讽刺谴责 文明小史   》 第六回 新太守下馬立威 弱書生會文被捕      李寶嘉 Li Baojia

  話說那個洋礦師,路上聽了金委員的話,回到長沙,見了撫院,先說了柳知府許多壞話。說他性情疲軟,不能彈壓百姓,等到鬧出事來,他又置之不理。幸虧得那裏的知縣還能辦事,當時就拿到幾名滋事首犯,收在監裏。現在我們幾個人雖然逃出命來,帶去的行李全被百姓搶光,至今一無下落。撫院聽了,少不得安慰了洋人幾句,叫支應局每人先送一千銀子,回來再行文下去,着落知府身上,賠還你們東西就是了。洋人無話退出,自回武昌,不在話下。
  原來這位撫臺大人,也是極講究洋務的,聽了這般情形,便說這些百姓如此頑固,將來怎麽辦事呢?當下正有許多官員進內稟見,有一個發審局的老總,姓傅名祝登,是個老州縣班子出身,便說道:“卑府從前在那府裏,也做過一任知縣,地方上的百姓,極其頑固不化。卑府到任之後,一面開導他們,碰着有不遵教化的,就拿他來重重的辦了兩個,做了一個榜樣,後來百姓都不敢怎麽樣了。”撫院道:“是啊!我想要辦一樁事情,總得先立一個威,好叫百姓有個怕懼,自然而然跟着我們到這條路上去。不然,現在裏頭交辦的事情又多,而且還要開捐,他們動不動的聚衆挾製官長,開了這個風氣,還了得!我看柳某這個缺,是有點做不來的,不如暫時請他回省,這個缺就請老哥去辛苦一趟。第一,先把那裏的百姓整頓一番,是最要緊的。”傅祝登聽了,滿心歡喜,連忙站起來請安謝委,退了下去。撫院便傳藩司進見。說起永順百姓鬧事打洋人,現在須得將該府撤委,就委傅某前去署理。藩臺聽了,自然照辦。下得司來,轅門前粉牌早已高高挂出,並一面行文下去。當下便有永順府聽差的人,得了這個風聲,立刻打稟帖寄信到永順通知。這日柳知府正在衙中無事,忽見門上拿進一封信來,拆開看時,便是聽差寫來的,就說的是撤任的一樁事,新委的是傅祝登傅大人,不日就來履新各等語。當時合衙上下衆人聽了,不免都有點驚慌。畢竟柳知府是個讀書人,稍有養氣工夫,得了這信,心上雖不免懊惱,面子上卻絲毫不露,常說:“像我這樣做官,百姓面上總算對得住的了。然而還不落他們一個好,弄到後來,仍舊替我鬧出亂子,使我不安其位,可見這些百姓也有些不知好歹。將來換一個利害點的官,等他們吃點苦,到那時候,才分別出個上下呢。”說罷便自嗟嘆不己。不多兩日,藩司行文下來。柳知府便料理交卸事宜。又過兩天,傅祝登行抵府城,註銷紅諭,定了吉日接印,一切點卯、盤庫、閱城、閱獄,照例的官樣文章,不必細述。嚮來新任見了舊任,照例有番請教。此番傅祝府見了前任柳知府,卻一直是淡淡的。柳知府等到把印支出,當天即將眷口遷出衙門,寄頓在書院之內,自己一人獨自先行回省。
  動身的那一天,紳士們來送的寥寥無幾,就是萬民傘亦沒有人送。柳知府並不在意,悄悄自回長沙。不在話下。
  且說博知府一到永順,心上便想前任做官,忠厚不過,處處想見好於百姓,始終百姓沒有說他一個好字,而且白白把官送掉。我今番須先生他一個威,做他一個榜樣,幫着上頭做一兩樁事情,也顯得我不是庸碌無能之輩。主意打定,接印下來,便吩咐升坐大堂。一班前來賀喜的官員,得了這信息,衹得在官廳等候,不敢退去,齊說府大人今天初上任,不知為了何事要坐大堂。等了一刻,裏頭又傳出話來,要提聚衆鬧事,毆打洋人的黃舉人等一幹人聽審。衆人聽了,方曉得是為的此事。
  少頃,傳點升堂,衆官照例堂參畢,傅知府便叫先帶黃舉人。
  黃舉人早已是黑索郎當,發長一寸,走上堂來,居中跪下,口中自稱:“舉人替大公祖叩頭!”傅知府坐在上頭,一副油光鑠顯的面孔,聽了他自稱“舉人”,便把驚堂木一拍,駡道:“你自己犯的罪還不知道麽?你可曉得我本府,須比不得你們前任柳大人,好說話。本府奉了撫臺的札子,此番就是辦你們來的。這件事情,你的為首,是賴不掉的了。此外還有幾個同黨,快快的照實供出,免得受苦。”黃舉人道:“青天大公祖!舉人實在冤枉!舉人坐在傢裏,憑空把舉人捉了來,當做滋事的首犯。舉人既未滋事,那裏來的同黨?”傅知府道:“不打不招!他的舉人,好在離着革掉已經不遠了。我比不得你們前任柳大人,碰着這種反叛,還想保全他的功名。不招就打!”
  兩旁衙役吆喝一聲,黃舉人衹是在地下喊冤。傅知府又一迭連聲的喊打,當下便走過幾個衙役,拿黃舉人撳倒在地,一五一十的又打了幾百板子。傅知府道:“你招我拿人,你不招我也要拿人!”遂出了一張票,差了四名幹役,所有黃舉人傢族並他的朋友,凡有形跡可疑的,一齊拿來治罪。一面又把先前府衙門提到的二十多個人,不論有無功名,每人五百小板,打了一個滿堂紅,一齊釘鐐收禁。傅知府說這般人聚衆滋事,挾製官長,將來都要照反叛辦的。一面又叫刑名師爺打稟帖,申詳上司,說這些人如此這般,須得重重的懲辦,有功名的,一齊斥革,其餘同黨滋事的人,一律捕拿治罪。稟帖上,又說柳知府許多壞話。說他如何疲軟,等到鬧出事來,還替他們遮掩,無非避重就輕,為自己開脫處分地步。稟帖出去,首是回稟公事,便中提起先前打碎外國人飯碗的店小二父子,連着地保,還有捆押外國人上來的一幫人,現在通統押在縣裏,求大人示下,怎樣發落?傅知府道:“你為什麽不早說?這些人得罪了外國人,都是要重辦的!”立刻又親自坐堂,從縣裏提到一幹人。店小二父子,各打八百板,押繳賠碗銀三百兩,限半月繳案,違幹血比。地保保護不力,責一千板斥革。一般鄉下人,每人或六百板,或八百板,押候上憲批示。發落已完,又叫刑名師爺將情具稟各憲,又添了許多枝葉,無非說他慎重外交之意。另外又多寫兩套稟帖,一套稟湖廣督憲,一套稟武昌洋務局憲,以便賣弄他辦事勤能,好叫上頭曉得他的名字。不在話下。
  且說博知府當堂簽派的四名幹役,奉了本府大人之命,領了牌票,出外拿人。這四人一名錢文,一名趙武,一名周經,一名吳緯。四人當下出得府衙門,先到下處,私相計議。各人的夥計,聽說頭役奉了重大差使,曉得這裏頭定有生發,一齊前來會齊商量,錢文先開口說道:“我們這個差使,還是拿人的是?還是不拿人的是?”周經道:“你瞧本府大人,今天頭一天接印,就發這們一個虎威。現在差了我們,倘若拿人不到,一定要討沒趣,不要把十幾年的老臉通統丟掉!”趙武聽了,鼻子裏撲嗤的一笑,說道:“據我看來,真正鬧事的人,拿到的也就不少了,省的再去纍拖好人。依我說,還是趁這個擋裏,弄他兩個,樂得做好人,還有錢財到手,豈不一舉兩得?”吳緯道:“依我說,不是如此,人也要拿,錢財也要。倘若一個人不拿,本府大人前如何交代?一個錢不要,我們出力當差,為的是那項?現在依我的愚見,碰着有錢的,就放鬆些,碰着沒有錢的,就拿他兩個來搪塞搪塞,也卸我們的幹係。”大衆聽了,齊說:“吳夥計說的有理,我們就依他的話去辦罷。”
  主意打定,各自分頭辦事。可憐這個風聲一出,直嚇得那些人傢,走的走,逃的逃,雖非十室九空,卻已去其大半。至於已經被拿的幾傢傢族,男人已被拿去,收在監裏,傢中剩得妻兒老小、哭哭啼啼,尚不知這事將來如何了局,怎禁得一般如虎如狼的公差,又來訛詐?這些人傢,大半化上幾個錢,買放的居多。其實在拿不出錢的,逃的逃了,逃不脫的,被公差拿住兩個,解到府裏銷差。傅知府不問青紅皂白,提到就打,打了就收監。不日批稟回來,着把滋事首犯,一概革去功名,永遠監禁,下餘的分別保釋。傅知府遵了上頭的話,遂把一幹人重新提審,定了八個人的長監,其餘一概取保。不日又奉到批稟,說他所辦的店小二及鄉下人,很顧外國人的面子,現在外國人已無話說,足見他能夠弭患無形,辦事切實。批詞內將他着實奬勵。傅知府自是歡喜,連忙坐堂,又把店小二提審,追他的賠款銀子。可憐他一個做小工的人那裏賠得起?後來傅知府又叫地保分賠,少不得賣田典屋,湊了繳上,方纔得釋,早已是傾傢蕩産了。傅知府又要討好,說這裏的紳士最不安分,黃舉人拿到之後,他們屢次三番前來理論,看來都是通同一氣的。
  因開了一張名單,稟明上頭,意欲按名拿辦。後來幸虧上頭明白,說事情已過,不必再去打草驚蛇,叫他留心察訪,果然有不安分的,不妨隨時懲辦一二,此時切切不要多事。傅知府接到批詞,心中老大不悅,說上頭辦事,全是虎頭蛇尾,我卻不能夠便宜他們,便出了一張告示,把他所恨的紳士名字,統通開在上頭,說這些人不安本分,現經本署府查明,不忍不教而誅,勒令他們三個月內閉門改過,倘若不遵,一經本署府訪拿到案,定行重辦不貸。告示貼出,衆紳士見了,一個個都氣的說不出話,然又奈何他不得。
  話分兩頭。且說傅知府出票拿人之時,當中有兩個秀纔,一個姓孔名道昌,表字君明,一個姓黃名民震,表字強甫。姓孔的是黃舉人的同門,姓黃的就是他族中兄弟。兩人傢下薄有田産,卻一嚮最安本分,除讀書會文之外,其餘事情一概不問。
  那天鬧事的時候,他兩人原在茶店裏吃茶,後來因見人多,孔道昌卻拉拉黃民震的袖子說:“強哥,這裏恐怕鬧事,我們去罷。”兩個人便自回傢,躲在傢中,聽候消息,不敢出頭。次日,曉得府大堂被拆,黃舉人被拿,其餘同學的人為着鬧事,當時被捉的不少。兩人雖與黃舉人均有瓜葛,到了此時,也是愛莫能助,衹得任其所之。且亦曉得黃舉人平時為人,屢勸不聽,如今果然鬧出事來,這是他自作自受,旁人莫可如何,相與嘆息而罷。過了幾日,換了新太守,打聽黃舉人一案,已經申詳上去,專候上頭定罪,又因學院來文,中秋節後,就要按臨,他倆都是永順縣裏的飽學秀纔,蒙老師一齊保了優行,自然是窗下用功,一天不肯間斷。是時已經七月,黃強甫便約了孔君明到傢商量,再齊幾個朋友,大傢會文一次。
  原是場前習練之意,孔君明還有什麽不願意的?於是為了知單,共請了一十二位,叫人分頭去請。所請的都是熟人,自然一邀就到。當下藉的是城隍廟的後園,由孔黃二位備下東道,屆期齊集那裏,盡一日之長,各做兩文一詩,做好之後,再請名宿評定甲乙。是日到者,連孔黃二人,共是一十四位。且說知單發出之後,便為府差所知,因他二位與黃舉人有點瓜葛,就此想去起他的訛頭。孔黃二人自問無愧,遂亦置之腦後。不料府差藉此為名,便說他們結黨會盟,定了某日在城隍廟後花園起事。又把他們的知單,抄了張作個憑證。又指單子上“盍簪會”三個字,硬說他私立會名,回來稟明了知府,意欲齊集大隊人馬,前往捕捉。傅知府聽了,信以為真,立刻就叫知會營裏,預備那日前去拿人。其時幕府裏也有個把懂事的人,就勸傅知府說:“秀纔造反,三年不成。無論他們有沒有這會事,可以不必理他,就是實有其事,且派個人去查一查,看他們到底為何作此舉動,再作道理。”博知府道:“私立會名,結黨聚衆,便是大幹法紀之事,上頭正有文書嚴拿此等匪類,倘若走漏消息,被他們逃走了,將來這個幹係,誰擔得起?”說罷,便命差人暗地查訪,不要被他們逃走了。這裏傅知府私心指望要趁這個當口,立一番莫大功勞。
  正是有分教:
  網罟空張,明哲保身而遠遁;脂膏竭盡,商賈裹足而不前。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楔子第一回 校士館傢奴談歷史 高升店太守謁洋人
第二回 識大體刺史講外交 惑流言童生肇事端第三回 礦師窬墻逃性命 舉人係獄議罪名
第四回 倉猝逃生災星未退 中西交謫賢守為難第五回 通賄賂猾吏贈川資 聽攛撥礦師索賠款
第六回 新太守下馬立威 弱書生會文被捕第七回 捕會黨雷厲風行 設捐局癡心妄想
第八回 改洋裝書生落難 竭民膏暴吏橫徵第九回 毀捐局商民罷市 救會黨教士索人
第十回 縱虎歸山旁觀灼見 為魚設餌當道苦心第十一回 卻禮物教士見機 毀生祠太尊受窘
第十二回 助資斧努力前途 質嫁衣傷心廉吏第十三回 不亢不卑難求中禮 近朱近墨洞識先機
第十四回 解牙牌數難祛迷信 讀新聞紙漸悟文明第十五回 違慈訓背井離鄉 誇壯遊乘風破浪
第十六回 妖姬纖竪婚姻自由 草帽皮靴裝束殊異第十七回 老副貢論世發雄談 洋學生著書誇秘本
第十八回 一燈呼吸競說維新 半價招徠謬稱剋己第十九回 婚姻進化桑濮成風 女界改良須眉失色
第二十回 演說壇忽生爭競 熱鬧場且賦歸來第二十一回 還遺財商業起傢 辦學堂仕途藉徑
第二十二回 巧夤緣果離學界 齊着力丕振新圖第二十三回 為遊學枉道幹時 阻翻臺正言勸友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