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交礼仪 》 中國式人情隱規則:生活中的關係學 》
第68節:第七章:遊刃職場的人際原則(8)
魏清月 Wei Qingyue
對於員工,不論他們的想法多麽少,他們建議多麽微不足道,領導衹要發現,就要給予適當的鼓勵,即使是簡單的一句“謝謝”,員工也能感到你對他的關心。聽了這句話,員工的工作心態也會變得輕鬆多了。
通常情況下,領導對員工的要求大致如下:工作是否達到了目標,對事業有無貢獻,是不是進步了,有沒有造成損失。有些領導硬將這幾點放在一塊作為評價的標準,未能同時達到的就不加以奬勵。但事實上,能同時達到這些標準的員工幾乎沒有。因此,作為領導應從鼓勵員工的願望出發,衹要員工能達到其中的任何一項要求,就應當給予表揚奬勵。
某公司經理,時常到各工作場所巡視。一旦發現工作出色,或者在動腦筋設計新方案的員工,就在全體員工集會時,當衆加以贊揚。
數年後,這個公司的一位退休人員說:“幾年前,我曾為公司設計出一種新産品,得到了經理的奬賞。當經理在開會提到這件事時,我很吃驚,也很感動,覺得死而無憾。多年來,默默為公司所做的努力,終於以這種形式被經理承認,我感到非常滿足。而且,在退休歡送會時,經理又再度提起這件事,我禁不住流下眼淚。”
通過這個小小的事例,可以看出,員工努力工作在被承認後是何等地愉快,何等地激動。員工的努力工作如果能經常被贊賞的話,那麽員工的心理就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滿足。
人都有一種被渴望認可的心理。每一個員工都希望別人對自己的成功表示贊揚,達到自己的心理滿足。作為領導要充分認識到這一點,這種方法不僅不用花費較大的心血和資金,還簡單易行,起到的效果也比較理想。通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到,在激勵員工時,一定要讓員工心裏産生滿足感。讓員工知道自己得到了承認,受到了尊重,達到了自我實現的滿足感。用這種激勵同時也可以促使其他員工去努力工作。
?激勵與約束並舉
美國有句諺語:“你可以將馬拉到水邊,但你不能強迫馬飲水。”當你要尋找最有效的約束力時,請不要忘記林肯的話,試着用一滴蜜去贏得他的心,你能引導他走上你所期望的大道。
激勵與約束如同一個磁鐵的南極和北極。作為領導對激勵和約束應當給予足夠的重視,對激勵與約束的駕馭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或標志着領導的水平和藝術。最有效的約束能使被批評者為自己的某個缺失深感自責,並且毫不怨恨地重新按照領導的期望行事。這並不是什麽更高明的批評,衹是通過愛心予以激勵,而這恰恰能帶來最有效的約束。
有一個孩子,由於和同學打架出於一時的氣憤,對他的同學說:“我恨你!”他太生氣了,於是邊喊邊跑,一直到山腳下,並對着山𠔌繼續喊道:“我恨你,我恨你,我恨你!”突然他聽到了山𠔌回音“我恨你,我恨你,我恨你!”於是這個小孩害怕極了,扭頭便往回跑,回到傢裏,他對母親說:“山𠔌裏有個小孩說他恨我,我很害怕!”他的母親又把他帶回到山腳下,並要他喊:“我愛你,我愛你。”這位孩子照做了,而這次他卻發現:有一個可愛的小孩在山𠔌裏說:“我愛你,我愛你。”
這就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事情往往就是這樣,你越嚴厲,對方便越敵對;而當你走嚮嚴厲的反面時卻發現對方原來是如此善解人意。林肯曾經說過:“一滴蜜要比一加侖的膽汁能捕到更多的蒼蠅。”
有位叫保羅的人開了一傢餐具製造廠,他為人和藹,批評人的手段也很高明。一次,有位車間領導大衛喝醉了酒來上班,吐得到處都是。有人將他扶到外面的墻腳上讓他醒酒,這時保羅正好從此處經過,便把他扶進自己的汽車送他回傢,到傢後他太太嚇壞了。保羅再三嚮她保證什麽事也沒有。可是她說:“你不知道,保羅先生根本不許下屬在工作時喝醉酒,大衛要失業了,這可怎麽辦?”保羅當時告訴她,大衛不會失業,他本人就是那位保羅先生。聽了保羅的話,她差點昏倒。保羅告訴她,讓她盡全力勸導大衛,同時也希望她在傢裏照顧好大衛,以便他在第二天早上能夠照常上班。大衛第二天果真上班了,他酗酒的壞習慣也從此改過來了。不僅如此,在隨後的一次勞資談判中大衛站在保羅的一邊,給了他有力的支持,他並且勸說工人們,像往常一樣和氣地簽訂了合同。
上面的例子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你把自己最好的給予別人,就會從別人那裏獲得最好的,相反,你愈吝嗇就愈一無所有。遺憾的是,這個道理被不少領導所遺忘。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地震出版社 |
|
|
第1節:第一章:把話說得滴水不漏(1) | 第2節:第一章:把話說得滴水不漏(2) | 第3節:第一章:把話說得滴水不漏(3) | 第4節:第一章:把話說得滴水不漏(4) | 第5節:第一章:把話說得滴水不漏(5) | 第6節:第一章:把話說得滴水不漏(6) | 第7節:第一章:把話說得滴水不漏(7) | 第8節:第一章:把話說得滴水不漏(8) | 第9節:第一章:把話說得滴水不漏(9) | 第10節:第二章 摸透人生處世的學問(1) | 第11節:第二章 摸透人生處世的學問(2) | 第12節:第二章 摸透人生處世的學問(3) | 第13節:第二章 摸透人生處世的學問(4) | 第14節:第二章 摸透人生處世的學問(5) | 第15節:第二章 摸透人生處世的學問(6) | 第16節:第二章 摸透人生處世的學問(7) | 第17節:第二章 摸透人生處世的學問(8) | 第18節:第二章 摸透人生處世的學問(9) | 第19節:第二章 摸透人生處世的學問(10) | 第20節:第二章 摸透人生處世的學問(11) | 第21節:第二章 摸透人生處世的學問(12) | 第22節:第二章 摸透人生處世的學問(13) | 第23節:第二章 摸透人生處世的學問(14) | 第24節:第二章 摸透人生處世的學問(15)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