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家类 楞嚴大義今釋   》 第五章修習佛法實驗的原理      南懷瑾 Na Huaijin

  個人解脫成佛與群體的關係
  滿慈子問: “ 如果這個靈妙本覺的自性,本來就是正覺妙明的,現在佛已經證得無來的真心自性之體的正覺妙明,故名為如來。如來既已退還於不增不減的自性靈明的本體了,那麽現在這些無緣無故忽然所生出的山河大地等一切萬有現象,在如今佛已證得的靈妙性空光明正覺的成就中,應該一切都隨着佛力而返本還原;何以山河大地萬有的各種有為習慣煩惱,還是不斷地生生不已呢?”佛問:“譬如一個人,在某一個地方,迷失了方向,誤認南方為北方。這種迷惑,是因為迷了纔有呢?還是因為覺悟而生呢?”滿慈子答:“這個人的迷惑,既不是因為迷了纔有,更不是因為覺悟而生。迷惑本來沒有根源,怎樣可以說是因為迷惑纔有呢?覺悟就不會生迷惑,怎樣又可以說是因為覺悟而生呢?”佛問:“當這個人正在迷惑中,忽然有一個覺悟的人,指示他方向,使他明白了。你說這個迷人,在這個地方,還生迷惑嗎?”滿慈子答:“當然不會再迷惑了”佛說:“十方世界已成正覺的佛,證得了正覺的自性,也同這個人一樣。這種迷惑原來沒有根本,所謂迷的性能,本來是畢竟空的。從前並沒有迷惑,他忽然好似有被迷惑的感覺。當他覺悟後,迷惑就消滅了,覺悟就不會再生出迷惑來。又如眼睛有翳病的人,看見虛空中有花朵。翳病如果除了,空中花朵的錯覺也就沒有了。假若一個愚人,眼的翳病好了以後,還要在以前那個感覺有花朵的地方,仍然等待空花出現,看這個人,是愚蠢呢?是智慧呢?”滿慈子答:“虛空中本來沒有花,因為有病眼的妄見,纔看見空中有花朵的生滅。看見虛空花朵消滅,便已經是迷惑顛倒。再希望空花在虛空出現,這實在是狂而且癡的人。何以還問這種狂人,是愚是慧呢?”佛說:“照你的見解,何以又問一切佛已經證悟自性妙覺靈明的空性中,怎麽還生出山河大地來呢?又如金礦裏的金,夾雜在泥沙當中,把它取出鍛煉成純金以後,當然不會再雜有泥沙。又如木已成灰,當然不是原木。已經證悟自性的佛,在其正覺寂滅何明的境界裏,也同這個道理一樣。"(又自性本體,如一澄清的大海,萬有物象與衆生,根本都是這個海水上所變起的浮泡。證悟了自性的人,如水泡還歸於大海水。海水本是海水。其他浮泡自己不肯返本還原,做他原來的大海水,佛也沒有辦法令其消滅。衹好隨它始終浮沉在海面上妄動,隨波逐浪的地遷流。滿慈子所問的問題,從這個譬喻,可以理解得到。)佛說:“ 你又問:地、水、火、風的物理性能,本性都是圓融無礙,充滿在宇宙間。何以水火兩種反對的性能不會互相凌滅?虛空與大地的性能,若都是充滿在宇宙間,應當不會彼此相容。你要知道,譬如虛空的自體,不屬於任何一種現象,但又能包容萬象。所以萬物在虛空中,盡量發揮它的性能。例如:日照虛空,就有光明、雲霧遮障,就生昏暗。風吹就有搖動的現象。天晴就可以看到睛明。氣層凝結則變昏濁。。塵土積聚則成陰霾。經過雨水的澄清,又反映出晴朗。你說,這一切現象,是因為現象自身所生?或是虛空所有呢?假若是現象自身所生,當太陽照耀的時候,既然是日光的光明,那麽,十方世界的虛空,應該都同太陽本身的顔色纔對。何以虛空中,還可以看見有一個太陽呢?如果虛空自有光明,虛空應該自己能照。何以到了夜半或云霧昏蔽的時候,又不發出光明來呢?所以當知:這種光明,既不是太陽所生,也不是虛空自出,但又離不開虛空與太陽。人們觀看所得的現象,原來都是虛妄的,沒有可以絶對指陳的根本。如果必定從那一種現象尋求其根本所在,猶如要求虛空中的幻花,去結空果。何以你還要詰問物理現象互相凌滅的道理呢? (物理世界現象,都是相對的相反相成。空性本能,是絶對的超然獨立。)至於能觀察各種現象的性能,元本是真心的妙用,它是具有妙覺靈明的。迷個靈明妙覺的真心,它並不是水火等任何物理所生。怎樣又問他在宇宙間能否相容呢?自性真心的虛妙正覺靈明,也和這個道理一樣。你從空與光明去看,就有空與光明的現象産生。若從地、水、火、風各種現象去觀察,就另有各種現象産生。如果同時從各種現象去觀察,就同時現出各種功能。何以同時都現出作用呢?譬如一潭清水,中間有太陽的影子。兩個人同時都看潭中日影,然後兩人又分嚮東西而去。於是就會各有一個太陽,分別跟隨着嚮自己的方向移動。一個嚮東,一個嚮西,標準目的各不相同。當然不可以強辯地說,太陽是一個,何以能夠分嚮東西同時移動呢?如果說太陽已經分成兩個,何以水中所現的又衹有一個?這都是物理現象宛轉虛妄的互相變化所生,實在並沒有可以憑據的。你要知道。物質色相與虛空,互相變化生剋。雖然現出千變萬化,但超越不出自性本體的功能。而自性本體功能,則隨同變化所生的物質色相與虛空,充滿周遍於宇宙間。所以在自性本體功能的空性中,有風的吹動,虛空的晴朗,太陽的光明,雲霧的昏暗等等各種現象一切衆生自己迷悶,背覺合塵,違背了正覺的自性,自己隨合物理的變化,所以纔發生種種塵勞,而形成世間相。我茵為證悟得妙明不起生滅的自性,合於自住本體.這個自住本體,是妙覺圓明,圓滿地普照於宇宙間。所以在自性功能中‘一’具足無量作用,無量也衹是‘一’。小中可以現大;大中可以現小,這個自性是如如不動的,遍滿十方虛空世界。‘身含十方無盡虛空,於一毛端,現寶王剎。坐微塵裏,轉大法輪。’如果‘滅生合覺’,滅除了一切物理作用的束縛,使其返合於正覺自性之體,就能夠自性本體妙覺靈明的功能了。但是這個自性本體原本是具足功能,而且是虛妙圓滿的真心。卻不是普通的心理作用,也不是物理作用,也不是知識道理的作用,也不是如佛法所說的那些崇高超越的理解可以了知。同樣的,也就是能産生普通的心理作用,物理作用,知識道理的作用,也就是如佛所說的那些崇高超越 的真善美的名詞作用,也就是世間的一切現象與智識,以及出世超越的理解所能了知的。所以說:自性本體虛妙靈明的真心本無,要離開一切現象作用才能夠覺得。也要不離開這一切現象作用,纔可見到它的功能。這個自性本體功能就是這一切現象作用所表現。這一切現象作用卻不是自性本體。這個道理,衹有自己親證方知。無奈在有欲與無明和煩惱中的世間衆生,以及出高世間的聲聞緣覺們,用有限的知識,來測度佛無上正覺的大道。用一般世間的言語,想透入佛的所知所見呢?這譬如琴,瑟、箜斛、琵琶等樂器 ,雖然具備發生微妙聲音的作用,如果沒有妙手去彈,始終不能發出美妙的聲音。你與一般衆生,也同樣如此。這個自性寶藏的本覺真心,各自圓滿的。如果因得我指示,便風平浪靜,性海心波都瞭然不起,心境便能稍發澄清的光明。你們衹要暫起心念,便先自發生塵勞煩惱。這都是因為不努力勤求無上正覺的天道,貪愛小乘的果實,少有所得,便自滿足。"
   自性真心證悟的法則與原理
  滿慈子間: “自性寶藏,正覺圓滿靈明的真心,原來是靈妙清淨的,我與佛本來都是一樣圓滿、但是因為我自無始以來即被妄想纏繞,長久在世間輪回中流轉不停。現在雖最少有所得,列入聖道,但是還未得到究竟的地位,佛已除滅一切妄心,圓滿正覺。自性真常,朗然獨妙。現在我請問:一切衆生,自性本來,既然清淨圓滿,何以又有妄心思想的作用,自已來遮蔽虛妙靈明的真心,遭受沉淪呢?”
  佛說,“ 你雖然相信我所講的至理,但是還有很多疑惑沒有去掉。我現在就用世間的事信問你:在我們這個城中,有一個發了狂的人,名叫演若達多(譯義名叫祠接)。有一天,早晨起來,自己照鏡子,忽然認為鏡中的人頭眉目相貌非常的可愛。痛恨自己的頭,不能看見面目。越想越不對,以為受魔鬼的作祟,自己的頭己經失掉。因此莫名其妙地發了狂,到處亂跑。你說,這個人為什麽莫名其妙地發狂亂跑呢?”滿慈子答:“這個人心裏自己發狂,並沒有其他的原因。”佛說:“妙覺靈明圓滿的真心,本來是圓明靈妙的。現在既然稱之為妄心,怎麽會有原因呢?如果有個什麽原因,就不叫做妄心了。自己有這許多妄想,自己互相輾轉,互為因果。從癡迷當中纍積迷癡,所以經歷無數時劫。雖然有佛的發明指示,還是不能夠迷途知返。這個癡迷的原因,是因為迷惑而有的。如果認識了癡迷本來沒有什麽原因,妄心還有什麽可以依據呢?既然妄心本來就沒有生處可得,又從哪裏去滅呢?得到正覺的人,猶如醒了的人,講述夢中的事。假使心裏是明白的,有什麽理由還肯去把捉夢裏的東西呢?更何況妄心原來就沒有原因,根本就無所謂有真實的存在了。猶如城中的演若達多,原來並沒有為什麽原因,使他恐怖自己的頭失掉,因而狂走。當他突然間狂心停止了,纔知道自己的頭原來仍在這裏,哪裏另外可以看到一個頭呢!既是他狂心還沒有休歇,他的頭也從來沒有遺失過啊!你要知道,妄心的性質也是如此,哪裏有個固定的所在。你衹要不隨分別思想作用。不堅執物理的形器世界相。不再造做業果。不隨狂妄的衆生相去追逐不捨。這三種因緣,自然斷除。世間所有的妄心作用,歸納起來,不外這三種原因。這三原因不生超時,你心裏的狂性自然便休歇。狂心一旦自歇,‘歇菩提'了。殊勝清淨靈明的真心,本來充滿周遍在宇宙間,並不從別人那裏得到,何必要藉勞苦身心去修持,才能證得呢?又如有一個人,本來在自己的衣服裏,係帶着如意寶珠。可是自己並不知覺,反到處做乞丐,乞食奔走。當時雖然實在是貧窮,可是衣裏的寶珠並沒有遺失。忽然有一個明白的人,指出他自己身上的如意寶珠,他立刻就成為大宮人。纔明白這個神珠,並不是從外面得來的。"
  這時阿難又起立請問:“剛纔佛說殺盜淫三種業力不生起,三緣也就斷除,心中的狂性自歇。狂性休歇就是菩提正覺。正覺自性不是從別人那裏得到的。這樣說來,一切由於因緣的道理,是顯然明白的。何以佛在前面又忽然駁斥因緣呢?'因為因緣的道理,我的心纔得開悟領解。就是現在與會的前輩同學,像目犍連,捨利弗、須菩提、老梵志等,也都是因為聽到佛所說的因緣道,開發心地,有所領梧,才能達到無漏的境界。現在佛說正覺自性不從因緣所生。不但像我們年青人,還在求學佛法的階段,心裏感到疑惑。我相信其餘的人也都有同感。而且如此說來,外道學者們所說,認為宇宙一切,都是自然所生的理論,應該就是至高無上的真理了。希望佛垂大悲心,再開導我們的迷悶。”佛說:“譬如狂人演若達多的狂性因緣,如果消滅,不狂的本性,就自然而出。因緣與自然的相對理論,就衹盡於此。演若達多的頭本來自然在那裏。這個自然乃是自然其然的,沒有任何自然不是自然的。他因為什麽因緣纔自己恐怖遺失了自己的頭,而發狂亂走呢?如果頭是自然的在那裏,衹是因為照鏡子的因緣而發狂。何以他不自然發狂,卻要等到照鏡子的因緣纔恐怖其頭遺失呢?其實他的頭並未遺失,衹是因為發狂恐怖纔生出妄想,可見本來的頭曾無變,又何須等因緣顯出狂性呢?如果說發狂是自然的,那麽他本就有狂怖的心了。當他沒有發狂的時候,這個狂性又潛伏在哪裏呢?若說不發狂是自然的,此頭本來無羔,何以又會亂跑呢?如一旦明白了頭還是本來的頭,也就知道是自己無故發狂亂跑所謂因緣與自然,都成了兒戲的理論。所以我說三緣斷除了,就是正覺的真心。正覺心生,生滅的妄心就滅了。但雖然滅了生滅,也衹已經滅了生滅不停所生的妄心。如果把能滅能生的功能都徹底淨盡了,纔是無功用道的自性妙用。假若有一個自然,那就要等待自然的真心生起,生滅的妄心纔會滅掉。這樣還是屬於生滅作用。要絶對沒有生滅作用,纔叫做自然。況如世間的事物,各種因素混雜和合,構成一個整體的纔叫做和合性。不屬於和合性的,纔叫做本來自然。本來自然的,就沒有一個另外所以然的性質存在,,那纔叫做自然。可以和合的,便不是能和合的本能。和合與自然是相對性的,都要離開。能離與和合的都不是自性。這樣纔叫做不是兒戲的理論法則。但是這還衹是一種理論,要證得正覺寂滅圓明的自性,距離還很遙遠。你雖然歷劫辛勤修證、能夠記憶誦持十方佛的十二部經典,懂得數不清的清淨妙理,衹是有益於你的戲論。所以你雖然談說因緣與自然的理論,明自最高的决定真理,別人都說你是第一位博學多聞的人。像你這樣纍積歷劫博學所得的知識,還不能免除摩登伽女的睏辱。仍是要靠佛的神咒力量,纔使摩登伽女淫念頓歇,得到阿那含果。她現在在我法中,努方精進,愛河徹底枯竭,同時也使你得到解脫。所以說,你雖然歷劫記憶誦持佛的秘典,還不如用一天功夫去勤修無漏法門,可以遠離世間憎或愛的二種苦惱。即如摩登伽女,原為淫女,因為神咒力量,消滅她的愛與欲念,現在我法中,號性比丘尼。與羅堠羅母,耶輸陀羅,都領悟到過去的因緣,知道歷世生死的原因,所以要知道,衹因此一念貪愛,即是一切痛苦的根本。他們能夠在一念之間,熏修無漏善業,便能夠超越世緣的纏縛,或者蒙受佛的授記。你現在何以還是自欺的,衹在理論上觀望呢?
   解脫宇宙時空與物理世間束縛的法則與原理
  阿難同大衆, 聽了佛的開示教海,心中的疑惑 便都消除,明白了自性的實相。身意頓時感覺輕安,覺得從來所未有。他又繼續問:“自性本體虛妙正覺靈明的真心,充滿周遍於宇宙間。雖然能夠包含孕育十方國土的佛世界中的萬有,但自性還是清淨莊嚴,依然靈妙正覺。可是佛又斥責我多學博聞是無益的,不如努力修習佛法。我今天猶如飄泊在旅途當中的人,忽蒙大王賜我富麗堂皇的大宅,但是還不知道入門時門徑。希望佛的慈悲,指示我們一般在黑暗中的人,如何捨棄修學小乘,證得自性寂靜的本際,開發我們明白自性真心的大道。使一般求學佛法的人,知道怎樣降伏素來的攀緣心,得到總持法門,而進人佛的知見。這時,佛哀憫在會得到小乘果,或者對於正覺真心還不能自在的人。也為了將來在佛過世以後,末法時代想要發明真心自性正覺的人。去開示一條上乘的微妙修行的道路。就嚮阿難說:“你們既然决定發正覺的心,對於佛境界的靈明大定,立志勤求不生疲倦,永不退轉。應該首先明白,要發明正覺自性的基本初心,開始就要認清兩點决定性的義理。什麽是那兩點基本初心决定性的義理呢?”
  “第一,你們若要捨棄小乘的聲聞果,修學大乘的菩提道,進入佛的知見境界。應該仔細觀察,發心的動機,與證果時候得到正覺的真心是相同的?還是不相同的?假若最初發心修證自性的時候,是用生滅的心,作為基本修行的因素,而想要用它證得佛乘不生不滅的果位,那是絶對錯誤的。因為這個道理,你應該透徹觀察一切物理世間,可以造做的事物,都會變化消滅。你再觀察世間可以造做的事物,哪一樣是不壞的?但從來不曾聽說虛空會爛壞,為什麽呢?因為虛空不是可以造做的,所以始終不能變環與消滅。你的身中堅固的(如骨骼等)是地的種性。潤濕的(血液等)是水的種性。暖觸的(溫度暖力)是火的種性。動搖的(呼吸循環等下是風的種性。綜合起來叫做四纏,構成一個人身。因為有此四大種性的四纏作用,分化了你澄澄湛湛圓妙正覺靈明拘真心自性的功能,發展而成為身體各部分的作用。所以能看、能聽、能感覺、能思推觀察,從始至終,受時間空間的五疊混濁所牽纏。何以叫做濁呢?譬如清水,本是清潔的,因為含有塵土灰沙等的物質,所以本來的清潔變了障礙,清濁兩種體性,是不相同的。例如一個人,拿塵土投在清潔的水裏。那麽,土質就失去固定留礙的作用,同時淨水也失去清潔的本相,而形成混濁的狀態。所以名之為濁。你的濁,共有五種。它之所以成為濁,也同是這個道理。
  五濁的說明: 你見到虛空遍滿十方界。虛空與所見的作用,不能分別。雖有虛空現象,而沒有虛空自體。雖有所見的作用,"而所見的性能不能知覺。虛空與諸現象,互相交織,妄成世間相,這是第一重,叫做劫濁。你的身體,組合地、水、火、風四大種而成,見、聞、覺、知的功能,受到生理的限製,被身體上有限度的本能所留礙,而地、水、火、風的變化性能,又使你有知覺,這種心理與生理的互相變化交織,妄成精神作用,這是第二重,叫做見濁。你心裏有記億、知識、誦持、習慣等作用發生所知所見的性能,包容顯現外界的色、聲、香、味、觸、法(事物)等影像。離開外界,就沒有現象可尋。離開知覺,就沒有自性可得。心裏變化互相交織,妄成身心現狀,這是第三重,叫做煩惱濁。你隨時隨地心思生滅不停,‘知見每欲留於世間,業運每常遷於國土。’意識知見,希望現實景象,永遠存留於世間。但是亞力自然地運行,卻使一切景象,經常隨時間空間而變遷。矛盾互相交織,妄成人間世事的痛苦,這是第四重,叫做衆生濁。你們能見與能聞的,與本來的覺性原是沒有兩樣。因為外界的現象不同,所以生理上的黨性作用也就互異了。而實際在心靈上又都能互相知覺,衹是在應用土不一樣而已。這種體用上的同異,失去準則。二者互相交織,妄成生命的歷程,這是第五重,叫做命濁。
  修證的法則:“你現在要想從見聞覺知的功能上,契合自性本來常樂我淨的佛境地,應當先自抉擇死生的根本原因。然後依據本來不生不滅,圓滿澄湛自性本能的原理。以澄澄湛湛的境界,旋轉虛妄生滅的妄想作用。漸使還歸於原來的本覺自性,得到元本靈明正覺沒有生滅的自性本體。你應當這樣來决定修學佛法的因地發心,然後再精進修證,圓成佛的果地妙用。例如要想澄清濁水。初步必須先把油水貯放在靜止的·器皿裏面,使它要靜靜地深沉不動,沙土自然會沉下,清水就顯出來了。這樣名叫初伏客塵煩惱。由此再加精進去掉泥滓,保持水的純清。這樣名叫永斷根本無明。最後復加精進,使清潔靈明的性相益發精純,對於一切變現不再生煩惱心。而能起一切變現妙用,都能自然而然地使之合子自性本體寂滅的清淨妙德。(以上說明,如果衹依據物理生理來求自性正覺,是不究竟的。)”
  第二,“ 你們如果决定拋棄一切小乘。發起勤求自住正覺的真心,對於大乘的菩薩道,以大勇猛的精神去求證。便應當詳細審查煩惱的根本。這個使你在無始以來,發生業力生命的作用,究竟是誰作誰受呢?你要修證自住正覺,假若不詳細觀察煩惱的根本,就不能知道心理生理的虛妄顛倒作用,是從哪裏發生的。如果顛倒在哪裏還不知道,卻怎樣去降伏它,證取佛的果位呢?你且看世上解開繩結的人,如果他看不見結的所在,卻怎樣知道去解開呢?誰也沒有聽到虛空可以被你解開的。為什麽呢?因為虛空沒有形象,根本沒有結需要你去解。 你要知道,現在的眼、耳,鼻、舌以及身,意,這六個就是你的賊媒,自己劫去自己的傢寶。因此從無始以來,衆生世界,就生出互相纏縛的糾結,所以不能夠越脫物質世間。”
  衆生世間與時空:“怎樣名叫衆生世間呢? 所謂世,就是時間的遷流。所謂界,就是空間的方位。你應該知迅東西南北,加上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以及上下,都是空間的界位。過去、現在、未來,就是時間的世相。空間的方位有十位。時間遷流的數目有三個。一切衆生,始終受時空的交織,構成萬有的各種現象。身中的變化,與時空世界的關係,互相牽涉幹擾。空間方位,雖然設立十個。它的方位,各有確定的範圍,看來是很明白的。但是平常衹註意東南西北四方。因為上下不能有固定的位置,中間也沒有固定的地方。空間衹要取四個位數就可以明白應用了。空間四位,同時間的三位,互相配合。三四四三,宛轉相乘就得十二的數宇。(物理作用,衹有六位。生理的六根,也衹有六個。與時空世界相對,分做十二位。所以身心也衹取十二根塵為基數),這些數字用時間空間的三四數再重矗相乘,就可以得到十百千的無窮數目。因此總括始終,六根當中,名各有一千兩百功德。你又當在這些作用中間,决定其本能的優劣。譬如眼晴觀看的本能,衹可以看見前面,不能見到後方,前方完全明白,後方完全暗昧、視綫旁觀左右,也衹能看到三分之一。綜合眼睛所做的功德並不完全,衹能算得三分的功能,一分卻沒有德業。所以當知眼睛衹有八百功德。例如耳聽聲的本能,可以周遍一切處所。十方所發的聲音,完全沒有遺漏。聲音一動,無論遠近,都可以聽得到。靜止的時侯;又沒有邊標可窮。所以當知,耳的功能,圓滿了一千兩百功德。例如鼻子嗅聞的本能,可以使出入的息流通。雖然有出有入,但缺了中間的交互作用,實際鼻子的作用三分缺一。所以當知鼻子也衹有八百功德。例如舌的本能,可以發出言語,宣揚表達所有世間或超越世間的智慧和理論。言語雖然有區域分別的不同,能說各種道理的功能,卻無窮盡。所以當知,舌的功能,圓滿了一千兩百功德。譬如身體感覺知覺的本能,知道舒適與不舒適,不能有中性的知覺,離開了外物,便知道離開的作用,接觸外物就有身和物的作用。因此驗證身體的本能,也是三分缺一。所以當知,身體的功能,衹有八百功德。例如意識的本能,能夠包含十方三世,一切世間出世的各種事物思維的法則。無論聖人與凡夫,沒有哪樣不被包容。而且都可以盡其邊際。所以當知,意識的功能,圓滿一千兩百功德。
  身心超脫的原理:“你現在想逆轉生死欲海的巨流,要返還窮究生死流力的根元,達到不生不滅的自性的實際。應當體驗生理的六種機體,哪個是相合的?哪個是相離的?哪個深?哪個淺?哪個圓通?哪個不圓滿?如果能夠在這些作用上,領悟到圃通的根本,用它來逆轉無始以來互相交織的業力之流,就須要知道用哪一個修怔,容易得達圓通,哪一個不容易得到圓滿。如此選擇比較它的優劣,對於修行證果的時間來說,等於一日與一劫數的出入。我現在完全說明了生理六根的澄湛圓明的功能,本來所具的功德數量。隨你自己去詳細選擇一個可以入門的,我將為你再加闡發明白,使你能夠增加進步的速度。十方世間的已成佛者,在十八界的身心作用上,隨便用哪一門都能修行,也都能得圓滿無上正覺。在這些生理機能中間,對於他們並無優劣之分。但是你的智慧低劣,不能夠在這許多作用當中,可以自在運用,自便智慧圓滿。所以我方這樣明白宣揚,使你衹選定一門深入。衹要深入一門,到達真心無妄的程度,身心的六根知覺性能,也就都能一時清淨了。阿難又問:“如何逆轉生死之流,一門深入,能使六根都得清淨呢”佛說:“你現在已得到須陀恆果。已經滅除欲界、色界,無色界,三界中衆生世間的見解上所斷的疑惑、但是你還不知道生理六根的機能當中,纍積有多少生世以來的虛妄習氣,這些習氣。還要修證才能斷得。更何況這些根境作用中間,還有生起,存在、變異、滅亡四大過程中,多少不同的數量和紛繁的頭緒。現在你且觀其顯現在前的六根功能,究竟是一個還是六個呢?假若是一個,耳何以不能見?眼何以不能聽?頭何以不能走路?足何以不能說話?如果六根功能决定是六個,例如我現在為你們闡揚微妙的法門,你的六根功能,是哪個來接受?”阿難答,“我用耳來聽”。佛說:“是你的耳在所,和你的身體與口,又有什麽關係?何以又用口來問道理,同時身體又起來表示恭敬呢?因此你應該知道,它不是一個就是六個,不是六個就是一個。總不能隨便就說你的六根也是一個,也是六個。一定要弄清楚,六根究競衹是一個功能,還是有六個功能呢?你應該要知道:六根的功能,既不是一個,也不是六個。因為無始以來,自性圓明,妄起顛倒交互變化,纔有一個或六個的作用發生。你得到須陀恆果,雖然六根的外馳習氣已經消除,內在還是有一清淨的境界存在。猶如一個大虛空,包含各類物質的東西。因為物質的東西形狀各有不司,人,所現麯空博輓不同了*啪袋除去了物廚東西以外雲看腹空,就說虛空是完整的一個。其實,太虛空,哪裏可能隨你去說成同的或是不同的呢?因此,當然更不能說虛空就是一個,或者不是一個了。所以你的那個能夠瞭然明自六根根本的功能,也同是這樣的道理。因為有光明與黑暗等兩種相對的現狀,在圓妙的自性中,膠着澄澄港湛的酶靈明,發生能見的功能。能見的精靈與色相反映,生起變化,就凝聚成生理機能。這個機能,就是眼睛。它具備地,水、火、風四大種性能的微妙成分,構成如葡萄形狀的眼珠。四大種微妙性能生起放射飄浮作用,追逐着外界的色相。又因為聲音響動與安靜,兩種現象互相激發,在妙圓的自性中,膠着澄澄湛湛的靈明,發生能聞聽的功能。聞聽的精靈與聲音動靜的反映,含藏聲波的作用,就凝結成生理機能。這個機能,就是耳朵。也具備有四大種性能的微妙成分,構成耳朵猶如捲麯的樹葉形狀。四大種微妙性能生起放射飄動的作用,追逐者外界動靜的音聲,生起本能的奔流作用。又因為暢通與閉塞等兩種不同的現象互相激發,在妙圓的自性中,膠着澄澄湛湛的靈明,發生能嗅為功能。嗅覺的精靈與香臭等氣味的反映,吸收香臭的放射作用,就凝結成生理的機能。這個機能,就是鼻子。也衹備有四大種性的微妙成分。如一雙垂爪似的鼻子形狀 。四大種微妙生起放射飄動的作用,追逐若外界香臭等氣味而起本能的奔流作用。又因為淡味與各種變味的兩種現象互相參合,在妙圓的自性中,膠着澄澄湛湛的靈明,.發生能嘗味的功能。能嘗的精靈與各種變性滋味的反映,産生能嘗滋味變化性的功能就凝結成生命的機能。這種機能,就是舌頭。也具備有四大種性能的微妙成分,猶如偃月形狀的舌頭。四大種傲妙性能生起放射變化的作用,追逐着滋味的變化性而起本能的奔流作用。又因為分離與接觸兩種相反的現象互相摩擦,在妙圓的自性中,膠着澄湛湛靈明,發生能感覺接觸的功能,能感覺的精靈與接觸反映,變化,就凝結成生理感覺神經的全部機能撼,這個功能,就是整個身體,也具備有四大種性能的微妙成分,猶如充滿空氣的皮囊形狀,四大種微妙性能起放射作用,追逐着外界的感觸而起本能的運動作用。又因為生起和變滅兩種現象互相連續不斷,在妙圓的自性中,膠着澄澄湛湛的靈明,發生能知覺的功能。知覺的精靈與事物的法則反映,集攬纍積事物的法則,就形成身心覺的機能。這個機能,也具備有四大種性的微妙成分,形成意識思想,,猶如陰暗室內看影像的現狀。四大種微妙性能生起放射思想作用,追逐着外界事物的法則。”
   修證自性的法則與原理
  佛說:“如上面所說六根的身心作用,都是由正覺靈明能所發生,人們不能怔悟自性本自具足的靈明,反而衹認識現行的有為意識的明了作用,還想用它來明白這個本來靈明正覺的本性,所以纔失掉精靈瞭然的自性功能。膠着妄想動能發生有形有相的光輝。你現在知果離開黑暗與光明,就沒有可見的自體,離開有聲無聲的動靜,根本就沒有能聽的實質。沒有暢通與閉作用,嗅聞的性能就不能發生。沒有變昧與淡昧,能嘗的性能就無從出。不離也不觸,感覺的本能就投有。不滅也不生,意識的了知,便無處安寄。你衹要不依循動靜、合離、淡變、通塞、生滅、明暗等十二種有為的現象。‘隨拔一根,脫黏內伏。伏歸元真,發本明耀。耀性發明,諸餘五黏,應撥圓脫。不由前塵所起知見。明不循根,寄根明發,由是六根互相為用。’任隨你在哪一機能上,自己拔除它的執著習慣,脫開膠着性的黏固作用,使它內在潛伏。(此處所說的內,不是確指身體以內。內是對外說,就是無內外的內。但亦不離於身內的內,這裏全在智慧的明决。)沉潛內伏久久,靜定到極點,反歸到自性根元的真心,就能發明本性的靈明朗耀。靈明朗耀的本性發明以後,其餘五根執著習氣的膠固性,也會隨着拔脫,自然全體圓明自在。然後就可以不由外界影響,發起自性的知見功能。這時侯的靈明,不必一定要依附於生理的機能,但也可以寄托於六根而發出靈明的作用,因此六根就可互相為用了。(到這樣纔可謂神而通之,就是俗名叫做有神通。)你難道不知道在這個法會裏的阿那律陀;(譯名無貧,得半頭天眼。)雖然盲目而能看見。跋難陀竜(佛經所稱竜神之名,譯名善歡喜。)雖然無耳而能聽聲音 。 伽神女,(佛經所稱女河神之名, 伽是印度的河名。)不需用舌頭而能知味,舜若多神,(佛經稱虛空神。)雖無身體亦能感觸。虛空神本來就沒有身體與接觸的感覺作用,佛施予神力,在自性光明中,照映他暫時具有身體,使他領略感觸的情形。因為他的性質本來和風一樣,根本就沒有如同人類的身體。還有如一切得到滅盡定功力的人,到了寂滅果位境界的聲聞們,例如現在在座的摩珂迦葉(金色頭陀,傳佛心印,又名大迎葉。)很久以前,已經滅除意識的作用。不必如通常人,用思想心念,即能憑自性功能,圓滿靈明,了知一切事物。你要知道,你現在的六根,拔除了執著的膠固性,而能夠圓滿歸伏到自性功能。靜安久久,心性內在,譬如壁玉無瑕,晶瑩發光。但能如此,所有四大種性的微妙放射作用,以及物質世間等一切變化現象 ,都猶如熱湯銷化冰雪。就可以隨時隨地,將一切妄念妄想化為自無上知覺。例如一個平常的人,把註意力集中在眼睛上。如果很快地閉上眼睛,眼前就衹有一片暗昧現象,六根也就看不清楚。那裏,頭與足,也都一樣是看不明白了。但是這個人用手遍繞身體來摸,雖然看不見六根的形相,頭足卻有不同的區別。這個能夠知覺的功能,還是依舊存在。所以應當知道能看見的自心能發揮功用,那就不會被黑暗現象所蒙蔽了。所以你若能使生理的六根與外界的現象都銷融無得時,自然自性的本覺靈明,就發生圓融靈妙的功能了。”
  阿難問:“ 如佛所說:最初要求證得正覺的因地之心,如果想要常住不變,必須和證得自性正覺的果地名目相應。那麽,如證得自性果地中的所稱的:菩提,(正覺)涅架,(寂滅)庵摩羅識,(白淨識)真如,佛性,空如來藏,大圓鏡智等七種名稱。名稱雖然同,其所表示的含義,都是稱頌自性本體功能的清淨圓滿。體性堅凝;猶如金剛寶玉顛撲不破的長住不壞。但是現在這個看的,與聽聞的,離開光明與黑暗,動與靜,通與塞等等現象的映,就畢竟沒有一個自體。猶如意識心念,離開面前外境的用,本來就無所有。何以用這些終將斷滅的性能,做修證的基因地,而能獲得上面所說的長住的果位呢?如果離開光明與暗,所看的就是絶對的虛空。如果沒有面前的外景,意念的自就自然消滅。這樣進退循環去研究,加以微細的去推導,本來沒有一個是我真心的自體,也沒有一個是我真心的所在處。這樣一來,用什麽做修證的因地,去求得無上正覺呢?佛在前面所說的自性本體,澄澄湛湛的精明,是圓滿長住的。我們既然把握不住,好像並不是真誠的實話,結果猶如兒戲的理論。究竟怎樣纔是佛的真實道理,希望再賜慈悲,開發我們的愚昧!”
  佛說:“你雖然博學多聞,還未滅盡一切習漏,你心裏衹是知道有一個個顛倒的原因。但是真實顛倒擺在你的前面時,你實在並不認識。我恐怕你雖然有誠心,還是沒有信我的話。我現在姑且拿塵俗的事實,來解除你的疑惑。”這時,佛叫羅喉羅(佛之子,譯名覆障)打鐘一聲。佛問阿難道:“你現在聽到了嗎?”。阿難與大衆都答說:"我聽到了"。過了一會,鐘聲停止了,佛又問道::你現在聽到了嗎?”阿難與大衆都答說:"現在聽不到了。"這時,羅眠羅又打鐘一聲,佛又問道:"你現在聽到了嗎?”阿難與大衆又答道:“都聽到了。”佛又問阿難:“你怎樣能聽到?怎樣聽不到的?”阿難與大衆都答道:"如果打鐘發聲,我們就聽得到。打過了很久,聲音消滅了,聲音與響動都沒有了,就叫做聽不到。”這時,佛又叫羅喉羅打鐘一聲,問阿難道:“你現在有聲音嗎?”阿難與大衆都答說:"有聲。"過了一會,聲音消滅了,佛又問道"你現在有聲音嗎?”阿難與大衆都答說:“沒有聲。”再過一會,羅喉羅又來打鐘佛又問道:"你現在有聲音嗎?"阿難與大衆都答說:"有聲。"佛問阿難:“你怎樣纔叫它是有聲?怎樣纔是無聲?”阿難與大衆都答說:"如果打鐘發聲,就叫做有聲。鐘打過了很久,聲音消滅了,聲音與響動都沒有了,就叫做無聲。"佛說:"你們現在何以這樣胡亂說話,毫無標準?”大衆與阿難,聽佛這樣說,就問道:"我們怎樣是胡亂說話,毫無標準呢?”佛說:"我問你們聽到嗎?你們就說聽到了。又問你們有聲嗎?你們就說有聲。一忽兒答的是聽到了,一忽兒答的是有聲,這樣如何不是胡亂說話呢?聲音消滅了,沒有響動,你就說聽不到。如果實在聽不到,能聽聞的自性已經消滅等於是枯木。那麽,鐘聲再打的時候,你何似又知道有聲音或沒有聲音呢?有聲音或設有聲音,自然是聲響的作用。能聽聞聲響的自性,與有聲無聲又有什麽關係呢?難道那個能聞的自性為您的需要而有無嗎?能聽聞的自性,如果實在絶對沒有,知道絶對沒有的又是誰呢?所以你要知道,聲在能聽聞的自性功能中,衹是聲音自己生起滅了。並不是因為你聽見聲生聲滅而使你那個能聽能聞的自性功能,隨着而有而無。你既然還不清楚哪個是聲響,哪個是能聞的自性。難怪你昏迷不悟,認為真帶的自性將會斷滅了。你更不應說:離開動與靜,閉塞與開通,就沒有能聽聞的自性。為什麽呢?譬如二個睡熟了的人,在他睡眠的時候,傢裏有一個人,就在那時,槌布或者舂米。這個睡熟了的人,在夢中聽到這種舂米的聲音,幻覺成為其他東西的響聲。或者以為是打鼓,或者以為是在撞鐘。他在做夢當中,就自奇怪這個鐘的聲音不夠響亮,很像木石的聲響。等到醒來一看,纔知道是槌杵的春搗聲音;他告訴傢人說:我剛纔在做夢,把這個春臼的聲音,當做鼓響了。這個人在做夢當中,"難道不記得動與靜,開閑或通塞嗎?由此可見他的身體雖然睡眠了,他能聽聞的自性,並沒有昏迷。再迸一步來說:即使你的形體完全消滅,生命光輝的本能變遷了。這個能聞的自性,怎樣能說會隨你的形體而消滅呢?都因為一切衆生,從無始以來,追逐一切聲色,跟着意識心念的變遷而流轉不停。從來就不能自己開悟自性是清淨的,靈妙的,常住不變的。他們不去依循常住自性,衹隨外緣的變遷,追逐一切生滅的作用與現實。所以生生不已,"習染雜亂,因而流轉不息了。‘若棄生滅,守於真常。常光現前,根塵識心,應時銷落’。如果捨棄生滅的作用,守住真常不變的自性。定止久了,自性真常的光明便會現前。生理機能的六根本能,與相的外境六塵現象,以及意識心念的作用,就會頓時消除。思想的現狀,就是清淨自性的渣塵。意識信念的作用,就是清淨官性的污垢。如果這兩種都遠離了,你的法眼(具見佛法所指自性的人眼)就會頓時瞭然清明,豈有不成無上正覺的道理。”
  修證自性解脫的總綱
  這時,阿難又說:“佛雖然講了第二義門,(修證的法則與原理)但是世間的人,如想解開此結,而不知道所結的中心在哪裏、我相信這個結始終不能解開。就是我與在會一般還在求學的聲聞,也是這樣。由無始際以來,隨同這些無明,俱生俱滅。雖然得到博學多聞的善根,出了傢,專門來修學佛法,猶如患隔日虐病的人,有時好些,有時又病了。希望佛發大慈,伶憫我們這般陷溺太深的人,指示我們的身心所結在哪裏?如何纔可以解開?並且亦使將來的苦難衆生,免得在生死海中旋轉輪回。始終墮落於無明和欲望和煩惱的三有中。”
  佛聽了阿難的請求,就說:“你要想認識明白與生命俱來的無明,須知那個使你輪轉在生死之流中的結根,並不是其他東西,就是你的六根。你現在想知道無上正覺,想從速證得解脫的安樂法門,要求得到寂靜靈妙真常的果地,也不靠其他的東西。依然還是你的六根。”
  阿難聽了佛的開示,心裏還是不明白。又問:"佛說我們在生死海中輪回的,以及得到安樂妙常的,並不是其他的東西,都是這六根的作用,那是什麽道理呢?"
  佛說,“生理機能的六根,與自然界的各種物理性能,從同一根源研發生。所以結縛與解脫,在根本體性上,並沒有兩樣。這個分別意識的性能,衹是虛妄暫時的現象,猶如虛空中的華文,幻也幻滅。你要知道,因為物理的作用;引發知覺的性能。因為生理的機能,纔有六根的形相。六根形相與所知所見的這個作用,幫沒有自性,就像交蘆一樣,(交蘆是一種植物,不同於普通的蘆蘆葦,生長的時候,必須二莖交相並立,根處盤結相連。單獨就會撲地,不能自立。外形實而中心虛。譬如心物與身心,都是相依為用,卻又是一個體性所生。同時雖有而中間買空,因中空而能顯有的作用。)所以你現在應該知道,若把這個所知所見的作用,認定是一個可以能知的東西,邢就是無明的根本。如果明了這個所知所見的作用,它的自住功能,本來是不可見的,無形相的。那便是無煩惱的寂滅清淨真心。你何以在這中間,誤認為再有其他東西存在?”這時,佛要把這種至理,以扼要簡挺的辭句說出,綜合起來,作一個偈語與閘難說:
  其性有為空,緣生故如幻。
  (真心自性的自體是空無形相的,沒有任何三點東西存在。但卻有生起一切萬有(有為)的作用。萬有之能生起作用,都是因緣的會覓因緣聚合則生,因緣離散則滅。萬有的存在,衹是時間空間裏的暫有現象,暫有的存在是如幻的。須知自性以空為體;以一切相為相,以一切用為用。)
  無為無起滅,不實如空華。
  (自性以空力體。體性偽空,是澄澄湛湛;寂滅無為的。既無一物存在,又是不生不滅。雖然因緣聚合,生起萬有的作用;可是這一切萬有,並不能實在固定地存在着。況如虛空星的華文,供起供滅。)
  言妄顯諸真,妄真同二妄。
  (提出一個妄心的名詞,衹是為了顯出真心的理性。其實不但妄心是妄有的;如果你執著認為有一個真心的存在、那麽,這個真心的觀念,也等於是一個妄心)
  猶非真非真,雲何見所見。
  (真心自性,並不是真的另有一個真心單獨存在。但也不可以執著真心就沒有一個自性存在。要離妄心意識的作用,才能證悟得到。所以在這個理性中間,你如何可以堅執地認為有一個能見的功能,或者把捉一個所見的作用呢?),
  中間無實性,是故若交蘆。
  (在本能與所發的作用中間,以及空與有的中間,真與妄的中間,體與用的中間,都沒有一個固定的真實自性。所以說自性的體用之間,像交蘆一樣,都是一體的兩面。空有同源。而又不著於空有。)
  結解同所因,聖凡無二路。
   (空有本來同源,衹是一體的二用。萬有一切都從因緣所生而起,它的體性本來是空的。所以緣生性空,性空緣生。有復歸空,空能生有。凡夫衆生被緣生的幻有所迷惑,六根所起的結縛,不能開解,所以追逐輪旋於生死的巨流裏。若能超越幻有的緣生而證得真空自性,就是解脫,名為聖人。其實,以自性本體而言,在根本上,聖人與凡夫,都沒有兩樣,本來是相同的。
  汝觀交中性、空有二俱非。
  (根據上面所引用的交蘆譬喻,便知自性體用一體兩面的原理。你觀察這個交蘆的中間性能,說它是兩個支幹吧,它又本來同根。說它是一個根本吧,又發生兩支的現狀。說它的形狀是一根實根吧,它的中心又是空的。說它的中心是空的吧,它又能産生實質的支幹形狀。無論事實上與理論上,都不能堅執地將任何一面作為定論。如果堅執地說它是空,或是有。便是錯誤的偏見。
  迷晦即無明,發鬍便解脫。
  (如果堅執著空有任何一面的道理即是究竟;或誤認有與空的一邊,就是自性的根本。這樣就被昏晦所最,就叫作無明。覺悟無明是空的,無明就會渙然消失,無明妄想,便一轉而為靈明正覺,這樣即達到解脫的境界)
  解結因次第,六解一亦亡。
  (但定要達到圓滿解脫的果地;能夠解除無始以來,生死習氣的六根纏縛,必須先從某一根源開始修證;然後六根纏縛,依次解除。六根既經解脫,連那一個清淨的境界也隨着消失,而返還子自性本來。)
  根選擇圓通,入流成正走覺。
  (所以要達到解脫圓通的境界,在開始着手修證的時侯。對於六根門頭的選擇,就要審察註意。從哪一根着手修證,才能最合子自己,而能有所成就。選擇確定以後,精進修持,得入本體功能之流,修成正覺的果位。)
  陀那微細識,習氣成暴流,真非真恐迷,我常不開演。
  (阿陀那識,又名阿賴耶識。佛法將身心見聞覺知的分別思惟意識作用,仔細剖析,說明它的現象,叫做法相,又稱為唯識。大體區別識共有八種,所以也叫被八識。眼,耳、鼻、舌、身的個別作用,是前五識,第六是分別思惟的意識。第七是與生命俱來的我執,叫末那識。第八阿賴耶識。是身心一體,心物一元,含藏前七識一切種子功能的總機樞。阿賴耶識的含藏一切種性功能,本來也是空有互相為體用的。它所以形成阿賴耶識的功能,並不是真有一個阿賴耶的存在。它是無始以來的無明習氣的種子;剎那剎那,生滅不停的,所以顯出作用。猶如一股暴流,生生不已,運行不息,綿綿密密,宛然形成它的現象。說它是自性真心的功能,可是它的自體卻是空的,它不是真心的功能,可是離開作用,真心的功能,又無從産生。一般人很難了其中空有是一體二用的道理。說空就執著一個空,說有又執著一個有。佛說恐怕世人容易迷惑,所以平常不肯開示演說這個道理。)
  自心取自心,非勾成幻法。不取無非幻。非幻尚不生,幻法雲何立。
  (所謂理性上的真與妄。事實上的空與有。現象上的實與幻等等。以及宇宙萬有的一切現象,其實,都是自性真心的功能研發生的作用。它的真心體性,元本是空無形相的。現在想要明自真心的空性和一切現象的本元,都是以自心求取自心的體用。為了要辯駁幻有,因此說它是幻法,其實何曾有一個東西可以把捉。所以就真心空性的體上來說,根本無所謂勾有的存在。但是性空自體,遇因緣聚合,生起作用,就形成幻有的一切現象。不執著幻有的作用,雖然有勾有的現象,根本並不相幹。但是如果執著以不取幻有纔是究竟,這個不取的作用,還是幻的。自住真心的體住,無所謂非幻的現象。非幻尚且不存在,一切幻有的法則,不過都是為了剖析性空的本體所建立,哪裏有個幻法可得呢?)
  是名妙蓮華,金剛王寶覺。如幻三靡提,彈指超無學。
   (上面所說的直指自性真心的理性,是究竟的了義教,是無門的法門。猶如妙蓮華出於污泥,而不沾染絲毫泥渣。猶如顛撲不破的金剛王寶,是無上的正覺。也就是達到如幻三昧境界的捷徑,彈指之間,就可以超過無學的果位。)
  此阿毗達磨,十方薄伽梵(註五十),一路涅磐門。
  (阿毗達磨,簡譯作論藏,就是真理的最究竟的理論。薄伽梵,也就是正覺成佛者的另一稱呼。這三句是本偈語全篇的結論。說明上面所說的理性,就是最高深的理論。十方一切佛,都是從這一門而得入自性寂滅海(涅磐)的果地。通常認為理性的理論,與事實的實證是兩回事。其實不衹事與理本來合一。對理性真能透徹瞭解,也就可以達到實證的果地。如果衹知道理性,事實驗證不能達到,也就是對理性沒有徹底的瞭解。須知最後解脫,乃是般若智慧的解脫。般若智慧,就是理性與實證泯然一體的究竟正覺。即不是有象,也不是無相,而歷歷不昧。所謂非生因之所生,實了因之所了。)
  阿難與大衆,聽了佛總結的開示偈語,對於自性靈明的妙理,己有所領捂。心目開明,煥然一新。但是對於開解六結,一亦不守的道理與次序,還不能徹底瞭解。請求佛再加說明。於是佛拿起一條華巾,打了一個結。問阿難說:“這是什麽?”阿難與大衆答道,“這個叫做結。”佛又連續在這條華巾上打了五個結。每次都問,"這是什麽?”阿難與大衆都答說:"這些也都叫做結。”佛說,"這一條華巾,我最初打了一個結,你們就說是結。以後我連續每打一結,何以你們也都說是結?”阿難答,“這一華巾,本來衹是一體。佛打一個結,就叫做一結。如果打了一百個結,就叫做百個結。現在佛不多也不少,衹打了六個結,就不能說是五個,也不能說它是七個。”佛說:“這條華巾,衹是一條整的,我打了六個結,就叫做六結。你看,華巾是一條整體,因為打成了結,就有不同的差別。最初一個結,就定名叫做第一個結。最後一個結,就定名叫做第六個結。第一與第六之間,可否隨便變更它的次序?”阿難說:“一條華機既然打成了六個結。它的先後次序,迥然不同,决不能把六結的首尾倒置。即使盡我一生的聰明來推理,也不能把這六結胡亂定名。"佛說“這六個結。雖然不同,但是它的根本來源,都由一條華巾做成。若要把六結的次序攪亂,卻是不可能的。你的六根,也同這個道理一樣。它的本體究竟原是同一體性的,産生了作用,構成六個形態,於是它就畢竟不同了。你如果認為六結是多餘的,衹想守一纔對,那如何可能呢”阿難說:"有結的存在,是非纔會發生,纔會有這個結與那個結不同的爭執。佛如果把所有的結都解除了,結的本身既然不生,自然就沒有了彼此。一個結的名都沒有,更何況六個呢”佛說,“六根解脫,一也不守酌道理,王同這個一樣。你要知道,·.你從無始以來,因為自性真心變態的妄動,發生了狂亂的知見。妄心狂見發動以後,就不止息。變態妄動的功能,産生了物理塵勞的作用。猶如眼睛極力註視虛空,因勞倦而發生變態的現象,便看到空中狂華亂舞。自性本來是澄湛精明的。一切世間山河大地等物質,以及衆生的生死涅磐,也都是自性本體功能變態妄動的狂勞顛倒現象。猶如空華無因而生,自然而滅。”
  阿難問:"這種變態妄動的塵勞作用,既是結習難除,怎樣纔可以解脫呢?”佛就將手中所結的華巾,左右旋轉牽動。問阿難說:“我這樣左右牽製手中的華中,都不能解開這些結。究竟要怎樣纔可以解開結呢?”阿難答:“要想解開這些結,必須從結的中心去着手。”佛說:“一點也不錯。要想解結,必須從中心下手。我所說的佛法,是講一切萬有現象,都從因緣所生。擴而充之,便可一切世間出世間的各種事物的法則,便能知道它的本來原滴滴的雨水,也都可以知道它的數量。如目前的種種現象:松樹如何是直長的?荊棘如何是彎麯的?鵠如何會長自毛?烏鴉如何是玄黑的?這些現象,佛都能瞭解它的根源。所以你心裏想選擇六根門頭,由此求得解脫。衹要解除六根的結根,外界塵勞的現象,自然就消滅了。既然一切妄心妄想消亡了,餘下的不是自性的真心,還是什麽呢?我現在再問你這一條打了六個結的華巾,可不可能在同一時間裏,一齊都解除了呢?”
  阿難答:“這些個結,本來是依次結結成功的,現在也應當次第解開。因為這六個結,雖然同是一條整體所成,但結結的先後時間次序都不同,如何能夠同時解除呢?”佛說:“你想要解脫六根,也是同樣的道理。生理上六根的本能活動,如果先得到解脫,就可以先得到入空,我空的境界。進一步,使空性圓明自在,就達到法解脫。(智慧的解脫。)既達到法解脫的境界,所謂空的境界,也自然不生,這樣纔叫做菩薩從三摩地(定慧雙融的三昧正定境界。)得到無生法忍。
   二十五位實地修持實驗方法的自述
  阿難與大衆,蒙佛不厭其詳的開示,慧性覺悟,忽然圓通得到再無疑惑的地步。雖然領悟到一六解脫的道理,但是還沒有達到圓通的本根。於是又請求道:“我們歷劫飄零在生死苦海中,猶如苦兒一樣,孤零地飄泊他方;我自己何心何慮,與佛誼屬天倫血統。好像失乳孤兒,忽然遇着慈母。如果因此際全面能夠成道,今天所聽到的妙密法語的開示,就應該等於本悟。否則,同沒有聽到是一樣的。唯有希望佛再發慈悲,教導我妙密莊嚴修持的法門,以完成佛開示的最終願望。
  這時,佛普告在會大衆中的諸大菩薩,以及諸漏已盡的大阿羅漢們說:“你們菩薩及阿羅漢們,在我教導的佛法當中,已經得成無學的果位。我現在問你們,大傢最初發心的動機,以及悟到十八界的功用,哪一樣是最圓滿通達的?怎樣纔是進大了三摩地的方便法門?”
  (一)聲。聞聽妙理的修法:首先起立發言自述的,是橋陳那(譯名了本際)等五位比丘。(比丘,是佛弟子出傢男衆的名稱,具乞化破魔等意義。橋陳那等五人,是從佛最初出傢的弟子,也就是佛成道後最先聽佛說法得度的人。)  他說:“我是最初見佛成道的人,佛成道後,也是對我王人最先說法得度的。佛為我們宣講三轉四諦法輪,我們就悟明四諦的道理。(四諦是苦、集、滅、道。說世界一切皆苦。苦是生死的果實,世間是純苦無樂,世人所認為的樂,衹是偶然暫時相對性的另一苦因而已。但是世人偏認苦為樂,並且還要去積極追逐苦果,自招種種煩惱。唯有自心滅除煩惱,不再造作苦果,纔得寂滅的樂果。若能隨時隨地觀察思惟,息滅自己的煩惱,就是修持正道。).佛問我們理解與否時,我首先說理解到了。佛就印證認可,說我是得最初解的人。我當時理解得到的,並沒有別的方法,衹是聽到佛說微妙道理的聲音。由這聲音使我理解到微妙的道理,心領神會。息滅煩惱的苦果而得寂滅至樂的正道,證得阿羅漢的果位。佛現在要問我們修什麽方法,才能圓滿通達佛的果位。如我所實驗得到的,還是以多聽妙理為最好。從聽妙理的聲音悟道,乃是最上乘的修法”
  (二)色。觀察色相的修法:優波尼沙陀(譯名色性空)起立自述說,“我也是最初看見佛成道的人。佛教我觀察身體內外的不淨相,生起極大的厭離心。悟到一切色相的性能,都從不清淨而來。身體的色質,終由白骨化為微塵。最後終歸於虛空。推窮其究竟,虛空與色相,兩種都沒有自性,因此得成無學果值的道業。(不淨觀是一種修持的方法。對於煩惱障很重,貪欲心很盛的人,修之較為適當。觀的人手方法,是運用思惟去看,觀察,觀想的意義。不淨觀包括九種想:1。胖脹想,2。青波想,3。壞想,4。血塗想,5。膿爛想,6。蟲咬想,7。分散想,8。白骨想,9。燒想。人身是個臭皮囊,由死亡而到壞滅,自然地都會現出這九種現象。臭皮囊先發胖脹,跟着築起青淤的頗色,開始一决一塊地敗壞。然後血化為膿,開始腐爛,生出蛆蟲。皮內毛血漸漸分散完了,衹剩了白骨一具。漸漸久了,白骨也就隨風化為飛塵。無論官貴貧賤,智愚賢不肖,男女老幼,美的醜的,到頭來都是一樣。所以修習這種方法;最容易生起離生出俗的觀念。同時也很容易解脫人我的執著,和身體生理的障礙。這種修法,最好先由禪坐去思量觀察。他人與自己,都是下個臭皮囊包裝着一身內外不潔淨的東西。什麽是美的與醜的,皮包骨頭以內,都是肚腸屎尿,有什麽值得貪戀可愛呢!漸漸觀察清楚,構成了一個觀念。就覺得此身不值得留戀,心境非常乎靜;妄想雜念漸漸衝淡,歸於平靜。到了這個程度,不淨觀即成就了。然後産生兩種現象,但是有的人可能會有,有的人並不一定會有。第一種現象,舉目觀看人們,無論男女老幼,都是一具白骨骷髏架子。這種現象既已形成,就不必再繼續做不淨觀或白骨觀。衹需要守住眉心中間一點白,製心一處,專精不亂。久而久之,就會發生第二種現象:並此一念亦自然而空,可以得入正定;由此精進不懈;逐步上進即可以證果。)因此佛就印證認可,說我是得到了色性空的人。身體色質既已空盡,對於自性妙有功能,生起色質的作用,達到妙密圓通的果地。我從色相上證得阿羅漢的果位。佛現在要問我們修什麽方法,才能圓滿通達佛的果地。如我所實驗的,從觀想色相上起修,乃是最上乘的修法。
  (三)香。嗅覺的修法,香嚴童子起立自述說:"我最初聽佛教我仔細觀察一切有為法的現象。那時我就辭佛獨居,宴息清心,寂然安處。掃除心理一切妄念。忽然看到比丘們燃燒沉水香,香氣悠然進入我的鼻子孔裏。我就觀察這香的氣味,既不是沉水香木所發生,也不是虛空研發出。既不是煙,又不是火。它進了鼻孔,不知香味究竟是從哪裏來的?它無影無蹤地去了,又不知道香味歸到哪裏?因此發現這個分別思維的意識,也是如此。妄想意識消散,就歸於空寂。由此證得無煩惱的無漏果位。(說明意識妄想,猶如煙霧,時生時滅,來去都沒有蹤跡可尋。自然不必追尋執著,也不必去掃除清理,因此可得安然休息的境地。)佛就印證認可,賜給我香嚴的名號。妄想意識的心理狀態,與自然界物理現象的能量互變,都如塵氛氣流一樣,時起時滅。從燃燒香氣的道理,可以證到萬有現象的微妙作用,悟澈自性的密圓功能。我是從香氣莊嚴證得阿羅漢的果位。佛現在問我們修什麽方法,才能圓滿通達佛的果地。如我實驗得到的,以鼻觀香氣莊嚴,乃是最上乘的修法。(佛法中教人燒燃好香,不僅是莊嚴道場,同時也具有從鼻觀而得清心的妙用。至於可以解積驅蟲,變更空氣的潔淨,還是其末節的作用而已。)
  (四)味。舌觀味性的修法:藥王藥上兩位菩薩,及同行眷屬五百天人們,起立自述說:“我從無始劫數以來,便是世上的良醫。口裏親嘗這個娑婆世界各種藥物,草本的、木本的、金石等礦物,名稱數量約有十萬八千之多。這些物理性能,完全知道。所有藥物的鹹、甜、苦、辣、酸、淡等味性,以及它的變化作用,冷熱、有毒、無毒的性格,我也完全瞭解。我因為從佛修學佛法,了知這一切味性,它的根本自性,既不是絶對不存在的空,也不是永遠固定的有;既不是依賴身心的關係,纔顯見它的功能。但是離開身心,又不能表達它的作用。因為分別藥物味性的初因,而得開悟自性本體的功能。因此佛就印證認可,許我兩弟兄是菩薩位中的人。現在佛的法會中,為傳承佛法的法王子,(藥王藥上兩昆仲,從久遠劫數以來,遇琉璃光佛前身的教化,自己便發心歷世為良醫,做濟世救人的功德事業,遍嘗世間的藥物性能。如以現代語來說,等於是個大醫師,並且是研究物理他學的大藥劑師。從真實的慈悲救濟時動機出發,由盡知物理的性能,而悟得萬物與人佳的本體。) 我因為田瞭解味性而覺悟,發明自性,登於大乘菩薩的果位。佛現在問我們修什麽方法,才能圓滿通達佛的果地。如我所實驗得到的,以研究親嘗物理的味性去體會,乃是最上乘的修法。"
  (五)觸。觀察身體感觸的修法:賢首菩薩及其同伴道侶等十六位開士,起立自述說:“我們從前在威音王佛的時侯,聽聞到佛法,就發心出傢了。因為隨例跟着僧衆入浴,忽然悟到水的因緣。它既不能洗滌塵垢,也不能洗淨身體,水始終是中性的。無論潔淨與污垢,它都不沾滯,自性得無所有。這種過去世所瞭解的記憶,直到今生都不會忘記。從那個時侯起,佛就稱我為賢首。現在從佛出傢,到達無學的果位,(水性永遠是清淨的,無論污穢或幹淨的東西,它都不容納。輕微的使它漂流而去,粗重的使它沉埋下去,本性自己還是不垢不淨,自性真心猶如水性。微細的,好的妄想,猶如本土的浮塵,輕輕地隨時溜去。粗重的,惡的情欲;猶如水中的沉澱,深深地沉埋下來。但是能知能覺的自性,卻始終不變、由此體會,可以領悟到自性的實相。再說,心上的妄念,猶如水上的浮塵與波紋。漚生漚滅,以及浮塵與波紋的變化,又始終變不了水性。但能心如止水,靜觀心波浮塵的變化,皆如夢幻,自然可以領悟到自性的實際。賢首菩薩,過去世雖然從佛出傢,但常以輕慢的心,傲視別人,因此墮落塵劫。後來轉從常不輕菩薩的教化,對一切衆生,决不輕視。對任何人,都很恭敬。所以得到賢首的名號。)我因為微妙為感觸,明白了自性有如止水的道理,得到佛的法要,成為繼承佛道統的法王子。佛現在問我們修什麽方法,才能圓滿通達佛的果地。如我歷經驗得到的,從微妙感觸作用去體會,乃是最上乘的妙法。"
  (六)法。心空意念的修法:摩訶迦葉(譯名大飲光)與紫金光比丘尼(紫金光原來是迦葉尊者的夫人,出傢後便稱比丘尼。比丘尼是佛弟子中出傢女衆的名稱。) 同時起立自敘說:“若幹劫前,在這個婆婆世界上,有不位佛出世,名叫日月燈。我有機緣親近他,得聞佛的法要,依法學習修持。等到日月燈佛滅度過世以後,我就供養他的捨利子。在佛像與捨利子前面,常時燃燈供養,永遠繼續着這一點光明。並且用紫金色的光質,塗在佛的形象上面。從此世世生生,身體經常充滿着紫金色的光華。這位紫金光比丘尼,就是我生生世世的謄屬,與我同時發心。(過去在毗婆屍佛滅度過世以後,佛的塔像金色毀壞了。有一位貧傢的少女,對着佛像發生無限的傷感,心裏很想為之修治完整。可是自己沒有資財,便去乞討。得到了金錢,就請來匠人為佛裝金,這位裝金的匠人,很歡喜地和她共同完成了這件功德。功德完成以後,兩人結為夫婦,生生世世,永不分離。經過九十一劫,雖然生在人間天上,身體經常都得紫全光色。當釋迦佛出世的時候,夫婦又同時發心出傢。這個少女的前身,就是紫金光比丘尼。)我觀察世間六塵,(生理的五官與心理意識的各種現象)-種種的作用,一切都似變幻中顯現出的幻象,最後終歸於壞滅。唯有心空一念,寂然不動,纔可以修到身心寂滅的境地,這樣始能在定中度過百千劫的時間,猶如一彈指的剎那。(心空一念,就是意根上解脫的無上妙法。天台宗與密宗的修止觀等方法,就是依這個道理修持的。心意識是最難空寂的。迦葉尊者所述的方法 就是觀心的一門。靜坐觀心,識知心意識各種現象,思惟分別妄念等相,都如空中鳥跡。又如浮光幻影掠過長空,忽起忽滅,隨時變幻化去。若能不隨變化,不去追逐不捨,衹任其自生自滅,不排除,不執著,自然現出自心一段空相。然後即此心空一念,還要放去。到了空空的境界亦空時。就可悟明這一段妙用。)我因為修習心空一念的方法,與嚴守苦行頭陀的規範,得成阿羅漢的果位。佛就說我是頭陀中最成功的人。因為從這個瞭解心意妙法而開悟明白,消滅一切有漏的煩惱。佛現在問我們修什麽方法,才能圓滿通達佛的果地。如我所經驗得到的,從觀察心意識的方法去體會修證,乃是最上乘的方法。"
  (七)眼。眼的見精修法: 阿那律陀(譯名無貧)起立自述說:“我最初出傢的時候,經常喜歡睡眠。佛責備我猶如畜生一樣。我聽了佛的申斥,慚傀反省。涕淚自責。自己發憤精進。七天當中,晝夜不眠不休,因此雙目失明。佛就教我樂見照明金剛三昧的佳法。我因此可以不需對眼,衹憑自性的真精洞然煥,看十方世界中的一切,猶如看到手掌中的果子一樣。佛印證我已經得成阿羅漢的果位。佛現在問我們修什麽方法,才能圓滿通達佛的果地。如我所經驗得到的,旋轉能見的根元, 返照以至於無,就是第一妙法。”(樂見照明三昧,經教中但有其名,究競不知道是如何修法?自阿難教授提婆達多修習天眼,得到眼通等神力以後,提婆達多反因神通狂妄自用而成魔障。以後顯教經論,就沒有修法的記述了。密教所授眼通及觀光的修法,也是利害參半。而且沒有得到正定的人習之,不但無益,反容易受害。所以對於這一修法,不需詳細補充說明。本經所載阿那律陀的自述裏,對於這個原理原則,也已很明顯地說出。眼的見精,分為能見與所見的兩種。眼見到外界的一切境象,都是所見的作用。即使雙日失明,心裏還是看得見眼前是一片昏暗。這種昏暗的境象,依然是所見的作用。它是從自性能見的功能上所發出。由此體會,返還所見的作用,追尋這個能見眼前現象的自性功能。久而久之,所見的作用,完全返還潛伏到能見的功能上,然後並此能見的功能,也渙然空寂。在道理上,就叫做能所雙忘。在事相上,完全大於性空實相。旋見,就是返觀返照的意義。循元,就是依止自性本元的意義。由自性空實相,泊然定住在常寂的無相光中,漏澈十方的天眼作用,就自然發起。但切須記得,如為求得天眼而修,不依性空而定。不但能所不能去,縱使能夠得到部分天眼,都是浮光幻影,便為魔障。再說,所謂眼通,並不是有如肉眼的眼。到了那時,由自性定相所發生的功能,與虛空會為一體 。無盡的虛空,和能觀的作用,渾然合一。虛空與我,衹是一雙眼而已。)
  (8)鼻:調伏氣息的法門:  周利磐特迦(澤名道生) 起立自敘說:“我缺乏誦持多聞記憶的能力。最初遇到佛的時侯,聽聞到佛法就出傢了。佛教我記億四句偈語。在一百天以內,記後又忘前面,始終不能背誦。(道生在過去迦葉佛的時侯,為律、論三藏都通的沙門。有五百個弟子。但是道生非常吝惜經義,不肯盡心教導,所以得如此愚鈍的果報。他的哥哥出傢在先,因為他太愚鈍,叫他還俗。道生就拿了一條繩子,到後園樹下去自殺。佛以神力解救了他。指着掃帚,叫他專念掃帚三字。他忽然領悟到佛是教他把心地上的塵垢掃除開淨,由此而悟道。)因此佛又憐憫我的愚鈍,教我安居自修,調攝出入的氣息。我那時觀察氣息,由微細而到窮盡。瞭解它的生起、存在、變易、消滅的一切經過,剎那之間,也不得固定常存。因此心境豁然開朗,得到大無礙的境界。再加進修,到達煩惱漏盡,完成阿羅漢的果位。現在得在得佛的座下。印證我己經得無學的果位。佛現在問我們修什麽方法,才能圓滿通達體的果地。如我所經驗得到的,從調息到反息。息止心空,依空取證,就是第一妙法。”(修習調伏氣息法門,有很多種方法。天台宗六妙門的止觀修法,也是着重在調息的修法。生命存在的生理機能活動,就靠氣機的往來。氣息有四種現象:有聲的叫做風。結滯的叫做氣。出人有力的叫做喘。綿綿不絶,無聲不滯的叫做息。妄心想念的心盛,氣就粗浮。換言之:氣息靜止時,想念妄心就比較輕微。心息二者,是互相為用,互為因緣的。在各種調息的方法中,還有一種簡捷修法。首先回轉眼光,攝念合於氣息。然後返用耳根聽覺,]聽自己的出入氣息。先衹聽到出人氣粗重有聲,這都屬於風與氣或喘的階段。久而久之,心息合一相依,綿綿不絶,這纔叫做止於息上。而且這時候的氣息,若有若無,身心輕快無比。由此再加進修,氣息不起呼吸的作用。聽聞與感覺,也不能覺察。妄想雜念,就渙然冰消,心息都入於空寂大定的境界。再加嚮上精進,就得果無疑了。)
  (九)舌。舌的味性修法: 橋梵鉢提(譯名牛 __ )起立自述說:"我因為在過去世造有口業。看到一個老年比丘,沒有牙齒,吃東西時像牛吃草一樣,我就輕慢侮辱他。所以生生世世,得牛__ 病的果報。(猶如牛的反嚼,是食管與胃部的病。)佛就教我一味清淨心地的法門。我因此得斷滅一切妄心,進入正定三昧的境界。觀察滋味的知性功能,既不屬於身上,也不屬於物質。一念之間,就超越世阿所有煩惱的習漏。從此內脫身心,外遺世界。遠離欲、無明、煩惱的三有束縛。猶如飛鳥出籠,離開一切塵垢,妄心自然銷滅,得以認識正道的法眼清淨,成就阿羅漢的果位。佛就親自印證認可我已經登無學的道果。(舌觀的修法:比較不容易普遍,並且也很難修。通常人對於滋味的食欲都很深切。首先要能不貪濃厚的食物,漸使淡薄。再漸漸減少飲食,歸到平淡無味,進而達到沒有食欲的貪戀。由此生理發生轉變,心境妄念也隨之皆空,自然進入正定的三昧。所以佛法制度中的頭陀行,教人日中一食,而且必須淡薄。禁絶濃甘的飲食,實在有很深的作用存在。道生尊者由舌根悟道,亦衹在一念之間的轉變。(心不在焉,食而不知其味,可以瞭然於胸了。)佛現在問我們修什麽方法,才能圓滿通達佛的果地。如我所經驗得到的,從返還追究能知味性的自性功能,就是第一妙法。"
  (十)身。身體感覺的修法 : 畢陵伽婆蹉(譯名餘習) 起立自述說:“我最初發心,跟佛學道。經常聽佛說世間一切事物,是純苦無樂。有一天,到城裏去乞食,心裏卻在思惟佛法的精義。不知不覺間,腳上被毒刺刺傷,立刻覺得全身都發生疼痛。就在這個時候,我想到因為有一個知覺的作用,所以才能夠知道這種疼痛的感覺。這個知覺雖然知道有了疼痛的感覺。近照追尋這個知道疼痛感覺的知覺自性功能,卻本來清淨無物,並不受疼痛的影響,也沒有感覺的存在。千是我又再加思惟。我這個身體上,難道有兩個覺性的存在嗎?這樣一尋根究底,所有妄想雜念,就都歸攝到一念。再一追尋這一念的根本,身心忽然空寂。這樣住在空寂當中,經過三七二十一日。一切煩惱習漏就都空盡,成就阿羅漢的果位。得到佛的親啓印證。認為已經發明了自由登達無學的果地。佛現在問我們修什麽方法,才能圓清通達佛的果地。如我所經驗得到的,返還止住在自性本覺上,遺忘了身心感覺知覺的作用,就是第一妙。”
  (十一)意。意念空寂的修法:須菩提(譯名空生)起立自述說:“我從很久遠世歷劫以來,心已得到無漏的境界。自己能夠回憶到過去的受生經過,和歷劫中無數次的生生死死。當我初在母胎時,就知道空寂的境界。這樣乃至使十方世界,都成空相。同時也可使於一切衆生,證得空性。現在蒙佛開示啓發,瞭然自知自性正覺的真空無相。證得空性的圓滿光明,得到的阿羅漢的果位,頓時進入佛性寶明空海的境界,相同於佛的能知能見。佛就印證我已成無學的果地。認為解脫性空,以我為最上乘。佛現在問我們修什麽方法,才能圓滿通達體的果地。如我所經驗得到的,使身心世界一切心物和事理等所有現象,瞭然不留於心中。放下一切意念的染著,入於空寂無相的境界。最後將空寂無相的境界也一並空去,到了空無可空的實際。那時萬緣都寂,萬法皆空,歸於無所得的大定,就是第一妙法。”
  (十二)眼識界。心眼觀照的修法: 捨利弗起立自述說,我從久遠世歷劫以來,就觀照自心的清淨境相。這樣歷劫受生,所經歷的生生死死的次數,已如恆河中的無量沙數。對於世間及出世間種種事物變化的道理,一見就通。獲得無礙的境界。有一天,我在路上遇到迦葉波三位弟兄聽說他們互相講論佛說:“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名為假名,亦名中道義。”他們說就是佛法大乘的要義。我聽了,就悟到心念本來是空無實際的道理,於是就從佛出傢。見到自性正覺的光明圓清之體,得大自在大無畏的智慧,成就阿羅漢的果位。現在做佛法傳統中的長子,乃從佛口說法開示所化生。佛現在問我們修什麽方法,才能圓滿通達佛的果地。如我所經驗證得的,由觀照自心。久而久之,照見自心本來的清淨實相,心境發出自性的光明。待光明圓滿到了極點,自然能知能見自住是佛的體用。纔是第一妙法。"
  (十三)耳識界。心聲聞聽的修法:普賢苦薩起立自述說,“我已經為過去無量數佛的法王子,一切十方世界的佛,教授他們的弟子修大乘菩薩道的根本時,都教他們修習普賢的行持。這種普賢的法門,乃由我而建立。(普賢菩薩,舊譯又名普現。顧名思義,就是在一切處顯現的意義,普賢菩薩的修法,是代表大乘苦薩迸的大行。有顯教密教位法的異同。但都是根據華嚴經的普賢行願品為基礎。密教修法,如金剛薩捶大法等,以咒語配合瑜伽觀想作行持。顯教修法,以身體力行為主。但一般修習念誦者,大多都是口裏念過去,沒有深思力行他的功用。為了發心位習大乘道的人,有合法的修持。現在融會顯密修法的道理,述說他簡單的規範。凡是真實發心倍習大乘佛道的人,首先要熟讀普賢行願品。當念習純熟以後,要深思他的意義與意境。然後把他說的十大行願,構成一種意境上的麯境界。例如以第一行願禮敬十方諸佛的法門來說,當你起身禮佛,或者在禪靜中,起意禮數十方諸佛的時侯。自己忘記身心的感覺,在意境上,構成一個沒有時間空間的廣大無邊的境界。意想十方諸佛都於一一顯現在面前。每位佛前,都有一意境上化身的我,在體前恭敬禮拜。依次如啓請、供養,一一都有我在前面,發聲贊嘆,或者念誦,每一行願,都要構成一神意境上的境象。這樣久而久之,意境形成妙有的實相。即有如普賢菩薩的實相莊嚴,乘坐六牙白象,也宛然顯現,如在目前。可以參看法華經上的記述。但是意境上一念收回,即如這些所有現象,也完全寂滅不生。身心都不執著,自然歸於了無所有的寂滅性相之中。至子其中的真空妙有,緣起性空的至理,也就可以在這種修法上去體會印證了。)普賢菩薩又說:"我用這種心聞修法的結果,能夠分別一切衆生的所有知見與意念。縱使在無量數的遠方世界以外,有一個衆生,他的心理能夠發心修習此法,我就在那時,乘大牙白象,分出百千個化身,到他的前面。即使他們業障深重,一時不能夠見到我,我也為他們暗中摩頂,愛護他,輔助他,使他漸漸的有所成就。佛現在要問我們修什麽方法,方能圓滿通達佛的果地。我現在說出從前開始學佛,是用這心聲聞法的方法,發明悟了澄澈的自性,並且能夠發生妙用,可以自在地運用分別心,纔是第一妙法。(心聲等於是說心理電波的交感作用,可與現在心靈交感來參考研究。)
  (十四)鼻識界。鼻息調氣的修法:  孫陀羅難陀(譯名豔喜)起立自述說:“我從前出傢,跟着佛學道。雖然受過形式上的戒律,但是始終不能夠達到正定的三昧境界。心裏經常散亂浮動,沒有獲得煩惱漏盡的元漏果地。因此佛就教我與拘希羅(大膝氏)二人,先製心一處,專守一點。我製念在鼻端上,開始仔細觀想註視。用這種修法,經過了三七二十一天。就看見了鼻子裏呼吸的氣息,一出一人,猶如煙霧一樣。(能到達這個程度,身心的感覺,就由輕安而漸至於空無感覺。)因此身心就由內在自然發出光明的境界。再擴而充之,光明漸漸地圓滿,遍滿所有的空間。整個世界,都普遍地成為淨裸裸的清虛境界,好僅一個整體的玻璃體。再進一步,煙霧的現象也漸漸消散。鼻子的出入氣息,完全變成一片純目的光相。由此心開意解,一切煩惱習漏淨盡。所有出入的氣息,化作一片光明,可以照到十方世界,就得到阿羅漢的果位。佛就預記我將來會得證自性的正覺。佛現在問我們修什麽方法,才能圓滿通達佛的果地。我認為從消融氣息,達到氣住脈停。使氣息止伏久住以後,發出心性的光明。最後使光明淨裸圓清,滅盡一切煩惱的習漏,纔是第一妙法。
  (十五)舌識界。說法的修法: 富樓那彌多羅尼子(譯名滿慈子)起立自述說,“我從很久遠世歷劫以來,就已得辨纔,宣揚佛的苦空妙理。(衆生世界,衹有苦境,沒有絶對的樂事。世界一切,始終總歸於空的。)因此深深通達自性的實相,畢竟是空的。並且對於十方三世無量數佛的秘密法門,我都能為他在衆生界裏,作微妙的開示和宣揚,得大無畏的功德能力。佛知道我有大辯纔,就教我以言語聲音來宣揚佛教。我所以就在佛前幫助佛旋轉法輪。因為如獅子吼似的宏揚佛法,就在說法之中,自悟妙諦,得成阿羅漢的果位。佛就印證認可我,是善於說法的第一人。佛現在阿我們修什麽方法,才能圓滿通達佛的果地。我認為用言語聲音來說法,降伏一切魔怨,消滅一切煩惱習漏,纔是第一妙法。"
  (十六)身識界。執身持戒的修法: 優婆離(譯名上首,原名車匿)起立自述說。我親自追隨着佛,半夜裏越城出傢。又親自看見佛修苦行六年,降伏一切的魔障。製服所有的外道。解脫世間的愛網。使煩惱和貪欲淨盡,得到無漏的果位。蒙佛教我嚴守戒律。由這樣執身持戒,乃至三千威儀,八萬細行,性業(與生俱來先天性的貪嗔癡等。) 遮業(因時因地製宜的戒律等。)都完全清淨。身心進入寂滅的境界,得成阿羅漢的果位。因此我就成客為佛弟子中統領綱紀的上首。佛親自印證我心,持戎修身,是佛全體弟子中的第一人。佛現在問我們修什麽方法,才能圓滿通達佛的果地。我是擇善固執,嚴格修身,先使人格淨化。得以身體力行都能淨化以後,從外而內,再使心念淨化。淨化到了極點,心得通達無礙,然後身心就一切通利。我認為由這樣圓滿菩提正覺,纔是第一妙法。"
  (十七)意識界。 意念觀照的修法: 大日鍵連(譯名大采菽氏)起立自述說:“我當初在路上乞食化緣的時候,遇到迦葉波三兄弟,宣講佛法因緣的道理。因此我頓時明白自心的實相,得到大通達。(意識所起的妄想心念,都從因緣所生。緣生緣滅,俱皆依他而起。由此在定靜的境界中,仔細觀察妄想心念的緣生緣滅,有如幻化,都是意識妄動的現象。如此去觀察每一意念的根本,都了不可得。那個能生妄想的心意識自體,卻是本來清淨不變的。在此清淨不變的淨境上,愈定久愈好。等到定力堅強,一念起用,就可以得神通自在的妙用了。)因此佛就嘉惠我,命我做比丘。我就自動地袈裟着身。自動地剃落須發,能夠無挂無礙;遠遊十方世界,發明神通自在的大能力。在佛弟子衆中,推許我是神通無上,得成阿羅漢的果位。不但吾佛釋迦,就是十方一切佛,也都贊嘆我的神通能力,己經達到圓明清淨,可以自在無畏。佛現在問我們修什麽方法,才能圓滿通達佛的果地。我是從追尋妄想的起滅,得到妄念不生,退還到澄澄湛湛的心境實相。這樣定力愈久,自性心光發生朗耀。一切妄想妄念,猶如一股混濁的流水,漸漸得到澄清。定力愈久,心境便愈達到清淨無波光明無暇的狀態,纔是第一妙法。"
  (十八)依火大種性修自身欲樂暖觸的修法:馬當瑟度(譯名火頭金剛)起立自述說:"我記得在很久遠世歷劫以來,我的秉性貪愛淫欲。遇到空玉佛出世,說喜歡貧淫的人,這淫欲的心念,會引發身體上的邪火。淫心越來越盛,欲火越來越旺。邪火積聚,猶如一團銷魂蝕骨的烈焰,使心性昏迷墮落而不自覺。終將被欲火焚化身體,並使神識沉淪而不能自拔。空王佛就教我返觀自身內在的動能,以及往來流行的冷暖氣質等現象。我從內觀近照的方法,着手修持。神光內凝,化去多生積習的淫心,轉為大火炬似的智慧光焰。所以一切諸佛,都叫我是火頭金剛。我從自性功能所具足,引起生理本能所生火光三昧的力量,得成阿羅漢的果位。從此我心發大願力。如果一切諸佛成道的時候,我就做一大力勇士,親自為諸佛護法,降伏一切魔怨。佛現在問我們修什麽方法,才能圓滿通達佛的果地。我是從內觀近照身心的暖觸,得到無礙流通的境地,消除一切煩惱習漏。生起智慧的大寶焰,得登無上大覺,纔是第一妙法。”(這種修持的方法,分為多門。其他異宗外道,也有這種修法。可是有究竟與不究競的差別。但都是專依身體上的生理本能着手,引發火功暖氣本能的流行,西傳西藏密宗有專門的修法。又有從配合欲界的欲樂定着手時。可是流弊也的確很大。因為修習這種方法,有迅速的大效力。但是形式容易,徹底瞭解它的道理與真實經驗卻很難。雖然速效的利益大,相反的,也會很容易發生弊竇。所以後世修持者,必須依有經驗、有成就的良師,方可修習。這種暖觸的産生,衹是達到內觸妙樂,化去欲念習氣的第艹步「並非究竟。如若於內樂,還是不離微細的欲界。在密宗與瑜伽術,把這暖觸,名為拙火。或名靈熱與靈力。道傢叫做元。修習這種方法,有它的專門程序與階層。如似是而非,稍有差錯,就發生相反的害處。但要知道,我們生命的來源,是先從色欲愛樂所生。要了脫生死之抗,證得菩提,必須也要從此而了。如經所說:“主因識有,滅從色除 。”如果不從這種根本無明着手解脫,徒使壓製於一時,終歸還會遇緣而爆發,難以得到最後的圓滿成就。至於這種修法的原理,如火頭金剛的自述中,已略具端倪。詳細方法,可參訪有成就的明師而求之。)
  (十九) 依地大種性悟到治平心地的修法: 持地菩薩起立自述說:記得過去世,歷劫無數,曾有千位普步佛出世。我當時為普光佛座下的出傢比丘。常在一切要津和路口,或者田地險隘的所在,若有不平或妨礙車馬行走的地方。我都為它修補或架造橋梁,或負沙土來填補它。這樣勤苦精進的行持,經過無數次的佛出世,我都依舊如此做去。或者有些人在熱鬧擁擠的地方,需要他人代勞負擔物件。我就先去為他們挑負,送到他的目的地。放了東西就走,决不要他的代價。後來遇到毗捨浮佛(譯名一切自在)出世。那時世上正患饑荒,我還是做一個出賣勞力的人,替人幫忙。無論遠近,衹拿他們一個錢的報酬。如有車子與牛馬人被凹陷在泥淖裏。我就盡我的神力,為他們推輪,救拔他們的苦惱。那時國裏的大王,辦設齋筵,請佛到宮廷來應供。我就在這個時候,預先整治佛所經過的地方,接待佛的降臨。這時,毗捨浮佛,摩着我的頭頂嚮我說:你應當平治自己的心地。如果你心地平了,世界上一切險險的坎坷,也就平了。我聽了佛的開示,自悟心開。照見身體上的體質極微的分子,與組成物質世界的微細分子,都是一樣的沒有什麽差別。而且這種物質分子的微生性,推導他的根本,都是空的,都沒有感觸的實體。因此乃至於刀兵水火,也沒有什麽實體的感觸。所以我就從一切事物的法則與性能上,悟得無生法忍,得成阿羅漢的果位。現在又回心轉求大乘之道,入於菩薩位中。自聽了諸佛宣揚妙法,對於佛的知見和實際理論,我首先認為應從治平心地來證明它。佛現在問我們修什麽方法,才能圓滿通達佛的果地。我認為仔細觀其身體與物質世界的兩種微塵,其自性都是平等的,根本沒有差別。其實,都是自性本體的功能,虛妄亂動發生塵質。若使塵垢消除,智慧自得圓滿,使成無上大道,纔是第一妙法。"
  (二十)依水大種性梧到自性清淨的修法: 月光童子起立自述說:"我記得在過去無數劫以前,有一位佛出世,名為水天佛。他教授一切菩薩,使習水觀的方法,進人正定三昧的境界。(有一類修行的方法,先須配合環境。或在山之巔,或在水之涯,專修禪定,妄念自然容易清淨。因為水邊林下,能使心境自然安靜。住習水觀的人,常在澄潭清水邊去禪坐。攝念註視澄清冷寂的一潭清水,心境會很容易地寂靜下去。漸漸地忘其所以,得到心空境寂,忽然猶如忘身。到了那時,衹有水天一色,物我兩忘,渾然成為一片。這是水觀的初步。再進而忘其所忘,空其所空。水色清光,都了不可得。自然進入了水觀的三昧。但與無上正覺,還了不相關。) 我當時觀照身內的水大種性,都是一樣的。如涕淚唾液,大小便與精血等。推導它的究竟,那不過是水大性能的變化。而且身體內部的水,與世界內外所有的水分和海水等,都是同一性能,沒有什麽差別。我在開始成功這種水觀的時侯,衹能使心水融化為一。水即我身,我即是水。卻不能忘去澄波止水的這一境界。那時,當我做出傢比丘的時侯,有一次在室內安然坐禪,我有一個小弟子,從窗隙裏偷看。他衹見室內滿是清水,其他什麽都沒有看見。就拿了一塊瓦片,叮咚一聲,投到水裏去。看了一會兒,便自去了。我出走以後,頓時覺得心裏很痛。好像捨利弗那一次在山中入定的時侯,被鬼打了一樣。我自己研究,我已經得到阿羅漢道,好久都沒有疾病的事,何以今天忽然心痛? 難道是道力退失了嗎?這時我的那個小弟子來了,告訴我剛纔的事。我就同他說:“你再等我閉門人定之時,看到瞭瞭室內的水,就立刻開門入內,拿出這塊瓦片。這個孩子聽了以後,當我再度入定之時,果然又看到了滿室是水,那塊瓦片清楚就在裏面,他就開門把瓦片拿走。我出走以後,身體也就恢復如初。後來又跟着很多位佛學習。到了山海自在通王佛世世,才能夠忘去身見(感覺)的作用。與十方世界所有的水分與大海水,完全合一,證入真空的自性。悟徹水大種性的自性功能,與人我自性真空妙有的功能,都是同樣沒有分別的。現在通到吾佛,得到童真苦薩 的名號,入於菩薩之林。佛現在問我們修什麽方法,才能圓清通達佛的果地,我是從觀察水性一味流通的自在功能,得入無生法忍的境界。我認為要求得圓滿無上正覺,修諦觀水性法門,纔是第一妙法。
  (二十一)依風大種性悟明自性無礙的修法: 琉璃光菩薩起立自述說,“我記得在過去很久遠劫以前,有一位無量聲佛出世。開示苦薩本覺自性的妙明真心。觀察這個形成世界種性,以及形成一切衆生身體種性的,都是妄緣攪亂的風力所生。我就在這個時候,觀察空間時間裏的運動。以及身體與心念的活動,都同是這個風力的作用,其中並沒有什麽不同。那時,我就覺悟得,這一切動力功能的自性,來時既無固定的方所,去了也無固定的所在。盡十方世界所有的物質微塵的動力,以及衆生顛倒妄動的本能,都是這種風力的虛妄作用。大而言之,由三千大千世界以外,而至於這個世界以內。所有一切衆生,好使在一個瓶子裏面,裝了很多的墳蟲,瞅瞅亂叫。那都是身體以內的方寸之地,鼓動若一股風力氣機,狂亂嘈鬧。(世界與衆生生命存在的動能,都是一股氣的作用。天地在大氣中運行不息,纔有古往今來的存在。衆生也依大氣而生存。人身猶如一個小天地。生命的存在,全憑方寸之間一點氣機的往來。一氣不來,生命就告死亡。妄念之動,必與氣息相依,念動之時氣必動。換言之,氣動念跟着就動。修持的人,有時雖要求念靜或念止。但因氣息不得靜止, 所以妄心也不能止息。譬如樹欲靜而風不止。並非是樹不靜,衹因樹是依風而動。風不止時,所以樹也不能自靜。因此西傳密宗或他傢的修持方法,有專依氣息來修持。先使氣脈開解;心息相依。然後到達氣住脈停,心空境寂的境界。這二類的修持法門,都是依止風大種性而修的方法。)我遇到無量聲佛的教誨,不久就得到無生法忍。當時心開意解,就見到東方不動佛國,(親見自性本覺不動的真佛。)就為不動佛座下的法王子。並且能夠同時事奉十方一切諸佛。身心朗然洞澈;內外無礙而光明自發。佛現在問我們修什麽方法,才能圓滿通達佛的果地。我從觀察風力氣息無依的性能,悟到無上正覺自性的真心,證入正定的三昧境界,合於十方諸佛所傳的微妙心法,纔是第一妙法。"
  (二十二)依虛空而悟到性空的修法: 虛空藏菩薩起立自述說;“我與釋迦牟尼佛,同時在過去劫定光佛前,證得無邊無際的性空法身,那時手裏拿着四個透體通明的大寶珠,照明了十方世界。所有微生佛國,在這光中,化為虛空。並且又在自己心中,觀想顯現出一個人的圓鏡。從這個大圓鏡內,放出十種微妙的寶光,照耀於十方世界的虛空中。所有一切世界中的佛國剎土,同時也都反射到這個大圓鏡中,參人我的身內。我的身體,與虛空合成一片,彼此不相妨礙。這個身體,就能夠通過任何微塵國土,廣做一切佛事,都可隨意自在。(這是一種用鏡壇的修法。在西傳密宗修法裏,叫做幻觀成就。效力最大,成就也很快。楞嚴咒壇的修法,也同此理。但有一點必須註意的。這一種修法,很容易生出實際的解脫覺受。如果沒有經驗過來的人的指點,也很可能人魔。這點須要特別註意。)我修得這種大神力,是由於我仔細觀察地、水、火、鳳的四大種性,並無固定的性能可安依止。妄想生滅的現象,也沒有實體可得,等於虛空一樣。一切佛國,也都是同一自性的本體。因此發明,悟得自性,得到無生法忍的境界。佛現在問我們修什麽方法,才能圓清通達的果地,我從觀察虛空自性的無邊際,證入正定的三昧。若要求得神通妙力和圓滿自性光明,這纔是第一妙法。"
  (二十三)依心識見覺悟徹自性的修法: 彌勒苦薩起立自述說," 我記得在很久遠的劫數以前,有一位日月燈明佛出世。我從他出傢。但是我心裏還重視世間名聲,喜歡在貴族或士大夫中住來。那時日月燈明佛就教我修習唯心識定,證入正定的三昧。(唯識觀法。先須理解三界唯心,萬法唯識的原理。然後認識見覺心識的生起作用,都是依他而起的。心慧識的作用,是因外界所引發的,又說是性義法相的幻有。外界引起心意識以後,一般人就堅執我意,以為那是實在的。故簡稱這種作用,叫做遍計所執。如慄不執若這種遍計所執,也不再依他而起,空無所有,就是法性的畢竟空。然後空有都不執著,就是心識自性寂然不動的圓成實相。這種方法,完全先利用思惟觀察而修,不必再依止別的作用。)我就依這三種事理來思惟觀察。歷劫以來,事奉過無數的佛。漸使追求世間虛名的心,完全歇滅。這樣修持,等到燃燈佛 出世, 我纔得成無上妙圓的識心三昧。證得虛空無盡中的佛國剎土,所有的淨與穢,有與無,種種現象,都是我的自心功能所變化顯現的境象。由此瞭解萬有功能。都是唯心識的變現。就是一切諸佛,也都是從心識的自性所産生。因此現在得到吾佛的認可證明,預記我遞補下一次的劫初,在這個世界上成佛,住持教法。佛現在問我們修什麽法,才能圓滿通達佛的果地。我從觀察十方世界的萬有現象,都是意識所變。證到識心自性,本來圓滿光明,因而進入圓成實相的境界。遠離依他而起的心意作用。滅除遍計所執的執著習慣,得到無生法忍,纔是第一妙法。"
  (二十四)念佛圓通的修法: 大勢至菩薩,與他共修的同伴五十二位菩薩起立自述說:“我記得過去無量數劫以前,有一位無量光佛出世。先後十二位佛,都用同一的名號相繼住世教化,達一大劫之久。最後的佛,名為超日月光。他教我修習念佛三昧。如何叫做念呢?譬如人們,有一個人專心憶念思想他,另一個人,卻總是忘懷不想這個想念的人。這樣兩個人,雖然遇見了,也等於沒有相逢。必須要這兩個人,彼此都互相億念,彼此都相思不忘。日久功深,憶念衆切。不但一生一世,就是經過無數次生死轉世,也就同形形一般,不能分離。你要知道,十方一切佛,伶惜憶念一切衆生,猶如慈母憶念子女一樣。如果兒子違背了慈母,自己逃避母愛,遠走他方。慈母儘管在想念兒子,又有什麽用處呢?如果這個兒子想念母親,也同他的慈母想念他一樣。如此母子二人,雖然歷劫多生,也不會遠離散失了。如果衆生心裏真切的在憶佛念佛。即生現在,或者將來,必定可以見佛。自性真心的自住佛,和我們衆生,並無遠近的距離,用不着假藉其他方法。衹要自心得到開悟,見到自性的真心 自然就心開見佛了。所以念佛法門,必須要隨時隨地念念不忘,猶如做染香工作的人,日積月纍,自然就身有香氣。所以這種方法,也叫做香光莊嚴。我開始修習的方法,便是從一心念佛,得入無生法忍的境界。現在轉來在這個世界上,教化普攝一般念佛的人,歸到清淨光明的淨土。佛現在問我們修什麽方法,才能圓滿通達佛的果地。我對於六根門頭的修法,並無選擇其利鈍的分別心。衹要將六根作用,都歸攝在念佛的一念。不妄想散亂也不昏沉迷昧,就是自性的淨念。這樣念念相繼無間,自然就可得到念佛的三昧,纔是第一妙法。"
  (二十五)依音聲而證耳根圓通的修法:觀世音菩薩起立自述說:“我記得過去無量數劫以前,那時有一位觀世音佛出現世間。我就在佛前,發起求證自性正覺的菩提心。觀世音佛就教我,從聞、思、修、(聞聲、思惟、修證)三個階段去修持,證入如來的正定三昧。 我最初在耳根聞聲的境界中, 就入於能聞的自性之流,亡去所聞的聲音之相。再由這了無所聞的寂滅中進修。有聲與無聲的動靜兩種境象,雖都瞭然無礙,而卻一念不生。如此漸加精進,能聞與所聞的作用功能, 都渙然冰釋淨盡。至於能所雙忘,盡聞無相的境界也無所住。從此所覺與能覺也都空了,空與覺性就渾然一體,至極於圓明之境。由此空與所空都滅,自然就滅盡生滅的作用。於是絶對真空的寂滅自性,就當下現前。由此忽然超越世間與出世間所有的境界。十方世充;立即洞澈圓明,獲得兩種特殊妙性的功能。一、上合十方一切諸佛,本無自性的妙覺真心。所以與一切諸佛,同樣具有大慈的能力。二、下合十方一切六道(天、魔、人、畜生、餓鬼、地獄)中衆生的心慮。故與一切衆生,同樣具有強心的仰止。因為我誠心供養觀世音佛,所以蒙佛教授我修如夢似幻的由耳根聞聲熏習能聞性空的金剛三昧。我因為修得與佛具有同樣的慈力。所以此身能夠成為三十二類變化身。隨時隨地,為救度衆生,應化顯現於人間世。(現世音菩薩三十二應化身的妙用,具如原文不譯。若用現世間有限的智識去忖度,也許覺得是宗教上神話的說法。其實,都是真實不虛的,自有他的至理存在。從理論上說,三十二應化身,都不外身口意三門所發生的神通妙用。一是身能得到神而通之的妙用,能對機設教,變現各種不同的身教法門。二是口能講說無量不同的法門,都能契機契理,使人領悟受益。三是意得神而化之的妙用,能夠觀察一切衆生的根基,設立各種不同的教法,使其都得利益。)又因為從耳根聞薫,得能聞性空的金剛三昧,得到無為而生起作用的妙力。與諸十方三世,六一切衆生,生起同一悲仰的心情。能令一切衆生,於我身心中,獲得十四種無畏功德。(具如原文不譯。)又因為我獲得這種耳根圓通法門,修證而得無上大道。所以又能獲得四種不可思議的無為而作的妙法。(具如原文不譯。)佛現在問我們修什麽方法,才能圓滿通達佛的果地。我從耳根圓通的圓照三昧,得到緣心自在。因此入於自性實相的法性之流,得到正定的三昧。成就菩提正覺,這纔是第一妙法。過去觀世音佛也贊嘆我善能得入耳根圓通的法門,就在大會中,授記我為觀世音菩薩的名號。因為我成就觀聽的神妙法門,十方世界,都能圓明自在。所以觀世音的名號,也就遍聞十方世界。”
  這時,佛以神通能力,顯現出神妙不可思議的境界。然後嚮文殊師利菩薩說:“你現在看上面二十五位達到無學果位的阿羅漢們,以及諸大菩薩們的自述,各自說出他們個人最初成道修持的方法,達到真心實相的圓通法門。他們的修行方法,實在沒有什麽好壞優劣可評論,也沒有前後差別可分。但是我現在要使阿難開悟證得自性,在這二十五值的修行方法中,哪樣纔與他的根器相宜?而且從我滅度以後,這個世界上的衆生,若要進修大乘菩薩道,勤求無上正道,應該依哪種方便法門,才能使他們容易成就? 文殊菩薩就遵照佛的慈旨,起立說偈,作為結論說:
  覺海性澄圓,圓澄覺元妙,
  (文殊菩薩首先指出妙覺靈明真心自性的本元,譬如澄靜無波的大海水一樣。圓融遍滿,寂然無相。在圓澄的寂滅性中,又元自具足靈明妙覺的。所謂本覺之性,不假修證而得。)
  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
  (自性本無的妙覺,是靈光獨耀,朗然常照,瞭瞭明明,元無塵垢。照性至極,就産生相反的妄動功能。在理則上,就叫做有所動了。既有妄動功能的産生,朗然靈明常照的自性,就亡失它本覺圓澄的真相。等於平靜無波的大海中,忽然起了波浪。波濤洶涌,反而遮障了大海平靜的本來面目。)
  迷妄有虛空,依空立世界,
  (自性本覺圓澄的功能既已已失,就依迷於妄動功能的輪轉,開始一變而發生心靈與物理上的虛空境界。虛空的形成,是宇宙世界成因的根本。所以世界宇宙,都是依於虛空而存也的。)
  想澄成國土,知覺乃衆生。
  (本覺自性,一經變動而産生妄能,迷妄就形成虛空世界。由於堅固妄想,就形成國土世間的存在。復由於靈明妙覺的變,所以有一切具有知覺衆生的生存。)
  空生大覺中,如海一漚發。
   (我們所看到的虛空雖然是無邊無際,廣大無垠。但是虛空還是自性本黨中所生起的第一現象。自性本覺,猶如一大海水。無邊無盡的虛空,還月如大海中所發現的一個小浮漚。)
  有漏微塵國,皆依空所生; 漚滅空本無,況復諸三有。
   (這些物理世界,憑無量數微塵構造所成的物質世間,都是依於虛空而生起。然後又存在於虛空之間。須知虛空在本覺自性中,猶如大海中的一小浮漚。如果覺性中的浮泡消滅了,自性就歸還到本來清淨的本位。若能把現象界中的虛空妄覺滅除了,無邊無際的境界,也就復歸於虛空。虛空都不存在,哪裏還有三有的世間可得呢?所謂三有與有漏,都是佛法中指世間現象界的專有名詞。三有是指欲有、無明有、煩惱有。(或說是業有。)這三種現象,都是有生有滅的,名為生滅法。有生滅就有缺漏。所以說精神世間與物理世間,都是有漏的成因。)
  歸元性無二,方便有多門。
  (要滅除三有,還歸於本元自性,卻有很多種不同的方法。雖然方法不同,但都是為了要復還於自性的途徑。)
  聖性無不通,順逆皆方便。
  (在已證本覺自性的聖境中來看,任何一種方法,都可融會貫通,發明自性。無所謂哪一法是順的,哪一法是逆的。其實都是為了修證的方便所設立。再說:在已證本覺自性聖境的人看來,環境與方法的順逆,也都是助道的方便。並無一定的執著。)
  初心入三昧,遲速不同倫。
  (但是最初發心修習佛法,要證悟自性,進入本覺真心楞嚴大定的境界,對於人門方法的選擇,與成佛的難易,的確必須要審慎為之。因為方法的適合與否,關係成功的遲速至為深切,這叉應當不得不知的。)
  色想結成塵,精了不能徹;如何不明徹,於是獲圓通。
  (二十五位圓通法門,是根據六塵五根以及七大種性,與觀音耳根圓通共成二十五位。但文殊菩薩的總評,卻首先評述色塵入手修持的方法,是有深意的;須知圓澄元妙真心的本覺自性,既因迷妄而有虛空。復從妄想凝結而形成色塵的物質、色塵物質是自性功能所現的真精妙有。凡夫迷妄不悟,就認為是實有的。如果悟徹色塵妄想的本性真空,就可以證入塵銷覺淨的自性本覺。但從色塵入手,雖然可以精了,可是不能明徹。何以不能明徹呢?因為色塵雖然精了,但是容易著於妙有,所以不能明徹圓通。如果能夠透徹色塵,也就可以真正獲得圓通了。恰如本經佛的結論所說:“生因識有,滅從色除”是同一意義。所以二十五位圓通的結論評述,先從色塵開始,以觀世音的因聲證果為結。指出世間所有現象,自始至終,不外聲色兩種妄塵的纏縛和變化。雖然變出多門,主要還須嚮聲色上了。)
  音聲雜語言,但伊名句味,一非合一切,雲何獲圓通。
  (第二說從聽聞道理,研究理論入手的修法,是不容易達到究竟的。因為言語文字,都是抽象的表示,不能從一枝一節上,證入本覺真心的自性,這樣怎麽可以獲得圓通呢?)
  香以合中知,離則元無有;不恆其所覺,雲何獲圓通。
  (第三說從鼻觀聞香的修法,是不容易達到究竟的。鼻與香氣相合,纔産生中間的知覺性能。香氣本身,又是遊離不定的。香氣離散了,就一無所有。香味的感覺並不永遠存在,這樣怎麽可以獲得圓通呢?)
  味性非本然,要以味時有;其覺不恆一,雲何獲圓通。
  (第四說從舌性嘗味的仁法,是不容易達到究責的。舌頭嘗味的性能,並不是本來常有,必須要在嘗到滋味的時侯纔有。味覺的性能,又不一定,因滋味不同而變異,這樣怎麽可以獲得圓通呢?)
  觸以所觸明,無所不明觸,合離性非定,雲何獲圓通。
  (第五說從身體的感觸修法,是不容易達到究竟的。感觸的作用,是因為與外界有所接觸纔發生明了的覺知性。如果沒有所可感觸的,就沒有什麽可明了。時合時離,並沒有一定的性能,這樣怎麽可以獲得圓通呢?)
  法稱為內塵,憑塵必有所;能所非遍涉,雲何獲圓通。
  (第六境從意識思惟法則的修法,是不容易達到究竟的。思惟法則,就是意識內在所生的妄想塵障。而且內塵妄想,必定是有所執的。無論是能執的,或者是所執的。衹要有能有所,就不能普遍涉入,這樣怎麽可以獲得圓通呢?)
  見性雖洞然,明前不明後,四維虧一半,雲何獲圓通。
  (第七說從眼晴見光明的修法,是不容易達到究竟的。眼的觀見性能,雖然洞然明白。但是眼睛衹能明見前方,旁觀左右,衹能看見一半。以四維四方來說,它的功能虧欠了四分之一,這樣怎麽可以獲得圓通呢?)
  鼻息出入近,現前無交氣;支離匪涉入,雲何獲圓通。
  (第八說從依鼻子呼吸的修法,是不容易究竟的。因為鼻子的呼吸,是一出一人,出入的中間,不能互相交接,也沒有中間性的存在。出入支離,不可能互相連綿不斷,這樣怎麽可以獲得圓通呢?)
  舌非大無端,因味生覺了,昧亡了無有,雲何獲圓通。
  (第九說從舌根嘗味的修法,是不容易達到究竟的。因為舌頭的作用,在嘗到滋味的時候,纔發生明了的覺知性。失去了滋氏能嘗滋味的知性就不常在,這樣怎麽可以獲得圓通呢?)
  身與所觸田,各非圓覺觀;涯量不冥會,雲何獲圓通。
  (第十說從身體感觸的修法,是不容易達到究竟的。身體的本身與感觸的作用,都同樣是不能普遍圓滿的 。因為身體與感觸的邊際關係,很不容易冥然體會,這樣怎麽可以獲得圓通呢?)
  知根雜亂想,湛了終無見;想念不可脫,雲何獲圓通。
  (第十一說從意識了如的修法,是不容易達到究竟的。因為意識的如作用,始終是混合了雜亂的思想,纔顯見意識的現象。如果意到了澄清湛然的境界,就是想念的一種最基本現象,這樣怎麽可獲得圓通呢?)
  識見雜三和,詰本稱非相;自體先無定,雲何獲圓通。
  (第十二說從眼所能見的見識的修法,是不容易達到究竟的。因為眼所能見的見識,必須因有眼根與外境相對,纔引發眼識依他起的見相。眼根與外境,以及依他起的萬有識見,三種缺一,都不能顯出眼所能見的見識作用。如果追尋他的根本,並沒有一個固定的自性現象,自體的性能既然不定,這樣怎麽可以獲礙圓通呢?)
  心聞洞十方,主於大因力,初心不能入,雲何獲圓通。
  (第十三說從心聲能聞的修法,是不容易達到究竟的。因為心聲雖有洞聞十方的功能,但是必須有很深的修持功力,才能發起它的妙用。初學的人,很不容易進入這種境界,這樣怎麽可以獲得圓通呢?)
  鼻想本權機,衹令攝心住;住成心所住,雲何獲圓通。
  (第十四說從觀想鼻息調氣的修法,是不容易達到究竟的。因為觀想鼻息的方法,本來衹是一種巧妙的權宜,不過為了收攝妄念紛飛的忘想,使它專一係在一點上安然而住。其實,那安然而住的,還是妄心所造成的境界,這樣怎麽可以獲得圓通呢?)
  說法弄音文,開悟先成者;名句非無漏,雲何獲圓通。
  (第十五說從文字言語的說法修法,是不容易達到究竟的。言語講解的說法,衹是播弄聲音文字。如果從前修持已有成就的人,或者可以在言下頓捂,否則是很難的。因為名詞和文句的本身,這是生滅不定的象徵作用,是衹於有為法,並不是清淨無為的無漏法,這樣怎麽可以獲得圓通呢?)
  持犯但束身,非身無所束;無非近一切,雲何獲圓通。
  (第十六說從持戒的修法,是不容易達到究竟的。因為持戒與犯戒的作用,大體是約束管理身心行為的作用,由修身而進入治心。如果不屬於身體的行為,或達到無身境界以後研發生的錯誤,現行的戒律,就不能約束。所以現行有相的戒律範圍,仍因時空而異,並不完全相同,不能普遍引用於一切處所,這樣怎麽可以獲得圓通呢?)
  神通本宿因,何關法分別;念緣非離物,雲何獲圓通。
  (第十七說從神通的修法,是不容易達到究竟的。意識思想測度推導所不能理解的叫做神。如意自在而無障礙的叫做通。有的神通從修持定力而得,有的神通從歷劫功德福報而得。但是神通還是定境中的妄念所生,所以說神通是本於宿世的因緣,和那個無分別的真心正法無關。而且神通始終是依於妄念所緣,妄念所緣仍然不離於物理的作用,這樣怎麽可以獲得圓通呢?)
  若以地性觀,堅礙非通達; 有為非至性,雲何獲圓通。
  (第十八說從地大種性的修法,是不容易達到究竟的。觀察身的內外地大的種性,物理的有為法,始終是有障礙,不能自在通達的。從有為法起修,不是直接通明自住至聖的境界,這樣怎麽可以獲得圓通呢?)
  若以水性觀,想念非真實;如如非覺觀,雲何獲圓通。
   (第十九說從水大種性的修法,是不容易達到究竟的。念力觀想而成水大的境界,完全靠想念的力量所形成,並不是真實的水性。而且觀想所形成的境界,衹是一種如如不動的現象,不是正覺正智的觀照,這樣怎麽可以獲得圓通呢?)
  若以火性觀,厭有非真離,非初心方便,雲何獲圓通。
  (第二十說從火大種性的修法,是不容易達到究竟的。觀想本身火力性能的發起,雖然可以厭離有欲的妄情,但並不是真正的離欲。而且這種方法,更不是發心初學者的方便法門,這樣怎麽可以獲得圓通呢?)
  若以風性觀,動寂非無對;對非無上覺,雲何獲圓通。
  (第二十一說從風大種性的修法,是不容易達到究竟的。觀察身體內外風大種性,有時侯是動搖的,有時候是寂靜的,並非是絶對的無對待。既然動靜有了互相對待的作用,就不是無上正覺的大道,這樣怎麽可以獲得圓通呢?)
  若以空性觀,昏鈍先非覺;無覺異菩提,雲何獲圓通。
  (第二十二說從觀空的修法,是不容易達到究竟的。人們眼前可以觀察到的虛空,是一種昏鈍晦昧的境界,這就不是正覺的空性,也不是覺性的空。這個虛空現象,根本不同於菩提正覺的性空,這樣怎麽可以獲得圓通呢?)
  若以識性觀,觀識非常住; 存心乃虛妄,雲何獲圓通。
  (第二十三說從唯識觀的修法,是不容易達到究竟的。觀察識性的作用,能觀察與所觀察的都是心識的現象。這個能觀與所觀的識性,又不是經常永住的。存心去觀察識性,這個有存心的觀察作用,也是一種虛妄的現象,這樣怎麽可以獲得圓通呢?)
  諸行是無常,念住無生滅; 因果今殊感,雲何獲圓通。( 第二十四說從念性的修法,是不容易達到究竟的。因的心念的業力,是念念遷流,本來無常的。心念的性能,元來生滅不停。前念的因,引來後念的果。後念又成因。前念為更前念的果。所感受的果報,各自不同,這樣怎麽可以獲得圓通呢?)
  我今白世尊,佛出娑婆界; 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欲取三摩提,實以聞中入。
  (文殊菩薩又嚮佛作結論說,佛法出現在這個姿婆世界裏,婆婆是堪忍的意思,可以說這個世界多缺憾,能忍受諸多缺憾的意思。這世界上真實教化的體係,在於聽聞音聲的清淨功能。如果直取如來正定的三昧,實在要從清淨能聞的自性入門。)
  離苦得解脫,良哉觀世音;於恆沙劫中,入微塵佛國。得大自在力,無畏施衆生。
   (要求達到離苦而得解脫的法門,最好的就是觀世音苦薩的修法。觀音菩薩具備兩種意義,一是代表觀世音其人的名號。二是代表觀察觀照世界上的音聲法門。這個觀世音菩薩與他的修時法門。經過如恆河沙數之多的時劫,和像微塵數之多的諸佛國土,都已得到大自在的力量,以大無畏做布施,給一切衆生以安樂的境界。)
  妙音觀世音,梵音海潮音;救世悉安寧,出世獲常住。
  (觀世音菩薩與他的修持法門,第一就是他與一切衆生的自性妙音,即如天籟清越的梵音,與海潮等相似的大聲音。第二如果能夠信心勤修,加以體驗,依觀世音位持之力,用之人世,就可以救世,而悉得安寧。用之出世,就可以獲得自性真心常住的果位。)
  我今啓如來,如觀音所說,譬如人靜居,十方俱擊鼓,十處一時門,此則圓真實。
  (文殊菩薩重加證明地說: 正如觀世音菩薩所說的,譬如一個人清淨閑居的時侯,十方同時打鼓。這十處的聲音,同時都可以聽得到。這證明能聞聲音的功能,是真實普遍圓滿。)
  目非觀障外,口鼻亦復然;身以合方知,心念紛無緒。
  (眼睛雖然有能看的作用,但受到障礙,就看不見了。口與鼻的作用,也同眼睛一樣,都有一定的限度,也有一定的範圍。身體是須要接觸,纔發生感觸的覺受作用,離了感觸,就沒有覺受。心思念慮,則憧憧往來,紛繁復雜,極不容易整理出它的頭緒。所以整個身心的六根,除了耳根的能聞以外,其他的功能都是不完全的。)
  隔垣聽音晌, 遐邇具可聞;五根所不齊,是則通真實。
  (就是隔着墻垣聽一切的聲音響動,無論遠近,都可以聽得到。這種作用,是其他五根,眼鼻舌身意所不能具備的。因為這樣,所以說:衹有耳根的聞性,才能通達真實的自性境地。)
  音聲住動靜,聞中為有無; 無聲號無聞,非實聞無性。
  (聲音的性能,在有聲的時候,就有響動作用的動相。無聲的時候,就是寂靜無音的靜相。能聞的自性,聞到有聲的響動,就叫做有。聞到無聲可聞的靜境,就叫做無。在無聲的靜境裏,雖然叫做無聞,但是能聞寂靜無聲的自性,並不是絶對地滅掉了。)
  聲無既無滅,聲有亦非生;生滅二圓離,是則常真實。
  (在無聲的寂靜境裏,能聞的自性,既然並不是絶對的滅了。就在聞到有聲音的響動的時候,能聞的自性,也並沒有因為有聲音纔生起來的。因此了知能聞的自性,本自遠離生滅的兩種作用,就可以證到自性是真實常存的了。)
  縱令在夢想,不為不思無; 覺觀出思惟,身心不能及。今此婆娑國,聲論得宣明。
  (即使人在夢境中,還是有想念的存在。而且能聞的作用,並不因為不思想而不存在。例如人在夢中,呼之就醒。等到醒了以後,能生起思惟的作用,纔有知覺觀察的作用生起。所以證明能聞的自性,是超越於身心以外,不是身心所能及的。就是現在這個婆婆世界上所有國土的衆生,都是靠聲音去明自宣暢它的理論,才能使人瞭解一切深奧不可思議的妙理。)
  衆生迷本聞,循聲故流轉,阿難縱強記,不免落邪思。豈非隨所淪,循聲獲無妄。
  (一切衆生, 都迷了本來能聞的自性,衹依循追逐聲音的作用,所以就流轉循環,不能超越,阿難雖然博聞強記,即使學通萬理,依正覺本來自性的至理來說,不免仍然落在邪思之中。豈不也是因為追逐聲音,便至淪溺嗎?如果能夠迴旋聞聽業力之流,歸返旋復的自性,就可以獲得無妄常住真心的實性了。)
  阿難汝諦聽,我承佛威力;宣說金剛王,如幻不思議,佛母真三昧。汝聞微塵佛,一切秘密門,欲漏不先除,蓄聞成過誤。
  (文殊菩薩又嚮阿難說:我現在承受佛的威力,明白宣說佛的至理,猶如顛撲不破的金剛寶石之王,如幻化的不可思議的法門,出生一切諸佛之母的真正三昧境界。你雖然聽過如微塵數之多的一切佛說法,記得佛的一切法門,如果不先除了有漏的欲念,縱然蓄積多聞,那反而變為過誤與障礙。)
  將門持佛佛,何不自聞聞。
  (如果把自性能聞的功能,專門來記憶誦持諸佛的佛法,要求他佛來成就你的自性的佛果;何以不嚮自己能聞的功能上,返照追尋能聞的自性,從聞聽法門以返聞自性呢。)
  聞非自然生,因聲有名字。
  (聞聽的作用,並不是自然而生。因為有聲音的動相,纔有聞聽這一個名詞的形成。)
  旋聞與聲脫,能脫欲誰名。一根既返源,六根成解脫。
  (如果不依循追逐聲音的動靜二相,衹迴旋返聞那個能聞功能的自性,日久功深,就脫離動靜有無的聲音 絆。能聞的自性,與聲音既然脫離關係,試問:能脫的那個又是誰呢?倘使能聞的自性,與聲音的動靜有無脫離了關係,返回本然清淨的根源,那就是耳根一源,返還本原了,這一根上,既然得到返本還原,所有六根,也就解脫完成了。)
  見聞如幻翳,三界若空華。聞復翳根除,塵消覺圓淨。
  (眼的看見,與耳的聞聽等作用,都是自性功能上的變態,猶如澄清虛空中的幻翳。三界中(欲界、色界、無色界,)所有的暫有現象,也都是清淨自體的幻變,猶如清淨虛空中的花朵。如果能聞的自性,復返本來清淨的自體,一切六根幻有妄動的塵翳,自然消除。浮塵幻翳一經消除,本覺的自性就圓滿清淨了。)
  靜報光通達,寂照含虛空,欲來觀世間,猶如夢中事。
  (圓滿清淨到極點,自性的光明,就自然通達。在自性光明中寂然不動,包含朗照十方世界所有的虛空。由比再來觀照,這個世間所有一的的事事物物,都猶如在一場大夢之中了。)
  摩登伽在夢,誰能留汝形。
  (如果達到這種境界,摩登伽女也是大夢中的一個夢影,她又怎能留得住你的身形呢?)
  如世巧幻師。幻作諸男女; 雖然諸根動,要以一機抽。
  (清淨本然的自性本體,變態幻化而生出世間的萬有,猶如這個世間上的魔術師們,變化幻作許多男男女女的存在。雖然每個人能運用六根,事實上,衹是如機器人一樣,根本衹有一個機關在抽掣不息,纔發生人生的各種作用。)
  息機歸寂然,諸幻成無性。
  (如果能止息一機的動能,歸返於自住寂然的本位,所有一切幻象,就都沒有單獨存在的自性了。)
  六根亦如是,元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一處成休復,六用皆不成。塵垢應念消,成圓明淨妙。
  (人的六根作用,也和這個道理一樣,元來都衹是依於心性的一點精明所生,分散功能,變成六根的單獨作用。總合起來,纔叫做一個人的全能。所以在六根作用上。衹要有一處休息,復返於自性功能,所有六根的作用,就完全不成其為障礙。到了這個時候,一切六根的塵垢,就當下應念消除,成為圓滿光明的清淨妙覺了。)
  餘塵尚諸學,陰極即如來。
  (如果還有少許的塵境不能消盡,就叫做二乘聲聞等,還在有學的階段。到了光明圓滿之極,那就是佛的境界。)
  大衆及阿難,旋汝倒聞機,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圓通實如是。
  (文殊菩薩再告阿難與大衆說:修行的法門,衹要你倒轉來,迴旋復返你能聞聽的機能,反轉聞聽的作用,去聽聞自性,明見了真心自性的寂然自體,纔得完成無上大道。所說的修行圓通法門,最真實的莫過於這樣了。)
  此是微塵佛,一路涅磐門,過去諸如來,斯門已成就,現在諸菩薩,今各入圓明。未來修學人,當依如是法。我亦從中證,非惟觀世音。
  (所有無量數的佛,都同修這一路的法門,而證入涅pan(圓寂)。過去所有已經成佛的人,也是修這一法門,而得到成就。現在的一切菩薩,也正在修這一法門,已經各自入於圓滿光明的境界,未來一般修學佛法的人,也應當依這個法門而修。我也是從這個法門中證得佛道,不衹是觀世音菩薩一人而已。)
  誠如佛世尊,詢我諸方便,以救諸末劫,求出世間人,成就涅磐心,觀世音為最。
  (誠如佛所詢問我修行方便的法門,為了救度末劫時期,想要出離世間苦海的人,使他成就證得寂靜真心的,衹有修觀世音所開示的觀察世間音聲的法門,纔是最好的修法。)
  自餘諸方便,皆是佛威神,即不捨塵勞,非是常修學,淺深同說法。
  (至於其他各種的修持方法,都是因佛的威德神力,為了救度衆生,叫他出離苦海,姑且設立各種權宜的方法。針對各種世間的世俗希求,使人們即此用,離此用,而捨棄世間塵勞的束縛,並不是菩薩或佛境界的人所經常修學的。至於這些許多不同方法的深淺關係,和每位自己所敘述的情形一樣,不需再加詳細的分析。)
  頂禮如來藏,無漏不思議。願加被未來,於此門無惑。方便易成就。堪以教阿難,及末劫沉淪。但以此根修,圓通超餘者,真實心如是。
  (文殊菩薩最後又鄭重地表示,起立敬禮說:頂禮無漏不可思議的果位境界,法身本體自性佛。唯願十方三世諸佛的加被,對於觀世音菩薩所說的這一圓通法門,不要再生疑惑。它是一切修持方法中的最方便、最容易成就的法門。不但可以教化阿難,並且也可以教化末劫時期在沉淪中的衆生。衹要依到耳根法門修持,自然可以進入圓通,可以超過其餘的方法以證得真心實相。)
  阿難與大衆,聽了文殊菩薩的廣大開示,當下覺得身心瞭然明朗,依此觀想佛的正覺自性大道,以及真心寂滅的境界,猶如遊子遠遊他鄉,雖然還未回傢,可是已經明白歸傢穩坐的道路。所有在會的大衆,也都得悟本心。遠離塵勞世事的染污,獲得揀擇正法的法眼淨。性比丘尼(就是摩登伽女)聽說這段話以後,也就成為網羅漢。還有很多的衆生,亦同時發起無上正覺的道心。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序言楞嚴大義指要
第一章心性本體論第二章宇宙心物認識論
第三章心理與生理現狀為自性功能發生的互變第四章物理世界與精神世界同為自性功能的顯現
第五章修習佛法實驗的原理第六章修習佛法的程序與方法
第七章修習佛法定慧中的錯誤和歧路楞嚴法要串珠
後記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