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杂文 》 一瞬集 》
第68節:情緒污染
蔣子竜 Jiang Zilong
情緒污染
常組織會議的人都有這樣一條經驗:每逢需要討論和表態的時候,第一個發言非常重要,起了為合唱定調子的作用,後邊的人往往就跟着前邊的調子哼哼,俗話叫“順桿爬”。這就是情緒的感染力——把氣氛造到那兒了,與會者就得說會場氣氛所能允許的話。
國慶長假期間,有幾位工廠的朋友來看我,大傢藉着酒力痛痛快快地傾吐了一番下崗後的苦楚,此後許多天我的屋子裏都彌漫着一股惡劣的“下崗情緒”。我又把他們的故事講給別的人聽,將這股情緒傳染給了更多的人——這就叫“情緒污染”。
眼下這種情緒的污染已經非常普遍了。比如駡街,有一個人開了頭,大傢就都跟着駡,好像不駡幾句就不算是地道的中國人。外地人進市,坐上出租車聽見司機一開駡,人傢對這個城市就難有好印象了。人在外面易受壞情緒的污染,帶着滿肚子悶氣、嘟嚕着臉子回到傢,摔摔打打,看什麽都不順眼,立刻便將壞情緒傳染給全家,整個晚上甚至連續幾天都不得安寧。同樣,在傢裏慪了氣,也會把壞情緒帶到外面……
而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會有許多外在的或內在的神秘因素攪擾心神,現代人的情緒反復無常比運氣的反復無常還要來得古怪和不可理喻。情緒又極容易相互感染,閉塞人的心智,用心理學家的話說,情緒病毒就像瘟疫一樣從這個人身上傳播到另一個人身上,一傳十,十傳百,搞不清從哪兒開的頭,也不知將到何處中止。其傳播速度有時要比有形的病毒和細菌的傳染還要快,被傳染者常常一觸即發,越來越嚴重,有時還會在傳染者身上潛伏下來,到一定的時期重新爆發。這種壞情緒污染給人造成的身心損害,决不亞於病毒和細菌引起的疾病危害。
現代人很容易就攜帶上各種各樣的情緒病毒,現代商品社會也像依賴商品流通一樣刺激和推動着情緒病毒的流傳。因為人們在急於追求財富,追求享樂,追求感官的瞬間刺激,追求新潮,緊跟流行。可生活的潮流此起彼伏,撲朔迷離,於是生存競爭激烈,市場轉換不定,弄得人們暈頭轉嚮,身心疲憊。
常見的一種情緒病叫“浮躁”——跟着前面的潮流跑,又被後面的潮流催趕得屁滾尿流。人的個性完全淹沒在世俗的潮流之中,生活被日益濃烈的市場氣氛所籠罩,人格和行為都趨於市場化,成天想的就是怎樣把自己推銷出去,看苗頭,估行情,不斷地順着社會行情進行自我塑造、自我改變……
這樣活着怎麽能不纍,怎麽能不被異化?還有一種時代的情緒病叫“沒意思”——活着沒意思,死了也沒意思,結婚沒意思,不結婚也沒意思,幹活沒意思,下崗也沒意思……“既沒有真正的歡暢,也沒有刻骨的悲哀,好似六朝的駢體,雖然珠光寶氣,內裏卻空空洞洞。”現代人衹要表面的珠寶光珠寶氣,誰還在乎內裏的空空洞洞呢?
情緒病毒的産生是心理平衡機製失調所致,也就是心理防衛機製遭到破壞。高度市場化的發達國傢,早就在治理環境污染的同時也開始下力氣治理情緒污染,想出各種辦法幫助人們清除情緒病毒。
歐洲喜歡“運動排毒”,法國人還發明了“精神排毒操”,他們一旦發現自己感染了情緒病毒,就去出一身臭汗,將鬱結於胸的情緒病毒隨着汗水排出體外。美國人發現了自己情緒帶毒就去玩兒沙子,“將手指腳趾都深深地插進沙子裏撩撥”,他們認為沙子細軟柔滑,可散可聚,無孔不入,能過慮人的情緒病毒。日本人的排毒辦法是照哈哈鏡,看着自己扭麯變形的怪樣縱情大笑,以嘲笑自己出氣。或者在門框上挂一隻皮球,用前額去撞,撞的力量越大,皮球反彈回來的力量就越大。讓人從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相等的原理中受到啓發,以期達到平復情緒的目的。
那麽中國呢?目前光是環境污染就夠讓人頭痛的,似乎還顧不上情緒污染的事。人們衹看到了環境的日益沙漠化,還沒有意識到人的心靈也在日益地沙漠化。也許是先有心的沙化,後纔有環境的沙化。或者說,環境沙化衹不過是心靈沙化的映照。現代人自身的情緒污染日趨嚴重,又怎麽能治理得好環境污染呢?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碎語嘮叨說隨筆 | 第2節:序 | 第3節:徵服和被徵服(1) | 第4節:徵服和被徵服(2) | 第5節:徵服和被徵服(3) | 第6節:再讀嶽飛(1) | 第7節:再讀嶽飛(2) | 第8節:再讀嶽飛(3) | 第9節:腌菜何以成“王”(1) | 第10節:腌菜何以成“王”(2) | 第11節:腌菜何以成“王”(3) | 第12節:腌菜何以成“王”(4) | 第13節:2004年的語錄(1) | 第14節:2004年的語錄(2) | 第15節:2005年的語錄(1) | 第16節:2005年的語錄(2) | 第17節:2005年的語錄(3) | 第18節:評2006流行語(1) | 第19節:評2006流行語(2) | 第20節:評2006流行語(3) | 第21節:評2006流行語(4) | 第22節:評2006流行語(5) | 第23節:評2006流行語(6) | 第24節:穎影(1)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