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书类 》 國學基本教材·論語捲 》
第7節:論仁愛(4)
李鍌 Li Xian
②我欲仁斯仁至矣是說衹要盡其在我,肯嚮內心去求仁德,那麽,仁德自然就會當下呈現。
析論
由於孔子平時不輕易以仁者的美名贊許任何人,所以弟子們總覺得"仁"是如此遙不可及的理想人格典型,其實,仁德並不遙遠,就存在我們自己的心性之中,不假外求。所以孔子又說:"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行仁須靠自己,哪能靠別人?)(《顔淵》第一二)可見仁德的體現完全由自己主宰,不可能由他人代勞。
欲或不欲,是意志的問題,一念欲仁,斯仁已至。我"欲仁"不僅是一種內心願望的表現,也是一種肯求取仁道的努力傾嚮,有了這種願望表現、這種努力傾嚮,仁道自然當下呈現。衹要一心嚮慕仁德,便可專心嚮善,行為自然不會發生偏差,壞念頭亦無從興起。
在《論語》中,孔子一再勉人努力實踐仁道,實在是"仁"為人類內心深處最真誠無私、最純潔無瑕的一份關愛,衹要有適當的機緣,便應讓它發芽而萌生仁愛的行為。
(九)
子貢問為仁①。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②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衛靈公》第一五·九)
章旨
孔子教子貢為仁在於事賢友仁,以成其德。
註釋
①為仁行仁。
②利動詞,使其精良。
析論
工匠希望把事情做好,就必須使用精良的工具;君子若要為仁,也必須結交仁士與賢大夫。
君子居處在一個邦國,要事奉賢能的大夫,以觀摩其臨民接物之方與從政治事之學,以為服務社會之資。君子擇友,必屬有仁德之士,其用意在於以文會友,修道輔仁。晏子曾說:"吾聞君子居必擇處,遊必擇士。居必擇處,所以求士也;遊必擇士,所以修道也。"(我聽說君子居傢一定會挑處所居住,出遊也會選擇有修養的士人為友。居傢挑處所,目的在找到好士人;出遊選擇有修養的士人,目的在修成道德。)(見劉嚮《說苑·雜言》篇)"擇士以修道,交友以輔仁",就是"友其士之仁者"的註腳。
綜上所述,可知孔子指點子貢為仁當親近賢能仁厚的師友,相觀而善,熏習日久,自能涵養仁心,日進於高明。
(十)
子曰:"裏仁為美①。擇不處仁②,焉得知③?"(《裏仁》第四·一)
章旨
孔子教人應選擇風俗仁厚的鄉裏作為住所。
註釋
①裏仁為美鄉裏間具有仁厚的風俗,纔是美好的地方。裏,鄉裏。
②擇不處仁選擇住所,卻不居住在風俗仁厚的鄉裏。處,居也。
③焉得知如何算得上明智呢。知,音zhì,通"智"。
析論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昔日孟母三遷,主要原因就是要選擇"裏仁為美"的環境,使孟子能在優美的環境中成長,最後果然達到了期望的目的。可見環境對人格的成長影響有多大。處在今日社會中,良好的社區,如果大傢都能攜手合作,和睦相處,而又有優美的環境,相信在這種地方成長的孩子,一定是人格健全、學業進步。所以孔子告訴我們選擇居住的處所不能不謹慎,不能不選擇民風淳厚、環境優良的地方。
(十一)
子曰:"當仁①,不讓於師②。"(《衛靈公》第一五·三六)
章旨
孔子鼓勵門人要勇於行仁。
註釋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序 | 第2節:論道德(1) | 第3節:論道德(2) | 第4節:論仁愛(1) | 第5節:論仁愛(2) | 第6節:論仁愛(3) | 第7節:論仁愛(4) | 第8節:論仁愛(5) | 第9節:論仁愛(6) | 第10節:論孝友(1) | 第11節:論孝友(2) | 第12節:論孝友(3) | 第13節:論孝友(4) | 第14節:論孝友(5) | 第15節:論修養(1) | 第16節:論修養(2) | 第17節:論修養(3) | 第18節:論修養(4) | 第19節:論修養(5) | 第20節:論修養(6) | 第21節:論修養(7) | 第22節:論修養(8) | 第23節:論修養(9) | 第24節:論修養(10)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