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类 莊周的歡樂生活禪:人間莊子   》 第68節:取捨有道,內心安詳(2)      吳建雄 Wu Jianxiong

  等人走後,列子回到屋裏,遭到妻子埋怨:"哼!我以前聽說那些有道之人的妻子兒女常常吃香的喝辣的,享盡榮華富貴,而我們如今卻吃不飽穿不暖。人傢子陽上卿看得起你纔送來食物,你卻拒不接受,真是不識擡舉!我的媽呀,難道是我命裏註定要忍饑挨餓嗎?"列子無奈地一笑,看着傷心的妻子說:"那個子陽上卿並不是真正瞭解我的人,他衹是聽到別人的建議纔派人送給我們糧食,以後萬一有個什麽不好的,他想要加罪於我,必定也是衹聽別人的建議,不加以調查就鬍來。這纔是我不願接受他送糧食的根本原因。"再後來,百姓果真發難而殺死了子陽。
  列子不接受贈予,從他自身分析,是與子陽不熟,沒什麽交情,如此冒昧接受贈予日後必然會引起禍患。"拿人錢看人臉,吃人飯受人管。"列子不想把自己歸於子陽一黨。你今天拿了他的贈予,不知道哪天他會讓你去做什麽傷天害理的事,一旦被人抓着把柄,人生就不痛快了。而從子陽的角度分析,這個人不怎麽靠譜,沒腦子,憑人傢說一句話就貿然送贈,沒有事先調查,這樣的人往往很容易被人利用。況且他實施贈送的動機不純,說是賞識列子,其實衹是為了面子--他害怕世人笑話在他管理的國傢竟然有這麽個聖人在挨餓受苦。列子明哲保身,所以拒絶。
  無功不受祿,行賞不當的,不要,這是"四不要"。楚昭王落難,逃亡在外,屠羊說跟着他一起流亡。沒多久,峰回路轉,昭王回到楚國,恢復了王位,决定好好奬賞一幹隨從。不料屠羊說拒絶受賞:"當年大王喪失了國土,我也失去了屠宰的職業;現在大王返歸楚國,我又得以重操舊業。我有了從業的報酬,又何必接受什麽賞賜!"昭王對使者說:"強令他接受奬賞!"屠羊說又說:"大王失去楚國,不是我的過失,所以我不願坐以待斃;大王返歸楚國,也不是我的功勞,所以我也不該接受賞賜。"聽完大使的傳話,楚昭王說:"那麽我就接見他,親自說說!"屠羊說又回稟道:"按照楚國的法令,衹有立了大功的人才能得到大王接見的待遇,現在我所具的才智不能使國傢得到保全,所具的勇力又不夠殲滅敵寇。吳軍攻入郢都時,我是畏懼危難纔藏起來的,我其實不是有心追隨大王流亡。現在,大王竟棄法令和制度不顧要接見我,可不太好。"
  楚昭王對司馬子綦說道:"屠羊說雖然地位卑賤,但他說的道理卻很深刻。所以你還是替我用三卿之位來任命他吧。"屠羊說聽說後,道:"三卿的職位比起屠宰羊牲實在高貴得多,如此優厚的俸祿比起屠宰羊牲的報酬實在是豐厚得多,可我怎麽可以要呢?我怎麽可以為了自己的私利讓國君蒙上胡亂施捨的壞名聲呢?我是絶對不會接受的!" 在屠羊說看來,他之前的行為無非是求生的本能,並不算什麽功績,而大王給他奬賞是千萬不可的。今天他能捧起你讓你當個角兒,明天他就有可能把你打入十八層地獄。無功不受祿,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要的就是一個安心。屠羊說是個心思明白的人。
  有些東西,我們常常努力去追求,卻對我們一點用都沒有,最好不要,這是"五不要"。學了知識,但永遠用不上的,也不可要。原憲住在魯國,住在方丈大的小屋子裏,屋頂蓋着的是新割的茅草,雖然是用蓬草編成的門,但四處透亮。他砍下桑樹的枝條作門軸,用破甕作窗,隔出兩個居室,再將粗布衣堵在破甕口上。屋子蓋好後,一到下雨天,上面漏水,地面潮濕發黴,而原憲卻端端正正地坐着彈琴唱歌。子貢穿着暗紅色的禮服,罩着素雅的大褂,騎着高頭大馬前來拜見他,不料巷子太小過不去,子貢便下馬步行。衹見原憲戴着裂口子的帽子,穿着破了後跟的鞋,拄着藜杖應聲開門,子貢驚問:"哎呀,先生得了什麽病嗎?"原憲答道:"沒有啊,我沒有病。你難道沒聽說過嗎?沒有財産的人叫貧民,學習了知識卻不能付諸實踐的人叫病人。如今我原憲是貧民,而不是病人。"子貢聽了,退後幾步,面有羞愧之色。原憲又笑着說:"迎合百姓吹捧的世俗去做事,為了職權相互攀比,為了名譽周旋交結,勤奮學習衹是想得到別人的誇贊,不停教誨別人衹是為了炫耀自己的學識,打着仁義的幌子做的卻是姦惡的勾當,儘管有高車大馬、華貴裝飾,我對這些是很鄙視的。"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江蘇文藝出版社
第1節:無挂無礙,自在而精彩(1)第2節:無挂無礙,自在而精彩(2)第3節:無挂無礙,自在而精彩(3)
第4節:蝶舞翩躚幻亦真(1)第5節:蝶舞翩躚幻亦真(2)第6節:安時處順不為哀樂所睏(1)
第7節:安時處順不為哀樂所睏(2)第8節:行器物之用必遭損殺(1)第9節:行器物之用必遭損殺(2)
第10節:行器物之用必遭損殺(3)第11節:平常心是大智慧(1)第12節:平常心是大智慧(2)
第13節:平常心是大智慧(3)第14節:精神充盈即可坐忘名利生死(1)第15節:精神充盈即可坐忘名利生死(2)
第16節:精神充盈即可坐忘名利生死(3)第17節:不強加於人便是善待自己(1)第18節:不強加於人便是善待自己(2)
第19節:不強加於人便是善待自己(3)第20節:不強加於人便是善待自己(4)第21節:修剪矯作易傷身害命
第22節:管教而不能施暴(1)第23節:管教而不能施暴(2)第24節:智慧在紂即為虐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