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名胜 万里长城纵横谈   》 第一编 历史沿革(7)      董耀会 Dong Yaohui

  中段:由内蒙古兴和县,经黄旗海北岸,绕过集宁市北境,顺大青山而西,经察右中旗,武川县南的南乌不浪,固阳县北部的大庙、银号、西斗铺,然后北依阴山,南障黄河后套,经五原,杭锦后旗北境,西抵乌兰布和沙漠北缘,这是秦统一以后,蒙恬北逐匈奴,辟地数千里,利用战国时期赵长城的基础,加以重新修缮而成的。阴山至贺兰山之间的广阔缺口当是秦统一以后新筑的。其长城的建筑由于基本上依托大青山和阴山,主要是用石块垒砌,在乌拉特中旗南部发现用石块垒砌的墙面有多次修缮的痕迹,基宽3.9米,高约3.9米至4米。沿长城内外,在连绵的山巅上,还用石块垒成供传递军情用的烽燧,山谷间的通道则构筑了一些关隘城堡设施,沿黄河岸还夯筑了一系列障塞,使秦统一以后的长城中段形成纵深防御体系。
  西段:这条长城的干线应起自甘肃岷县,循东北方向,经临洮、渭源、宁夏固原,又入甘肃环县、陕西吴旗、靖边北达内蒙准格尔旗东北的十二连城。蜿蜒在鄂尔多斯高原上的一段保存较好,长城随山就势高低起伏,至今犹隐约可见。城墙系夯土筑造,夯层清晰可辨,夯窝紧密。
  秦通往长城的“直道”行径路线是怎样的?
  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疆域扩大了,权力集中了,为了有效地保卫边防和统治地方,在一旦发生战争时,王朝中央能够在最短时间内,集中必要的兵力、机动至需要的方向,迅速及时地作出恰当的反应,就必须建立良好的道路及通信网络。除了修建了长城防线以外,还动用大量劳力,兴建了工程量不亚于长城的另一军事工程——“驰道”、“直道”等以军用为主的“道路”。其中与长城防线有密切联系的为“直道”,是秦汉王朝北部边陲防御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1975年,历史地理学家史念海为撰写《陕西军事地理》,曾进行过一次实地勘察,认定直道的路线为:由咸阳北的今淳化县境秦林光宫(甘泉山)遗址,沿子午岭主脉北行,经旬邑县石门关至黄陵县西兴隆关(沮源关)后,沿子午岭主脉西侧经甘肃华池县东至陕西定边县东南,再由此东北行进入鄂尔多斯草原,过乌审旗北,经东胜县西南,在昭君墓附近渡黄河,到达包头市西南的秦九原郡治所(三顶帐房古城)。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关秦直道路线的具体记述。但后来画家靳之林沿秦直道作画后,提出了不同的路线。认为直道到黄陵县西兴隆关处后,不是沿子午岭主脉西侧北上,而是沿子午岭主脉东侧,经富县、甘泉、志丹、安塞、子长、榆林境再至包头市西。1984年8月间的《光明日报》、《陕西日报》等,对此作了报道,并予以肯定。1986年,陕西交通史志编写委员会,组织了有关地区(市)、县的编史人员,又进行了一个多月的实地勘察,认为子午岭东侧的古道遗迹为秦直道遗址。该路至榆林西境后进入鄂尔多斯草原,再与子午岭西侧道路合一,经昭君墓东侧至包头市西。
  汉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修长城的?
  陈胜、吴广农民起义,导致秦王朝覆灭,刘邦、项羽之间的楚汉战争,以刘邦重新统一中国而告结束。在这一时期,我国北部的匈奴族,在冒顿单于领导下,以武力统一了我国北部蒙古高原,建立起一个东尽辽河、西逾葱岭、南临阴山、北抵贝加尔湖、有“控弦之士三十万”的强大奴隶制军事政权。公元前201年,冒顿率军南进,攻略马邑(山西朔县),“逾句注,攻太原,至晋阳(山西太原)下”,深入长城之内三四百公里。刘邦亲率32万大军北上迎击,因初战小胜轻敌,于次年初被包围于白登(山西大同东北15公里),几乎被俘,后以重礼行贿,才得以出围返回。汉王朝统治集团,重新估计了当时的形势,遂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实施战略防御。对内部则采取发展生产、巩固统治的措施,整军经武,积蓄力量。经过文景两代的休养生息,至汉武帝时,社会经济已有了大的发展。不仅“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且“众庶街巷有马,而阡陌之间成群”,有了进行战争和组建骑兵大兵团的物质条件。汉武帝于是转变战略,开始实施反击。
  公元前127年,匈奴进攻上谷、渔阳,汉武帝为争取主动,采取了胡骑东进、汉骑西击的方针,派卫青等率主力部队由云中(内蒙古呼和浩特西南)出发,沿黄河河套北岸西进,至高阙后折而南下,大破匈奴军,尽复河南地。于是“筑朔方,复缮故秦时蒙恬所为塞,因河而为固”。这次主要是修缮秦沿黄河长城及高阙一线长城,其目的不是满足于既得胜利,据秦长城实施防御,而是为进一步夺取阴山山脉作必要准备。阴山山脉地区,“东西千余里,草木繁盛,多禽兽”,匈奴军“依阻其中,作弓矢,来出为寇”。不夺取该山,仍难真正解决边境的安定问题。为了彻底击败匈奴,汉武帝一方面派遣使者出使西域,联合月氏、大夏和乌孙等政权,并“西置酒泉郡以隔绝胡(匈奴)与羌通之路”,一方面派卫青、霍去病等,率10万以上的骑兵大兵团,连续发动四次大的战役,远出长城之外两千余里,大破匈奴军,终于迫其“远遁,而幕(漠)南无王庭”。至此,作为匈奴南进的主要战略基地的阴山山脉,完全被汉王朝所控制。正是在这种形势下,为巩固已经取得的战果,汉武帝又下达了在阴山以北修筑长城的命令。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一编 历史沿革(1)第一编 历史沿革(2)第一编 历史沿革(3)第一编 历史沿革(4)
第一编 历史沿革(5)第一编 历史沿革(6)第一编 历史沿革(7)第一编 历史沿革(8)
第一编 历史沿革(9)第一编 历史沿革(10)第一编 历史沿革(11)第一编 历史沿革(12)
第一编 历史沿革(13)第二编 建筑遗存(1)第二编 建筑遗存(2)第二编 建筑遗存(3)
第二编 建筑遗存(4)第二编 建筑遗存(5)第二编 建筑遗存(6)第二编 建筑遗存(7)
第二编 建筑遗存(8)第二编 建筑遗存(9)第二编 建筑遗存(10)第二编 建筑遗存(11)
第   I   [II]   [III]   [IV]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