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书类 》 论语讲义 》
颜渊第十二(8)
李里 Li Li
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子张问,士人怎么样才可以叫做通达呢?“达”的本义是指德行能够使人信服。但是子张问的这个“达”不是这个意思,所以孔子就反问他,什么才是你所谓的达呢? 子张说,在诸侯国能够声名远播,在大夫之家能声名远播,这就是达。孔子说,你讲的那个是有名而不是达。我所讲的这个达应该是品质正直而崇尚道义,能够揣摩别人的语言,观察别人的脸色,谦恭地和人交往。“虑以下人”,就是自己能够处卑下地、谦恭待人。真正的通达是完成自己,在国以德服人,在大夫之家也以德服人。而有名的人他可以表面上做得很仁德,做得很善良,但是私底下他的行为却完全相反,自己还没有一点惭愧。这样的人他也能在国家、在大夫家里边都有所闻名。子张好名,以为有名就是达。孔子告诉子张名与达是不同的。好名的人伪装出一副仁德的样子同样可以得到名,而真正的达是名实相符,既有内在的德行,也有外在的名望。名者,实之宾也,名是实的宾客,有了实,自然有名。如果为求名而读书治学,一开始就已经离德很远。真正成德之人是不追求名利的,如果他有了名利,名利也只是德行的副产品,并非为名利而名利。这虽是孔子对子张讲的,但对急功近利的今人仍然很有教育意义。
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辨惑?”子曰:“善哉问!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
樊迟陪着孔子在舞雩台下散步,舞雩是祭祀祈雨之台。樊迟说,我斗胆地问一下关于崇德、修慝、辨惑应该怎么做。“崇德”就是提高自己的品德。“慝”读tè,表示邪念。“修慝”就是改正自己的邪念。“辨惑”就是辨别迷惑。孔子说,你问得好啊!“先事后得”,就是先要严格要求自己,然后才能有所收获。这不就是提高自己的品德吗?“攻其恶”,就是要多检讨自己的缺点、错误,“无攻人之恶”,不要老是攻击人家的缺点、错误,这不就是改掉自己的邪念吗?“一朝之忿”,就是一时的气愤,“忘其身以及其亲”,就是由于一时的愤怒就忘掉了自身的安危,以至于连累自己的亲人,这不就是迷惑吗?樊迟问的三个问题,其实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我们在平常的生活中能严格要求自己,随时以圣贤为楷模来砥砺自己的品格,久而久之,我们的德行就在不知不觉间养成,这就是我们提高自己德行的最佳途径。这也告诉我们,人的品德是在日常点滴小事中修练出来的。人们往往容易犯攻击别人的缺点、错误而原谅自己缺点、错误的毛病。能做到多批评自己,少攻击别人,确实能去除掉我们心中的许多邪念。这样更能“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因为一时冲动而酿成大错,连累亲人的情况屡见不鲜,都是因为我们被情绪蒙蔽,丧失理智。有什么比亲人更重要呢?如果我们心中随时想到亲人,任何让人愤怒的事都是小事,都不会让我们做出不理智的举动。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智,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智,子曰:‘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爱人就是仁。樊迟又问,什么是智?孔子说知人就是智慧,能够识别人就是智。樊迟“未达”,没搞懂,没明白老师说的是什么意思。因为爱人没有分别,知人又有分别,那怎么能同时做到知与仁呢?孔子又说,选拔正直的人,罢黜邪恶的人,这样就能使邪恶的人归于正直了。选拔正直的人,罢黜那些邪恶的人,叫举直错诸枉;能使邪恶的人归于正直,这就叫能使枉者直。樊迟退下来,见到了子夏,就对子夏说,刚才我见到夫子,“乡”,刚才。刚才我见到夫子并向他问知,夫子说 “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这是什么意思呢?子夏就说:“富哉言乎!”意思就是说这个话说得太深刻了。子夏领悟到了孔子的意思。 他说,舜得了天下以后,在众人当中选出了皋陶来辅佐他,不仁的人就自然被疏远了。商汤有了天下以后,从众人当中挑出了伊尹来做宰相,不仁的人也自然被疏远了。这是什么意思呢?这段是子夏以历史故事来解释孔子所说的爱人与知人的关系。舜和商汤能从众人中选出皋陶、伊尹,这就是知人,这就是智。什么是智?智就是能辨别是非善恶,所以孟子说:“是非之心,智之端也。”辨别是非是智慧的发端。正由于舜与商汤有智慧他们才能识别人,才能选出仁德的皋陶与伊尹。但选出皋陶、伊尹并不是目的,选出他们的目的是要以他们为榜样去教化那些不仁德的人,使他们都能改过向善。使不善之人都能向善,这才是仁,是仁者爱人。所以爱人是以知人为前提,仁是以智为基础,这正是樊迟所不解的地方。为政者要真正爱他的百姓,就要善于给百姓树立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雷锋、孔繁森、焦裕禄这些榜样都感染、教育了无数的民众,使民众向仁、向善。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序一 | 序二 深入浅出 微言大义(1) | 序二 深入浅出 微言大义(2) | 序三 读《〈论语〉讲义》 | 序论(1) | 序论(2) | 序论(3) | 学而第一(1) | 学而第一(2) | 学而第一(3) | 学而第一(4) | 学而第一(5) | 学而第一(6) | 学而第一(7) | 学而第一(8) | 学而第一(9) | 学而第一(10) | 学而第一(11) | 学而第一(12) | 学而第一(13) | 学而第一(14) | 为政第二(1) | 为政第二(2) | 为政第二(3) | |
| 第 [I] II [III] [IV]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