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论 王汝梅解讀《金瓶梅》   》 張竹坡《金瓶梅讀法》解析(3)      王汝梅 Wang Rumei

张竹坡《金瓶梅读法》解析(3)
  (《讀法》二十)蕙蓮在《金瓶梅》第二十六回即自縊身亡,蕙蓮自殺是一種消極的反抗,也包含對自我失誤的懺悔。蕙蓮的悲劇,揭示了人性弱點在情欲膨脹的境遇中怎樣導致一個人的毀滅。蕙蓮形象有獨立存在的價值及其獨特社會意義。張竹坡則從人物形象關係角度,認識其藝術功能在於穿插、陪襯,在於預示,在於表現生活的復雜。在作者的設置中,蕙蓮是瓶兒的前車之鑒,是為揭示潘金蓮嫉妒、西門慶縱欲而設置。所以,張竹坡在第二十六回評語中再次指出:“有寫此一人,本意不在此人者,如宋蕙蓮等是也。本意衹謂要寫金蓮之惡,要寫金蓮之妒瓶兒,卻恐筆勢迫促,便間架不寬廣,文法不盡致,不能成此一部大書,故於此先寫一宋蕙蓮,為金蓮預彰其惡,小試其道,以為瓶兒前車也。然而,蕙蓮不死,不足以見金蓮也。”張竹坡以金蓮形象為中心,處處從全書架構、人物形象整體結構出發來分析人物之間關係、人物形象在全局中的作用。這可以說是張竹坡《金瓶梅》人物形象論中的一大特點。
  張竹坡認為《金瓶梅》隱筆寫月娘(見《讀法》二十五)、特用意寫春梅(見(讀法》十七)、王六兒是藉色求財等分析,均極有參考價值。第四,錯亂年表,故為參差。中國古代小說與歷史傳記有血緣聯繫,史傳崇實觀影響了文人的小說觀,往往把小說當史傳對待,認識不清小說的文學特性。金聖嘆衝破了史傳崇實觀的束縛,把小說與歷史的區別分為“以文運事”與“因文生事”之不同。張竹坡對小說的文學特性有了更深的認識,他認為寫《金瓶梅》比寫《史記》難;他指出要把《金瓶梅》作為文學來讀,不要當做事實來看。他更進一步認識到《金瓶梅》在時間安排上的虛擬性、參差性,是文學虛構藝術世界中的年表,而不能按現實生活,像史傳作品那樣死板。他在《讀法》三十七論述道:《史記》中有年表,《金瓶》中亦有時日也。開口雲西門慶二十七歲,吳神仙相面則二十九,至臨死則三十三歲。而官哥則生於政和四年丙申,卒於政和五年丁酉。夫西門慶二十九歲生子,則丙申年;至三十三歲,該雲庚子,而西門慶乃卒於“戊戌”。夫李瓶兒亦該雲卒於政和五年,乃雲“七年”。
  此皆作者故為參差之處。何則?此書獨與他小說不同。看其三四年間,卻是一日一時推着數去,無論春秋冷熱,即某人生日,某人某日來請酒,某日某日請某人,某日是某節令,齊齊整整挨去。若再將三五年間甲子次序,排得一絲不亂,是真個與西門計帳簿,有如世之無目者所云者也。故特特錯亂其年譜,大約三五年間,其繁華如此。則內雲某日某節,皆歷歷生動,不是死板一串鈴,可以排頭數去。而偏又能使看者五色眯目,真有如捱着一日日過去也。按時間先後敘述是綫性時間。小說要給讀者以立體感,作者必須錯亂其年譜,采用夾敘,如他在《讀法》四十四中所云(見前)。張竹坡關於小說敘述時間的虛擬性、參差性的分析,較富有理論價值。第五,要善讀《金瓶梅》,而不要誤讀《金瓶梅》。《金瓶梅》在傳播過程中,有禁毀、有麯解、有誤讀。因為它有與天地相終始的強大藝術生命力,《金瓶梅》通過讀者而存在,生命不息。早在清康熙年間,青年評論傢張竹坡針對讀者對《金瓶梅》的麯解、誤讀就提出要善於讀《金瓶梅》的問題。他主要提出應註意的五點。要把一百回,放開眼光作一回讀(見《讀法》三十八),這實質上強調把《金瓶梅》作整體把握,把握其主導傾嚮,而不要零星看,局部看。要把《金瓶梅》當文章看當文學作品看,而不要當事實看(見《讀法》四十)。有人說《金瓶梅》是西門傢的記帳簿。張竹坡給予嚴厲批評,說這種人其兩眼無珠,可發一笑。張竹坡把生活事實與藝術真實加以理性的區分,他真正認識到了《金瓶梅》的文學性、真實性。關註作者如何討得情理。在《讀法》四十三中張竹坡說:“做文章不過情理二字。今做此一篇百回長文,第四十二回逞豪華門前放煙火《金瓶梅》崇禎本插圖亦衹是情理二字。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选集】千古一奇梅
《金瓶梅》讀法新編(1)《金瓶梅》讀法新編(2)
《金瓶梅》讀法新編(3)《金瓶梅》讀法新編(4)
張竹坡《金瓶梅讀法》解析(1)張竹坡《金瓶梅讀法》解析(2)
張竹坡《金瓶梅讀法》解析(3)張竹坡《金瓶梅讀法》解析(4)
第一奇書《金瓶梅》“奇”在何處(1)第一奇書《金瓶梅》“奇”在何處(2)
《金瓶梅》與其他豔情小說的比較(1)《金瓶梅》與其他豔情小說的比較(2)
《金瓶梅》與其他豔情小說的比較(3)《如意君傳》對《金瓶梅》的影響(1)
《如意君傳》對《金瓶梅》的影響(2)《如意君傳》對《金瓶梅》的影響(3)
《金瓶梅》為潘金蓮、李瓶兒等立傳的意義(1)《金瓶梅》為潘金蓮、李瓶兒等立傳的意義(2)
《金瓶梅》為潘金蓮、李瓶兒等立傳的意義(3)潘金蓮、李瓶兒人格心理試析(1)
潘金蓮、李瓶兒人格心理試析(2)潘金蓮、李瓶兒人格心理試析(3)
《潘金蓮激打孫雪娥》賞析(1)《潘金蓮激打孫雪娥》賞析(2)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