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年 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戰國時代   》 公元前三五三年 戊辰      柏楊 Bai Yang

  (表略)
  1 齊國(首府臨淄【山東省淄博市東臨淄鎮】)國君(四任)田因齊,任命田忌擔任遠征軍統帥,率大軍增援趙國(首府邯鄲【河北省邯鄲市】)。
  在此之前,歷史上兩位著名人物:齊國人孫臏和魏國(首府安邑【山西省夏縣】)人龐
  涓,同時學習兵法。稍後,龐涓到魏國謀職,擔任三軍統帥,自以為才能不如孫臏(能自知不如人,這一點已高人一等,可惜他沒有善用他的聰明),把孫臏邀到魏國(首府安邑)。然後,誣陷他一個罪狀,砍掉孫臏的雙腳,又在孫臏臉部刺上花紋(黥刑),目的是使孫臏終身廢棄。恰巧齊國使節出使魏國,孫臏暗中求見,齊國使節把他藏在外交專車裏,悄悄載回。齊國國務官(大夫)田忌,隆重接待他,尊作上賓,並且推薦給國君田因齊。在數次談話請教之後,田因齊也十分尊敬,聘他當皇傢教師。
  現在,齊國决定增援趙國,田因齊任命孫臏擔任遠征軍統帥,孫臏認為一個受過重刑、身體已成殘廢的人,可能不容易迅速建立威望。於是,田因齊改派田忌擔任統帥,而命孫臏擔任參謀長(師),坐在篷車裏(已無雙腳,不能騎馬),運籌帷幄。
  田忌準備率大軍直嚮趙國,孫臏說:“要勸開別人鬥毆,不能直接去奪他們的武器。兩個人打得生死難分時,更不能用槍用刀亂刺亂砍。避開熱戰場,而直搗強梁一方必救的痛處,造成一種再打不下去的形勢,則他們自然停止。而今魏國和趙國,正在對决,他們的精銳兵團,都投到戰場之上,留在國內的都是老弱殘兵。我建議大軍直指魏國的陪都大梁(河南省開封市),破壞所有的道路橋梁,魏軍必然回軍自救。我們就可以同時達到兩項目的,既救了趙國,又使魏國受到創傷。”田忌采納,大軍遂深入魏國國境。十月,邯鄲(河北省邯鄲市)城嚮魏國投降。
  龐涓得到後方告急警報,急行撤退堵截,行軍到桂陵(河南省長垣縣西北),跟齊軍發生遭遇戰,魏軍大敗。
  柏楊曰:
  原文敘述簡略,事實上歷程復雜,裏面還包括一樁著名的賣友求榮的故事。龐涓和孫臏同是鬼𠔌子的門徒,也是感情最好的朋友。龐涓先離開老師,當上魏國(首府安邑)大將,最初還懷着純潔的友情,嚮魏國國君魏 推薦孫臏。可是龐涓不久就發現孫臏的才幹遠超過自己,可能被國君賞識而奪走自己的位置。他沒有鮑叔牙對國傢和對管仲那種高貴的情操,最後决心采用冤獄手段,排除孫臏。於是,他命人告發孫臏謀反,當然是證據確鑿,然後龐涓再虛情假意的一再哀求,國君魏 纔勉強赦免孫臏一死,但仍砍斷他的雙足,以防逃亡。從此孫臏不能走路,衹能在地上爬行。龐涓所以沒有殺他,是為了要他寫出記憶中鬼𠔌子所傳授的一部《兵法》。孫臏感謝老友救命之恩,當然願意寫出。但寫了一半,發現被陷害的真相,就偽裝瘋狂,啼笑無常,有時連屎尿都吃下去。等到龐涓的防範稍微鬆懈,孫臏就逃回他的祖國——齊國(首府臨淄),被齊國最高軍事首長田忌,任命為參謀長(軍師),作戰時不能騎馬,就坐在特製的車子上指揮。
  2 韓國(首府新鄭【河南省新鄭縣】)攻擊東周政府(首府鞏縣【河南省鞏縣】),占領陵觀(今地不詳)、廩丘(今地不詳)兩個村落。(周王朝降格成為周王國後,疆土日小,到了戰國時代,僅剩七個城鎮:王城【河南省洛陽市王城公園一帶】、洛陽【洛陽市白馬寺東】、穀城【河南省洛陽市西北】、平陰【河南省孟津縣】、偃師【河南省偃師縣】、鞏縣【河南省鞏縣】、緱氏【河南省偃師縣東南。緱,音ɡōu·勾】。前四三九年,周國王【三十七任考王】姬槐,把他的老弟姬揭封到王城,這個小小的衹擁有七個小城鎮的王國之內,又出現了一個獨立政府。周王國遂分裂為二:姬揭的政府在西,稱“西周”,不過首領不稱“王”,最初稱“君”,之後稱“公”。三任西周公惠公【名不詳】時,把他的兒子姬班,又封到鞏縣,稱為“東周”,最初稱“君”,之後也稱“公”。本年韓國攻擊的,正是鞏縣。)
  3 楚王國(首都郢都【湖北省江陵縣】)任命昭奚恤當宰相,江乙嚮楚國王(十九任宣王)芈良夫警告說:“有一個人非常愛他的狗,那條狗卻不老實,把尿撒到井裏。鄰居看見,打算告訴主人,可是那條狗卻在門口蹲着,見他來就咬。昭奚恤總是阻撓我晉見你,原因在此。而且你對人的觀察方法,似乎矯枉過正、走火入魔。有人稱贊別人時,你說:‘他是君子/跟他接近。有人抨擊別人時,你說:‘他是小人/跟他疏遠。於是問題就出來了,一旦兒子殺了老爹,部下殺了長官,你恐怕一輩子都不知道。為什麽?衹為你喜歡聽對別人贊美的話,而討厭聽揭發別人惡行的話。”芈良夫醒悟說:“你說得對,兩種話我以後都不拒絶。”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凡 例柏楊序(1)柏楊序(2)柏楊再序
趙頊序司馬光進呈《資治通鑒》表《戰國時代》導讀公元前五世紀
公元前四○三年 戊寅(1)公元前四○三年 戊寅(2)公元前四○三年 戊寅(3)公元前四○三年 戊寅(4)
公元前四○三年 戊寅(5)公元前四○三年 戊寅(6)公元前四○二年 己卯公元前四○一年 庚辰
公元前四世紀公元前四○○年 辛巳公元前三九九年 壬午公元前三九七年 甲申
公元前三九六年 乙酉公元前三九四年 丁亥公元前三九三年 戊子公元前三九二年 己醜
第   [I]   II   [III]   [IV]   [V]   [V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