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典 匯評證道西遊記   》 第六十四回荊束嶺悟能努力木仙庵三藏談詩      吳承恩 Wu Chengen

  【李本總評:昔人在荊棘中談詩,今日談詩中有荊棘矣。可為發嘆。】
  【澹漪子曰:前者火焰山、碧波潭之役,勞師動衆,波波劫劫,可謂極忙極鬧矣。而此處忽接以荊棘嶺、木仙庵之煙霞竹石,木客花妖,說有談空,吟風弄月,殆與廿六回之三島求方同一機抒,此真文章傢鬧中取靜、忙裏偷閑法也。不然,有峰而無壑,有灘而無潭,豈復成山水乎?
  世途之荊棘甚矣!西方之荊棘,止八百裏;而東土之荊棘,且極天際地,不知其幾萬億山甸也。《南華》雲:“迷陽迷陽,無傷吾行。吾行卻麯,無傷吾足。”每讀至此,令人掩捲三嘆。請改篇中二語雲:“為人誰不遭荊棘,那見西方荊棘稀。”
  或問道人:“君以碧波潭之役,處老竜為已甚,然老竜猶有竊寶之罪也。若木仙庵之四操,風雅唱酬,何等趣韻。況一宵遊戲,便已送三藏出荊棘中,不惟無罪,而且有功。奈何因杏仙微瑕,遂概以斧斤從事?不彌覺已甚乎?”道人笑日:“此無足怪,乃作歪詩之報耳。”或曰:“歪詩罪豈至死?”日:“君不見世之唾歪詩者,動輒雲‘該死該死’乎?”】
  話表祭賽國王謝了唐三藏師徒獲寶擒怪之恩,所贈金玉,分毫不受,卻命當駕官照依四位常穿的衣服,各做兩套,鞋襪各做兩雙,縧環各做兩條,外備幹糧烘炒,倒換了通關文牒,大排鑾駕,並文武多官,滿城百姓,伏竜寺僧人,大吹大打,送四衆出城。約有二十裏,先辭了國王。衆人又送二十裏辭回。伏竜寺僧人送有五六十裏不回,有的要同上西天,有的要修行伏侍。行者見都不肯回去,遂弄個手段,把毫毛拔了三四十根,吹口仙氣,叫:“變!”都變作斑斕猛虎,攔住前路,哮吼踴躍。衆僧方懼,不敢前進,【證道本夾批: 伏竜寺僧人不能伏虎,奈何!】大聖纔引師父策馬而去。少時間,去得遠了,衆僧人放聲大哭,都喊:“有恩有義的老爺!我等無緣,不肯度我們也!”
  且不說衆僧啼哭,卻說師徒四衆,走上大路,卻纔收回毫毛,一直西去。正是時序易遷,又早鼕殘春至,【證道本夾批: 春。】不暖不寒,正好逍遙行路。忽見一條長嶺,嶺頂上是路。三藏勒馬觀看,那嶺上荊棘丫叉,薜蘿牽繞,雖是有道路的痕跡,左右卻都是荊刺棘針。唐僧叫:“徒弟,這路怎生走得?”行者道:“怎麽走不得?”又道:“徒弟啊,路痕在下,荊棘在上,衹除是蛇蟲伏地而遊,方可去了。若你們走,腰也難伸,教我如何乘馬?”八戒道:“不打緊,等我使出鈀柴手來,把釘鈀分開荊棘,莫說乘馬,就擡轎也包你過去。”三藏道:“你雖有力,長遠難熬,卻不知有多少遠近,怎生費得這許多精神!”行者道:“不須商量,等我去看看。”將身一縱,跳在半空看時,一望無際。真個是——
  匝地遠天,凝煙帶雨。夾道柔茵亂,漫山翠蓋張。密密搓搓初發葉,攀攀扯扯正芬芳。遙望不知何所盡,近觀一似緑雲茫。蒙蒙茸茸,鬱鬱蒼蒼。風聲飄索索,日影映煌煌。那中間有鬆有柏還有竹,多梅多柳更多桑。薜蘿纏古樹,藤葛繞垂楊。盤團似架,聯絡如床。有處花開真布錦,無端卉發遠生香。為人誰不遭荊棘,【李本旁批: 着眼。】那見西方荊棘長!
  行者看罷多時,將雲頭按下道:“師父,這去處遠哩!”三藏問:“有多少遠?”行者道:“一望無際,似有千裏之遙。”三藏大驚道:“怎生是好?”沙僧笑道:“師父莫愁,我們也學燒荒的,放上一把火,燒絶了荊棘過去。”八戒道:“莫亂談!燒荒的須在十來月,草衰木枯,方好引火。如今正是蕃盛之時,怎麽燒得!”行者道:“就是燒得,也怕人子。”三藏道:“這般怎生得度?”八戒笑道:“要得度,還依我。”好呆子,捻個訣,念個咒語,把腰躬一躬,叫:“長!”就長了有二十丈高下的身軀,把釘鈀幌一幌,教“變!”就變了有三十丈長短的鈀柄,拽開步,雙手使鈀,將荊棘左右摟開:“請師父跟我來也!”三藏見了甚喜,即策馬緊隨。後面沙僧挑着行李,行者也使鐵棒撥開。這一日未曾住手,行有百十裏,將次天晚,見有一塊空闊之處,當路上有一通石碣,上有三個大字,乃“荊棘嶺”;下有兩行十四個小字,乃
  “荊棘蓬攀八百裏,古來有路少人行”。【證道本夾批: 不曰蓬茅,而曰蓬攀,似《水經註》中字法。】
  八戒見了笑道:“等我老豬與他添上兩句:
  自今八戒能開破,【李本旁批: 破戒如何開得路?】直透西方路盡平!”【證道本夾批: 大哉戒力!能開荊棘如此,方不愧悟能之名。】
  三藏欣然下馬道:“徒弟啊,纍了你也!我們就在此住過了今宵,待明日天光再走。”八戒道:“師父莫住,趁此天色晴明,我等有興,連夜摟開路走他娘!”那長老衹得相從。
  八戒上前努力,師徒們人不住手,馬不停蹄,又行了一日一夜,卻又天色晚矣。那前面蓬蓬結結,又聞得風敲竹韻,颯颯鬆聲。卻好又有一段空地,中間乃是一座古廟,廟門之外,有鬆柏凝青,桃梅鬥麗。三藏下馬,與三個徒弟同看,衹見——
  岩前古廟枕寒流,落目荒煙鎖廢丘。白鶴叢中深歲月,緑蕪臺下自春秋。
  竹搖青珮疑聞語,鳥弄餘音似訴愁。雞犬不通人跡少,閑花野蔓繞墻頭。
  行者看了道:“此地少吉多兇,不宜久坐。”沙僧道:“師兄差疑了,似這杳無人煙之處,又無個怪獸妖禽,怕他怎的?”說不了,忽見一陣陰風,廟門後,轉出一個老者,頭戴角巾,身穿淡服,手持拐杖,足踏芒鞋,後跟着一個青臉獠牙、紅須赤身鬼使,頭頂着一盤面餅,跪下道:“大聖,小神乃荊棘嶺土地,知大聖到此,無以接待,特備蒸餅一盤,奉上老師父,各請一餐。此地八百裏,更無人傢,聊吃些兒充饑。”八戒歡喜,上前舒手,就欲取餅。不知行者端詳已久,喝一聲:“且住,這廝不是好人!休得無禮!你是什麽土地,來誑老孫!看棍!”那老者見他打來,將身一轉,化作一陣陰風,呼的一聲,把個長老攝將起去,飄飄蕩蕩,不知攝去何所。慌得那大聖沒跟尋處,八戒、沙僧俱相顧失色,白馬亦衹自驚吟。三兄弟連馬四口,恍恍忽忽,遠望高張,並無一毫下落,前後找尋不題。
  卻說那老者同鬼使,把長老擡到一座煙霞石屋之前,輕輕放下,與他攜手相攙道:“聖僧休怕,我等不是歹人,乃荊棘嶺十八公是也。因風清月霽之宵,特請你來會友談詩,消遣情懷故耳。”那長老卻纔定性,睜眼仔細觀看,真個是——
  漠漠煙雲去所,清清仙境人傢。正好潔身修煉,堪宜種竹栽花。
  每見翠岩來鶴,時聞青沼鳴蛙。更賽天台丹竈,仍期華嶽明霞。
  說甚耕雲釣月,此間隱逸堪誇。坐久幽懷如海,朦朧月上窗紗。
  三藏正自點看,漸覺月明星朗,衹聽得人語相談,都道:“十八公請得聖僧來也。”長老擡頭觀看,乃是三個老者:前一個霜姿丰采,第二個緑鬢婆娑,第三個虛心黛色。各各面貌、衣服俱不相同,都來與三藏作禮。長老還了禮道:“弟子有何德行,敢勞列位仙翁下愛?”十八公笑道:“一嚮聞知聖僧有道,等待多時,今幸一遇。如果不吝珠玉,寬坐敘懷,足見禪機真派。”三藏躬身道:“敢問仙翁尊號?”十八公道:“霜姿者號孤直公,緑鬢者號凌空子,虛心者號拂雲叟,老拙號曰勁節。”三藏道:“四翁尊壽幾何?”孤直公道——
  我歲今經千歲古,撐天葉茂四時春。香枝鬱鬱竜蛇狀,碎影重重霜雪身。
  自幼堅剛能耐老,從今正直喜修真。烏棲鳳宿非凡輩,落落森森遠俗塵。
  凌空子笑道:
  吾年千載傲風霜,高幹靈枝力自剛。夜靜有聲如雨滴,秋晴蔭影似雲張。
  盤根已得長生訣,受命尤宜不老方。留鶴化竜非俗輩,蒼蒼爽爽近仙鄉。
  拂雲叟笑道:
  歲寒虛度有千秋,老景瀟然清更幽。不雜囂塵終冷淡,飽經霜雪自風流。
  七賢作侶同談道,六逸為朋共唱酬。戛玉敲金非瑣瑣,天然情性與仙遊。
  勁節十八公笑道:
  我亦千年約有餘,蒼然貞秀自如如。堪憐雨露生成力,藉得乾坤造化機。
  萬壑風煙惟我盛,四時灑落讓吾疏。蓋張翠影留仙客,博弈調琴講道書。
  三藏稱謝道:“四位仙翁,俱享高壽,但勁節翁又千歲餘矣。高年得道,丰采清奇,得非漢時之四皓乎?”四老道:“承過奬,承過奬!吾等非四皓,乃深山之四操也。敢問聖僧,妙齡幾何?”三藏合掌躬身答曰:【證道本夾批: 和尚詩不濟得,無為“四操”所笑。】
  四十年前出母胎,未産之時命已災。逃生落水隨波滾,幸遇金山脫本骸。
  養性看經無懈怠,誠心拜佛敢俄捱?今蒙皇上差西去,路遇仙翁下愛來。
  四老俱稱道:“聖僧自出娘胎,即從佛教,果然是從小修行,真中正有道之上僧也。我等幸接臺顔,敢求大教,望以禪法指教一二,足慰生平。”長老聞言,慨然不懼,即對衆言曰:
  禪者靜也,法者度也。靜中之度,非悟不成。悟者,洗心滌慮,脫俗離塵是也。夫人身難得,中土難生,正法難遇:【李本旁批:着眼。】全此三者,幸莫大焉。至德妙道,渺漠希夷,六根六識,遂可掃除。菩提者,不死不生,無餘無欠,空色包羅,聖凡俱遣。訪真了元始鉗錘,悟實了牟尼手段。發揮象罔,踏碎涅般。必須覺中覺了悟中悟,一點靈光全保護。放開烈焰照婆娑,法界縱橫獨顯露。至幽微,更守固,玄關口說誰人度?我本元修大覺禪,有緣有志方記悟。
  四老側耳受了,無邊喜悅,一個個稽首皈依,躬身拜謝道:“聖僧乃禪機之悟本也!”拂雲叟道:“禪雖靜,法雖度,須要性定心誠,縱為大覺真仙,終坐無生之道。我等之玄,又大不同也。”三藏雲:“道乃非常,體用合一,如何不同?”拂雲叟笑雲:
  我等生來堅實,體用比爾不同。感天地以生身,蒙雨露而滋色。笑傲風霜,消磨日月。一葉不凋,千枝節操。似這話不叩衝虛,你執持梵語。道也者,本安中國,反來求證西方。空費了草鞋,不知尋個什麽?石獅子剜了心肝,野狐涎灌徹骨髓。忘本參禪,妄求佛果,都似我荊棘嶺葛藤謎語,蘿 蓏【李本夾批:蓏音虜。】渾言。此般君子,怎生接引?這等規模,如何印授?必須要檢點見前面目,靜中自有生涯。沒底竹籃汲水,無根鐵樹生花。靈寶峰頭牢着腳,歸來雅會上竜華。【李本旁批:和盤托出。】【證道本夾批: 此一篇轉說得明夾痛快,覺三藏禪法論猶是老僧常談。】
  三藏聞言叩頭拜謝,十八公用手攙扶,孤直公將身扯起,凌空子打個哈哈道:“拂雲之言,分明漏泄。聖僧請起,不可盡信。我等趁此月明,原不為講論修持,且自吟哦逍遙,放蕩襟懷也。”拂雲叟笑指石屋道:“若要吟哦,且入小庵一茶,何如?”長老真個欠身,嚮石屋前觀看,門上有三個大字,乃“木仙庵”。遂此同入,又敘了坐次,忽見那赤身鬼使,捧一盤茯苓膏,將五盞香湯奉上。四老請唐僧先吃,三藏驚疑,不敢便吃。那四老一齊享用,三藏卻纔吃了兩塊,各飲香湯收去。三藏留心偷看,【李本旁批: 三藏偷心未淨。】衹見那裏玲瓏光彩,如月下一般——
  水自石邊流出,香從花裏飄來。滿座清虛雅緻,全無半點塵埃。
  那長老見此仙境。以為得意,情樂懷開,十分歡喜,忍不住念了一句道:
  “禪心似月迥無塵。”
  勁節老笑而即聯道:
  “詩興如天青更新。”
  孤直公道:
  “好句漫裁摶錦綉。”
  凌空子道:
  “佳文不點唾奇珍。”
  拂雲叟道:
  “六朝一洗繁華盡,四始重刪雅頌分。”
  三藏道:“弟子一時失口,鬍談幾字,誠所謂班門弄斧。適聞列仙之言,清新飄逸,真詩翁也。”勁節老道:“聖僧不必閑敘,出傢人全始全終。既有起句,何無結句?望卒成之。”三藏道:“弟子不能,煩十八公結而成篇為妙。”勁節道:“你好心腸!你起的句,如何不肯結果?慳吝珠璣,非道理也。”
  三藏衹得續後二句云:“半枕鬆風茶未熟,吟懷瀟灑滿腔春。”
  十八公道:“好個‘吟懷瀟灑滿腔春’!”孤直公道:“勁節,你深知詩味,所以衹管咀嚼,何不再起一篇?”
  十八公亦慨然不辭道:“我卻是頂針字起:
  春不榮華鼕不枯,雲來霧往衹如無。”
  凌空子道:“我亦體前頂針二句:
  無風搖拽婆娑影,有客欣憐福壽圖。”
  拂雲叟亦頂針道:
  “圖似西山堅節老,清如南國沒心夫。”【李本旁批:一夥歪詩,堪笑!堪笑!】
  孤直公亦頂針道:
  “夫因側葉稱梁棟,臺為橫柯作憲烏。”
  長老聽了,贊嘆不已道:“真是陽春白雪,浩氣衝霄!弟子不纔,敢再起兩句。”孤直公道:“聖僧乃有道之士,大養之人也。不必再相聯句,請賜教全篇,庶我等亦好勉強而和。”三藏無已,衹得笑吟一律曰:
  杖錫西來拜法王,願求妙典遠傳揚。金芝三秀詩壇瑞,寶樹千花蓮蕊香。
  百尺竿頭須進步,十方世界立行藏。修成玉象莊嚴體,極樂門前是道場。
  四老聽畢,俱極贊揚。十八公道:“老拙無能,大膽攙越,也勉和一首。”雲:
  勁節孤高笑木王,靈椿不似我名揚。山空百丈竜蛇影。泉泌千年琥珀香。
  解與乾坤生氣概,喜因風雨化行藏。衰殘自愧無仙骨,惟有苓膏結壽場。
  孤直公道:“此詩起句豪雄,聯句有力,【李本夾批:做歪詩的偏會標榜。】但結句自謙太過矣,堪羨,堪羨!老拙也和一首。”雲:
  霜姿常喜宿禽王,四絶堂前大器揚。露重珠纓蒙翠蓋,風輕石齒碎寒香。
  長廊夜靜吟聲細,古殿秋陰淡影藏。元日迎春曾獻壽,老來寄傲在山場。
  凌空子笑而言曰:“好詩,好詩!真個是月脅天心,老拙何能為和?但不可空過,也須扯談幾句。”曰:
  梁棟之材近帝王,太清宮外有聲揚。晴軒恍若來青氣,暗壁尋常度翠香。
  壯節凜然千古秀,深根結矣九泉藏。凌雲勢蓋婆娑影,不在群芳豔麗場。
  拂雲叟道:“三公之詩,高雅清淡,正是放開錦綉之囊也。我身無力,我腹無纔,得三公之教,茅塞頓開,無已,也打油幾句,幸勿哂焉。”詩曰:【證道本夾批: 四操詩雖不佳,然尚能敷演成章,不似三藏打油。】
  淇澳園中樂聖王,渭川千畝任分揚。翠筠不染湘娥淚,班籜堪傳漢史香。
  霜葉自來顔不改,煙梢從此色何藏?子猷去世知音少,亙古留名翰墨場。
  三藏道:“衆仙老之詩,真個是吐鳳噴珠,遊夏莫贊。厚愛高情,感之極矣。但夜已深沉,三個小徒,不知在何處等我。意者弟子不能久留,敢此告回尋訪,尤無窮之至愛也,望老仙指示歸路。”四老笑道:“聖僧勿慮,我等也是千載奇逢,況天光晴爽,雖夜深卻月明如晝,再寬坐坐,待天曉自當遠送過嶺,高徒一定可相會也。”
  正話間,衹見石屋之外,有兩個青衣女童,挑一對絳紗燈籠,後引着一個仙女。那仙女拈着一枝杏花,笑吟吟進門相見。那仙女怎生模樣?他生得——
  青姿妝翡翠,丹臉賽胭脂。星眼光還彩,蛾眉秀又齊。下襯一條五色梅淺紅裙子,上穿一件煙裏火比甲輕衣。弓鞋彎鳳嘴,綾襪錦綉泥。妖嬈嬌似天台女,不亞當年俏妲姬。
  四老欠身問道:“杏仙何來?”那女子對衆道了萬福道:“知有佳客在此賡酬,特來相訪,敢求一見。”十八公指着唐僧道:“佳客在此,何勞求見!”三藏躬身,不敢言語。那女子叫:“快獻茶來。”又有兩個黃衣女童,捧一個紅漆丹盤,盤內有六個細磁茶盂,盂內設幾品異果,橫擔着匙兒,提一把白鐵嵌黃銅的茶壺,壺內香茶噴鼻。斟了茶,那女子微露春蔥,捧磁盂先奉三藏,次奉四老,然後一盞,自取而陪。
  凌空子道:“杏仙為何不坐?”那女子方纔去坐。茶畢欠身問道:“仙翁今宵盛樂,佳句請教一二如何?”拂雲叟道:“我等皆鄙俚之言,惟聖僧真盛唐之作,甚可嘉羨。”【證道本夾批: 太宗貞觀之時,猶初唐也,何乃預藉盛唐耶?】那女子道:“如不吝教,乞賜一觀。”四老即以長老前詩後詩並禪法論,宣了一遍。那女子滿面春風對衆道:“妾身不纔,不當獻醜。但聆此佳句,似不可虛也,勉強將後詩奉和一律如何?”遂朗吟道:【證道本夾批: 杏仙詩,亦可三等。】
  上蓋留名漢武王,周時孔子立壇場。董仙愛我成林積,孫楚曾憐寒食香。
  雨潤紅姿嬌且嫩,煙蒸翠色顯還藏。自知過熟微酸意,落處年年伴麥場。
  四老聞詩,人人稱賀,都道:“清雅脫塵,句內包含春意。好個‘雨潤紅姿嬌且嫩’、‘雨潤紅姿嬌且嫩’!”那女子笑而悄答道:“惶恐,惶恐!適聞聖僧之章,誠然錦心綉口,如不吝珠玉,賜教一闋如何?”唐僧不敢答應。那女子漸有見愛之情,挨挨軋軋,漸近坐邊,低聲悄語呼道:“佳客莫者,趁此良宵,不耍子待要怎的?人生光景,能有幾何?”十八公道:“杏仙盡有仰高之情,聖僧豈可無俯就之意?如不見憐,是不知趣了也。”孤直公道:“聖僧乃有道有名之士,决不苟且行事。如此樣舉措,是我等取罪過了。污人名,壞人德,非遠達也。果是杏仙有意,可教拂雲叟與十八公做媒,我與凌空子保親,成此姻眷,何不美哉!”
  三藏聽言,遂變了顔色,跳起來高叫道:“汝等皆是一類邪物,這般誘我!當時衹以砥礪之言,談玄談道可也,如今怎麽以美人局來騙害貧僧!是何道理!”四老見三藏發怒,一個個咬指擔驚,再不復言。那赤身鬼使暴躁如雷道:“這和尚好不識擡舉!我這姐姐,那些兒不好?他人材俊雅,玉質嬌姿,不必說那女工針指,衹這一段詩才,也配得過你。你怎麽這等推辭!休錯過了!孤直公之言甚當,如果不可苟合,待我再與你主婚。”三藏大驚失色,憑他們怎麽鬍談亂講,衹是不從。鬼使又道:“你這和尚,我們好言好語,你不聽從,若是我們發起村野之性,還把你攝了去,教你和尚不得做,老婆不得娶,卻不枉為人一世也?”那長老心如金石,堅執不從。暗想道:“我徒弟們不知在那裏尋我哩!”說一聲,止不住眼中墮淚。那女子陪着笑,挨至身邊,翠袖中取出一個蜜合綾汗巾兒與他揩淚,道:“佳客勿得煩惱,我與你倚玉偎香,耍子去來。”長老咄的一聲吆喝,跳起身來就走,被那些人扯扯拽拽,嚷到天明。
  忽聽得那裏叫聲:“師父,師父!你在那方言語也?”原來那孫大聖與八戒沙僧,牽着馬,挑着擔,一夜不曾住腳,穿荊度棘,東尋西找,卻好半雲半霧的,過了八百裏荊棘嶺西下,聽得唐僧吆喝,卻就喊了一聲。那長老掙出門來,叫聲:“悟空,我在這裏哩,快來救我,快來救我!”那四老與鬼使,那女子與女童,幌一幌都不見了。須臾間,八戒、沙僧俱到邊前道:“師父,你怎麽得到此也?”三藏扯住行者道:“徒弟啊,多纍了你們了!昨日晚間見的那個老者,言說土地送齋一事,是你喝聲要打,他就把我擡到此方。他與我攜手相攙,走入門,又見三個老者,來此會我,俱道我做聖僧,一個個言談清雅,極善吟詩。我與他賡和相攀,覺有夜半時候,又見一個美貌女子執燈火,也來這裏會我,吟了一首詩,稱我做佳客。因見我相貌,欲求配偶,我方省悟,正不從時,又被他做媒的做媒,保親的保親,主婚的主婚,我立誓不肯,正欲掙着要走,與他嚷鬧,不期你們到了。一則天明,二來還是怕你,衹纔還扯扯拽拽,忽然就不見了。”行者道:“你既與他敘話談詩,就不曾問他個名字?”三藏道:“我曾問他之號,那老者喚做十八公,號勁節,第二個號孤直公,第三個號凌空子,第四個號拂雲叟,那女子,人稱他做杏仙。”八戒道:“此物在於何處?纔往那方去了?”三藏道:“去嚮之方,不知何所,但衹談詩之處,去此不遠。”
  他三人同師父看處,衹見一座石崖,崖上有“木仙庵”三字。三藏道:“此間正是。”行者仔細觀之,卻原來是一株大檜樹,一株老柏,一株老鬆,一株老竹,竹後有一株丹楓。再看崖那邊,還有一株老杏,二株臘梅,二株丹桂。行者笑道:“你可曾看見妖怪?”八戒道:“不曾。”行者道:“你不知,就是這幾株樹木在此成精也。”八戒道:“哥哥怎得知成精者是樹?”行者道:“十八公乃松樹,孤直公乃柏樹,凌空子乃檜樹,拂雲叟乃竹竿,赤身鬼乃楓樹,杏仙即杏樹,女童即丹桂、臘梅也。”八戒聞言,不論好歹,一頓釘鈀,三五長嘴,連拱帶築,把兩顆臘梅、丹桂、老杏、楓楊俱揮倒在地,果然那根下俱鮮血淋漓。三藏近前扯住道:“悟能,不可傷了他!他雖成了氣候,卻不曾傷我,我等找路去罷。”行者道:“師父不可惜他,恐日後成了大怪,害人不淺也。”那呆子索性一頓鈀,將鬆柏檜竹一齊皆築倒,【證道本夾批:可惜幾個詩翁,都被老呆斷送。】卻纔請師父上馬,順大路一齊西行。畢竟不知前去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悟元子曰:上回結出修真之道,必須腳踏實地,而不得着空執相矣。然或人疑為無修無證,而遂隱居深藏,清高自貴,立言著書,獨調狂歌。殊不知隱居則仍着空,著作則已着相,總非非色非空之大道。故此回直示人以隱居之不真,著作之為假也。
  篇首“祭賽國王謝了三藏師徒護寶擒怪之恩”,以見是假易除,是真難滅,假者足以敗道,真者足以成道也。“伏竜寺僧人,有的要同上西天,有的要修行伏侍。行者把毫毛拔了三四十根,變作猛虎攔住,衆僧方懼,不敢前進。大聖纔引師父策馬而去。”言世人遇一有道之士,聞風妄想,即欲成仙作佛,彼烏知這個道路之上,其中有無數惡物當道,最能傷人性命。若非有大聖人度引前去,其不為假道學所阻擋者幾希。“衆僧大哭而回”,見認假者終歸空亡;“四衆走上大路”,知得真者必有實濟。“正是時序易遷,又早鼕殘春至。”此等處,雖作書者編年紀月,而實有妙意存焉。蓋以修道者,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若不竭力功程,便是虛度年月,古人所謂“下手速修猶太遲”也。
  “正行處,忽見一條長嶺,都是荊刺棘針。”此荊棘非外邊之荊棘,乃修道者心中之荊棘,即於慮百智,機謀妙算,等等妄念邪思者即是。其曰:處處藤蘿纏古樹,重複藤葛繞叢柯。為人誰不遭荊棘,那見西方荊棘多。”此實言也,前古後今塵世之人,盡被荊棘所纏繞,而不能解脫,然其中荊棘之多處,莫過於西方。何則?他方之荊棘,人皆從荊棘中生,生於荊棘雖有荊棘,而不以荊棘為荊棘,故少;西方之荊棘,人當從荊棘中脫,欲脫荊棘而又入荊棘,是以荊棘生荊棘,故多。嗚呼!荊棘豈可有乎?一有荊棘,其刺芒鋒針,傷其手,傷其足,傷其口、鼻。眼、耳、舌、身。不特此也,且傷其心、肝、脾、肺、腎。內外俱傷,性命亦由之而無不傷。荊棘之為害最大,為禍甚深,修行者若不先將此處親眼看透,努力撥開,吾不知其所底止矣。
  “八戒笑道:‘要得度,還依我。’”既能看的清白,須當戒此荊棘。戒得此,方能度得此;能度不能度,在我能戒不能戒耳。“八戒捻决念咒,把腰躬一躬,叫:‘長’就長了有二十丈的身軀,把釘鈀變了有三十丈的鈀柄,雙手使鈀,摟開荊棘,請唐僧跟來。”念咒所以狠心,躬腰所以努力,身長二十丈,返其火之本性;鈀柄三十丈,復其木之真形。雙手使鈀,擇善而固執;摟開荊棘,執兩而用中。此等妙决,真除去荊棘之大法門,度引真僧之不二道也。
  “一塊空闊之處,石碣上寫:荊棘蓬攀八百裏,古來有路少人行。”噫!前言“為人誰不遭荊棘”,今雲“古來有路少人行”,此是何意?蓋荊棘嶺人人行之,人人不能度之。不能度,則傷生而死於荊棘,是荊棘中無活路,而衹有死路,故曰“為人誰不遭荊棘”。若能度,則脫死而生於荊棘,是荊棘中無死路,而反有生路,故曰“古來有路少人行”。“八戒添上兩句道:自今八戒能開破,直透西方路盡平。”夫荊棘嶺少人行者,皆因不知戒慎恐懼,自生荊棘纏繞,道路不平。若一旦悔悟,直下狠力,開破枝蔓,攸往攸利,王道蕩蕩,何不平之有?“三藏要住過今宵,明早再走。”此便是腳力不常,自生荊棘,而荊棘難度也。故八戒道:“師父莫住,趁此天色睛明,我等連夜摟開,走他娘。”修行之道,務必朝斯夕斯,乾乾不息,方可成功。非可自生懈怠,有阻前程,中道而廢。提綱所謂“荊棘嶺悟能努力”者,即所悟能以努力,戒其荊棘耳。
  “又行一日一夜,前面風敲竹韻,颯颯鬆聲,卻好又有一段空地,”中間一座古廟,門外有鬆柏凝青,桃梅鬥麗。”讀者細思此處,吉乎?兇乎?如雲是兇,八戒開路,西路盡平,日夜如一,已到得鬆風竹韻,中空之妙地,何雲不吉?既雲是吉,又何有後之木仙庵事務?若不將此處分辨個清白,學者不為荊棘所阻,必為木仙庵所誤,雖在空閑之地,未免終在荊棘中作活計也。前八戒所開者,乃世路之荊棘;後木仙庵談詩,乃道路之荊棘。開去世路荊棘,不除道路荊棘,烏可乎?“風敲竹韻,颯颯鬆聲。”已出世間一切荊棘,到於空發,不為荊棘所傷矣。然空地中間一座古廟,廟而曰古,則廟舊而不新,必有損壞之處;“門外鬆柏凝青”,青而曰凝,必固執而不通;“桃梅鬥麗”,麗而曰鬥,必爭勝而失實。謂之門外,非是個中,真乃門外漢耳。“三藏下馬與三徒少憩,行者道:‘此處少吉多兇,不宜久坐。”’言過此世路荊棘,前面還有道路荊棘,急須一切撥開,方得妥當。若以出得世路荊棘,為休歇之地,而安然自在,則鬧中生事,雖離此荊棘,必別有荊棘而來矣。
  “說不了,忽見一陣陰風,廟門後轉出一個老者,角巾淡服,手持拐杖,後跟着一個青臉獠牙,紅須赤身鬼使,頂着一盤面餅,跪獻充饑。”噫!仙翁已於此處,將木仙庵情節,明明寫出了也。“角巾”者,是在角勝場中出首;“淡服”者,乃於淡泊境內存身。分明是偏僻拐杖,反以為道中老人。“青臉”而面目何在?“獠牙”而利齒畢露,“紅須”而顯然口頭三昧,“赤身”而何曾被服四德。伊然地獄之鬼使,誠哉閻王之面食。“頭頂一盤”,源頭處何曾看見;“跪獻充饑”,腳跟後已是着空。裝出一番老成,到底難瞞識者。“呼的一聲,把長老攝去,飄飄蕩蕩,不知去嚮。”皆因下馬少憩,一至於此。妖何為乎?亦自造耳。
  “老者、鬼使,把長老擡到煙霞石屋之前,攜手相攙,道:‘聖僧休怕,我等不是歹人,乃荊棘嶺十八公也。因風清月霽之宵,特請你來,會友談詩,消遣情懷故耳。”’此言以詩詞章句,談禪論道。消遣而樂煙霞之志,會友而玩風月之宵。自謂石藏美玉,道高德隆,可以提攜後人,而不知實為荊棘中之老鬼也。何則?聖賢心法大道,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知之貴於行之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能行方可全知耳。四老以會友談詩為能,以孤雲空節為真,吾不知所能者何道?所抱者何真?衹知有己,不知有人,謂深山四操,固其宜也。其自操深山,必謂孤高遠俗,即能耐老;萬緣俱空,即得長生;性情冷淡,可與仙遊;節操自力,可奪造化。是皆誤認一己本質,不待修為,空空一靜,即可成真,而不知一身純陰無陽,孤陰不生,獨陽不長,焉能了得生死?故三藏答道:“於今奉命朝西去,路遇仙翁錯愛來。”即古人所謂“休施巧偽為功力,須認他傢不死方”也。
  長老對衆一篇禪機,空性之學,無甚奇特。至於拂雲所言:“必須要點檢現前面目,靜中自有生涯,沒底竹籃汲水,無根鐵樹生花。靈寶峰頭牢着腳,歸來雅會上竜華。”此金丹之要着,學者若能於此處尋出個消息,大事可以瞭瞭,非可以拂雲之言而輕之。《悟真》雲:“偃月爐中玉蕊生,朱砂鼎內水銀平。衹因火力調和後,種得黃芽漸長成。”正與拂雲之言同。凌虛謂“拂雲之言,分明漏泄”,此的言也。何以又云:原不為講論修持,且自吟詠逍遙。放蕩襟懷”乎?特以言清行濁之流,雖道言可法於當時,法語可傳於後世,究是卜居於荊棘林中,毫無干涉於自己性命也。
  “石門上有三個大字,乃‘木仙庵’。”仙而曰木,則是以木為仙矣。木果能仙乎?孟子云;“聲聞過情,君子恥之。”今四操不能腳踏實地,在自己性命上作功夫,僅以避世離俗為高,著書立言載之於木,以卜虛名,真乃固執不通,如石門難破,其與所言“檢點現前面目”之句,大相背謬。言不顧行,行不顧言,重於木載之空言,而輕於大道之實行,非木仙而何?仙而謂木,則所居之庵,亦謂木仙庵可也。
  聞之仙有五等,天仙、地仙、神仙、人仙、鬼仙。今四操上不能比天、地、神之仙、下不能比人、鬼之仙,高談闊論,自要譽望,大失仙翁“心地下功,全拋世事;教門用力,大起塵勞”之意。試觀聯章吟篇,彼此唱和,總以寫空言無補,而不關幹身心。雖是吐鳳噴珠,遊夏莫贊,其如黑夜中作事,三品大藥,不知在何處矣。
  更有一等地獄種子,敗壞聖道,毀謗仙經,藉道德之說以迷世人,取陰陽之論以殘美女;天良俱無,因果不曉,其與四操保杏仙之親,與三藏者何異?三藏道:“汝等皆是一類怪物,當時衹以風雅之言談玄談道可也,如今怎麽以美人局騙害貧僧?”可謂棒喝之至,而無如迷徒,猶有入其圈套而罔識者,其亦木仙庵之類,尤為荊棘中之荊棘。
  提綱所謂“水仙庵三藏談詩”,是言迷徒無知,而以三藏真經之道,於語言文字中求成,此其所以為木仙也。籲!此等之輩,於行有虧,於言無功;聞其聲而不見其人,如黑夜中走路;圖其名而不惜其命,是鬼窟中生涯;安得有戒行長老,“掙出門來”,不着於隱居之空,不着於著作之色;悟得真空不空,不空之空;識得山中木怪,急須發個呆性,一頓鈀築倒;離過荊棘嶺,奔往西天大路而行乎?
  詩曰:
  修行急早戒荊棘,不戒荊棘道路迷。
  饒爾談天還論地,棄真入假總庸愚。】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选集】西遊記
西遊原旨讀法、新說西遊記總批
第一回靈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第二回悟徹菩提真妙理斷魔歸本合元神
第三回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類盡除名第四回官封弼馬心何足 名註齊天意未寧
第五回亂蟠桃大聖偷丹 反天宮諸神捉怪第六回觀音赴會問原因 小聖施威降大聖
第七回八卦爐中逃大聖 五行山下定心猿第八回我佛造經傳極樂 觀音奉旨上長安
清本第九回 陳光蕊赴任逢災江流僧復仇報本明本第九回袁守誠妙算無私麯 老竜王拙計犯天條
第十回二將軍宮門鎮鬼 唐太宗地府還魂第十一回還受生唐王遵善果 度孤魂蕭瑀正空門
第十二回玄奘秉誠建大會觀音顯象化金蟬第十三回 陷虎穴金星解厄 雙叉嶺伯欽留僧
第十四回心猿歸正 六賊無蹤第十五回蛇盤山諸神暗佑 鷹愁澗意馬收繮
第十六回觀音院僧謀寶貝 黑風山怪竊袈裟第十七回 孫行者大鬧黑風山觀世音收伏熊羆怪
第十八回觀音院唐僧脫難 高老莊行者降魔第十九回雲棧洞悟空收八戒浮屠山玄奘受心經
第二十回黃風嶺唐僧有難 半山中八戒爭先第二十一回護法設莊留大聖須彌靈吉定風魔
第   [I]   II   [III]   [IV]   [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