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全书 藝文類聚   》 捲六十八 儀飾部      歐陽詢 Ouyang Xun

  ○節 黃鉞 鼓吹 相風 漏刻
  ◇節
  《禮記》曰:凡君召以三節,二節以走,一節以趨。
  《呂氏春秋》曰:墨者田鳩,欲見秦惠王,留三年而不得見,客有言之於楚王,乃往見楚王,王悅之,與將軍之節以如秦,至而得見,出而告人曰:吾不識秦之道,乃當由楚也,物固有近之而遠,遠之而近。
  《漢書》曰:蘇武使匈奴,單於欲降之,幽武,置大窖中,絶飲食,天雨雪,武臥齧雪,與旃毛並咽之,數日不死,匈奴以為神,乃徙武北海上無人處,使牧羊,武杖漢節牧羊,臥起操持節,節毛盡落,積五六年。
  又曰:建元三年,閩越舉兵圍東甌,東甌告急,上遣嚴助,以節發兵會稽,會稽太守欲不為發兵,助乃斬一司馬,遂發兵,浮海救東甌。
  又曰:張騫使月氏,匈奴得之,留騫十餘歲,與妻有子,然騫持漢節不失。
  又曰:諸葛豐特立剛直,元帝擢為司隸校尉,刺舉無所避,侍中許章,以外屬貴幸奢淫,賓客犯事,與章相連,豐按劾章,欲奏其事,適逢許侍中私出,豐駐車,舉節語章曰:下,欲收之,章馳車去,豐追之,許因得入宮門,自歸於上,豐亦上奏,於是收豐節,司隸去節,自豐始。
  又曰:漢使王焉等窺匈奴,匈奴法,漢使不去節,不以墨黥其面,不得入穹廬,王焉北地人,習鬍俗,去其節,黥面,入穹廬,單於受之。
  《東觀漢記》曰:永平中,遣鄭衆使北匈奴,衆因上書,言臣前奉使,不為匈奴拜,單於悉恨,故兵圍臣,今復銜命,必凌折臣,臣誠不忍將大漢節,對氈裘拜,如令匈奴遂能服臣,將有損大漢之強,上不聽,衆不得已既行,後果為匈奴所殺。
  《獻帝春秋》曰:太傅馬日磾,假節循撫州郡,袁術在壽春,藉節觀之,因奪不還,日磾失節,憂恚而死。
  【表】梁元帝遷荊州輸江州節表曰:周有掌節之職,漢有符節之令,所以子孫慷慨,忠肅勤王,無絶終古,有高前載,臣自擁旄鶴塞,執茲竜節,幸逢銀山自溢,玉燭調年,雖免茂弘之譏,竟微辛毗之勇。
  ◇黃鉞
  《尚書》曰:武王左杖黃鉞,右執白旄。
  《淮南子》曰:至精之感,無所不通,昔武王度孟津,而陽侯之波,逆流而擊,疾風晦冥,武王舉黃鉞,瞋目而麾之曰:予在,天下誰敢害吾,於是風去而波罷,遂得濟。
  《吳錄》曰:假陸遜黃鉞,吳王親執鞭以見之矣。
  《晉中興書》曰:會稽王道子,進位丞相,牧楊州,假黃鉞。
  《世說》曰:諸葛亮之次渭濱也,關中震動,魏明帝深懼晉宣王戰,乃遣辛毗為軍司馬,宣王既與亮對渭而陣,亮設誘,詭譎萬方,宣王果大忿憤,將應以重兵,亮遣聞[世說方正篇作間。]諜覘之,還曰:有一老夫,毅然杖黃鉞,當軍門立,軍不得出,亮曰:必辛佐治也。
  【銘】蔡邕黃鉞銘曰:帝命將軍,執茲黃鉞,威靈震耀,如火之烈,公之莅止,群狄斯柔,齊聲罔設,介士斯休。
  ◇鼓吹
  《漢書》曰:韓延壽在東郡,植羽葆鼓車吹車。
  又曰:秦始皇末,班懿避地樓煩,緻馬牛羊數千群,值漢初定,與民無禁,當孝惠高後時,以財雄邊,出入弋獵,旌旗鼓吹。
  《東觀漢記》曰:段穎起於徒中,為並州刺史,有功,徵還京師,穎乘輕車,介士鼓吹麯蓋。
  又曰:建初八年,稱班超為將兵長史,假鼓吹幢麾。
  應劭《漢官儀》曰:鼓吹為國盤娛,禦侮爪牙。
  《吳志》曰:孫權拜諸葛恪撫越將軍,領丹陽太守,授棨戟,武騎三百,拜畢,令恪備威儀,作鼓吹,導引歸傢。
  《吳質別傳》曰:質為北中郎將,朝京師,上歡喜其到,比至傢,問訊相續,詔將軍列鹵簿,作鼓吹,望闕而止。
  《吳歷》曰:曹公出濡須口,吳王乃自乘船,從濡須口入,曹公嚴兵待之,乃作鼓吹回還,曹公見吳舟船器仗,法伍整肅,乃嘆曰:養兒當如孫會稽,劉表子直是豚犬耳。
  《江表傳》曰:周秦[吳志十周泰傳註作泰,下同。]為濡須督,統諸將,諸將以秦本出賤微,鹹輕傲之,孫權乃入秦營,於都巷中張縵,大請官僚,使秦脫衣幘,見其瘡痍匝體,指瘡而問,何地戰傷,秦具對,權把其臂流涕曰:卿為孤兄弟,戰不惜命,身如刻漆,孤何心而不待卿以骨肉之恩,使秦以兵馬導從出,作鼓吹。
  又曰:孫策賜周瑜鼓吹,贈賜莫與為比,策令曰:周公瑾英俊異纔,與孤有總角之好,骨肉之分,前在丹陽,發衆及船糧,以濟大事,論德酬功,此未足以報也。
  《荊州先賢傳》曰:羅獻以太始三年,進位冠軍,假節,給大車,增鼓吹棨戟。
  《俗說》曰:桓玄作詩,思不來,輒作鼓吹,既而思得,雲鳴鵠響長阜,嘆曰:鼓吹固自來人思。
  《語林》曰:陸士衡為河北督,已被間構,內懷憂懣,聞衆軍警角鼓吹,謂其司馬曰:我今聞此,不如華亭鶴鳴。
  【賦】晉陸機鼓吹賦曰:原鼓吹之攸始,蓋稟命於黃軒,播威靈於茲樂,亮聖器而成文,騁逸氣而憤壯,繞煩手乎麯折,舒飄颻以遐洞,捲徘徊其如結,及其悲唱流音,怏惶依違,含歡嚼弄,乍數乍稀,音躑躅於唇吻,若將舒而復回,鼓砰砰以輕投,簫嘈嘈而微吟,詠悲翁之流思,怨高臺之難臨,顧穹𠔌以含哀,仰歸雲而落音,節應氣以舒捲,響隨風而浮沉,馬頓跡而增鳴,士嚬顣而霑襟,若乃巡郊澤,戲野坰,奏君馬,詠南城,慘巫山之遐險,歡芳樹之可榮。
  【表】魏陳王曹植謝鼓吹表曰:許以簫管之樂,榮以田遊之嬉,陛下仁重有虞,恩過周旦,濟世安宗,寔在聖德。
  梁簡文帝讓鼓吹表曰:寬博為善,不飾被於聲明,緣寵成功,未增榮於鐃管,豈宜響芳樹於西河,鳴朝飛於黑水,彼己之譏何懼,屍素之誡知慚。
  梁江淹為齊高帝讓前部羽葆鼓吹表曰:臣聞國容軍禮,旌羽昭其華,車騎品第,鑾蕤藹其飾,世教以之垂采,民聽以之流文,故勒岫銘海之功,鞞革寫其詠,戡難夷邦之業,管竹凝其聲,朱露玄雲,既錫上德,巫山芳樹,以被奇勳。
  隋江總謝敕給鼓吹表曰:略尋近古,逖聽前事,王文憲匡佐革命,瀋隱侯經綸始運,騎吹之榮,猶難忝冒,以臣況此,寔非倫輩,豈可更崇文物,重假名器,高臺迢遰,未朱夏而登臨,芳樹華滋,非青春而奏麯。
  ◇相風
  《晉令》曰:車駕出入,相風前引。
  【賦】晉傅玄相風賦曰:昔之造相風者,知其自然之極乎,其達變通之理乎,觀妙之微,神明可通,夫能立成器以占吉兇之先見者,莫精乎此,乃構相風,因象設形,蜿盤獸以為趾,建修竿之亭亭,體正直之無橈,度經高而不傾,棲神烏於竿首,俟祥風之來徵。
  晉張華相風賦曰:蓋在先聖,道濟生人,擬議天地,錯綜明神,在璿璣以齊七政,象渾儀於陶鈞,考古旁於六氣,仰貞觀於三辰,爰在保章,世序其職,辯風候方,必立準極,循物致用,器不假飾,眇脩幹之迢迢,凌高墉而莖植,玄鳥偏其增翥,晞雲霄而矯翼,嘉創製之窮理,諒器淺而事深,步元氣於尋木,寄先識於茲禽,既在高而思危。又戒險而自箴,雖回易之無常,終守正而不淫,永恪立以彌世,志淹滯而愈新,超無返而特存,差偶景而為鄰。
  晉潘嶽相風賦曰:混元恍其初判,二氣變而無窮,動靡微而不兆,象有始而必終,思先天而不違,立成器以相風,棲靈烏於帝庭,似月離乎紫宮,飛輕羽於竿杪,若鸞翔乎雲中,廣漠興而習坎,景風發而溯離,閶闔揚而西指,明庶起而東移。
  晉陶侃相風賦曰:乃有相風之為形也,終日九徵,桀然特立,不邪不傾,擬雲閣以秀出,晞峻嶺於層城,直南端以基趾,雙崇魏之嶢崢,象建木於都廣,邈不群而獨榮,樸雖小而不巨,何物鮮而功大,眇翩翩以高翔,象離鵾于云際,擢孤莖而特挺,若芙蓉於水裔,若乃華蓋警乘,奉引先驅,豹飾在後,葳蕤清路,百僚允則,彰我皇度。
  晉孫楚相風賦曰:伊聖皇之高烈,美治道之穆清,兼乾坤之普覆,齊三光之朗明,猶恭己以勞謙,迄日昃而不寧,慮聽政之有闕,誡禍福於無形,建殊纔於辰極,樹相風於紫庭,爾乃神獸盤其根,靈烏據其顛,羽族翩飄羅其側,翔風蕭聊出其間。
  ◇漏刻
  《說文》曰:漏以銅盛水,刻節,晝夜百刻。
  《周官》曰:挈壺氏,掌壺,皆以水火守之,分以日夜。
  《東觀漢記》曰:樊梵,每當直事,常晨駐車待漏。
  《吳錄》曰:吳範,善占候,知風氣,關羽將降,孫權問範,範曰:期明日中,權立表下漏以待之,及中不至,權問其故,範曰:未正中,頃之,有風動帷,範曰:羽至矣,外稱萬歲,傳言得羽矣。
  【賦】晉陸機漏刻賦曰:偉聖人之製器,妙萬物而為基,形罔隆而弗包,理何遠而不之,既窮神以盡化。又設漏以考時,爾乃挈金壺以南羅,藏幽水而北戢,擬洪殺於編鍾,順卑高而為級,激懸泉以遠射,跨飛塗而遙集,伏陰蟲以承波,吞恆流其如挹,是故來象神造,去猶鬼幻,因勢相引,乘靈自薦,口納焜吐,水無滯咽,形微獨繭之緒,逝若垂天之電,籠八極於千分,度晝夜乎一箭,抱百刻以駿浮,仰鬍人而利見,夫其體也簡,而效績也誠,其假物也粗,而致用也精,積水不過一鍾,導流不過一筳,而用天者因其敏,分地者賴其平,微聽者假其察,貞觀者藉其明,考計歷之潛慮,惻日月之幽情。
  宋鮑昭觀漏賦曰:歷玉階而升隩,訪金壺之盈闕,觀騰波之吞瀉,視驚箭之登設,謹戶牖而知命,掩雲霧而測暉,創百齡於纖隱,積千裏於空微,彼崢崢而行溢,此冉冉而逾衰,撫寸心而未改,指分光而永違,貫古今而並念,信寡易而多難,時不留乎激矢,生乃急於走丸,神怵迫而忘慮,心坎懍而鮮歡,望天涯而伫念,棹雄劍而長嘆,嗟生民之永迷,躬與後而皆恤,死零落而無二,生差池而非一。
  【銘】後漢李尤漏刻銘曰:昧旦丕顯,敬聽漏音,思我王度,如玉如金。
  晉孫綽漏刻銘曰:二儀貞運,聖鑒通玄,數以微器,理以象宣,乃製妙漏,挈壺是銓,近取諸物,遠贊自然,川滿則盈,乘虛赴下,靈虯吐註,陰蟲承寫,昏明無隱其晷度,陰陽是效其屈伸,不下堂而天地理得,設一器而萬事同倫。
  梁元帝漏刻銘曰:玉衡稱物,金壺博施,司南司火,未符茲義,帝曰欽哉,納隍斯譬,實惟簡在,窮神體智,宮槐晚合,月桂宵暉,清臺莫爽,解𠔌胥依,七分六日,五祀三微,事齊幽贊,乃會通幾,碧海有乾,絳川猶竭,飛流五色,涓涓靡絶,竜首傍註,仙衣俯裂,箭不停晷,聲無暫輟,用天之貞,分地之平,如弦斯直,如渭斯清。
  梁陸倕新漏刻銘曰:微若抽繭,逝如激電,耳不輟音,眼無留眄,銅史司刻,金徒抱箭,履薄非兢,臨深罔戰,授受靡愆,登降弗爽,惟精惟一,可法可象,月不遁來,日無藏往,分似符契,至猶影響,合昏暮捲,蓂莢晨生,尚辯天意,猶測地情,況我神造,通幽洞靈。
  周王褒漏刻銘曰:竊以混元開闢,天回地旋,歷象運行,暑來寒往,二分同道,烏靈正其昏夕,兩至相遇,表圭測其長短,雖則晦朔先後,失於公羊之說,次捨盈縮,惑於丘明之傳,至乎出卯入酉,黃道青緑,季孟相推,啓閉從序,挈壺掌分數之令,太史陳立成之法,軍將以之懸井,壺郎以之趍奏,百王垂訓,千祀餘烈者焉,銘曰:玄儀西運,逝水東流,甘川浴日,深壑藏舟,測茲秘象,是曰神謀,正震治歷,下武惟周,忽微以測,積空成數,圭表弗差,光陰斯赴,箭水無絶,靈虯長註,經寸日輪,四分天度,器遵昔典,景移新刻,荊山既鎸,昆吾且勒,以福眉壽,百王垂則。
  李尤刻漏銘曰:昔在先聖,配天垂則,仰釐七曜,俯順坤德,乃建日官,俾立漏刻,昏明既序,景曜不忒,唐命羲和,敬授人時,懸象著明,帝以崇熙,季末不虔,德衰於茲,挈壺失節,刺流在詩。
  《藝文類聚》 唐·歐陽詢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捲一 天部上 據明本補捲二 天部下 據明本補捲三 歲時上 據明本補捲四 歲時中 據明本補
捲五 歲時下捲六 地部、州部、郡部捲七 山部上捲八 山部下、水部上
捲九 水部下捲十 符命部捲十一 帝王部一捲十二 帝王部二
捲十三 帝王部三捲十四 帝王部四捲十五 後妃部捲十六 儲宮部
捲十七 人部一捲十八 人部二捲十九 人部三捲二十 人部四
捲二十一 人部五捲二十二 人部六捲二十三 人部七捲二十四 人部八
第   [I]   II   [III]   [IV]   [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