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集 》 我的精神傢園 》
明星與癲狂(1)
王小波 Wang Xiaobo
筆者在海外留學時,有一次清早起來跑步,見到一些人帶着睡袋在街頭露宿。經詢問,是大影星埃迪·摩菲要到這座城市來巡回演出,影迷在等着買票。摩菲的片子我看過幾部,覺得他演得不壞。但花幾十塊錢買一張票到體育場裏看他,我覺得無此必要,所以沒有加入購票的行列,而是繼續跑步,這樣我就在明星崇拜的面前當了一回冷血動物——坦白地說,我一直是這樣的冷血動物。順便說一句,那座城市不大,倒有個很大的體育館,所以票是富裕的,白天也能買到,根本用不着等一夜。而且那些人根本不是去等買票、而是終夜喝啤酒、放音樂、吵鬧不休,最安靜的人也在不停地格格傻笑,搞得鄰居很有意見。憑良心說,正常人不該是這個樣子。至於他們進了體育館,見到了摩菲之後,鬧得就更厲害,險些把體育館炸掉了。所以我覺得他們排隊買票時是在醖釀情緒,以便晚上縱情地鬧。此種情況說明,影迷(或稱追星族)是有計劃、有預謀地把自己置於一場癲狂之中。這種現象並不少見,每有美式足球比賽,或是搖滾歌星的演唱會,就會有人做出這種計劃和預謀。當時我很想給埃迪·摩菲寫封信,告訴他這些人沒見到他時就瘋掉了,以免他覺得這麽多人都是他弄瘋的,受到良心的責備。後來一想,這事他準是知道的,所以就沒有寫。
現在我回到國內,翻開報紙的副刊,總能看到有關明星的新聞:誰和誰拍拖,誰和誰分手了等等。明星做生意總能掙大錢,寫本書也肯定暢銷。明星的手稿還沒有寫出來就可以賣到幾百萬元,真讓筆者羨慕不已。至於那文章,我認為寫得真不怎樣——不能和我崇拜的作傢、也不能和我相比。在電視上可以看到影星唱歌,我覺得唱得實在糟——起碼不能和帕瓦羅蒂相比(比我唱得當然要稍好一些,但在歌唱方面,筆者絶不是個正面的榜樣),但也有人鼓掌。房地産的開發商把昂貴的別墅送給影星,她賞個面子收下了,但絶不去住,開發商還覺得是莫大的榮耀。最古怪的是在萬人會場裏擠滿了人,等某位明星上臺去講幾句話,然後就瘋狂地鼓掌。這使我想起了“文革”初的某些場景。我相信,假如有位明星跑到醫院去,穿上白大褂,要客串一下外科醫生的角色,肯定會有影迷把身體獻上任她宰割,而且要求不打麻藥;假如跳上民航的客機要求客串機長,飛機上肯定擠滿了把生死置之度外的影迷,至於她自己肯不肯拿自己的生命來冒險,則是另一個問題。總而言之,在我們這個社會裏,也開始出現了針對明星的癲狂,表面上沒有美國鬧得厲害,實際上更瘋得沒底。這種現象使我陷入了沉思之中。我認為明星崇拜是一種癲狂癥,病根不在明星身上,而是在追星族的身上。理由很簡單:明星不過是一百斤左右的血肉之軀,體內不可能有那麽多有害的物質,散發出來時,可以讓數萬人發狂。所以是追星族自己要癲狂。追星族為什麽要癲狂不是我的題目,因為我不是米歇爾·福柯。但我相信他的說法:正常人和瘋子的界綫不是那麽清楚。筆者四十餘歲,年輕時和同齡人一樣,發過一種癲狂癥,既毀東西又傷人,比追星還要有害。所以,有點癲狂不算有病,這種癲狂沒了控製纔是有病。總的來說,我不反對這件事,因為人既有這樣一股瘋勁,把它發泄掉總比鬱積着好。在周末花幾十元買一張票,把腦子放在傢裏,到體育場裏瘋上一陣,回來把腦子裝上,再去上班,就如脫掉衣服洗個熱水澡,或許會對身心健康有某種好處,也未可知。我既然不反對這種癲狂,也就不會反對這種癲狂的商業利用(叫做“明星製”吧?)。大衆有這種需求,片商或穴頭來操辦,賺些錢,也算是公道。至於明星本人,在這些癲狂的場合出現,更沒有任何可責備的地方。我所反對的,衹是對這件事的誤解。雖然有這種癲狂,大傢並沒有瘋,這一點很重要。
如前所述,追星族常常有計劃、有預謀地發一場癲狂,何時何地發作、發多久、發到什麽程度、為此花費多少代價,都該由那些人自己來决定。倘若明星覺得自己可以控製這些人的癲狂,肯定是個不合理的想法,因為他把影迷當成了真的瘋子。據報載,我國一位女影星晾臺,涮了四川上萬影迷,這些影迷有點發火了。這位女影星卻說,這些影迷不懂什麽叫做明星製,還舉了邁剋爾·傑剋遜為例,說這位男歌星涮了新加坡無數的歌迷,那些歌迷還覺得蠻開心雲雲。我以為女影星的說法是不對的。四川的影迷雖然沒有新加坡的歌迷迷得那麽兇,但迷到何種程度該由那些人自己來决定。倘若由你决定他們該達到哪個程度,人傢就迷到什麽程度,有這種想法就不正常。幾年前就從報上看到有位男明星開車撞了人,不但不道歉,反要把受害者打一頓。顯然,該男明星把受害者看做追星的影迷,覺得他該心甘情願地挨頓揍,但後者有不同的看法,把他揪到警察那裏去了。總
而言之,用晾和揍的方法,讓大傢領略明星製的深奧,恐非正常人所為。最後的結論是:追星族不用我們操心,倒是明星,應該註意心理健康。最後再來說點題外之語。國外(尤其是指美國,但不包括港臺)對待影星的態度有兩重性:既有冷靜地欣賞其表演的一面,也有追星起哄的一面。大影星同時也是優秀的演員,演出了一些經典的藝術片。好萊塢的影業也玩鬧起哄,但恐怕另有些正經的。他是個有城府的拳師,會耍花拳綉腿;但也另有真招,不讓你看到。鑒於這種情形,我懷疑所謂“明星製”,是帝國主義者打過來的一顆陰險的糖衣炮彈——當然我也沒有任何憑據,衹是胡亂猜測——香港的影業已經中彈了。你別看它現在紅火,群星燦爛,但早晚要被好萊塢吃掉;不信你就拿兩地的片子比比看。至於在大陸,首批中彈的是演員。現在有明星,但沒有出色的表演,更沒有可以成為經典的藝術片。假如我沒理解錯,這些明星還拿玩鬧起哄當了真,當真以為自己是些超人。這個遊戲玩到此種程度,已經過了,應該回頭了。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雲南人民出版社 |
|
|
自序(1) | 自序(2) | 我是哪一種女權主義者(1) | 我是哪一種女權主義者(2) | 男人眼中的女性美(1) | 男人眼中的女性美(2) | 有關“給點氣氛” | 生活和小說 | 我看老三屆(1) | 我看老三屆(2) | 蘇東坡與東坡肉 | 驢和人的新寓言 | 愚人節有感 | 擺脫童稚狀態(1) | 擺脫童稚狀態(2) | 擺脫童稚狀態(3) | 李銀河的《中國人的性愛與婚姻》 | 李銀河的《生育與中國村落文化》(1) | 李銀河的《生育與中國村落文化》(2) | 關於同性戀問題(1) | 關於同性戀問題(2) | 有關同性戀的倫理問題 | 《他們的世界》序 | 《他們的世界》跋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