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全书 太平御覽   》 捲六百九十三 ◎服章部十      李昉 Li Fang

  ○袍
  《說文》曰:以絮曰繭,繭以緼曰袍。
  《禮記·玉藻》曰:纊為繭,緼為袍。(緼,舊絮。纊,綿也。)
  《釋名》曰:袍,丈夫着下至跗者。袍,苞也,內衣也。
  《論語》曰:衣敝緼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者,其由也與!
  《詩》曰:豈曰尾骭?與子同袍。
  《史記》曰:秦相範睢與魏人須賈有隙,及賈使秦,睢自稱張祿先生。見賈,寒,取一綈袍以賜之。及數其罪曰:"爾得無死者,將以綈袍有戀戀故人之意。"
  《漢書》曰:文帝使遺單於綉袷長襦、錦袷袍各一。
  《續漢書》曰:袁安為光祿勳至清,鹿袍糲食。
  又曰:《與服志》曰:公主、貴人、妃以上嫁娶,得服錦綉羅縠,十二色緑袍。
  《東觀漢記》曰:明德馬後袍極粗疏,諸王朝,望見,反以為奇。
  華嶠《後漢書》曰:藥崧者傢貧,為主無,被糟食,自此詔給帷被、皂袍。
  袁山鬆《後漢書》曰:靈帝欲以羊續為太尉,時拜三公者皆輸東園禮錢千萬,中使取之,續乃舉緼袍以示之,曰:"臣之所資,惟塑鼬己。"故不登公位。
  《古今善言》曰:續出黃紙補袍以示使人。時人謠曰:"天下清苦羊續祖。"
  又曰:桓鸞字始春,鄢弟也。少立志行,緼袍糟食不求盈餘,以濁世,恥不肯仕。
  《魏略》曰:薛夏字宣聲,黃初中為秘書丞,帝與夏推論《書》、《傳》,未嘗不終日也。帝見其衣薄,解所禦袍賜之。
  《蜀志》曰:彭羨字永年,姿性驕傲,多所輕忽。惟敬同郡秦安,薦之於太守許靖曰:"竊見處士綿竹秦安,膺山甫之德,履雋生之直,枕石潄流,吟詠緼袍也。"
  王隱《晉書》曰:江東賜涼州刺史張駿貞金印,大袍。
  又曰:鄭衝以儒雅為德,莅職無幹局之譽。簞食緼袍,不營資産,世以此重之。
  又曰:惠帝自鄴還洛陽,賜中書監盧士鶴綾袍一領。
  又曰:武帝賜桓伊錢百萬,袍裹千端。
  又曰:慕容衝進逼,符堅送一領錦袍遺衝,詔曰:"古者交兵,使在其間。今送一袍,以明本懷。"
  《齊書》曰:卞彬《蚤虱賦·序》曰:"餘居貧,布衣十年不製一袍之緼,有生所托,資其寒暑,無與易之。為之多病,起居甚疏。縈寢敗絮,不能自釋。"
  《梁書》曰:侯景將為亂,時謠曰:"青袍白馬壽陽來。"後景軍中悉着青袍,景長乘白馬。
  又曰:臨賀王正德。侯景之亂,正德為平北將軍,屯朱雀航。景王,正德乃北嚮望闕三拜,歔欷流涕。引賊入宣陽門,與景交揖馬上,退據左衛府。先是,其軍普着絳袍,袍裏皆碧,至是悉反之。賊以正德為天子。
  《唐書》曰:武後出緋紫單羅銘襟背袍以賜文武臣,其袍文各有炯戒:諸王則飾以盤石及鹿,宰相飾以鳳池,尚書飾以對雁,左右衛將軍飾以麒麟,左右武衛飾以對虎,左右鷹對飾以鷹,左右千牛飾以牛,左右豹韜飾以獅子,左右金吾飾以象,又銘其襟背,作八字回文焉。
  又曰:肅宗為皇太子,授册,當彼絳紗袍。太子以為與皇帝同,稱辭不敢當。下百官議,帝手敕改為米明服。
  又曰:薛平能守法度,理身儉薄,一緑袍十年不易,恩加朱紱,然始解去。
  《莊子》曰:曾子居衛,緼袍無表,十年不製衣。
  《墨子》曰:楚莊王鮮冠緼組纓,絳衣博袍,以理其國政也。
  《說苑》曰:子思居衛,緼袍無裏。田子方遺狐白之裘,恐其不授,謂之曰:"吾假人,遂忘之。"子思竟不授。
  《????鐵論》曰:原憲之緼袍,賢於季孫之狐貉。
  又曰:倪寬練袍,衣若僕妾,食若庸夫。
  《東宮舊事》曰:太子納妃,有絳綾袍一領。
  《漢武內傳》曰:上元夫人降,武帝服赤霜之袍雲彩亂色,非錦非綉,不可得名。
  《神仙傳》曰:太傅楊駿使人迎孫登共語,不答,以復布袍賜之。授之,出門,從人藉刀斷袍,上下異處,於駿門下,又大讙斫刺。當時人謂為狂,後乃知駿當誅斬其人。
  《王褒內傳》曰:真人將褒見太上丈人,着流霞羽袍,芙蓉冠。
  《搜神記》曰:有談生者,年四十,無婦。夜有女,年十五六,姿顔無雙,來為生妻。經三年,遂乃生一兒:曰:"慎勿以火照我。後三年可照耳。"生不能忍,照之,腰上肉如人腰,以下但枯骨。婦求去,將生入華堂奧室,以珠袍與之。生至市賣袍,睢陽王識是女袍,收栲談生。談生具對,呼兒似王女。
  又曰:郭璞每自為卦,知其兇終。嘗逢一趨走少年,便脫青絲袍與之。此人不解其意,璞曰:"身命卒當在君手,故逆相屬耳。"譏芼死,果此人行刑,傍人皆為屬求利。璞曰:"我常托之久矣。"此人為之噓唏哽咽。行刑既畢,乃說如此。
  《鄴中記》曰:石虎臨軒大會,着丹紗袍。
  鍾岏《良史傳》曰:袁彭字伯楚,為南陽太守。政以清潔,糲食緼袍,不改其操。
  《古樂府》曰:《紵歌》曰:"紵實如月,輕如雲,色似銀。袍以光,軀巾拂塵,製以為袍餘作巾。"
  《古詩》曰:青袍似青草,長條隨風舒。
  魏武帝《與楊虎書》曰:今遺足下貴室錯彩羅縠錦袍一領。
  劉弘《教》曰:將士寒窮者給一韋袍、復帽。
  劉義恭《啓事》曰:詔旨以赦日所製綾紋綿布袍放生,古具袍垂重賜。
  劉謐之《與天公箋》曰:體戰身噤,脫衣凍坐,賴詹公藉袍,南城送火。
  ○褐
  《說文》曰:褐,短衣也。
  《詩》曰:尾骭無褐,何以卒歲?(褐,毛布也。)
  《左傳》曰:吳申叔儀乞糧於公孫有山氏,曰:"珮玉蕊兮,餘無係之;旨酒一盞兮,餘與褐之。"對曰:"粱則尾簵。粗則有之。若登首山以呼庚癸,則乎諾。"(軍中不得出糧,收為私隱。庾,西方,主穀。癸,北方,主水。傳言吳子不與士共饑渴,所以亡。)
  《韓詩外傳》曰:東郭書知宋之將亡,故褰褐而過鬲其朝,曰:"宋將有荊棘,故褰褐而避之也。"居三年,宋果亡。
  《史記》曰:五羖大夫,鄙人也,聞秦繆公之賢,自粥秦客,被褐食牛。期年,舉之牛口之下,加之百姓之上。
  又曰:趙惠文王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遺趙王書,願以十城易璧。趙遣藺相如奉璧,秦王無償城色。相如使從者衣褐懷璧,便道亡歸。
  又曰:婁敬,齊人,戍隴西,過洛陽,衣羊裘,因齊人虞將軍求見上。虞將軍欲為易其衣,不肯,曰:"臣衣帛,衣帛見;衣褐,衣褐見。"遂見上,說上西都長安。
  《漢書》曰:貢禹上書云:"年老貧窮,傢貲不滿萬錢,妻子糠豆不贍,短褐不完。"
  范晔《後漢書》曰:張玄字處虛,有才略,以世亂不仕。司空張溫數以禮闢,不能緻。後溫以車騎將軍出徵涼州,將行,玄自廬被褐帶索要說溫,不能用。
  《晉書》曰:皇甫謐字士安,上疏曰:"咎繇振褐,不仁者遠矣。"
  陶潛《五柳先生傳》曰: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
  《孝子》曰:聖人被褐而懷玉。
  《墨子》曰:人不可衣短褐。衣服不美,身體從容,不足觀也。
  《新序》曰:齊有婦人,極醜無雙,號無????女。行年四十,無所容入,衒嫁不售,乃拂短褐,自詣宣王曰:"願當君王盛顔。"
  《符子》曰:有澤父者,冠葭蘆之笠,納麓之屨,莎裳褐衣。
  斐淵《記》曰:蠻夷取穀樹皮,熟捶之以為褐。
  趙壹《疾邪賦》曰:勢傢多所宜,咳唾自成珠。被褐懷金玉,蘭蕙化為芻。
  《古詩》曰:短褐中無絮,帶斷續以繩。
  ○衫
  《釋名》曰:衫,芟也。衫乘無袖端也。襦襠者當胸,一當背也。
  揚雄《方言》曰:陳魏宋楚之間謂之襜,或謂之單襦。
  瀋約《宋書》曰:徐湛之母會稽公主。高祖微時有納布衫襖等衣,皆是武敬皇后手自作。高祖既貴,以此衣付公主,曰:"後代若驕奢不節者,可以此示之。"
  又曰:到溉為建安太守,任昉以詩贈之,求二衫,雲:"鐵錢兩當一,百代易名實。為惠當及時,無待涼秋日。"溉答雲:"餘衣本百結,閩中徒八蠶。假令金如粟,詎使廉夫貪?"
  《宋書》曰:薛安都與魏戰,魏多縱突騎,衆軍患之。安都怒甚,乃脫兜鍪,解所帶鎧,惟着絳衲兩襠衫,馬亦去具裝,馳入賊陣,猛氣咆,所嚮無當其鋒者。
  又曰:渴盤陀國士人翦發,着氈帽、小袖衣,為衫則開頸縫前。
  《齊書》曰:陽休之除散騎常侍,監修起居註。頃之,坐事左遷驍騎將軍,衣兩襠。文宣郊天,百僚鹹從。休之為驍騎將軍,衣兩襠,用手持白棓。時魏收為中書令,嘲之曰:"義貞服彩。"休之曰:"我昔為常伯,首戴蟬冕。今處驍遊,身被衫甲。允文允武,何必減卿?"談笑晏然。議曰:"服其夷曠。"
  《唐書》曰:德宗在梁州,地熱,未給將士春衣,上亦禦夾服以視朝。左右請禦衫,上曰:"從我者鼕服未易,我豈可獨衣衫乎?"將士聞之,莫不流涕。
  《魏文帝別傳》曰:吳選曹令史長沙劉卓字德然,病荒,夢見一人,以白越單衫與之,言曰:"汝着衫,汙,火燒便潔也。"卓覺,果有衫在側,汗輒火浣之。
  《晉惠帝起居註》曰:愍懷以體上白絹單衣一領寄與妃。
  《宋起居註》曰:太起二年,御史丞羊希奏山陰令謝沉親憂未除,常着青絳衲兩襠,請免沉前所居官也。
  《晉東宮舊事》曰:太子納妃,有白縠、白紗、白絹衫,並紫玉緌。
  祖臺之《志怪》曰:建康小吏曹着為蘆山使君所迎,配以女婉。着形意不安,屢求諫退。婉潸然流涕,賦詩序別,拜贈織褌衫也。
  劉敬叔《異苑》曰:毌丘儉徵氵信氵具,使王傾窮其東界,父老雲:"曾有破舡從漢海流,得布衫,身如中國人,但兩袖俱長三寸。"
  ○襜褕
  《方言》曰:襜褕,江淮之間謂之衤童容,(常容反。)自關而西謂之襜褕,以布而無緣,謂之藍褸。
  《漢書》曰:元始五年,有一男子乘黃犢車,建黃旐,衣黃襜褕,着黃帽,詣北闕,自謂衛太子。
  又曰:何並為長陵令。侍中王林卿通輕俠,傾京師,至寺,拔刀刺其建鼓,並追之。卿迫窘,乃令奴冠被其襜褕,自代乘,變服馳去。
  《東觀漢記》曰:耿純率宗族賓客二千人皆縑襜褕、絺巾迎上。
  又曰:更始在長安自恣,三輔苦之。又所官爵多群小,或綉面,衣錦袴、襜褕,駡詈道路。
  又曰:王阜為益州太守。大將軍竇憲貴盛,以絳罽襜褕與阜,阜不授。
  又曰:段熲滅羌,詔賜熲錢十萬,絳襜褕一領。
  又曰:延岑上光武皮襜褕,宿下邑亭。亭長白言:"睢陽賊衣絳襜褕,今宿客疑是。"乃發卒來,岑臥不動,吏謝去。
  《邊讓別傳》曰:讓字文禮,孔融薦讓於武帝,曰:"邊讓為九州衣被則不足,為單衣襜褕則有餘。"
  桓譚《新論》曰:餘自長安歸,道病,蒙絮被罽襜褕,宿下邑亭。
  《太平御覽》 宋·李昉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捲一 ◎天部一捲二 ◎天部二捲三 ◎天部三
捲四 ◎天部四捲五 ◎天部五捲六 ◎天部六
捲七 ◎天部七捲八 ◎天部八捲九 ◎天部九
捲十 ◎天部十捲十一 ◎天部十一捲十二 ◎天部十二
捲十三 ◎天部十三捲十四 ◎天部十四捲十五 ◎天部十五
捲十六 ◎時序部一捲十七 ◎時序部二捲十八 ◎時序部三
捲十九 ◎時序部四捲二十 ◎時序部五捲二十一 ◎時序部六
捲二十二 ◎時序部七捲二十三 ◎時序部八捲二十四 ◎時序部九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10]   [XI]   [XII]   [XIII]   [XIV]   [XV]   [XVI]   [XVII]   [XVIII]   [IXX]   [20]   [XXI]   [XXII]   [XXIII]   [XXIV]   [XXV]   [XXVI]   [XXVII]   XXVIII   [XXIX]   [30]   [XXXI]   [XXXII]   [XXXIII]   [XXXIV]   [XXXV]   [XXXVI]   [XXXVII]   [XXXVIII]   [XXXIX]   [40]   [XLI]   [XL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