也联合起来,为"索薪"而罢课罢工。这个正义行动得到了一些进步者的支持,也难免遭到一些守旧者的异议和责难。李大钊挺身而出,在《新生活》杂志第19期(1919年12月28日出版)发表两篇评论主持正义,其一是《生活神圣》,文中说:
"此次教职员因薪水问题罢业,许多人还是拿冠冕堂皇的话来责备他们。就是他们自己,也有些人觉着因为吃饭问题罢业不好意思似的。我以为倒是光明磊落的要求生活权,是一种很体面很正当的事。不要套些假面具,把生活神圣的光华遮盖了。"
其二是《大联合》,文中说:
"'五四'、'六三'以来,全国学生已成了一个大联合。最近北京各校教职员也发起了一个联合,对于全国教育的根本和个人的生存权,有所运动。我很盼望全国的教职员,也组织一个大联合,更与学生联合会连络起来,造成一个教育界的大联合。我很盼望全国各种职业各种团体,都有小组织,都有大联合,立下真正民治(民主)的基础。"
但是,对于教育部公务员们组织的"索薪"斗争,鲁迅一开始的态度并不积极。证据是鲁迅本人的《日记》和其他文章。
1920年教育部员第一次组织"索薪团",到财政部静坐抗议,但查《鲁迅日记》未见记载。
1921年4月8日,北京大学等八校教职员因抗议北洋政府克扣教育经费全体辞职,并通电全国。6月3日,"北京小学以上各校教职员联合会"罢课,并为维持教育举行请愿。8月15日,教育部公务员因欠薪达五个月召开全体会议,决定停止办公。但查阅《鲁迅日记》,均未见记载。鲁迅没有参加"六三"等示威运动。
因北洋政府克扣教育经费,教育部及国立各校财务枯竭,长期欠薪,鲁迅在本年日记中,经常出现借款的情况。例如:4月5日上午从齐寿山假(借)泉五十;4月12日下午托齐寿山从义兴局借泉二百,息分半(每月得付息30圆的高利贷);4月26日午后从齐寿山假泉二十;5月30日下午从李遐卿假泉四十;6月4日下午从齐寿山假泉五十;……
《鲁迅日记》到10月24日记载"下午往午门索薪水",但无结果,只有继续借债度日。《日记》载11月3日晚从齐寿山借泉卅;11月9日从大同号假泉二百,月息一分,还齐寿山卅。
12月16日,教育部薪金拖欠半年,鲁迅与15名科长、主任联名呈文中华民国政府;这时他才公开参与"索薪"抗争。
《鲁迅日记》载:1920年他共收入1月至9月教育部薪水2 640圆,平均每月220圆,拖欠3个月的薪水900圆。1921年共收入教育部薪水2 490圆,平均每月207圆7角,拖欠半年多的薪水。1922年日记缺失,仅存断片,据许寿裳摘录手抄本:教育部除补发去年下半年薪水外,尚拖欠本年三个半月的薪水。
1923年鲁迅共收入教育部薪水2 094圆,平均每月174圆5角,累计拖欠九个月。1923年11月18日鲁迅发表谈话《教育部拍卖问题的真相》,揭露了北洋军阀政府克扣教育经费、欠薪严重的窘况。日文记录稿载《北京周报》第89期。
1924年在鲁迅的经济生活中是一个转折点,这一年,他的收入构成中,第一次出现了本职收入(教育部薪水)少于业余收入(讲课费及稿酬、版税)的情况。业余讲课和写作收入占59%,超过一半;而本职收入仅占41%,也就是不到一半。这年共收入教育部薪水1 082圆,平均每月仅仅90圆2角(不到应发数的1/3),累积拖欠一年又六个月的薪水,所以收入大为减少。
《鲁迅日记》载1925年共收入教育部"奉泉"1 652圆,平均每月仅有137圆6角7分,是补发前年(1923年)的一部分薪水。1926年上半年共收入教育部薪俸545圆,是补发1924年2月以前的薪水。
1922年2月,蔡元培发表《教育独立议》专文,主张实行不受党派和教会控制的"超然"教育,强烈要求教育经费独立,由政府划出某项固定收入专作教育经费,不得挪移他用。同时,在北京成立的全国教育独立运动会发表宣言,揭露近年以来"兵灾频仍,政潮迭起,神圣之教育事业,竟飘摇荡漾于此卑污龌龊之政治、军事之漩涡中,风雨飘摇,几濒破产"。主张"教育经费应急谋独立,教育基金应急谋指定,教育制度应急谋独立"。尽管教育界对教育经费的筹措心急如焚,但政府当局对此却漠然处之,教育经费问题仍未得到解决,拖欠教员薪金的事件屡屡发生。1926年1月5日北京临时执政政府教育部部员为索取拖欠薪水,决定查封《四库全书》作为欠薪抵押品;1月7日北京中小学联合会教员集会,决定逐日轮流向政府索清三个半月积欠;8月京师国立八校校长因经费无着,无法开学,联名辞职。教育经费之短缺,已造成教育事业的危机。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资料来源】新华出版社 |
|
|
第1节:我算清了鲁迅一生挣的钱(1) | 第2节:我算清了鲁迅一生挣的钱(2) | 第3节:《新青年》同人为何不要稿费(1) | 第4节:《新青年》同人为何不要稿费(2) | 第5节:鲁迅参与"索薪"斗争(1) | 第6节:鲁迅参与"索薪"斗争(2) | 第7节:鲁迅参与"索薪"斗争(3) | 第8节:鲁迅为版税而奋斗(1) | 第9节:鲁迅为版税而奋斗(2) | 第10节:致命的昏和卖(1) | 第11节:致命的昏和卖(2) | 第12节:鲁迅、琉璃厂和旧书、文物 | 第13节:对琉璃厂的眷念 | 第14节:鲁迅和电影(1) | 第15节:鲁迅和电影(2) | 第16节:鲁迅和电影(3) | 第17节:王韬的经济状况(1) | 第18节:王韬的经济状况(2) | 第19节:康有为的经济状况(1) | 第20节:康有为的经济状况(2) | 第21节:康有为的经济状况(3) | 第22节:康有为的经济状况(4) | 第23节:章太炎的经济状况 | 第24节:蔡元培的经济状况 | |
| 第 I [II] [I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