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歌鉴赏 》 唐詩百話 》
69.白居易:閑適詩十一首
施蜇存 Shi Zhecun
白居易詩二千八百餘首,諷諭詩僅占少數。《白氏長慶集》十三捲以下,不以類分,似乎以閑適詩為最多。在許多古調及近體詩中。有很好的詩,也有不少幾乎墮入張打油的詩,可以說是“如長江大河,挾泥沙以俱下”。現在選錄三首:
枯桑
道旁老枯樹,枯來非一朝。
皮黃外尚活,心黑中先焦。
有似多憂者,非因外火燒。
贈韋煉師
潯陽遷客為居士,身似浮雲心似灰。
上界女仙無嗜欲,何因相顧兩徘徊。
共疑過去人間世,曾作誰傢夫婦來。
潯陽春
春生何處闇周遊,海角天涯遍始休。
先遣和風報消息,續教啼鳥說來由。
展張草色長河畔,點綴花房小樹頭。
若到故園應覓我,為傳淪落在江州。
第一首詩的風格大似王梵志、寒山子,在白居易詩中,是很淺俗的作品。第二首是贈韋煉師的。煉師就是道士,不論男女,都可稱為煉師。這位韋練師是女道士,白居易贈她的詩卻說:你是沒有情欲的上界女仙,為什麽來留戀我?好像我們二人前世曾是夫妻。贈女道士的詩,如此措辭,在唐代詩人中,是絶無僅有的。儘管唐代的女道士,有些近似妓女,但白居易也不應當寫出這樣庸俗的詩來留在集中。第三首第二聯“先遣”、“續教”、“報消息”、“說來由”,用詞也不免粗俗,在正統的詩人眼下,這些都是很不雅馴的詩句。蘇東坡說白居易詩俗,大概都是指這一類詩,我在這裏衹是隨意舉出三首,它們也未必是最俗的詩。
五、七言長篇排律是白居易和元稹互相唱和的慣用詩體。排律雖開始於杜甫,但長到一百韻的排律卻創始於元白。他們倆用這種詩體往還酬答,爭奇鬥勝。敘事抒情,像寫信一樣。有一首《代書詩一百韻寄微之》,題目就說明是代替書信的詩。在這首一百韻、一千字的的長詩中,他敘述了從貞元年間他們兩人開始定交以來的遭遇,很像一篇詩體的自傳。現在節錄其中一段,敘述當年在長安和朋友們春日遊麯江池,與歌伶伎女一起野宴的情況:
往往遊三省,騰騰出九逵。
寒銷直城路,春到麯江池。
樹暖枝條弱,山晴彩翠奇。
峰攢石緑點,柳宛麴塵絲。
岸草煙鋪地,園花雪壓枝。
早光紅照耀,新溜碧逶迤。
幄幕侵隄布,盤筵占地施。
徵伶皆絶藝,選妓悉名姬。
鉛黛凝春態,金鈿耀水嬉。
風流誇墜髻,時世鬥啼眉。
密坐隨歡促,華樽逐勝移。
香飄歌袂動,翠落舞釵遺。
籌插紅蠃椀,觥飛白玉卮。
打嫌調笑易,飲訝捲波遲。
殘帝喧嘩散,歸鞍酩酊騎。
酡顔烏帽側,醉袖玉鞭垂。
這一段共十六韻,三十二句。開頭二韻四句是從上文過渡到春遊。“春到麯江池”是關鍵性句子。以下四韻八句寫麯江池山水景色。接下去又用四韻八句描寫在麯江池畔張帷幕,擺筵席,選請美麗的妓女。再用四句八韻描寫飲酒歌舞歡樂的熱鬧情況。最後二韻四句寫酒闌人散,騎馬回傢,是這一段詩的結束。
在元白詩流行的時候,元和體這個名詞,在青年詩人中間,是一個新興詩派的名詞,大傢摹仿着做;在老一代的正統詩人中間,卻是一個被輕視的名詞,大傢不屑一顧。到了宋代,元和體衹是唐詩的一派,人們對它的看法,和西昆體一樣,並不再有輕視的意味。明代盛行唐詩,五、七言長篇排律也有人學着做了,大概是考慮到元和體這個名詞的意義不很確定,人們就把元白式的長篇排律稱之為長慶體。清初吳梅村的《圓圓麯》,朱彝尊的《風懷》詩,就是竭力學長慶體的。
賦得古原草送別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這一首是白居易早期作品,他自己編在“未應舉時作”的一些詩中,但這首詩卻是名作,宋人筆記《復齋漫錄》記了關於這首詩的故事:白居易在長安,曾以他的詩捲去嚮當時的前輩詩人顧況請教。顧況一看他的名字,就說:“長安百物昂貴,居住在這裏可不容易啊!”這句話表面上好像是因白居易的名字而開個玩笑,但也無意中流露出一點輕視這個後生小子之意。及至看到白居易這首詩,他很贊賞“野火燒不盡”一聯,他就說:“能做這樣的詩句,在長安居住下去也不難。剛纔的話,我是說着玩的。”這個故事,不一定可信,因為有人考證出,白居易和顧況沒有會面的機會。不過這兩句詩確是佳句,好在它是一副對仗極其工穩的流水對。既刻劃了原頭春草頑強的生機,又可以用作各種比喻。這是有高度比興意義的詩句,但是接下去兩句頸聯卻大不高明。“遠芳侵古道”就是“晴翠接荒城”。兩句詩,衹有一個概念,犯了合掌之病。宋人詩話裏已有人批評過了。詩雖然主要是詠古原草,但它是為送別而作,所以結句要運用春草王孫的典故,點明送別之情。《復齋漫錄》將此詩題作《鹹陽原上草》,就使人不能瞭解結句的意義了。
書天竺寺
一山門作兩山門,兩寺元從一寺分。
東澗水流西澗水,南峰雲起北峰雲。
前臺花發後臺見,上界鐘清下界聞。
遙想吾師行道處,天香桂子落紛紛。
這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時題天竺寺的詩,玩弄語文花巧,接連寫了六句結構很新穎的詩句。杭州靈隱寺的山門也就是天竺寺的山門。山門內有冷泉亭,是兩道溪澗的合流處。靈隱寺、天竺寺又同處在北高峰下,對着南高峰。白居易利用這樣好的題材,寫成此詩,自己也很得意,親筆寫了,留在寺裏。到了宋代,蘇東坡小時,曾聽他父親說,天竺寺裏有白居易手書的墨跡。過了四十七年,蘇東坡到杭州來作刺史,在遊天竺寺的時候,訪問了和尚,纔知白居易的手寫本已沒有了,但是有石刻的詩碑還在。於是蘇東坡也做了一首詩:
香山居士留遺跡,天竺禪師有故傢,
空詠連珠吟疊璧,已亡飛鳥失驚蛇。
林深野桂寒無子,雨挹山薹病有花。
四十七年真一夢,無涯流落淚橫斜。
香山居士是白居易晚年的別號。這首詩的頷聯是摹仿白居易原作的句法。詠連珠、吟疊璧,是指原作的句法;亡飛鳥、失驚蛇,是說白居易墨跡已亡失。“飛鳥出林、驚蛇入草”,是唐人形容懷素草書的話。因為東坡此詩,白居易這首詩的句法,後來就被稱為連珠格。張祜詩云:“杜鵑花落杜鵑叫,烏臼葉生烏臼啼。”(《海錄碎事》引)亦同。
花非花
花非花,霧非霧。
夜半來,天明去。
來如春夢不多時。
去似朝雲無覓處。
期不至
紅燭清樽久延佇,
出門入門天欲曙。
星稀月落竟不來,
煙柳曨曨鵲飛去。
白居易有許多小詩,極有情趣,可以看出他在追求新的形式。這裏選了兩首,前一首是變格的仄韻七絶,他把前二句各分為三三句法。後一首是傳統形式的仄韻七絶,也可以說是七言的吳聲歌麯。兩首詩都是為妓女而作。“花非花”二句比喻她的行蹤似真似幻,似虛似實。唐宋時代旅客招妓女伴宿,都是夜半纔來,黎明即去。元稹有一首詩,題為《夢昔時》,記他在夢中重會一個女子,有句云:“夜半初得處,天明臨去時。”也是描寫這一情況。因此,她來的時間不多,旅客宛如做了一個春夢。她去了之後,就像清晨的雲,消散得無影無蹤。
《期不至》題目就說明了有所期待,而其人卻不來。期待的是什麽人?題目和詩句中都沒有說明,我們當然不便妄猜。但看作者預備好紅燭清樽,等那人來一起飲酒消夜。可是等了好久,幾次三番地出門去盼望,盼望不到又回進來,不知不覺天快亮了。一直等到星稀月落,竟是不來。如霧如煙的楊柳已經照上了微弱的陽光,棲宿在楊柳上的烏鵲也飛走了。這首詩寫有所期待而不能如願的情調極為宛轉多情。在唐宋時代的現實生活中,這首詩所描寫的衹能是妓女之類的人物。但是,白居易寫這兩首詩,恐怕也還是作為一種比喻。
憶江南(三首)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
春來江水緑如藍。
能不憶江南。
江南憶,最憶是抗州。
山寺月中尋桂子,
郡亭枕上看潮頭。
何日更重遊。
江南憶,其次憶吳宮。
吳酒一杯春竹葉。
吳娃雙舞醉芙蓉。
早晚復相逢。
這三首是白居易晚年在洛陽創造的新體詩,他采用三言、五言、七言句的混合體,使詩的音調脫離了單純的五言或七言詩。這種句法的詩,更容易譜入樂麯中歌唱。在白居易身後不久,這種詩被稱為“長短句”,但還屬於歌行詩中的一種新體。更遲幾年,它們與溫飛卿的《菩薩蠻》、劉禹錫的《竹技詞》、《浪淘沙》,韓偓的《生查子》,都被名為麯子詞,屬於另外一種文學類型,即宋人所謂“詞”。“憶江南”是早已見於《教坊記》的麯調名。白居易依照這個麯詞的音節作詞,從此它的句法形式便固定了下來。
劉禹錫看到白居易這三首新詩,也依式作了兩首:
和樂天春詞依憶江南麯拍為句
春去也,多謝洛城人。
弱柳從風疑舉袂,
叢蘭挹露似沾巾。
獨坐亦含顰。
春去也,笑惜豔陽年。
猶有桃花流水上,
無辭竹葉醉尊前。
惟待見青天。
白居易偶爾創造了一個新型式的詩,作了三首,以抒發他回憶江南風物之情。劉禹錫用白居易的格詞,作《春詞》,而內容並不是憶江南。從此,唐代新的歌麯名,也像樂府古題一樣,為詩人所采用時,可以不必顧到這個歌麯的原始內容。以“憶江南”標題的詩,其內容不一定是憶念江南。正如作古樂府的,如果用“飲馬長城窟”為題,詩的內容並不必須寫戍邊兵士的生活。這樣一來,麯調名僅僅代表某一特定句式的詩體,成為各種不同形式的詩體名詞。這個傾嚮,經過晚唐五代而到北宋,在詞這種新興文學類型發展完成時,被確定下來了。
一九八四年十一月十二日
【追記】
寫此文後旬日,偶然翻閱《唐詩三百首》,其捲五中有白居易詩“離離原上草”,題作《草》。有蘅塘退士旁批。其批第一、二句云:“詩以喻小人也。”批第三句云:“銷除不盡。”批第四句云:“得時即生。”批第五句云:“幹犯正路。”批第六句云:“文飾鄙陋。”結尾二句批雲:“卻最易感人。”
這個批解,可謂羅織周密,句句上綱。但是,此詩題作《草》,乃承《唐詩品匯》之誤。《白氏長慶集》中明明題作《賦得古原草送別》。宋人刪去“送別”二字,明人又刪去“賦得古原”四字,於是詩題僅存一個“草”字。如果讀者知道白居易此詩為送別而作,就可以知道蘅塘退士的旁批全不足信。如果用退士的旁批來解釋這首送別詩,那麽白居易簡直是在咒駡朋友。
蘅塘退士不知道此詩原題,粗讀一遍,就非常主觀地定下它的主題思想是以草比喻小人。於是順着這個觀點一句句的批下去,對於一般讀者,真是“最易感人”。
現在我要恢復作者的本意,按照送別的主題來解釋這首詩:前四句說草有強大的生命力,一年之中,有枯萎的時候,也還有繁榮的時候。“枯榮”二字,用得心細,是先枯後榮,不是先榮後枯。我們可以假定被送別的是一個落第進士。他失意回傢,是他“枯”的時候。白居易賦詩送別,以草為喻。草的枯榮,是一年之間的事,現在雖然被野火燒枯了,得到春風—吹,立刻就會繁榮起來。這裏就寓有安慰之意,形容他現在的枯萎,是由於野火,而且是野火所燒不盡的,所以不久就可以遇到春風吹拂,重新獲得繁榮。下半首詩是說古原上的草,在春風之下,又生長出來,在古道荒城之間,欣欣嚮榮,成為遠芳晴翠。現在我送你遠行,看着這些原頭芳草,有感於它們的枯榮遭遇,因而賦詠古原上的離離芳草,來寄托我的別情。
這樣講,和蘅塘退士的講法完全不同,但是符合了原題意旨。儘管說:“詩無達詁”,各人可以有各人的體會,但是,首先要掌握作者的創作動機,仍是必要的。
一九八四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1.王績:野望 | 2.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 3.楊炯:從軍行 | 4.五七言絶句四首 | 5.劉希夷:代悲白頭翁 | 6.宋之問:奉和晦日幸昆明池應製 | 7.瀋佺期:遙同杜員外審言過嶺 | 8.雜言歌行三首 | 9.陳子昂:感遇詩(上) | 10.陳子昂:感遇詩(中) | 11.陳子昂:感遇詩(下) | 12.王梵志詩 | 13.初唐詩餘話 | 14.王維:五言律詩三首 | 15.王維:五言律詩二首 | 16.孟浩然:五言律詩三首 | 17.孟浩然:五言律詩又三首 | 18.高適:燕歌行 | 19.岑參:七言歌行二首 | 20.早朝大明宮唱和詩四首 | 21.王灣:五言律詩二首 | 22.邊塞絶句四首 | 23.五言絶句四首 | 24.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 | |
| 第 [I] II [III] [IV] [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