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家评传 》 紀念王小波辭世十周年:王小波十年祭 》
第69節:滿紙荒唐言/朱正琳
李銀河 Li Yinhe
滿紙荒唐言
朱正琳
聽說王小波的《黃金時代》已由華夏出版社推出,不勝欣慰。一位大陸作傢寫的一部純文學作品,在海外出版,在海外獲奬,在海外引起關註,而大陸讀者幾乎毫不知情,這委實讓人氣餒。究其原因,據稱是因為“這本書裏有不少地方寫到性”。我們且聽聽作者自己是怎麽說的:“雖然在文學中過分寫性有媚俗之嫌,但是筆者决定不加改動。因為生活就是這樣,又何須掩飾?雖然這樣的生活沒有什麽值得炫耀的地方,但是我們就是這樣一步步活過來,還要這樣一步步活下去。對我們來說,沒有比這更值得珍視的了。”作者寫性,是在寫生活、寫生命,無須回避。一部文學作品是否媚俗,不在於它是否寫到性,而在於它所寫到的性在全書結構中是否必要。濫用之筆方可稱為“過分”。再者,媚俗者寫性必然會寫得浮浪虛假,關鍵則在於他們把性製作為某種消費品,而沒有把性理解為生活本身,或者說,他們從根本上就缺乏對生活的理解。好作傢筆下的性總是會引發對生活的觀照與思考,每每令人正襟危坐。當然,有批評傢早就指出過,對於那些見到聖母像都要起淫欲的人,我們就沒有什麽好說的了。
我讀過《黃金時代》,香港版,出版商竟易其名為《王二風流史》,且收入“風月係列”。據我所知,這使得王小波頗為惱火,所以這回在大陸出版,他堅持把書名改回來,寧可冒不暢銷的風險。我曾戲言,《紅樓夢》原先也曾名為《風月寶鑒》,港臺的出版商抑或大有深意?難得的是臺灣人畢竟能認識到這本書的文學價值,書中第一輯曾獲臺灣聯合報“第十三屆小說奬”之中的中篇小說奬就證明了這一點。易名為《王二風流史》也並非完全不切題,書中主角叫王二,的確有好幾檔子男女故事。衹不過這些故事難稱風流,倒得了“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的神韻。因此,《王二風流史》一名過於外在,未解其中之味。但要港臺商人解得此味未免要求太高,他們並沒有經歷過我們那個“黃金時代”。
全書由3個中篇輯成,但由於人物與情節不乏連貫性,一氣讀來倒也仿佛讀了一個長篇。從王二的半世人生中截取了3個時段作為視點,於是有了《黃金時代》(20歲),《三十而立》(30歲),《似水流年》(40歲)3篇,而其生途際遇卻在其中交錯蔓延。20歲的青春活力無所收束(缺乏凝聚點?),金燦燦地拋灑在窮鄉僻壤(插隊在雲南)。性愛是自然的節奏,挨鬥挨批是社會的旋律,二者協奏成麯,怪誕中被嘲弄的是某些觀念,被顯現的則是不可遏製的生命。30歲時生活居然又重入“正軌”回城入學且做了大學教師。無奈已然“偏離的原子”(取伊壁鳩魯之意——本文筆者)夢魂難歸,時時刻刻衹感到“而立”的彆扭與可笑。實際上這彆扭也因環境而起,原以為一場震蕩已改變了一切,回過來卻發現並沒有改變人們的思想方式。這使人想起柏拉圖的“洞喻”,出洞見過另一番景象的人怕是很難再老老實實地呆在洞裏。40歲人謂年屆不惑,偏偏卻驀然回首,一詠三嘆地追憶似水流年。幾個難忘的人,幾件難忘的事,反反復復在那兒敲擊。其荒唐,其慘烈,是夠人想一輩子。然而那種輕淡幽默的敘說卻直讓人啼笑皆非。掩捲長思,又衹覺它勝過聲淚俱下好幾籌。
我這樣來概括全書的內容難免失之過簡過粗,而且勢必有欠準確。小說你得去讀,不能聽人介紹。觀王小波之走筆,很快就能發現他掌握了一種獨特的敘事。有人說他走了黑色幽默的路子,似也有幾分道理。不過,我想補充強調一點:這不是說他模仿或藉用了黑色幽默的敘事方法,王小波的獨特敘事是和他的獨特感受血肉相連的。獨特的感受包含了獨特的領會,文學家的才能正在於使之直接得到獨特的表達。杜甫寫寒露,卻道“露從今夜白”;加繆寫下雨,竟說“終於把大海都淋濕了”。即便是一景一物,一落筆也驚人,出人意表而又在情理之中。語言與感覺渾然一體,易一字便不再是它。
王小波就具有這樣的文學才能。說來慚愧,我與王小波是同代人,經歷也大致相仿。每常暗自思量:我們這一代人幾十年無功無果但卻有聲有色的經歷不該被我們帶進墳墓,寫下來,記錄下來,或可為時代見證一二。然而卻苦於下筆無神,一說就是套話。套話也者,人云亦云而已。自己的經歷套在別人(或衆人)的理解之中,表達出來自然有隔靴搔癢之感。也有人不顧隔靴之苦,連篇纍牘地寫,讀來卻讓人有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感覺。無他,許多作品都衹是某一衆人認可的觀念之圖解,不是獨特感受之直接的獨特表達。文學作品就是奇,恰恰是其獨特的個性最能打動人心,使人從深處領略到某種普遍性。缺乏文學才能如我者,既不滿意作泛泛之談,便衹好讓自己那一點感受窖在心中餿掉。間或發出一聲喊,也直如魯迅先生所云:“天地之大呀,我說不出;父母之恩愛呀,我說不出……”說不出有說不出的苦。王小波卻說出來了,真真切切地說出來了,既不落套又不離譜,既沒有(如某些人)煞有介事地作反思狀,也沒有(如另外一些人)故作姿態地作瀟灑狀。他也在嚴肅地思考,他也在機智地調侃,但這一切都毫無賣弄之嫌地融入了他獨特的敘事之中,樸實無華,輕淡幽默。單從這一點講,他的作品《黃金時代》已經是我們時代難得的一部文學作品了。如果多有幾位這樣的作傢,各自從不同角度敘說,一代人的陳年舊事也許就能在較為充分的顯現中重獲生命,成為鮮活的記憶。據我瞭解,王小波本人是一個不善經營但卻十分勤奮的作傢,已完成和待完成的作品還有許多部,我們有理由寄予厚望,期待它們的問世。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江蘇美術出版社 |
|
|
| 第1節:序 | 第2節:成長歲月/艾曉明(1) | | 第3節:成長歲月/艾曉明(2) | 第4節:成長歲月/艾曉明(3) | | 第5節:成長歲月/艾曉明(4) | 第6節:成長歲月/艾曉明(5) | | 第7節:成長歲月/艾曉明(6) | 第8節:成長歲月/艾曉明(7) | | 第9節:成長歲月/艾曉明(8) | 第10節:成長歲月/艾曉明(9) | | 第11節:成長歲月/艾曉明(10) | 第12節:成長歲月/艾曉明(11) | | 第13節:成長歲月/艾曉明(12) | 第14節:成長歲月/艾曉明(13) | | 第15節:母親的憶念/宋華(1) | 第16節:母親的憶念/宋華(2) | | 第17節:母親的憶念/宋華(3) | 第18節:我的女婿王小波/李剋林(1) | | 第19節:我的女婿王小波/李剋林(2) | 第20節:吾弟小波/王小芹 | | 第21節:藝術的內丹/王小平(1) | 第22節:藝術的內丹/王小平(2) | | 第23節:藝術的內丹/王小平(3) | 第24節:藝術的內丹/王小平(4)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