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 天变(中国历代宫廷政变全景)   》 铜驼荆棘群魔舞--西晋的几次宫廷政变(6)      张惠诚 Zhang Huicheng

  元康九年秋天,已经几年未生育的贾后,肚子忽然又大了起来。十一月,她“生”了一个男孩,取名慰祖。其实,她根本就未怀孕,她是用东西把自己的腹部包扎起来,到“临产”时把妹夫韩寿才出世的儿子抱来顶替。贾后瞒天过海,有了这么一个“亲生儿子”,目的就是要把太子废掉。然而,太子虽然荒唐,却还没达到废掉的地步。于是,贾后又策划了更恶毒的阴谋。
  十二月的一个晚上,贾后诈称晋惠帝有病,令太子前来探视。太子入宫后,贾后又避而不见。正当太子惶恐不安时,宫女陈舞端来三升白酒,说是皇上赐给他的,让他都喝光了。太子推说喝不了那么多。陈舞逼他说:“你怕酒中有毒吗?皇上赐酒,你不喝就是不孝1太子不得已,勉强把三升白酒都喝光了,顿时大醉。
  不一会儿,又进来一个名叫承福的宫女,把太子推醒,说是皇上要他抄写一份公文。太子醉眼朦胧,根本看不清楚要抄什么,只是照葫芦画瓢,照着抄了下来。字迹东倒西歪,丢三落四。抄完后,太子倒头便睡,全然不知自己干了些什么。贾后又命人模仿太子的笔迹将抄漏的补上,然后送呈晋惠帝。
  第二天,晋惠帝临朝,群臣朝贺完毕,晋惠帝突然说道:“太子写了反书,应当赐死1群臣一时大惊失色。
  张华俯身捡起晋惠帝扔在地上的文书,只见上面白纸黑字地写着:“陛下应该自己了结,如果不自己了结,我就进宫把你了结;皇后也应该自己了结,如果不自己了结,我也要亲手把她了结……”张华顿时惊出一身冷汗,赶紧把文书交给其他大臣传阅,大臣们看了都吓得目瞪口呆,没有一个敢说话的。
  过了好一会儿,张华才结结巴巴地说:“自古以来,常因废立太子酿成国家大乱,这样的大事还要请陛下慎重考虑。”裴頠认为应该先核对一下笔迹,以免有人嫁祸于太子。贾后派人把太子平时所写的十余幅字拿来,大臣们围住对比了半天,谁也不敢说文书是假的。贾后又派黄门令董猛将伪造的长广公主(晋武帝女)的奏章呈给晋惠帝,奏章说:“此事应迅速决定,臣子们有不服从诏书的,应该军法从事1
  直到日头西斜,群臣们也没议出个结果来。贾后怕时间拖久了事情会起变化,亲自出面要求晋惠帝免去太子的死罪,把他废掉。晋惠帝素来忌惮她,当然准奏。太子被废后,被囚禁在金墉城,后来又被转到许昌监禁。
  太子被废,文武百官议论纷纷,很多人忿忿不平。曾在东宫担任过宿卫官的司马雅和许超决心废掉贾后,迎回太子。他们商量着要推一位重臣出头,来完成这件大事。一开始他们想到德高望重的张华和裴頠,但又觉得他们过于四平八稳,肯定不愿站出来首先发难。选来选去,最后他们选中了赵王司马伦。
  赵王司马伦是司马懿的第九个儿子,生性贪鄙。当年他任征西大将军时,对内迁的的少数民族肆意敲诈勒索,以致引起少数民族的反抗。他镇压不力,被调回朝廷。他手下有个心腹,名叫孙秀,为他出谋划策,使他巴结上贾后。因此,赵王调回洛阳后,不但没受到任何处分,反而被任命为车骑将军、太子太傅,成为贾后的亲信。太子被废,他又被任命为右军将军,执掌兵柄。司马雅等知道赵王贪财,有野心,什么无法无天的事情都能干得出来,所以选中了他。
  司马雅知道赵王对孙秀言听计从,所以首先找到了孙秀,对他说:“贾后凶妒无道,诬陷太子,群情激愤,大臣们要起事除掉她。大家都知道赵王与贾后亲善,还有人说你们事先知道废黜太子的密谋。一旦大臣们起事,赵王和您岂不要牵连受祸。您为何不事先预做打算呢?”孙秀仔细一想,觉得言之有理,就答应了他。
  孙秀回去将司马雅的话复述了一遍,赵王觉得有理,便问孙秀如何起事。孙秀说:“太子聪明刚猛,如果回到东宫,必然不会受制于人。您素与贾后接近,即使立了大功,太子也未必感激,若有风吹草动,说不定还会寻机加害呢!不如先让贾后将太子害死,然后我们再兴兵废掉贾后,为太子报仇。这样,既可除掉太子,又可废掉贾后,这不是一箭双雕吗?”赵王听罢大喜,决定依计行事。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序言(1)序言(2)
目录由一个玩笑引发的政变(1)
由一个玩笑引发的政变(2)由一个玩笑引发的政变(3)
毒美人祸乱邦国(1)毒美人祸乱邦国(2)
毒美人祸乱邦国(3)毒美人祸乱邦国(4)
熊掌难熟--楚商臣弑父夺位(1)熊掌难熟--楚商臣弑父夺位(2)
熊掌难熟--楚商臣弑父夺位(3)熊掌难熟--楚商臣弑父夺位(4)
鱼腹藏剑--公子光谋权夺位刺王僚(1)鱼腹藏剑--公子光谋权夺位刺王僚(2)
鱼腹藏剑--公子光谋权夺位刺王僚(3)鱼腹藏剑--公子光谋权夺位刺王僚(4)
鱼腹藏剑--公子光谋权夺位刺王僚(5)鱼腹藏剑--公子光谋权夺位刺王僚(6)
移花接木--楚李园献妹夺权(1)移花接木--楚李园献妹夺权(2)
移花接木--楚李园献妹夺权(3)一本万利--吕不韦窃国始末(1)
第   [I]   II   [III]   [IV]   [V]   [V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