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杂史 》 甲午悲歌--北洋水師的覆沒 》
10劉永福內渡與臺南淪陷
鄭彭年 Zheng Pengnian
1895年10月9日嘉義失陷的當天,英國駐臺南領事鬍力穡來臺南府署見劉永福,說:“仗打得久了,各商民也很辛苦,畢竟大傢和好為上策。”劉永福說:“如何和法?講和之事全是金銀講的,如果和了,百姓得安也好,但恐講和後我去了,百姓遭殘,我心何忍?”鬍力穡說:“和了,公內渡後,臺灣百姓即良民,豈有遭殘?”劉永福說:“不知能否如此,如果百姓得平安,也未嘗不可。”鬍力穡見劉永福有講和之意,便告辭回去與日本商談。
次日下午4時,鬍力穡又來見劉永福,說:“日本全權官樺山說,要公去見他,彼此面談妥善方可成議。”劉永福說:“若得麥傢林(臺灣海關洋員)與我同去,我便去就是。”於是鬍、劉兩人一同到安平見麥傢林。麥說:“公不來,我也要去。”說罷出去看有無火輪船。鬍力穡也對聽差蕭某說:“我去看看舢板再來。”這樣,麥、鬍兩外國人都出去了。
此時,劉永福部下劉斯榮、劉崇義從府城起來,對劉說:“去不得,去不得。”蕭某說:“不要怕,不要怕,鬍領事乃行為正當的人,無妨。”劉斯榮說:“我大人肯去,我兄弟也不讓他去,你是何人,想唆使我大人去嗎?”雙方爭吵起來。
英國“的釐士大”商船買辦鬍仰山聞得劉永福要下日本船的消息,也趕來見劉永福說:“不可,不可,老番狠毒如蛇,口蜜腹劍,萬勿輕信。”蕭說:“我伺候鬍領事10多年,我識其良心甚好,難道你知得過我嗎?”鬍仰山說:“縱使他心好,臺南百數十萬兵民皆望公一人,倘公下去,即使不殺,若被帶到日本,屆時百數十萬兵民指望何人?”劉永福見鬍仰山說得有理,便打消了去的念頭。
10月10日,日本“浪速”號艦將離開澎湖時,英艦“皮剋”號帶來了劉永福的書信。此信於11日送到南進軍司令高島手中,信中說:“自臺灣開仗以來,數月之久,百姓受苦,更堪憐憫,慘不可言。現本幫辦意欲免使百姓死亡受纍,故本幫辦亦願將臺讓與貴國,先立條約兩端:一、貴國要厚待百姓,不可踐辱,其臺民不拘何項人等,均不得加罪殘害;二、本幫辦所部兵勇以及隨員人等,亦須厚待不可侮辱,將來須請照會閩浙總督、兩廣總督或南洋大臣,迅速用船載回內地。”
高島看罷,對左右說道:“此信極其傲慢不遜,而且以對等國談判,附有條件。今我軍以疾風之勢將席捲臺灣南部,豈有容納賊魁劉永福的條件而陷其詐術之理。”便寫一回信,拒絶談判。其信如下:“本職於本月11日接你托英國軍艦送呈之手書。據該書,你似欲有條件乞和。曾依《下關條約》,本島歸我日本帝國版圖時總督樺山海軍大將因好意起見,夙陳利害順逆之理,懇諭你速投兵撤回。你當時故意左右其辭,斥此好意,竊據南部臺灣之地,以至今日。且唆使當地‘匪類’,悍然抗我王師,致使本島長久擾亂,你實在是其魁首。今大軍近在咫尺,命在旦夕,便面見然乞和,且具條件,要以對等國待遇之儀式議事,此為本職所最不可明白的。你若悔前非,誠意乞降,衹有面縛自來軍門乞哀。”
劉永福見講和被拒,日本水兵又登岸駐紮,重重圍困,愈逼愈緊,覺得如此網羅四布,插翼難飛,便召開部將會議。有人說退倚東山,有人說出城决戰,但决戰勢必全軍覆滅,不是上策。會上决議,退守關帝廟莊,據山以守。退入山區,在深山老林建立抗日根據地,進行持久戰,倒是一種良策。但是10月19日曾文溪最後一戰慘敗後,劉永福的抗戰信心動搖起來,他到白蓮庵求簽,焚香跪求。求得一簽,意為“求財不得,求病必死,求子生女,失物無回,出行多阻”。簽語甚為不佳,劉永福鬱鬱不樂。此時糧餉已盡,人心不定,如再不作出决定,恐怕就要兵變。劉永福最後當機立斷,决定內渡。正在此時,福建將軍解到私款銀8000兩,粵督譚鐘麟解公款銀1萬兩。譚附有一信說:“我怕你不得銀散放不得走。”劉永福得到這兩筆銀兩,立刻散放,救了燃眉之急。
10月20日,劉永福第三子成良來商議出走之計。此時,雲澳(離府城二三裏)停有一隻大木船,距大木船不遠有英商船“的釐士大”號停泊海中。於是劉永福收拾細軟、鎮臺印及洋狗數衹,着差弁去辦理搭乘“的釐士大”號之事,並派隨從亞鶴去大木船聯繫。結果船主答應了,劉永福便命亞鶴先到船上等候,自己夜間放艇過船。
是夜,更深人靜,劉永福打發值班士兵去休息,於燈火明滅之間,與兒子成良、隨從陳湘泉等10餘人從後門溜出,乘小艇靠近大木船。陳湘泉數次呼喚亞鶴,杳無答音。大木船上的人聽見喚聲,以為盜賊來劫,各水手聚集喊打。劉永福想“的釐士大”號開船在即,不如拼死搭上,便命小艇趕緊離開大木船,駛往前面的英商船“的釐士大號”。
及至小艇劃到輪船邊,天已大亮。陳湘泉登上“的釐士大”號,與司事人員梁亞兆、吳玉泉等密語,告知要求搭船出走情形。三人密商良久,梁亞兆等說:“今既到此,唯有設法過船,再行計議。”當時有一日本坐探在船上,陳湘泉衹得密告船主,說明劉永福要搭船內渡,請求保護。經陳、吳、梁三人再三懇求,船主方始答應。船主即與日本坐探暢飲,將其灌醉,此時各洋人回房早餐,無人巡行。陳湘泉乘機喚劉永福上船,引入水泡艙隱藏起來。水泡艙密不通風,幸而其門板薄,劉永福用刀弄開一隙,將鼻孔挨近縫隙吸氣,得以不死。
不久,日本巡艦上10多個士兵,過船來搜索劉永福。日兵帶有劉永福照片,反復搜索,沒有搜到。日兵離去後,梁兆亞到水泡艙將劉永福引出,安頓在艙房裏。當日上午9時,“的釐士大”號啓航,開往廈門。
次日一早,船將近廈門時,忽然一艘日本兵艦追來,又拉汽笛又升旗,令“的釐士大”號停駛。日兵上船搜查,仍沒有結果發現。原來劉永福曾是“的釐士大”號船長的救命恩人,船長冒險把他藏在鍋爐房裏了。
10月22日,劉永福抵廈門後,即奔廣合和茶棧。不久他及子成良離開廈門到漳州滯留,謝絶會客。劉永福仍穿官服,外出帶6名武裝士兵。地方官對他懷疑,問其何人?他遞交名片一張,地方官纔知道是劉永福,準備舉行歡迎盛會。劉永福拒絶此舉,連夜坐轎到南澳去了。
當時內渡大陸的臺灣士兵不少,廈門提督楊岐珍怕惹事,每人給一元,令他們到福州。後來又派人到福州,每人給四元,令他們返鄉。有的臺兵從廈門到上海,上海當局也給每人四元遣返。
再說10月20日,“吉野”、“浪速”、“大和”、“秋津洲”號4艦進占臺灣安平港。港內炮臺靜寂,紳民始知劉永福已內渡。21日凌晨1時,臺南東門外教堂的傳教士巴剋雷等,嚮日軍第二師團的前哨報信。本來日軍定於10月23日發動總攻擊,乃木希典得悉劉永福內渡後,便令前衛司令山口素臣提前占領臺南。10月21日黎明,山口率軍從小南門進占臺南。存在了149天的臺灣民主國,至此始告滅亡。至11月18日,樺山資紀正式嚮參謀本部報告:“臺灣全島‘平定。’”後來經過抗日戰爭,1945年10月中國人民收復臺灣。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目錄 | 1野心初露 | 2侵略臺灣吞併琉球 | 3《江華條約》與朝鮮新舊黨之爭 | 4火燒日本公使館 | 5《濟物浦條約》簽訂 | 6壬午兵變平息與大院君被擄 | 7開化黨發動政變 | 8甲申政變失敗 | 9再燒日本使館與 | 1金玉均之死 | 2北洋海軍檢閱與朝鮮東學黨起義 | 3中日出兵朝鮮 | 4起義平息與李鴻章失策 | 5中日撤兵談判破裂 | 6日本御前會議决定開戰 | 7演出“逼宮”醜劇 | 8李鴻章的幻想 | 1豐島海戰 | 2屈辱與光榮 | 3成歡之戰與中日正式宣戰 | 4“避戰保船”與“主動出擊” | 5平壤大會戰 | 6黃海海戰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