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善于引用
毛泽东有着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知识,他非常善于引用。经过他点石成金的引用,许多古代词语、民间熟语进入了现代语汇,注入新的活力,大大增强了感染力和说服力。
毛泽东极具推陈出新、化平凡为神奇的语言才能。他善于从古代历史、文学中,从群众生活中吸收大量的成语、典故、熟语和格言警句,并加以提炼改造,赋予新的内涵。如“愚公移山”、“实事求是”、“重于泰山”、“轻于鸿毛”、“即以其人之道,还制其人之身”、“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诫;有则改之,无则加免”、“放下包袱,开动机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古为今用,洋为中用”、“钦差大臣满天飞”、“东风压倒西风”、“懒婆娘的裹脚,又臭又长”、“眼睛向下”、“纸老虎”、“小脚女人”等等。
5.富有独创性
毛泽东善于借鉴,但从不照抄照搬,每次讲话,都有自己深刻独到的见解,富有独创性。他认为:“我们决不可拒绝继承和借鉴古人和外国人,哪怕是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东西。但是继承和借鉴决不可以变成替代自己的创造,这是决不能替代的”。他十分注重“吸收群众语言而不失却其典雅高致,吸收古典营养却又戒绝文言痕迹和旧书卷书,吸收优秀外国语言却又不流于繁冗拖沓”,充分体现出善于融汇众长的综合能力。有人这样评论:在集农民、学者、政治家、诗人的秉性于一体的毛泽东身上,农民的质朴和率真、学者的渊博和儒雅、政治家的胸襟和胆识、诗人的激情和浪漫想象十分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形成其个性突出的语言特征。
一是创造新词。毛泽东在讲话中常常创造一些极富表现力的“新词”,既突破常规,又符合情理,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我们说,我们不是“文化团体”,我们有军队,我们是“武化团体”。(毛泽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
你有那么多人,你有那么一块大地方,资源那么丰富,又听说搞了社会主义,据说是有优越性,结果你搞了五六十年还不能超过美国,你像个什么样子呢?那就要从地球上开除你的球籍!(毛泽东:《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二是翻新旧词。毛泽东善于打破人们用词的思维定势,将旧词翻新,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
现在许多人在提倡民族化、科学化、大众化了,这很好。但是“化”者,彻头彻尾彻里彻外之谓也;有些则连“少许”还没有实行,却在那里提倡“化”呢!所以我劝这些同志先办“少许”,再去办“化”,不然,仍旧脱离不了教条主义和党八股,这叫做眼高手低,志大才疏,没有结果的。例如那些口讲大众化而实是小众化的人,就很要当心,如果有一天大众中间有一个什么人在路上碰到他,对他说:“先生,请你化一下给我看。”就会将起军的。(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有时,毛泽东运用高超的语言艺术,将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或将大词小用、小词大用,或将今词用在描述古代人物特点上,或将某一行业的专用术语用作其他领域,起到出神入化的效果。例如:
党八股也就是一种洋八股。这洋八股,鲁迅早就反对过的。我们为什么又叫它做党八股呢?这是除了洋气以外,还有一点土气。也算一个创作吧!谁说我们的人一点创作也没有呢?这就是一个!
……
我们每天都要洗脸,许多人并且不止洗一次,洗完以后还要拿镜子照一照,要调查研究一番,生怕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反对党八股》)
三国时代,曹操带领大军下江南,攻打东吴。那时,周瑜是个“青年团员”,当东吴的统帅,程普等老将不服,后来说服了,结果打了胜仗。(毛泽东:《青年团的工作要照顾青年的特点》)
几十年来,很多留学生都犯过这种毛病。他们从欧美日本回来,只知生吞活剥地谈外国。他们起了留声机的作用,忘记了自己认识新事物和创造新事物的责任。这种毛病,也传染给了共产党。(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