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评传 李敖大傳   》 第69節:幾聲吼醒王作榮(2)      汪幸福 Wang Xingfu

  “我不敢講啊?”
  王作榮話音一落,全班同學哄堂大笑。
  李敖突然在課堂上將他一軍,這是王作榮怎麽也沒有想到的。50年代,整個臺灣被白色恐怖籠罩,“三民主義”是臺灣當局的“國教”,任何人都不敢冒犯。李敖問的這一問題,他確實不敢答復。
  那時的李敖,雖然對王作榮的經濟學方面的學識及演講口才頗感興趣,因兩人的思想差異較大,加之李敖在思想、寫作方面跟了殷海光教授,與王接觸並不多。
  李敖成名後,王作榮離開了臺灣大學。後來,他聽人說李敖是他的學生。他看過李敖的文章和書後,對李敖的才學很佩服。
  1988年的一天,李敖在臺北敦化南路、和平東路口突然碰到了王作榮。李敖喊了一聲:“王老師!”
  王作榮停住腳步,仔細朝喊他的一人瞅,一下子想不起來李敖的名字,便輕聲問道:“你是……”
  李敖問道:“你還記不記得你有個叫李敖的學生?”
  王作榮一把拉住李敖說:“記得,記得。”
  “我就是李敖。”
  王作榮說:“很多人對我講,李敖是我的學生,我非常想與你見見面,因為太忙,又不知你的電話號碼、住址,一直見不上。沒有想到今天有緣在這裏見上,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來得全不費工夫。”
  李敖當即將電話號碼、地址告訴了王作榮。
  過了幾天,由一個叫石齊平的作東,請王作榮、李敖在一起吃飯,雙方在一起談了很長時間,而且十分愉快。
  此後,他們接觸十分頻繁。
  後來,王作榮與一個叫高新武的人打筆仗,李敖同情王作榮,認為王作榮有理,積極幫助王作榮論戰。李敖是筆戰高手,高新武見李敖插進來了,自知不是對手,主動休戰。
  自此以後,王作榮把李敖看作“知已”,對李敖無話不談,無事不講。
  1989年4月4日,王作榮給李敖一封親筆信:
   敖之兄:
    近因散步路綫縮短至居住附近地區,難有把晤機會,甚覺悵然,承贈大蓄及
  在《世界論壇報》所發表之專欄,雄風依舊,文采燦然,仍有大纔小用之嘆也。承
  支持,順致谢意。榮實無意與人爭一日之短長,陸嘯釗兄請代致意。榮近出版《財
  經文存》一本,錯字太多,現正在改正再版中,候出書,當奉二位各一本。以求惠正
  也。即頌
  著祺
    弟 王作榮
  從這封信看,已經登上政壇的王作榮,對弟子李敖是相當看重、欽佩的。
  此後一段時間,李敖抽空去看過幾次王作榮。
  80年代中後期,李敖發現李登輝有很多問題,並認定他是一個很危險,很陰險的政客。從80年代末起,李敖就開始在報刊上寫揭露李登輝的文章,並在社會上産生了很大的影響。
    就在李敖大力揭發李登輝時,王作榮卻與共産黨叛徒、又是分裂祖國的臺獨分子李登輝打得十分火熱,而且還經常在報刊上發表吹捧李登輝的文章。李敖對王作榮此舉頗有意見,認為他不明不白地被李登輝利用了。
  1993年11月19日,王作榮給李敖下來請貼,請李敖、石齊平、傅棟成等人在天廚餐廳吃飯。
  這一次,李敖本不想去,因與王作榮的關係還未到破裂的程度,加上李敖想當面勸勸王作榮,還是去了。
  李敖一進餐廳,王作榮連忙起身將李敖迎到主座上。李敖一坐下半真半假地說:“王老師今天請大傢的客,是為支持李登輝贖罪的吧?”
  在場人聽了,哈哈大笑。
  王作榮雖然笑了,但笑得不怎麽自然。
  吃飯時,李敖幾次勸王作榮再不要支持李登輝,也再不要吹捧李登輝。王作榮對此默不作聲,但在心裏,他認為李登輝不是李敖說的那麽壞,他仍要為李登輝作辯解,仍要為李登輝唱贊歌。
  王作榮對李登輝的態度,使李敖非常失望。
  這一頓飯雖然吃完了,李敖心情卻相當沉重。他為老師將李登輝拉入國民黨羞愧,也為老師被罪人李登輝利用,幫李登輝大唱頌歌感到悲哀。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華文出版社
第1節:引子第2節:揭開蔣介石的真面目(1)第3節:揭開蔣介石的真面目(2)
第4節:揭開蔣介石的真面目(3)第5節:揭開蔣介石的真面目(4)第6節:揭開蔣介石的真面目(5)
第7節:揭開蔣介石的真面目(6)第8節:揭開蔣介石的真面目(7)第9節:揭開蔣介石的真面目(8)
第10節:揭開蔣介石的真面目(9)第11節:揭開蔣介石的真面目(10)第12節:揭開蔣介石的真面目(11)
第13節:揭開蔣介石的真面目(12)第14節:揭開蔣介石的真面目(13)第15節:窮追猛打“臺獨教父”(1)
第16節:窮追猛打“臺獨教父”(2)第17節:窮追猛打“臺獨教父”(3)第18節:窮追猛打“臺獨教父”(4)
第19節:窮追猛打“臺獨教父”(5)第20節:窮追猛打“臺獨教父”(6)第21節:窮追猛打“臺獨教父”(7)
第22節:窮追猛打“臺獨教父”(8)第23節:窮追猛打“臺獨教父”(9)第24節:窮追猛打“臺獨教父”(10)
第   [I]   II   [III]   [IV]   [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