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 国家地理·神秘中国系列丛书:佛国悬疑探秘   》 此袈裟非彼袈裟(1)      佚名 Yi Ming

  大鉴寺位于韶关市内,始建于唐代。大鉴寺里香火旺盛,大殿中供奉着观音菩萨,在观音菩萨像右边安坐的正是六祖惠能像。据说,当年六祖在这里不仅为僧俗说法,而且同时构建了《六祖坛经》中的许多禅宗理论。
  惠能为中国佛学留下了唯一一部由中国人撰写的经书——《六祖坛经》。《六祖坛经》是惠能的弟子法海根据他的弘法记录整理出来的,而对于惠能是否识字的问题,人们至今众说纷纭。的确,六祖没有给后人留下任何手迹。但如果六祖不识字,他又怎么能通晓古今,背诵经典,在讲经说法时出口成章呢?
  南华禅寺的僧人说,在佛法里,有一些智慧是天生的。这种智慧从自性中流露,它是远离语言文字的。六祖拥有的就是这样一种智慧。
  不过,韶关大学宗教研究室主任罗千人教授却认为六祖只是早年不识字,他在后来应该是识字的,只是他不那么注重文字,而有意识地要向大家传达这样一个信念:人所求的佛法、所参的禅不在文字当中,而是意在言外。
  在大鉴寺中仍然没有找到六祖衣钵的丝毫踪迹。
  就在这时,我们辗转得知:在南华禅寺藏经阁的一个密室中,的确有一件寺中世代珍藏的袈裟。经过再三恳求,南华寺方丈传正大师终于将袈裟展示了出来。袈裟是镇寺之宝,由于年代久远,如果接触空气,极易氧化造成破损,所以,如今已被藏于真空包装中。传正大师告诉我们,这件袈裟不是释迦牟尼传下的袈裟,而是武则天御赐的千佛袈裟。袈裟还有一件明代的复制品,也非常珍贵。袈裟上用金丝绣满了佛像,佛像排列整齐,一个个佛像面目清晰,形态庄严,绣工极其精巧。未寻到释迦牟尼袈裟的遗憾,因目睹这稀世珍品而稍稍冲淡了一些。
  对佛祖衣钵的去向,历代传说众多,莫衷一是。其中一种传说就是,衣钵被女皇武则天以强索的手段从惠能的手上取走了,然后回赠了一件千佛袈裟和一只水晶钵盂作为交换。今日能看到的寺中珍藏的袈裟正是武则天当年的回赠品。这件回赠品是目前世界上罕见的保存完好的唐代刺绣精品,袈裟为杏黄色,长2.86米,上面用金线绣出12条金龙,张牙舞爪,形象生动。
  关于佛祖衣钵的去向问题,罗千人教授认为最有可能的情况是:六祖大师亲自把它处理好了。有如下几个理由:首先,五祖大师把衣钵传给六祖时曾有明确嘱托,从今以后只传心法而不传衣钵,六祖大师肯定会按照师父的吩咐去做好这件事情;其次,六祖大师在得到衣钵以后遭遇了很多危险,无数风波都因对佛祖衣钵的争夺而起,六祖必定不愿佛祖衣钵成为后世纷争的祸根。按照常理推测,他应该是自己把衣钵处理掉了。
  六祖惠能以佛法感化追杀僧众,护住了佛祖衣钵;也许正是出于佛家慈悲之心,又在其后将衣钵毁去,以免贻害众生。然而世人出于贪欲,觊觎之心不减。上有女皇武氏以借为名,欲将衣钵据为己有;下有僧众世人始终苦苦寻觅衣钵的踪迹。如今空遗佛祖袈裟在石上的印痕,仅剩流传民间的一段千古传奇。时光流逝,千年弹指一挥间。如今佛祖衣钵安在?也许真的已无人知晓。
  当我们带着种种疑惑离开南华禅寺时,天色已晚,从这千年古刹遥遥传来晚钟之音,钟声在林谷间回荡,历史留下的传奇也久久萦绕在我们心间。
  历史驿站
  法门寺:位于陕西省扶风县北10公里的法门镇,东距西安120公里,西去宝鸡96公里,是关中地区历史最悠久的古刹之一。法门寺“创始东汉”,由东汉到北魏均名阿育王寺。阿育是梵语“无忧”之意。阿育王是古天竺(印度)国王,他将佛祖释迦牟尼遗骨分为84000份,在世界各地修建了84000座塔分葬佛骨舍利。在中国有19塔,法门寺便是其中一座。隋朝时,改天下佛寺为道场,阿育王寺改为“成实寺”。唐朝是法门寺的全盛时期,它以皇家寺院的显赫地位、以七次开塔迎请佛骨的盛大活动,对唐朝的宗教乃至政治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唐初,高祖李渊改其名为“法门寺”,宝昌寺僧人惠业为法门寺第一任住持。
  舍利:“舍利”一词来自梵语Sarira,译为遗留物、灵骨或坚固子。舍利可分为碎身舍利和全身舍利:碎身舍利是佛、菩萨、罗汉、高僧等圆寂后火化所形成的结晶体,或如珠,或如花,通常认为白色为骨舍利,赤色为血肉舍利,黑色为发舍利,也有杂色的,是综合而成;全身舍利是修行很高的高僧圆寂后,遗体不经火化而以坐缸等方式处理,经数年后开缸保存之肉身舍利法体,也称肉身菩萨。

    《神秘中国》创作组 编译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吉林文史出版社
观音显圣拨云见日救人性命的观音小白花“活大殿”传奇(1)“活大殿”传奇(2)
从达摩祖师到六祖惠能佛祖衣钵落入谁家此袈裟非彼袈裟(1)此袈裟非彼袈裟(2)
千佛洞中的秘密壁画背后的文明奇迹鸠摩罗什发现的“世界”雀离大寺的故事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