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子佳人 平山冷燕   》 第五回 補絶對明消群惑 求寬赦暗悅對心      天花藏主人 Tian Huacangzhuren

  詞曰:
  
  眉筆生花,笑殺如椽空老大。應詔賡歌,不數虞延下。鈍足庸駕,豈慣文章駕?空驕詐,不順謾駡,醜態應如畫。
   右調《點絳唇》
  
  話說周公夢衆官因考較輸了,欲入朝認罪,竇國一攔住道:“才情還有天生,學問必由誦讀。十歲一個女子,從三歲讀起也衹七年工夫,怎能詩賦信筆而成,考古不思而對,如此毫發不爽?此必天子過於寵愛,相公善於關通,先事傳題,文章宿構,故能一一不爽。若說真真實實,落筆便成,雖斬頭瀝血,吾不信也。”夏之忠聽了,俱回想道:“竇老先生此一論實為有理。天下文章出於科甲,科甲雄纔俱歸翰苑。豈有翰苑所不能對,而一小女子能條對詳明如此?實有可疑。還煩糾察老先生奏詰。”山顯仁質辯道:“天子寵愛豈獨寵愛老臣一人?老臣關通,豈便能關通天子?”正說不了,山黛便接說道:“父親大人,不是這等說了。竇大人既疑天子寵愛,大人關通,此實難辯。但求竇大人自出一題,待賤妾應教,真假便立見了。”趙公道:“這最有理。竇先生,你就出一題,看他做得來做不來,便大傢沒得說了。”竇國一道:“奉旨考較,我學生怎好出題?”宋信便接說道:“既是山小姐情願受考,老先生便出一題也無礙。若不如此,則大傢之疑終不能解。”趙公又說道:“倒是出一題的好,真假立辨,省得又要說長說短!”竇國一因目視宋信道:“出甚麽題目好?”宋信便挨近竇國一身邊,低低說道:“不必別尋題目,何不就將前日對不來的對句,煩山小姐一對?”竇國一被宋信提醒,因喜道:“山小姐既要我學生出題請教,我若出長篇大論,衹道我有意難他;我學生有一個小學生的對句在此,倒正與山小姐相宜。若是山小姐對得來,我學生便信是真才子了。”趙公道:“既是這等,快寫出來。”竇國一因取紙筆寫出一句,與大傢同看。
  衆官一齊觀看,卻是將《孟子》七篇篇名編成一對,道:
  
  梁惠王命公孫醜,請膝文在離婁上,盡心告子讀萬章。
  
  大傢看了都說道:“這是個絶對了。”山顯仁不勝大怒,道:“竇掌科也太刻薄了!原說考詩考文,怎麽出起絶對來?此對若是竇掌科自對得來,便算小女輸了。”竇國一道:“老太師不必發怒,令愛小姐既是奇才,須對人所不能對之對,方纔見得真纔;若是人不能對,小姐亦不能對,便不見奇了。”趙公道:“二位且不必爭,且送與小姐看一看,對的對不的,再理論。”大傢齊道:“有理。”左右隨將對紙送到山小姐席上。山黛看了微微一笑道:“我衹道是‘煙鎖池塘柳’,大聖人絶無之句,卻原來是腐儒湊合小聰明,如何將來難人!”山顯仁聽了道:“我兒,此對莫非堂有可對麽?”山黛道:“待孩兒對與列位大人看,以發一笑。”遂提起筆來對了一句,送與衆人,衆人爭看,衹見是“衛靈公遣公冶長,祭泰伯於鄉黨中,先進裏仁舞八佾。
  衆官看了,俱驚喜若狂,趙公衹喜的打跌,連竇國公亦驚訝吐言,因看着宋信道:“真纔女,真纔女!這沒得說了!”宋信道:“竇老先生且莫慌。山小姐既這等高才,我晚生還有一對,一發求山小姐對了何如?”竇國一道:“方纔這樣絶對,他也容容易易對了,再有何對可以相難?倒不如直直受過,不消又得罪了。”宋信遂不敢開口。轉是趙公說道:“宋先生既有對要對,率性寫出來與山小姐看,對得對不得須見個明白,莫要說這些人情話兒,糊糊塗塗,到皇爺面前不好回奏。”衆官齊道:“這論極是。”
  宋信因回席寫了一對,送與衆人看。衆人見上寫着:
  
  燕來雁去,途中喜遇說春秋。
  
  衆人看完俱道:“‘春秋’二字有雙關意,更是難對。”山顯仁道:“這等絶對,一之已甚,豈可再乎!宋兄何相逼乃爾!”宋信道:“晚生因見令愛小姐高才,欲聞所未聞,故以此求教。若老太師加罪晚生,則晚生安敢復請!”就要收回。趙公止住道:“這個使不得。既已寫出,便關係朝廷耳目,須與山小姐一看,看是何如。豈可出乎反乎,視為兒戲?”因叫人送與山小姐道:“這個對兒雖不是皇爺出的題目,卻也是詩文事情,小姐看看,還是有得對沒得對?”山黛接了一看,又笑說道:“這樣對巧亦巧矣,那有個對不得之理?待賤妾再對一句,請教列位大人。”一面說一面信筆寫了一句道:
  兔走烏飛,海外欣逢評月旦。山黛寫完,送與趙公與衆人看了,俱手舞足蹈,贊不絶口道:“好想頭!真匪夷所思!”宋信驚得啞口無言。山顯仁快活不過,衹是哈哈大笑。竇國一見山黛纔真無疑,回奏自然有罪,因嚮山顯仁再三請罪道:“此一舉原非我晚學生敢狂妄上疏,實係捨親晏知府求詩,為令愛所譏,哭訴不平。我晚學生一時不明,故有此舉。今知罪矣!倘面聖時,聖怒不測,尚求老太師與小姐寬庇。”山顯仁笑道:“此事目在聖上。我學生但免得以假亂真、有傷國體與關通天子之罪便是萬幸了!其餘焉能專主?”趙公道:“不必說閑話,且去回奏天子,再作區處。”大傢遂一哄而出。
  此時天子正在文華殿與幾個翰林賞鑒山黛的詩賦,忽趙公領了衆官來回旨,因將第五題呈上。天子看見山黛條寫一人一事不差,滿心歡喜,因問周公夢六人道:“爾六人與山黛考較詩文還是如何?”周公夢等齊對道:“臣等奉旨與山黛考較詩文,非不竭力;但山黛雖一少年女子,然學係天成,纔由天縱,落筆疑有鬼神輔助,非臣等庸腐之才所能及。謹甘心待罪,伏乞聖時原諒。”天子大悅道:“汝等既甘心認罪,則山黛非假纔,而朕之賜書賜尺不為過矣。”此時正交新秋,天子正食瓜果而美,因命近侍撤一盤,飛馬賜與山黛。近侍領旨而去。天子因問竇國一道:“爾何所見而妄奏?”竇國一奏道:“臣待罪諫垣,因人言有疑故敢入告。今親見其揮灑如神,始信天生以佐文明之治。臣妄言有罪,乞聖恩寬宥。”天子聞奏,倒也釋然。衹見山顯仁奏道:“竇國一謂臣女以假亂真,其事小;其論臣以纔色獻媚,又論臣關通天子,此事關臣一生品行,不可不究。”天子變色道:“怎麽叫做關通天子?”山顯仁道:“臣不敢言,衹問糾察司禮監臣即知。”天子目視趙公,趙公因跪奏道:“方纔衆臣考較完,欲同入朝回旨,竇國一攔住道:‘事有可疑,從未見小小女子敏捷如此,必是聖上寵愛山黛,閣臣有力關通,先知了題目,夙構成詩文,故能信筆抒寫如此。’衆臣便都疑惑起來。”天子問道:“衆臣既疑,為何又同來認罪?”趙公奏道:“因山黛說道,‘聖上寵愛,與閣臣送通,一時難辨,衹須竇科臣自出一題考較,真假便立見了’。竇國一尚不欲出題,是山人宋信探掇出了一個絶對與山黛對。山黛就對了。衆臣無詞,故同來回旨認罪。”天子聞奏大怒道:“竇國一說山顯仁關通,已是毀謗大臣,怎麽說朕寵愛,先事傳題?難道朕一個穆穆天子為此詭秘之事?衊聖污君,當得何罪!着錦衣衛拿付法司究問。周公夢、夏之忠、卜其通、穆禮、顔貴五人俱係竇國一薦考,原非有意,既認罪,俱姑免不究。宋信以幺麽山人,一詩不成,輒敢廝名紳列同考,以辱朝廷,定係竇國一播弄起釁之私人。着錦衣衛拿至午門外,打四十禦棍,遞解還鄉。山黛賜金花表禮,以旌其纔。”聖旨一下,早有錦衣衛官已將竇國一、宋信鷹拿雁捉的拖了出來。周公夢等五臣齊齊伏在丹墀下,叩頭請罪。
  天子又問趙公:“山黛所對何對?”趙公口奏,天子御筆寫在竜案上觀看,不勝大喜。因敕周公夢五臣平身,並召擬題幾個翰林至竜案前觀看,道:“小小女子有如此異纔,怎教朕不愛!”衆翰林奏道:“此女實係纔星下降,非尋常可比。陛下愛之,正文明之所啓也。”還說不了,衹見賜瓜果的近侍回旨,附上山黛謝表一通。天子親覽,衹見上寫:
  
  大學士、禮部尚書山顯仁女,臣妾山黛奏為謝恩事:蒙恩欽賜瓜果一器,感激聖恩。謹望闕謝恩祗受外,聞科臣竇國一衊聖污君,拿付法司;山人宋信播弄起釁,賜打四十禦棍。二臣罪固應爾,但念事由妾起,妾雖蒙恩隆重,謬謂賢才,然不過十歲一女子耳,得失何足重輕?竇國一雖過為詆毀,實朝廷耳目之臣;山人宋信雖不無起釁,然士也,賞罰皆關典禮,若為臣妾一小女而縲紲廷臣,榜撻下士,是為詩文小愛而傷國傢之體也,實非聖明朝之所宜有者也。故敢昧死諫言,望皇上展如天之度寬赦之,國體幸甚!臣妾幸甚!倉卒幹冒,不勝惶懼待命之至。
  
  天子見表,竜顔大悅,道:“山黛不獨有纔,德性度量又過人矣!”因將本付與山顯仁道:“卿以為何如?”山顯仁見拿下竇國一與宋信,滿心歡喜,還打帳囑托法司重處,卻見女兒上疏反為解救,一時沒法,衹得奏道:“恩威俱聽聖裁,微臣何敢仰參。”天子笑道:“論法原不敢宥,朕但要全卿女之德,故屈法宥之耳。”因批本道:“準奏。竇國一免付法司,吏部議處;宋信饒打,限一月解回。該部知道。”旨意一下,天子駕起還宮,各官退出。與竇國一相好的內臣急急傳出旨意。宋信已打了十棍,方纔放起;竇國一已將到法司,趕回。二人細問饒免情由,方知虧山黛本救之力。竇國一無限沒趣,躲了回寓,閉門聽處不題。
  卻說宋信雖然饒了,已被打了十棍,打得皮開肉綻,痛苦不禁;又有人押着,要遞解還鄉。宋信再三央人保領,方許棒瘡好後起解。心下想道:“我宋信聰明了一世,怎麽一時就糊塗到這個田地。他一個相府女兒,又是真正奇才,天子所重,倒不去奉承他,反倚着一個科官,與他為仇。豈不差了主意?今日若不是山小姐討饒,再加上三十禦棍,便活活要打殺了!明日何不攛掇面皮,藉感謝之意作入門之階。倘得收留,又強似與晏知府、竇給事相處了。”宋信自傢籌算不題。
  卻說山顯仁回到府中,埋怨女兒道:“竇國一這廝十分可惡,今日若不是你有真纔,將衆人壓倒,他還不知怎生作惡!後來已奉旨拿送法司,正中我意,你為何轉上本替他解救?”山黛笑道:“古人貴寵而不驕,驕而能降。天子聖明,豈不知此?今日之事正不驕能降,一可結天子之心,一可免滿盈之禍。此自安也,豈救人哉!”山顯仁默默點首。山黛又說道:“況此事實係孩兒前日譏刺晏知府起的釁端,今一旦加之宋信,孩兒於心實有未忍。”山顯仁道:“這也罷了。但是前日晏文物的綾扇為何得能遺失?”山黛道:“皆緣侍女輩不識字,故混雜錯亂,忘記交付孩兒。不獨此也,前日還有張副使的册葉、錢御史的手捲,俱安放錯了。若不是孩兒細心,又要差寫。”山顯仁道:“我想,凡是著作名公,莫不皆有記室,或是代筆,或是為之查考事跡。你今獨自一個,如何應酬得來?”山黛道:“男人傢好尋記室代筆,孩兒一女子,卻是沒法。”山顯仁道:“這也不難。以天下之大,豈無識字女子?我明日不惜千金,差人各處尋訪,買他十二個,分了職事伏事你,你便不消費心了。”山黛道:“如此甚好。衹恐一時沒有。”山顯仁道:“若要能詩能賦,這便稀少;若衹要識幾個字兒,衹怕也還容易。”父女商量。
  遲了數日,山顯仁果然差人四處尋訪。衹因肯出重價,便日日有人送女子來看。這日山顯仁正在廳上選看女子,忽報宋信青衣小帽來請罪。山顯仁因女兒寬洪大量,便也寬洪大量起來,因吩付叫請宋相公,更了衣巾相見。宋信依命趨入,拜伏在地,口稱:“罪人宋信,死罪,死罪!”山顯仁叫人攙扶,宋信不肯起來,連連叩頭,道:“宋信愚蠢,不識天地高厚,獲罪如此。蒙聖上譴責,自分以死謝愆尚猶不盡,乃復辱令愛小姐疏救,霽天子之威,使白骨再肉。此天地父母所不能施之恩,而一旦轉加之罪人,真令人頂踵盡捐,不能少報萬一。今碎首階前已為萬幸,安敢復承禮待!”山顯仁道:“足下既能悔過,便見高情,何必如此。快請起。”宋信又謙遜了半晌方爬了起來。山顯仁遜坐留茶,因問道:“足下幾時行?”宋信道:“欽限一月,不敢久遲,明日就要起身。蒙老太師與令愛小姐大恩,不知可有日再得厠身於山鬥之下?”山顯仁道:“這也不難,此不過是聖天子一時之怒。且暫回幾日,容有便輓回聖意,當得再見。”宋信道:“若能再趨門下,真是重生父母了。”正說話間,忽擡頭看見這許多女子,俱穿青衣列於兩傍,因問道:“這許多女子為何在此?”山顯仁道:“因小女身邊沒有幾個識字的侍女,故緻前日遺失了晏文物的綾扇,惹出了許多事來。今欲買幾個識字的女子服侍小女,不期偌大京師,選來選去,俱是這一輩人物,並無一個稍通翰墨、可佐香奩之用者。”宋信道:“原來為此。京師若無,天下自有。”山顯仁道:“此言有理。”足下所到之處當為留意,倘獲佳者自當重報。”
  又敘些閑話,宋信方辭起身。山顯仁送至廳門口便不送了。宋信又立住說道:“宋信還有一事稟上老太師。”山顯仁道:“何事?”宋信道:“宋信蒙令愛小姐再生之恩,不敢求見,衹求至玉尺樓下望樓一拜,以表犬馬感激之心。”山顯仁道:“這也不消了。”宋信執定要拜,山顯仁衹得叫老傢人領至樓下,宋信果然望着樓上端端正正恭恭敬敬拜了四拜,方纔辭出。山顯仁發放了許多不用的女子,因入內與山黛說知宋信拜謝之事,父女耍笑不題。
  卻說宋信辭了出來,押解催促起身。欲要來見竇國一討些盤纏,竇國一正在議處之時,不肯見人。衹得來見晏文物,訴說解回之苦。晏文物見事為他起,沒奈何,送他二十金盤纏,又約他道:“兄京中既不容住,我小弟衹候領了憑便行。兄若不嫌棄,雲間也是名勝之地,可來一遊,小弟當為地主。”宋信謝了,又捱得一兩日,押解催促,衹得雇了一匹蹇驢,攜了一個老僕,蕭然回山東而去。正是:
  
  一個貧人,冒作山人。
  隨着詩人,交結貴人。
  做了讒人,傷了正人。
  惱了聖人,罰做罪人。
  押作歸人,原是窮人。
  
  宋信雖是山東人,卻無傢無室,故一身流落京師,在縉紳門下遊蕩過日。今被押解還鄉,到了故鄉竟無傢可歸,衹得藉一客店住下。押解見如此光景,沒有想頭,衹得到府縣討了回文,竟自回去不題。
  宋信雖然無親無眷,卻喜得身邊還有幾兩銀子,一身遊客的行頭還在,見押解去了,便依舊闊起來,到鄉紳人傢走動。爭奈府縣有人傳說解回之事,往往為人輕薄,心下不暢。過了些時,一日在一鄉紳人傢,看見新縉紳上,竇國一已降了揚州知府,滿心歡喜道:“此處正難安身,恰好有此機會,且挨過殘年,往揚州去一遊。”
  卻喜得一身毫無牽絆,過了年,果然就起身渡過淮來。不半月便到了揚州。入城打聽新知府,不期尚未到任,衹得尋一個寺院住下。他便終日到鈔關埂子上頑耍,見各處士大夫都到揚州來,或是娶妾,或是買婢,來往媒人紛紛不已。宋信心下想道:“山老要買識字之婢,我閑在此處,何不便中替他一尋?倘尋得一個,也可為異日進身之地。就尋不出,落得看看也好。”主意定了,因與媒人說知,要尋一個識字通文之女,價之多寡勿論。媒人見肯出高價,便張李傢終日領他去看,看來看去,並無中意。
  一日,一個孫媒婆來說道:“有一個絶色女子住在柳巷裏,寫得一手好字。宋相公若肯出三百兩身價,便當面寫與宋相公看。”宋信道:“三百兩身價不為多,衹要當面寫得出便好。”孫媒婆道:“若是寫得不好,怎敢要三百兩身價?”宋信道:“既是這等,明日便同去一相。”約定了,到次日,果然同到一個人傢。領出一個女子來,年紀衹好十五六歲,人物也還中中。見了禮,就坐在宋信對面,桌上鋪着紙、墨、筆、硯。孫媒婆就幫襯磨起墨來,又取了一枝筆,遞與那女子道:“你可寫一首詩與宋相公看。”那女子接筆在手,左不是,右不是,不敢下筆。孫媒婆又催逼道:“宋相公不是外人,不要害羞,竟寫不妨。”那女子被逼不過,衹得下筆而寫。寫了半晌,纔寫得“雲淡風輕”四個字,便要放下筆。孫媒婆又說道:“用心再多寫幾個宋相公看,方信你是真纔。”那女子衹得勉強寫了“近午天”三字個,再也不肯寫了。宋信看了,微微而笑。孫媒婆說道:“宋相公不要看輕了,似這樣當面寫字的女子,我們揚州甚少。”宋信笑道:“果然,果然。”就送了相錢,起身出來。孫媒婆道:“若是這個不中意,便難尋了。”一日,又有一個王媒婆來說道:“有一個會做詩的女子,真是出口成章,要五百兩身價。”哄了宋信去看,也衹記得幾首唐詩,便說是會做詩了。宋信看來看去,並無一個略通文墨的,便也丟開不想。過了數月,竇國一忽到任上。到任後,宋信即去拜謁,竇國一接見。一來原是相知,二來又念為他受了廷杖之苦,十分優待。便改送在瓊花觀裏作寓,又送許多下程,又親自來拜。隨即清酒,又時時邀入私衙小敘,又逢人便稱薦他詩才之妙。不多時,藉着竇知府聲價,竟將宋信喧傳作一個大才子了。凡是鄉紳大夫與山人詞客,莫不爭來與他尋盟結社。宋信一時得志,便意氣揚揚,竟自認作一個司馬相如再生;又在各縣打幾個秋風,說些分上,手頭漸漸有餘。每日同朋友在花柳叢中走動,便又思量相看女子了。起初相看還是欲為山顯仁買婢,此時相看,卻自要受用了。媒婆見他有財有勢,與前不同,那個不來奉承?便日日將上等識字女子領他去看。宋信衹因見過山黛國色奇才,這些抹畫姿容、塗鴉伎倆都看不上眼。
  一日,相看一個女子不中意,因媒人哄他來的路遠了,肚中饑餓,歇下轎,坐在一個亭子上,將兩三個媒婆百般痛駡,揮拳要打,虧着旁邊坐着一個花白髯的老者看見,再三苦勸,方纔上轎而去。那老者因問媒人道:“他是甚麽樣人,這等放肆,要將你們難為?”衆媒人道:“他的勢頭大哩!打駡值甚麽,若是送到官,還要吃苦哩!”那老者又驚訝問道:“他實是何等樣人?不妨明對我說。”衆媒人道:“待我說與老爹聽。”衹因這一說,有分教:小文君再流佳話,假相如重現原身。不知媒人說出甚麽話來,且聽下回分解。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校點說明
第一回 太平世纔星降瑞 聖明朝白燕呈祥第二回 賢相女獻有道瓊章 聖天子賜量纔玉尺
第三回 現醜形詩誚狂且 受清托疏參纔女第四回 六儒紳氣消彩筆 十齡女纔壓群英
第五回 補絶對明消群惑 求寬赦暗悅對心第六回 風箏詠嘲殺老詩人 尋春句笑倒小纔女
第七回 公堂上強更逢強 道路中美還遇美第八回 爭禮論纔驚宰相 代題應旨動佳人
第九回 暗摸索奇文欣有托 誤相逢醉筆傲無纔第十回 薄糞土甘心高臥 聆金玉掗面聯吟
第十一回 竊他詩占盡假風光 恨傍口露出真消息第十二回 虛心病陡發苦莫能醫 盜賊贓被拿妙於直認
第十三回 竇知府結貴交趨勢利 冷絳雪觀舊句害相思第十四回 乍見芳香投臭味 互爭纔美費商量
第十五回 醉逼典衣忽訪出山中宰相 高懸彩筆早驚動天上佳人第十六回 才情思占勝巧扮青衣 筆墨已輸心忸怩白麵
第十七回 他考我求他傢人代筆 自說謊先自口裏招評誣第十八回 癡公子倩佳人畫面 乖書生藉製科脫身
第十九回 揚州府求媒消舊想 長安街賣扇覓新知第二十回 聖主臨軒親判斷 金鑾報捷美團圓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