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政 》 鬍錦濤執政理念初探:情係民生 》
第69節:第五章 思考與對策(14)
伍鴻亮 Wu Hongliang
二是教育行業。這個行業是管人的心靈的,是為我們的國傢、民族培養下一代的。百年大計,教育為本。但現在這個"本"的行業的種種不正之風和腐敗現象卻令人民群衆心驚膽戰:(1)學費高。現在雖然小學、初中的學費免了,但高中、大學的學費還是偏高的。尤其是農民和城鎮中、低收入者難以負擔。特別是高校産業化以後,大學的收費多在幾千元以上,這令許多貧睏家庭的學生望"費"止步。這幾年各地發生的少數幾起學生在考上大學之後,因為籌不到學費,傢長或學生自殺的事件,便是一種血的見證了。(2)收費比較亂。儘管教育主管部門三令五申,不準亂收費,但有的學校,尤其是一些所謂的重點學校仍然在變相進行。正常的轉個學,要收幾萬元贊助費;至於沒有考起的插班生,少則幾萬元,多則十幾萬元,真令傢長苦何以堪?
特別值得高興是,以鬍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對這個問題非常重視。2005年11月10日,教育部首次發表了《中國全民教育國傢報告》 。《報告》勾勒出了我國免費義務教育的時間表。到2007年,使全國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睏難的學生都能享受到"兩免一補",即免雜費、免書本費,補助寄宿費,保證不讓一個孩子因家庭睏難而失學。到2010年,全國農村地區全部實行免費義務教育。到2015年,全國將普遍實行免費義務教育。這實在是一個惠民、利民的大好事。
在2006年1月6日召開的中央紀委六次全會上,鬍錦濤同志指出:"損害群衆利益的問題仍然比較突出。徵收徵用土地、城鎮房屋拆遷、企業重組改製和破産、教育醫療收費、環境保護、食品藥品安全、企業安全生産等方面損害群衆利益的問題突出,一些問題的背後往往隱藏着腐敗。"他要求"各級紀律檢查機關要同有關部門密切配合,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效措施,積極推動解决關係群衆切實利益的突出問題,特別要註意查處這些問題背後的違紀違法行為" 。按照中央的要求,各地各部門加大了對損害群衆利益同志的突出問題的治理力度。僅2005年,全國查處並清退教育亂收費3.06億元;糾正醫藥購銷和醫療服務中的不正之風,醫務人員退還和上交回扣、"紅包"以及各地查處這方面的問題涉及金額1.12億元;國傢管理的22種藥品價格平均降價幅度40%左右,降價金額約40億元。此外,還查處了7.8萬多件假冒偽劣藥品案件。這些都令人民群衆拍手稱快。
4、關鍵要建立健全權力防範機製
"月暈而風,礎潤而雨。"反腐敗重在預防,關鍵就在於黨和政府的有關職能部門能見微知著,隨時掌握腐敗行為的新動嚮,把握新特徵,對一些傾嚮性、苗頭性的行為,能及時采取措施,及早防範。
當前,應重點關註的是兩種現象:
一是"權力期權化"現象。這種現象的主要表現特徵是:有的腐敗幹部並不是把手中的權力用來進行"現買現賣",或在自己的管轄領域內進行現時尋租,而是利用現在掌握的公共權力和將來的私人利益做交易,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講的"期貨交易"。這種"權力期權化"現象的出現,實質上是我們近些年來加大反腐敗力度的必然結果。由於各級黨組織反腐敗力度的加大,一些腐敗幹部也確實意識到了以權謀私的巨大風險。他們既不甘心放棄權力帶來的"好處",又想盡可能地避免風險。在這種"雙贏"目標的刺激下,"權力期權化"便應時而生了。主要表現是:有的領導幹部在職時利用權力在土地審批、項目審批、協調融資等方面盡心盡力為一些私企或個人"幫忙",但並沒馬上收取各種"報酬",而是把這些東西寄存下來,等到自己退休、退位或者"下海"後再去領取。這就使人很難與其在職時為他人牟取過私利産生聯繫,其隱蔽性和欺騙性使風險大大降低。
二是"權力變現"現象。這種現象的主要表現特徵是四個字,叫"麯綫救國",即有的領導幹部在利用手中權力尋租時,並不是一邊辦事,一邊拿好處,也不是直接為子女經商提供資金支持,而是利用職權授意需要給自己"回報"的個人或單位"照顧"其子女的公司的生意,這種"老子為子女撐腰、子女為老子撈錢"的合作模式,既是腐敗分子掩飾其腐敗行為的"創新",也是權力設租者和尋租者聯合應對反腐鬥爭的新"對策"。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導 論 "以人為本":中華政治文明的精華 | 第2節:第一章 溯源與回望(1) | 第3節:第一章 溯源與回望(2) | 第4節:第一章 溯源與回望(3) | 第5節:第一章 溯源與回望(4) | 第6節:第一章 溯源與回望(5) | 第7節:第一章 溯源與回望(6) | 第8節:第二章 內涵與特徵(1) | 第9節:第二章 內涵與特徵(2) | 第10節:第二章 內涵與特徵(3) | 第11節:第二章 內涵與特徵(4) | 第12節:第三章 探索與實踐(1) | 第13節:第三章 探索與實踐(2) | 第14節:第三章 探索與實踐(3) | 第15節:第三章 探索與實踐(4) | 第16節:第三章 探索與實踐(5) | 第17節:第三章 探索與實踐(6) | 第18節:第三章 探索與實踐(7) | 第19節:第三章 探索與實踐(8) | 第20節:第三章 探索與實踐(9) | 第21節:第三章 探索與實踐(10) | 第22節:第三章 探索與實踐(11) | 第23節:第三章 探索與實踐(12) | 第24節:第三章 探索與實踐(13)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