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者 正說魯迅   》 第7節:手足失和,相煎何急(1)      孔慶東 Kong Qingdong

  魯迅就咽下自己得到的苦果,後來魯迅人生有了轉折,在40歲的時候找到精神上的知音許廣平,理想中的新女性,有了現代意義上的愛情25。但是儘管這樣,他的這次婚姻仍然給這中間的幾個人都造成了一輩子心靈上的苦痛,我們可以說這是魯迅的苦痛,對於朱安夫人來講也是不公平,也是更大的苦痛,她一個沒有文化的舊式婦女,命運讓她嫁給魯迅這樣的人,這個人不喜歡她,對她沒有興趣,把她常年拋在傢裏陪伴老太太。朱安夫人也表示過說自己跟不上時代,但是她願意與時俱進,也願意找點書看看,去認字,接受新思想。有一次看到魯迅和朋友學生們做體操,她也跟着做,但是她又做不好26。我們看到這樣的婦女在做艱難的努力,就像一個蝸牛一樣,沿着樹慢慢往上爬,終於沒有爬上去27。從婦女角度來講,舊式婦女的悲劇在朱安夫人身上體現得很鮮明,有千千萬萬像她這樣的婦女就在時代的轉折上被犧牲掉了。魯迅是一個偉人,在別的方面取得極大的成就,而太多像朱安夫人這樣的人都被輕輕地抹過去了,精神上的成就沒有,生活上的幸福也沒有,生活真是很殘酷無情的。這次包辦婚姻是魯迅生活中很重要的一場痛苦。
  三、手足失和,相煎何急
  魯迅是傢中的長子,下面有兩個弟弟:二弟周作人,比他小四歲;三弟周建人,比他小七歲。從1919年起,收入豐厚的魯迅將母親、二弟全家與三弟全家都接到了他在北京八道灣購買的一所大宅院,一大傢子人開始和睦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28。可是天有不測風雲,四年之後的1923年,魯迅與二弟周作人卻意外地斷了交,絶了情,搬出了八道灣,這究竟是為什麽呢?
  中國文化史上周氏三兄弟周樹人、周作人、周建人真是了不起,特別是魯迅和他的二弟周作人,年紀差得不是太大,周作人的成長都是由他的兄長魯迅一路引導,魯迅不但負責這個家庭的物質生活,還負責引導弟弟們的精神方向29。魯迅到南京上學,也把他的弟弟接到南京上學,魯迅去日本留學,後來也把他的弟弟帶到日本留學,在留學過程中以及回國之後,兄弟兩個人並肩戰鬥,一塊寫文章,一塊做學問,他們都是新文化運動中很有名的先鋒健將30,特別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早期,弟弟周作人還比魯迅名氣更大一點。那個時候,周作人在北京大學當教授,很多人後來纔知道周作人有一個哥哥,他的學問也不錯。比如後來成為著名武俠小說傢的白羽31,年輕的時候仰慕周作人,寫信要求拜見,有一天到府上拜見周作人,結果周作人不在傢,魯迅出來接待他,說我是周作人的哥哥,我跟你談談吧。白羽說,既然他不在傢,跟你談談也行,跟周作人的哥哥談談也可以。周樹人問他喜歡讀誰的小說,白羽說一個人是冰心,一個人是魯迅,周樹人說魯迅就是在下,白羽這纔對他很尊重。很長時間內,周作人名氣更大一些。誰也不會想到,這樣好的兄弟,思想感情這樣接近的兄弟,最後會分裂、分手,會絶交,所以我想是不是因為感情太好了,上天嫉妒,也許是命裏註定,結果他們由不分彼此,最後發展為終生不再來往32。
  魯迅與周作人為什麽會失和?這已經成了中國現代文化史上的一大懸案和魯迅研究的一大謎團。人們想像不出:本來最為親近的兄弟兩個,最終會絶交,終生不再往來。更為不解的是,兩人絶交之後,絶口不提此事,怨恨之深,難以自拔,切膚之痛,難以忘懷。這一切的一切,究竟是為了什麽呢?
  這到底是怎麽回事?周傢兄弟失和的真相至今還是一個謎,沒有人能完全搞清楚。儘管有人收集了很多材料,努力想搞清楚,因為這是中國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但由於涉及到個人隱私,很多材料不完整,我們沒有辦法徹底把它查個水落石出。表面上看來它是家庭糾紛33。因為周傢是一個大家庭,用今天的話說,經濟核算是一筆糊塗賬。魯迅的收入很高,他直接把錢交到傢裏,但是兄弟周作人娶了一個日本夫人羽太信子,羽太信子夫人每天的生活是非常高消費的生活方式34,傢裏一切用品都要到日本商店去買,她太喜歡日貨。人傢也是愛國主義者,非常愛自己的國傢,傢裏大人小孩生病,都要請日本的大夫,所有東西都要是日貨。做滿了一桌子的菜,說不好吃,就全部倒了重做,傢裏被子和褥子說不新了,馬上重做一套新的,出門一定要坐汽車。我們想想,上個世紀20年代,出門就坐汽車,那是不得了的,當然魯迅是願意為這個家庭做奉獻的,他是長子,是傢裏的大傢長,他衹要家庭和睦,什麽都願意去做。魯迅曾經說,我的錢是用黃包車拉進來的,但是人傢是用汽車送出去35。所以他覺得自己拼命做,卻總不能滿足要求。這個方面的材料我們是可以看到的,所以在傢務上、經濟生活上有糾紛。這個時候,也就是1923年、1924年間,其實他跟周作人的思想分歧還不是太大,但是有一天,兄弟兩人發生了激烈的爭吵,以至於動手打了起來36。想像一下,我們如果看到街坊鄰居兄弟兩個打架是很平常的事,但是魯迅兄弟兩個真打起來了,真是讓人感到很驚訝,當時他們的朋友也不是很能理解。本來魯迅住在前面,周作人住在後面,一傢人和睦地來往,打架的結果就是周作人親自送了一封絶交信來37,信的開頭稱他為魯迅先生。我們今天稱魯迅先生是懷着尊敬的心情的,但是他的親弟弟寫的信上加上這個魯迅先生,下面的內容不用再看也知道他的態度了,如此態度也就是說明一刀兩斷了。其中有一句話說:"以後請不要再到後邊院子裏來"。知識分子講話是很客氣的,但是往往客氣後面有十二萬分的狠毒。普通老百姓吵架,話雖然很難聽,但第二天就好了,"明天再來玩啊"。知識分子表面雖然客客氣氣,其實心裏懷着深仇大恨。後來魯迅很快就搬出了八道灣,另外買了一所房子住38,從此不再和他的兄弟來往。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我們為什麽需要魯迅(1)第2節:我們為什麽需要魯迅(2)第3節:愛恨情仇(1)
第4節:愛恨情仇(2)第5節:母親娶媳婦"(1)第6節:母親娶媳婦"(2)
第7節:手足失和,相煎何急(1)第8節:手足失和,相煎何急(2)第9節:棄醫從文(1)
第10節:棄醫從文(2)第11節:鐵屋中的吶喊(1)第12節:鐵屋中的吶喊(2)
第13節:吟罷低眉無寫處第14節:陣營內的矛盾第15節:改造民族魂(1)
第16節:改造民族魂(2)第17節:改造民族魂(3)第18節:革命與金錢(1)
第19節:革命與金錢(2)第20節:戰士"鬥智不鬥力"(1)第21節:戰士"鬥智不鬥力"(2)
第22節:懂得休閑,懂得放鬆第23節:人生觀與生存哲學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