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义说部 清史演義   》 第六十七回 四國耀威津門脅約 兩江喋血戰地埋魂      蔡東藩 Cai Dongfan

  卻說英法俄美四國艦隊,自廣東駛至上海,各遣員賫書赴蘇州,見江蘇巡撫趙德轍。德轍把來書瞧閱,乃是緻滿大學士裕誠書,當即與洋員說明,願將來書投遞北京,叫他在上海候復,洋員答應自去。趙德轍即咨送江督何桂清,何桂清時駐常州,接德轍咨文,並四國來書,遂飛驛馳奏。鹹豐帝立召大學士裕誠,及軍機大臣會議。議了半日,方定計簡放黃宗漢為欽差,赴粵辦理交涉,一面由裕誠署名,答復英法兩國,是令他速赴廣東,與黃宗漢會商;並說本大臣參謀內政,未預外事,不便直接。復美使書,也是令他赴粵,不過有要他排解的意思。復俄使書,略說中俄原約,衹在黑竜江互市,如有相爭事件,可速赴黑竜江,自有辦事大臣接商,無庸與本大臣交涉。這等復書,仍飭江督何桂清轉交。偏這英使額爾金,法使噶羅,不肯照行,仍牽率俄美兩使,嚮天津進發。
  鹹豐八年三月,四國軍艦,雲集白河口,投書直督譚廷襄,仍請轉達首相。廷襄是照例奏聞,詔令戶部侍郎崇禮,內閣學士烏爾焜泰,馳赴天津,會同直督,照會各國使臣,約期開議。不意英法兩使,復稱欽差非中國首相,不便和議,决詞拒絶。外人得步進步,原是狡獪,然亦由中國自召。衹俄美兩使,算是接見,相與往來,但不過是空言敷衍,毫無效果。這位譚製臺,恰格外巴結,差了武弁,駕着小船,引導洋人進出。洋人本未識大沽險要,至此往來窺測,探悉路徑,又見大沽防務疏忽得很,突於四月初八日,駛入小輪船數艘,懸起英法兩國紅旗,開炮擊大沽炮臺。守臺官遊擊沙春元、陳毅等,倉猝迎戰,卒以衆寡不敵,次第殉難,前路炮臺陷。副都統富勒登太,守住後路,猝聞前軍失守,逃得不知去嚮,後路炮臺又陷。這一仗戰爭,提督張殿元,總兵達年,副將德奎,在大沽附近,吃糧不管事,由他搗入。鹹豐帝聞警大怒,把提督、總兵、副將各人,革職拿問,特命親王僧格林沁,帶兵赴天津防守;又命親王綿愉,總管京師團防事務,嚴行巡邏。
  僧親王抵天津後,俄美二使,願居間排解,衹乞改派相臣議款。僧親王復據實陳奏,鹹豐帝不得已,命大學士桂良,吏部尚書花沙納,再赴津議款。這時候,清廷大臣,如惠親王綿愉,尚書端華,大學士彭藴章等,關心和議,記起這位和事老耆大臣來,當即聯銜保奏。要送他老命了。鹹豐帝立命陛見,和事老耆英,挺然出來,造膝密陳,似乎有絶大經濟,不由鹹豐帝不信,叫他自展謀猷,不必附合拘泥,隨賞給侍郎銜,飭至天津商辦。耆英抵津,坐着緑呢轎,徑去拜會英使,投刺進去。等候了好一歇,由翻譯出來,說聲擋駕。耆英私問翻譯,為什麽不見?翻譯道:“耆大人想忘記廣東的事情了。原約許英人二年入城,什麽到了四五年,尚未踐約。耆大人!你還是回去的好,免得多勞往返。”譏諷之言,不堪入耳。耆英回見桂良,便將此事說明,輓桂良奏請召回。桂良隨即出奏,耆英即收拾行李,馳還通州。忽有廷寄頒到,令他仍留天津,自行酌辦。耆英回京心急,仍自啓行;到了京師,巧遇巡防大臣綿愉,問他未奉諭旨,如何回來?耆英便說英使懷恨,不便在津,是以急回。綿愉恐坐保舉失察罪,即上本參劾。鹹豐帝本不悅耆英,接閱此奏,便降旨詰責,說他離差罪小,諉過罪大,有負委任,賜令自盡。可憐這位和事老,白發蒼顔,還不得善終,這也是甘心誤國的報應。外交官聽着!
  誰知耆英雖死,衣鉢恰傳出不少,桂良、花沙納,統是得着耆英的秘訣。英人要約五十六條,法人要約四十二條,都一一照奏。小子於英法要求各條款,也記不勝記,衹最關緊要的,約有數條:第一是各派公使駐京;第二是準洋人持照至內地遊歷通商;第三是增開牛莊、登州、臺灣、潮州、瓊州等處為商埠;第四是長江一帶,自漢口至海濱,由外人選擇三口,以便往來通貨;第五是洋人得挈眷屬在京居住;第六是償英國商耗銀二百萬兩,軍費亦二百萬兩,法國減半。奏摺一上,廷臣鼓噪,都主張駁斥。你一本,我一本,大半痛哭陳辭,賽過賈長沙、陳同甫一流人物,其實統是紙上空談,無裨實用。還是鹹豐帝曉明大局,料知無人能戰,無地可守,沒奈何忍痛許和。
  俄使公普,美使列衛廉,據利益均沾的通例,亦要求訂約,桂良、花沙納,仍行奏請。鹹豐帝無話可說,衹傳旨準奏,欽此,便算了事。四國使臣,與清國兩欽差,各訂約簽押,因要鈐用國寶,須費一番手續,定期來年互換,於是各國艦隊,次第退出,這叫作天津和約。
  是年,江南軍事,亦勝敗不一。九江城為林啓榮所據,堅忍能軍,十易寒暑,固守如故。楊、彭、李會集水陸各軍,瀎濠環攻,連番猛撲,終不能下;復開地道數處,迭毀東南二門,登城者再,卒被擊退。李續賓痛勵將士,再行掘隧,曾國華亦自長沙趨至,助續賓連夜掘穴,地道又成。乃飾水陸軍十六營,四門進攻,攻至夜半,由地道舉火,地雷驟發,磚石飛騰,迤東而南的城垣,轟坍一百多丈。湘軍痛兩次傷亡的慘劇,誓死復仇,人人思奮,踴躍先登,呼聲動天地,衝鋒掩殺,約兩三時,擊斃長毛一萬七千多名,積屍如山,流血成渠。憑啓榮怎麽強悍,雙手不敵四拳,終被他剁為肉泥。還有悍酋李興隆,也隨了啓榮,為洪天王殉節,九江乃平。李續賓因功邀賞,得加巡撫銜,專折奏事。曾國華亦得同知銜。
  撫州、建昌,同時肅清,衹吉安長毛,尚是死守,曾國荃屢攻未剋,回湘添募營勇,大舉進攻。也是吉安長毛,該當數盡。先是守城的長毛首領,計有二人,一為先鋒李雅鳳,一為丞相翟明海。李、翟連番出城,衝擊曾營,屢被殺敗,翟明海敗仗尤多。兩人互相埋怨,惱了李雅鳳,竟將明海殺死。明海的部下,開城竄去。李雅鳳勢孤力弱,由國荃乘間攻入,巷戰許久,將雅鳳擒住,解省正法。自相魚肉,斷沒有好結果,大則韋楊,小則翟李,可為前鑒。
  江西已平,於是朝旨令李續賓軍圖安徽,再起曾國藩督師。國藩至江西,聞長毛分竄浙、閩,督師往援,途次聞浙西一帶,長毛不多,尚無大礙,衹閩省浦城、崇安、建陽、鬆溪、政和各縣,竄入紅巾,烽火相尋。國藩令蕭啓江、張運蘭赴閩剿辦,兵甫出發,忽有大股長毛,回撲江西撫州、建昌,兩府戒嚴。虧得劉長佑出來督軍,截住新城,把長毛擊退,長毛仍還入閩境,蕭張兩路兵馬,分道趨閩,因天雨連綿,嶺路泥濘,軍士又復遇疫,中道折回。
  天下不如意事,十常八九,閩中未聞報捷,皖中先已喪師。山竜過脈,自成一綫。自洪天王建都江寧,恃安徽為門戶,兵糧軍械,全杖安徽接濟,所以安徽境內的長毛,個個是幾經挑選,方許駐守。督率守兵的頭目,起初是翼王石達開,素稱驍將,嗣後是英王陳玉成,驍勇幾出達開上。玉成眼下有雙疤,官軍叫他四眼狗。這四眼狗,確是厲害,清將聞他悍名,個個吐舌,偏這不怕死的李續賓,硬要與他反對。與狗作死對頭,殊不值得。續賓沿江入皖,仗着勇氣,倍道而前,平太湖,拔潛山,下桐城、舒城,千百個小長毛,都抱頭竄去。忽聞四眼狗攻撲廬州,遂麾軍急進,一意赴援。部將諫道:“現在安慶未剋,若進攻廬州,恐怕安慶長毛,要截我後路,不如在桐城休養數日,相機而行。”續賓道:“安慶方面,已有都將軍馬隊進攻,長毛必並力守城,無暇與我為難,我軍正可進攻廬州。”原來荊州將軍都興阿,方奉旨圖皖,接應續賓,前鋒為鮑超、多隆阿,正進趨集賢關,所以續賓有此計議。部將道:“都將軍既至安慶,我軍正好與他聯絡,先把安慶剋復,再圖廬州未遲。”續賓瞋目道:“救急如救火,廬州危急萬分,安能不救?倘廬州一陷,狗賊回援安慶,連都將軍也站立不住,我軍在此何為?”部將又道:“我軍不過數千人,前無導,後無繼,孤軍直入,萬一遇險,奈何?”續賓道:“這可發書湖北,請兵援應便是。”當下寫了一書,遣人馳送,另派兵駐守舒、桐各城,簡了精銳,星夜前馳,直抵三河鎮。這鎮係寧皖交通的要道,距廬州衹五十裏,長毛環築大城,厚屯兵馬,防守得非常嚴密,諸將又請續賓擇地駐營,等待援兵。續賓纔駐紮了一天,到了次日,湖北杳無援音。原來此時的鬍林翼,已丁憂去位,總督官文,得續賓書,不以為意,簡直是一兵不發。畢竟是個滿員。續賓又待了一日,不覺焦躁起來,復麾軍欲出。諸將又再三勸阻,續賓憤憤道:“我自用兵以來,衹知嚮前,不知退後。就使死敵,也是我輩帶兵的本分。明日定要破他堅壘,除死方休!”可以死,可以無死,死傷勇。諸將始不敢多言。
  翌晨,即下令進逼敵壘,續賓執旗當先,將士緊緊隨着,不管他槍彈飛來,總是冒死衝入。自晝至夜,連平長毛九座營盤,檢點部下,死了參將蕭意文,都司鬍在位,及兵勇千餘人。忽後面戰鼓喧天,喊聲大震,長毛如墻而至,遙望旗號,乃是太平天國英王陳、太平天國侍王李。續賓道:“四眼狗到了。什麽還有侍王李?想是李世賢的狗頭。”隨即列好陣腳,專待敵軍。說時遲,那時快,四眼狗前鋒已到,與續賓部下,血戰起來。長毛兵有十多萬,續賓兵衹有四五千人,眼見得長毛陸續趨上,把續賓軍圍住,圍了一重,又是一重。重重圍住,直圍到數十重。續賓還拚命衝突,怎奈四面如銅墻鐵壁,有力也沒處使,將士又逐漸倒斃。續賓嘆道:“今日敗了,是我殉節之日了。”回顧諸將,令各自逃生。諸將道:“公不負國,我等豈可負公?”續賓乃傳令見月出走。未幾月出,續賓爭先陷陣,長毛叢集,哪怕續賓三頭六臂,到此也不能脫免。參將彭友勝,遊擊鬍廷槐、饒萬福、鄒玉堂、杜延光,守備趙國梁,先後戰死。續賓亦力竭身亡。續賓一死,軍心大亂,越要急走,越是先死。同知曾國華,及知府王忠駿,知州王揆一,同知董容方,知縣楊德誾等,皆殉難。道員孫守信,同知丁銳義,堅守中右營三日,彈藥水火都盡,營破死之。次第敘來,可見續賓之死,亦由剛愎之咎。桐、舒、潛、太四邑,復被陷沒。都興阿也撤安慶圍,退屯宿鬆,皖楚大震。
  湖廣總督官文,湖南巡撫駱秉章,飛章入告,請調曾國藩移師援皖。朝旨令國藩統籌全局,斟酌具奏。國藩乃具疏上陳,最要緊的數語,錄述如下:
  就數省軍務而論,安徽最重,江西次之,福建又次之。計惟大口南岸,各置重兵,水陸三路,鼓行東下。剿皖南則可以分金陵之賊勢,剿皖北則可以分廬州之賊勢。北岸須添足馬步三萬人,都興阿、李續宜、鮑超等任之;南岸須添足馬步二萬人,臣率蕭啓江、張運蘭任之;中流水師萬餘人,楊載福、彭玉麟任之。至江西軍務,亦分兩路,臣與撫臣耆齡任之,臣任北路,耆齡任南路,閩省兵力,足以自了,尚可無慮。
  奉旨準議。惟起復鬍林翼,仍任湖北巡撫。林翼受任,出駐黃州,拊循士卒,嚴防長毛入犯。長毛果欲泝江而上,被多隆阿、鮑超擊退。國藩正擬出圖皖南,忽報長毛大酋石達開,率衆趨江西,攻陷南安縣城。國藩急檄蕭啓江等往援。纔到南安,達開已棄城出走。捷書方至,國藩幕下,接連又聞廬州失守,李孟群殉難。孟群自戰勝湘鄂,即由朝旨令他援皖,獨當一面,以纍功擢安徽布政使,兼署安徽巡撫事。其實孟群的才識,也沒什麽過人,聞他的妹子素貞,恰是熟諳兵法,饒有膽力。孟群出軍,素姑必戎裝相從。一日,孟群被圍,別將都不敢往援,獨素姑怒馬躍入,手斬數十人,護孟群歸,甲裳都赤,軍中驚為天神,連長毛亦怕她雌威。比洪宣嬌何如?嗣是孟群格外敬服,有所討伐,必令素姑相隨。至官、鬍兩軍攻漢陽,孟群兄妹偕往,一場血戰,素姑陣亡,年纔二十歲。清廷重男不重女,到武漢剋復後,把素姑的血戰功,也並加在孟群身上,所以孟群由知縣出身,迭次超擢,竟至方面。表揚閨閫,獨顯幽光。惟孟群自喪妹後,失去一個臂助,惘惘的到了安徽,正值連天烽火,遍地寇氛。到了廬州,適四眼狗糾衆大至,連戰數日,卒因衆寡不敵,敗退官亭,紮了數營,擋住廬州的西面的長毛。至李續賓戰死三河,都興阿撤圍安慶,四面無援,衹剩孟群一軍,孑然孤立,哪裏還支持得住?不到數日,廬州失守,長毛大股,都來撲孟群營,副將鄧清,知縣李孟政兩營,先被攻破,紛紛潰散。長毛並力攻中營,從早起戰到晚間,中營復陷。孟群持矛屹立,厲聲駡賊,長毛一擁而上,尚被孟群刺死三名,未幾遇害。千總瀋國泰覓獲遺骸,始得歸葬。國藩聞這兇耗,悲他父子殉節,格外傷心。誰知還有一妹。
  尋又報石達開竄入湖南,湖南係國藩故裏,桑梓攸關,急個不了。忙咨湘撫駱秉章,令他趕緊堵禦。秉章正在籌防,為這一場匪警,又引出一個大人物來。為人最要立點事業,看後世稗官傢,要敘一出色人物。下筆且是不苟。這位大人物是誰?乃是湘陰縣人左宗棠。聞名久矣。宗棠字季高,少年倜黨不羈,常以王佐纔自許,駱撫曾招致幕下,待以上賓禮。屬僚有事稟白,都付他裁决。名高緻謗,權重招忌,幾乎把宗棠性命,斷送在駱撫手中。可為有纔者嘆。永州總兵樊燮,剛愎自用,駱撫劾他驕倨,有旨革職,不意樊燮運動都察院,奏稱無罪。廷旨令湖廣總督官文查辦,官文隱襢樊燮,密查駱撫彈章,出宗棠手,竟召宗棠對簿武昌,擬他重闢。駱撫疏爭不得,亟函緻在京編修郭嵩濤,令他嚮軍機大臣肅順處說情。嵩濤與宗棠同鄉,自然暗中關說,並輓南書房行走潘祖蔭,疏救宗棠;接連又是曾、鬍二公,上疏薦宗棠纔可大用。內外設法,始得將宗棠保全,脫罪回籍。險哉宗棠!至達開竄入湖南,擊敗總兵劉培元、彭定泰等,陷桂陽及興寧、宜章等縣,駱撫夙重宗棠,再請出山,委以軍事。宗棠亟檄劉長佑、江忠義、田興恕等還援,一月內成軍四萬人,澤隘設守。官、鬍二督撫,復飛咨都興阿將軍,調撥吉林、黑竜江馬隊回鄂,馳赴湘南,並派知府肅翰慶,率水師炮船三十二衹,剋期會長沙。
  時石達開沿途裹脅,挾衆二三十萬,意欲踞險自雄,與洪天王另張一幟。大約仍是帝王思想。初攻武岡祁陽,城堅不能拔,轉攻寶慶,連營百餘裏。劉長佑、田興恕各援軍,先後踵至,與石達開血戰數次,殺傷相當。鬍撫以寶慶重地,不可無良將為統帥,乃遣李續宜統五千人往,所有援軍,悉歸節制。達開頗憚續宜威名,聞他前來,亟挑選精悍,裹三日糧,誓破寶慶。續宜兼程而至,與劉長佑會商軍務,為避實擊虛計,從北路進攻,遂渡資水而西,擊達開背後。達開正誓死攻城,不防續宜從後掩入,或橫截,或包抄,或旁敲,或側擊,弄得達開茫無頭緒,衹得且戰且走。清軍已經得勢,如旋風一般的追將過去。達開又回戰幾仗,總是當不住兵鋒。戰一回,傷亡幾千長毛。戰兩回,又傷亡幾千長毛。看看已斃了二萬多人,料難住足,不得已呼嘯一聲,嚮西南逃竄去了。達開亦如強弩之末。
  湖南解嚴,續宜還鄂,曾國藩聞桑梓無恙,方纔安心。忽朝旨促他入川,令他堵截達開,國藩不敢違慢,急率兵泝江而上。及到湖北,探聞無達開入蜀消息。看官!你道達開到哪裏去?他已經竄入廣西,都是這位官製軍,聞風虛報,奏調曾軍,弄得這位曾侍郎奔波不息,官製軍恰暗裏笑着呢。官文人品,如是如是。
  國藩行抵黃州,與林翼會敘,握手道故,非常親昵。國藩道:“官製軍的脾氣,煞是可怪。不知吾兄如何對付?”林翼道:“為了一位官製軍,左季高幾喪了性命。此次石逆入湘,若非季高尚在,兄弟倒措手不及了。”國藩道:“季高得生,聞仗肅軍機暗中輓回,肅公頗還知人。”林翼道:“這也是季高不該死。肅軍機哪裏靠得住?不然,本年順天鄉試,正考官柏中堂,如何被他葬死呢?”國藩嘆息道:“明珠和珅,鬧得如此厲害,未罹重闢,柏葰究是一個大學士,偏為了科場舞弊,竟緻身首兩分,天下事原有幸有不幸哩!”林翼道:“科場中的弊端,聞柏中堂並未預知,榜發後查勘原捲,說是硃墨不符,誤中了一個唱戲的平齡。究竟平齡是否唱戲?是否冒名?是否柏中堂傢人,暗中掉捲?兄弟不在朝中,無從確查。論起理來,不過一個失察的處分,偏這肅尚書順,定議按律處斬,與同考官程炳釆同死市曹,若是一位滿大員,斷不至此。”柏葰處斬,是鹹豐九年間事,曾鬍二公口中敘明,以省筆墨,是簡略得當處。國藩道:“議親議貴,古今一轍,恰也莫怪。但吾兄與官製軍同處,頗稱莫逆,此中必有良法,倒要請教。”林翼道:“說來可笑。那日官製軍的姨太太,做三十歲生辰,分柬請客,司道等都不願往賀,我為時局計,不得不例外通融,赴賀督轅。司道們見我前往,也不好不去,樂得官製軍喜笑顔開,要與我約為兄弟。次日,他的姨太太親來謝步,拜我母親為義女,從此以後,遇着軍國大事,總算承他協力同心。滌公!你想可笑不可笑麽?”畢竟鬍公有纔。國藩道:“這是枉尺直尋的辦法,我也要照樣一學,到武昌去走一遭。”林翼道:“滌公!你去做什麽?”國藩道:“我現在决計圖皖,恐怕官製軍同我作對,幾句奏語,又要我忙着。”林翼聞言,不禁失笑。國藩道:“安徽長毛,厲害得很,我若往剿,兄須助我。”林翼道:“這個不勞囑咐,同為朝廷辦事,可以相助,無不盡力。”國藩告別,徑趨武昌,與官文談論皖事,格外謙恭。官文亦格外敬禮。自是國藩不慮牽掣,由湖北還趨宿鬆去了。平勃交歡,即是此意。小子曾有詩道:
  滿人當道漢人輕,漢滿由來是不平;
  畢竟通儒才識廣,好從權變立功名。
  國藩去後,林翼亦移駐英山,協圖安徽,將來總有一番戰仗,小子下回表明。
  ----------
  本回敘事,看似叢雜,實則上半回是敘戰將之不力,以致大沽失守,迫允要求,下半回是敘戰將之盡忠,因之兩江屢敗,仍未退縮。至其關鍵處,則仍註重將相。桂良、花沙納無外交纔,唯唯諾諾以外,無他技也,若曾、鬍二公,文足安邦,武能禦侮,清之不亡,賴有此耳。肅順官文,吾亦擬諸自鄶以下。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选集】歷朝通俗演義 In the past dynasties earthliness fictionalized history
自序第一回 溯往事慨談身世 述前朝細敘源流
第二回 喪二祖誓師復仇 合九部因驕緻敗第三回 祭天壇雄主告七恨 戰遼陽庸帥覆全軍
第四回 熊廷弼守遼樹績 王化貞棄塞入關第五回 猛參政用炮擊敵 慈喇嘛偕使傳書
第六回 下朝鮮貝勒旋師 守甯遠撫軍奏捷第七回 為敵作倀滿主入邊 因間信讒明帝中計
第八回 明守將獻城賣友 清太宗獲璽稱尊第九回 朝鮮主稱臣乞降 盧督師忠君殉節
第十回 失輜重全軍敗潰 迷美色大帥投誠第十一回 清太宗賓天傳幼主 多爾袞奉命略中原
第十二回 失愛姬乞援外族 追流賊忍死雙親第十三回 闖王西走合浦還珠 清帝東來神京定鼎
第十四回 抗清廷丹忱報國 屠揚州碧血流芳第十五回 棄南都昏主被囚 捍孤城遺臣死義
第十六回 南下鏖兵明藩覆國 西徵奏凱清將蒙誣第十七回 立宗支粵西存殘局 殉偏疆岩下表雙忠
第十八回 創新儀太後聯婚 報宿怨中宮易位第十九回 李定國竭忠扈駕 鄭成功仗義興師
第二十回 日暮途窮寄身異域 水流花謝撒手塵寰第二十一回 弒故主悍師徼功 除大憝衝人定計
第二十二回 蓄逆謀滇中生變 撤藩鎮朝右用兵第二十三回 馳偽檄四方響應 失勇將三桂回軍
第   [I]   II   [III]   [IV]   [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