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书类 》 聽南懷瑾講《論語》 》
第69節:聽南懷瑾講《論語》(69)
張保文 Zhang Baowen
許慶元 Xu Qingyuan
有一個小孩,很喜歡研究生物,很想知道蛹是如何破繭成蝶的。有一次,他在草叢中看見一隻蛹,便取了回傢,日日觀察。幾天以後,蛹出現了一條裂痕,裏面的蝴蝶開始掙紮,想抓破蛹殼飛出。艱辛的過程達數小時之久,蝴蝶在蛹裏辛苦地掙紮。小孩看着有些不忍,想要幫幫它,便拿起剪刀將蛹剪開,蝴蝶破蛹而出。但他沒想到,蝴蝶掙脫蛹以後,因為翅膀不夠有力,根本飛不起來,不久,痛苦地死去。
破繭成蝶的過程原本就非常痛苦、艱辛,但衹有通過這一經歷才能換來日後的翩翩起舞。外力的幫助反而讓愛變成了害,違背了自然的過程,最終讓蝴蝶悲慘地死去。將自然界中這一微小的現象放大至人生,意義深遠。
欲速則不達,急於求成會導致最終的失敗。做人做事都應放遠眼光,註重知識的積纍,厚積薄發,自然會水到渠成,達成自己的目標。許多事業都必須有一個痛苦掙紮、奮鬥的過程,而這也是將你鍛煉得堅強,使你成長、使你有力的過程。
急於求成、恨不能一日千裏,往往事與願違,大多數人知道這個道理,卻總是與之相悖。歷史上的很多名人是在犯過此類錯誤之後纔懂得成功的真諦。宋朝的朱熹是個絶頂聰明之人,他十五六歲就開始研究禪學,然而到了中年之時纔感覺到,速成不是創作良方,經過一番苦功方有所成。他以十六字真言對“欲速則不達”作了一番精彩的詮釋:“寧詳毋略,寧近毋遠,寧下毋高,寧拙毋巧。”
內心坦蕩是人生快樂的秘訣 子曰:“色厲而內荏,譬諸小人,其猶穿窬之盜也與!” ——《論語?陽貨》 有許多人外表上非常威風,而內心則非常空虛,好比一個小偷被人抓到時,嘴上非常強硬,而實際上內心非常害怕。一個人內心沒有真正的涵養,就會變得色厲內荏,外表滿不在乎,而內心非常空虛。
一個作惡多端的人一直對別人說他天不怕地不怕。一次他與一位賢者同乘一條船航行,當暴風雨來襲、船處於萬分緊急之時,惡人跪下來大聲祈禱。賢者輕聲對他說:“安靜吧,我的朋友,若天神發現你在船上,這船必沉無疑。”惡人馬上沉默了。其實,有些人雖然口上說對自己的行為毫不在乎,其實內心的懼怕卻是時刻存在的,尤其在危險來臨之時。
南先生說,反省自己時想到,有時生活窘迫,過着“窮不到一月,富不到三天”的日子,儘管表面上充闊氣,內心卻很痛苦,也是“色厲內荏”的一種,衹不過自己不曾意識到。
一對夫婦的一個朋友從國外回來,給他們帶了一籃價格昂貴的蘋果。夫妻倆覺得很新鮮,把蘋果放在果盤裏擺着,一直捨不得吃。後來妻子認為這樣好的蘋果放在一個普通的果盤裏顯得不協調,於是他們狠了狠心,買了價值不菲的水晶果盤,覺得衹有這樣纔配得上這些色澤美麗的蘋果。過了一段時間後,他們又發現放置果盤的茶几太舊了,實在不配,於是又買了一個新茶几。既然買了新茶几,肯定也要買配套的沙發,不久新沙發也搬回傢了。更糟糕的事情也隨後發生了:貴重的果盤、新式的茶几、流行的沙發和其他傢具是那樣的格格不入,於是他們再狠狠心,把傢裏的傢具全換了一遍。傢具換完了,再接着就該是房子了,他們最後下定决心,要換就換徹底。他們把舊房子賣了,又東藉西湊,好不容易買了一棟新房。當二人坐在新傢裏計算着如何還清藉債時,忽然發現他們已很久沒有吃過蘋果了。這是一則生活的寓言。
求得內心的坦蕩與安寧是人生快樂的秘訣,內外一致,不要陷入“色厲內荏”的陷阱中。人生本來是什麽就是什麽,生活原本應該怎樣就怎樣。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聽南懷瑾講《論語》(1) | 第2節:聽南懷瑾講《論語》(2) | 第3節:聽南懷瑾講《論語》(3) | 第4節:聽南懷瑾講《論語》(4) | 第5節:聽南懷瑾講《論語》(5) | 第6節:聽南懷瑾講《論語》(6) | 第7節:聽南懷瑾講《論語》(7) | 第8節:聽南懷瑾講《論語》(8) | 第9節:聽南懷瑾講《論語》(9) | 第10節:聽南懷瑾講《論語》(10) | 第11節:聽南懷瑾講《論語》(11) | 第12節:聽南懷瑾講《論語》(12) | 第13節:聽南懷瑾講《論語》(13) | 第14節:聽南懷瑾講《論語》(14) | 第15節:聽南懷瑾講《論語》(15) | 第16節:聽南懷瑾講《論語》(16) | 第17節:聽南懷瑾講《論語》(17) | 第18節:聽南懷瑾講《論語》(18) | 第19節:聽南懷瑾講《論語》(19) | 第20節:聽南懷瑾講《論語》(20) | 第21節:聽南懷瑾講《論語》(21) | 第22節:聽南懷瑾講《論語》(22) | 第23節:聽南懷瑾講《論語》(23) | 第24節:聽南懷瑾講《論語》(24)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