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书评论 》 国学智慧与当下生活:百家讲坛 》
孙立群:吕不韦、李斯的人生之路(3)
张晓杰 Zhang Xiaojie
这里有一个问题,司马迁说的“大期(jī)”是什么意思?为《史记》作注的南朝人裴骃、唐朝人司马贞等人认为“大期”就是12个月。北宋人司马光写《资治通鉴》,相信此说,干脆把“大期”写成“期年”。于是,许多人认为嬴政是12个月才出生的。小孩12个月出生可信吗?从怀孕周期看,这是特例,正常怀孕期是10个月。孩子12个月出生,不符合怀孕规律,所以有人怀疑嬴政不是吕不韦的儿子。
其实,对“期”还有一个解释,就是一个时间的周期为期。期年,即一整年;期月,即一整月。司马迁说的“大期”也可以解释为怀孕的周期。20世纪20年代,商务印书馆出版胡怀琛、叶绍钧编著的《史记选》,在注释“大期”时,作者曰:“大期,即孕足十月时。”
从《史记》看,赵姬被异人带走后,没有流产再孕的记载,而是“至大期时,生子政”,足月出生,这不就是吕不韦的孩子吗?
倒退一步说,即使有人相信“大期,十二个月也”,也没有关系,古往今来,由于种种原因,怀孕期超过十个月而生育的也并非没有先例。山东的一位著名女作家就亲自发信告诉我:“我就是12个月生的,而且我家乡的许多人都知道。”她还给我讲了一个“两代名医和一个女孩的故事”——她为什么12个月才出生。
之所以有人不相信吕不韦是秦始皇的生父,还有一个原因是秦灭六国,那些仇视秦的六国分子憎恨秦始皇,于是编出吕不韦是秦始皇生父的故事,嬴政变成吕政,给人造成“六国未亡,而秦先亡”的印象,以发泄心头之恨。在没有证据之前,此说尚属推论、猜想,还不足以推翻司马迁之说。
在《史记·吕不韦列传》中,不少地方能够证明吕不韦和赵姬的关系暧昧,藕断丝连。
请看下面的记载:“秦王年少,太后时时窃私通吕不韦。”对吕不韦而言,他不忘旧情,是个多情种;对赵姬而言,她年轻守寡,耐不住寂寞,吕不韦的光顾,给她带来了生活的满足和愉悦。但是,对于嬴政,对于这个一天天长大、逐渐懂事的青年小伙子而言,所看到的这一幕,是何种感受呢?他可能内心在问:这个男人是谁?他怎么出入后宫如同进出自己的家门?他怎么和母亲的关系这么密切?我究竟是谁的孩子?谁是我的父亲?
司马迁真是制造悬念的高手,他的妙笔往往点到而已,给读者留下思考的空间,随你去发挥想象。
精明的吕不韦后来突然发现朝廷毕竟不是自己的家庭,和嬴政的关系绝不可轻易点明,当他发现“始皇帝益壮,太后淫不止”,他害怕了,“恐觉祸及己”,他要脱身止步,洗手上岸了。
读《史记》至此,会让人感到,吕不韦和赵姬的关系不是一般的外遇、婚外情,他们是真实情感的延续。自邯郸献姬后,他们的关系就一直没断!我们看到,很可能在一段时间内,吕不韦大摇大摆出入后宫,甚至连嬴政都不回避。朝政大权在握的吕不韦可能想:“嬴政,那孩子不就是自家人吗?”然而,他后来发现,自己打错算盘了,他和赵姬已不能再续旧情;他和政嬴政是君臣关系、政治关系,而不是父子关系。
如果他悬崖勒马,早早了结这种关系,也许还能相安无事,可惜,吕不韦又做了一件错事!
四,吕不韦与嫪毐
当吕不韦认识到与赵太后的关系再不结束,将影响自己的政治生命时,他当机立断,不再入后宫,毅然了结了和太后的这一段情债。吕不韦这样做是明智的抉择,以他和嬴政的关系,只要他不进后宫,大家心照不宣,共谋强秦之策,倒也相安无事。不料吕不韦这个多情种,自己抽身之后却向太后推荐了大阴人嫪毐,他想对得起太后,让嫪毐替代自己,填补赵太后身边的空缺,以满足太后的生活需要。
当吕不韦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太后时,太后非常高兴。原来,太后在邯郸时就认识嫪毐。当时吕不韦带着异人先去了秦国,因为走得仓促,赵姬和嬴政留在了赵国,在这期间两人相识,嫪毐给赵姬留下了好印象,没准儿两人还有一腿!
吕不韦由于身份特殊,能够出入后宫,而嫪毐是一个无职无权的威猛男人,后宫焉能随便进入?能进后宫者只有那些阉人。这可怎么办?把嫪毐阉了,再送进宫内,这对太后已失去意义了。还是吕不韦有主意,对太后说:“可事诈腐,则得给事中。”意思是,可以让嫪毐假装受了宫刑,就可以在供职宫中的人员中得到他。于是吕不韦罗织罪名,将嫪毐抓起来,对其处以宫刑,太后则偷偷地送给主持宫刑的官吏许多礼物,让他们假装办嫪毐——来个苦肉计,就算动了宫刑。为了做得逼真,还拔掉了他的胡须,假充宦官,这就使嫪毐得以入内宫侍奉太后。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百家讲坛 |
|
|
于丹:儒道相济——构筑人格两岸(1) | 于丹:儒道相济——构筑人格两岸(2) | 于丹:儒道相济——构筑人格两岸(3) | 于丹:儒道相济——构筑人格两岸(4) | 于丹:儒道相济——构筑人格两岸(5) | 于丹:儒道相济——构筑人格两岸(6) | 于丹:儒道相济——构筑人格两岸(7) | 于丹:儒道相济——构筑人格两岸(8) | 于丹:儒道相济——构筑人格两岸(9) | 钱逊:儒学的当代价值(1) | 钱逊:儒学的当代价值(2) | 钱逊:儒学的当代价值(3) | 钱逊:儒学的当代价值(4) | 钱逊:儒学的当代价值(5) | 钱逊:儒学的当代价值(6) | 钱逊:儒学的当代价值(7) | 钱逊:儒学的当代价值(8) | 钱逊:儒学的当代价值(9) | 钱逊:儒学的当代价值(10) | 钱逊:儒学的当代价值(11) | 姚淦铭:老子智慧与人生成功(1) | 姚淦铭:老子智慧与人生成功(2) | 姚淦铭:老子智慧与人生成功(3) | 姚淦铭:老子智慧与人生成功(4) | |
| 第 [I] II [III] [IV]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