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类 春秋繁露義證   》 郊祭第六十七      蘇輿 Su Yu

  《春秋》之義,國有大喪者,止宗廟之祭,而不止郊祭,不敢以父母之喪,廢事天地之禮也。父母之喪,至哀痛悲苦也,尚不敢廢郊也,孰足以廢郊者?故其在禮,亦曰:“喪者不祭,唯祭天為越喪而行事。”夫古之畏敬天而重天郊,如此甚也。今群臣學士不探察,曰:“萬民多貧,或頗饑寒,足郊乎?”是何言之誤!天子父母事天,而子孫畜萬民。民未遍飽,無用祭天者,是猶子孫未得食,無用食父母也。言莫逆於是,是其去禮遠也。先貴而後賤,孰貴於天子?天子號天之子也。奈何受為天子之號,而無天子之禮?天子不可不祭天也,無異人之不可以不食父。為人子而不事父者,天下莫能以為可。今為天之子而不事天,何以異是?是故天子每至歲首,必先郊祭以離開天,乃敢為地,行子禮也;每將同師,必先郊祭以告天,乃敢徵伐,行子道也。文王受天命而王天下,先郊乃敢行事,而興師伐崇。其《詩》曰:“芃芃棫樸,薪之槱之。濟濟闢王,左右趨之,濟濟闢王,左右奉璋。奉璋峨峨,髦土攸宜。”此郊辭也。其下曰:“淠彼涇舟,丞徒楫之。周王於邁,六師及之。”此伐辭也。其下曰:“文王受命,有此武功,既伐於崇,作邑於豐。”以此辭者,見文王受命則郊,郊乃伐崇,伐崇之時,民何處央乎?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自序楚莊王第一玉杯第二竹林第三
玉英第四精華第五王道第六滅國上第七
滅國下第八隨本消息第九盟會要第十正貫第十一
十指第十二重政第十三服製像第十四二端第十五
符瑞第十六俞序第十七離合根第十八立元神第十九
保位權第二十考功名第二十一通國身第二十二三代改製質文第二十三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