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思考 逍遙世間的絶妙智慧:煮酒論道   》 第69節:藥丹老祖——葛仙翁(2)      江湖夜雨 Jiang Huyeyu

  說來葛仙翁一生追求的就是成仙,葛洪在他的《抱樸子》中曾說:“且夫深入九泉之下,長夜罔極,始為螻蟻之糧,終與塵壤合體,令人怛然心熱,不覺咄嗟。”意思是說,如果不求仙長生,終不免要埋到地下,被螻蟻們吃掉,想想就讓人心裏發急而感嘆。所以葛洪勸世人要以修仙長生為第一急務:“若心有求生之志,何可不棄置不急之事,以修玄妙之業哉?”
  葛仙翁相信煉丹服食可以成仙,他的理論是這樣的:“夫五穀猶能活人,人得之則生,絶之則死,又況於上品之神藥,其益人豈不萬倍於五穀耶?”意思是說人們吃五穀雜糧就能長高長大而活命,不吃飯就要死掉——這是一般食品的功效,那麽如果有“上品”的神藥吃吃,滋養的效果不比五穀雜糧強上萬倍,不就能讓人長生不老了?其實這樣的思想現在也不鮮見,像腦X金、XX口服液等都是誇耀自己的産品有如何如何的非凡神效,人們也信之無疑,趨之若鶩。
  那什麽是葛仙翁說的神藥呢?葛洪這樣認為:“朱砂為金,服之升仙者,上士也;茹芝導引,咽氣長生者,中士也;餐食草木,千歲以還者,下士也。”也就是說吃朱砂和黃金煉的丹藥纔是真的高人,而吃靈芝、練氣功的,衹是中等人,吃草藥的就是下等人了。但事實上我們知道,吃朱砂的其實最危險,朱砂黃金都是有毒的東西,誰想早點見閻王爺就多吃那東西。
  葛仙翁雖然說草木之藥不堪大用,無助於長生之道。但葛洪本身卻是一個醫學家,對行醫治病非常拿手,在中國醫學史上頗有名氣。依現在的眼光看,葛洪《肘後救卒方》(簡稱《肘後方》)卻是最為有價值的一部著作。葛洪在這本書的序文中,說:“諸傢各作備急,既不能窮諸病狀,兼多珍貴之藥,豈貧傢野居所能立辦?”,鑒於此,葛洪書中的藥物多是“易得之藥”,隨處就可以采摘到的,就算是須購買的,也非常便宜。這種濟世救貧的精神是很值得贊許的。葛洪還提倡用艾灸,也就是用點燃的艾燒灼穴位而不是用針刺穴位,因為針刺穴位需要有經驗的醫傢才能辦得到,而艾灸就方便多了,不大懂醫的人也能自行治療。據說這一手(灸術)還是葛洪從他的妻子鮑姑那兒學來的。
  《肘後方》現存8捲,1一4捲講內病,包括心腹病、傷寒、時氣、中風、水病、發黃等急性病;5一6捲講外發病,包括癰疽、瘡疥、耳目等病;7捲講的是“他犯病”,包括蟲獸傷、中毒等病;第8捲則是介紹一些備急丸散和牲畜病。此書中,葛洪對於某些傳染病的發病原因有獨步當時的認識。古人對於大面積的傳染病,常稱為瘟疫,甚至認為是瘟神作怪。而葛洪卻認識到像結核病、天花等疾病都是傳染所致。葛洪還發現了嶺南盛行的沙虱病是一種很小的蟲子傳播所致,還有以狂犬腦髓敷傷口治狂犬病,以青蒿莆絞汁治瘧疾,以小夾板療骨折復位等,都是葛洪首創,在醫學史上也值得大書特書。
  葛洪著作極豐,除了《抱樸子》、《肘後方》,比較有名的還有《神仙傳》一書。有人說《神仙傳》寫的衹是虛構的神仙人物,價值不高。但從《神仙傳》裏我們可以看出葛洪的文學水平也是很高的,寫得有聲有色,趣味盎然,極富編劇才能,要是在今天也是個相當出色的寫手。
  葛仙翁雖然沉迷於外丹和長生之道,但在醫學、化學、文學等方面都是卓有成效的,好多文章中把他稱作是科學家,並且拿這些葛洪的成就來和西方的科學成果爭勝。當時他受時代的局限,說了一些現在看來是非常錯誤荒謬的話。但我們對於古人不可過於苛責,就像我們在中學學物理時,亞裏士多德仿佛就是個“反面”角色,一會說“重的物體下落得快”,一會又說“有外力物體才能運動”,結果都是錯誤的,讓伽利略、牛頓什麽的批得灰溜溜地。但我們也沒有將亞裏士多德叫成“亞裏士缺德”,他在科學史上仍然被人們所尊重。所以對待葛洪,我們也要寬容一下吧。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一、探求人生的目的——逍遙而遊(1)第2節:一、探求人生的目的——逍遙而遊(2)
第3節:一、探求人生的目的——逍遙而遊(3)第4節:一、探求人生的目的——逍遙而遊(4)
第5節:二、最高超的作為----無為之為(1)第6節:二、最高超的作為----無為之為(2)
第7節:二、最高超的作為----無為之為(3)第8節:二、最高超的作為----無為之為(4)
第9節:二、最高超的作為----無為之為(5)第10節:三、真正的高風大德----上德不德(1)
第11節:三、真正的高風大德----上德不德(2)第12節:三、真正的高風大德----上德不德(3)
第13節:三、真正的高風大德----上德不德(4)第14節:四、超脫塵網的靈藥----清心寡欲(1)
第15節:四、超脫塵網的靈藥----清心寡欲(2)第16節:四、超脫塵網的靈藥----清心寡欲(3)
第17節:四、超脫塵網的靈藥----清心寡欲(4)第18節:五、物我兩忘的境界----齊物而觀(1)
第19節:五、物我兩忘的境界----齊物而觀(2)第20節:五、物我兩忘的境界----齊物而觀(3)
第21節:六、勘破生死的睏惑----了身達命(1)第22節:六、勘破生死的睏惑----了身達命(2)
第23節:六、勘破生死的睏惑----了身達命(3)第24節:六、勘破生死的睏惑----了身達命(4)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