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代 鲜卑帝国   》 第十三章 石虎兴佛(3)      Wen Tao

  后赵大力倡佛,石虎对佛图澄的敬重更甚于石勒,称他为“国之大宝”。朝会时,佛图澄升殿,常侍以下官员都要去“举舆”(抬轿子),太子们必须扶着舆翼(即轿子边)随舆而上。当司礼官大唱“大和尚到”时,全体官员起立。这些都写在石虎的诏书中,成为制度。由于佛图澄的宣传和二石的支持,佛教在后赵政权下十分兴旺,当然和当时的社会状况分不开,信奉佛教的很多,寺庙也造得很多。佛教的传入使中国传统文化第一次受到宗教的入侵,儒学士人对佛教采取了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一种是排斥,一种是吸收。当时僧侣是不服役的,为躲避沉重的徭役杂税等,许多投机取巧的人削发为僧,排佛的人抓住僧人的这条小辫子,提出平常百姓无权奉佛和为避役奉佛非法两个问题。
  王度等汉臣依据汉魏旧制,主张凡汉人一概不许到寺庙烧香礼拜;上自官员,下至役隶,也一概不许拜佛;凡国人(羯族人)已出家者一概还俗。这是汉族传统文化对外来宗教的排斥,当然要引起佛图澄等人的反攻,石虎顺从佛图澄,他既提倡经学,又不舍弃佛教,和稀泥说,我不是汉族人,做了中国的皇帝,理应兼奉中国神和外国神。凡夷(羯族以外的非汉族人)、赵(羯族人)、百姓(汉族人)愿意奉佛的人,一概允许出家做和尚。在这次斗争中佛教取得了胜利,得到空前的发展,然而斗争远没有结束,随着禅宗的兴起,到北魏时佛学终于变成中国人自己的佛学,当然在这期间有过一次惨痛的流血冲突。
  佛图澄劝石虎戒杀行善,每当石虎向佛图澄询问佛法的时候,佛图澄都答以“不杀”。佛图澄向他指出:“帝王之事佛,当在体恭心顺,显畅三宝,不为暴虐,不害无辜。至于凶遇无赖,非化所迁,有罪不得不杀,有恶不得不刑,但当杀可杀,当刑可刑耳。若暴虐恣意,杀害非罪,虽复倾财事法,无解殃祸。愿陛下省欲兴慈,广及一切,则佛教永隆,福祚方远。”石虎以杀戮著称,认为治国必须以刑杀,辅之以强大的军队,佛图澄的话教化百姓可以,对他怎么可能好使呢?
  石虎从小好杀,在他年仅十七岁的时候就表现出极度的残忍,经常鞭打和随意杀害士卒,军中都以他为祸患。石勒对石虎的凶暴无赖不满意,曾经对母亲流露过要除掉石虎的意思,母亲劝他说:“快牛为犊,多能破车,石虎还小,你稍微忍耐一下。”石虎长大,弓马娴熟,勇冠当时,性同野兽,每当屠杀一座城邑,很少有遗留下来的人。
  经过二石的南征北战,石虎称天王后,后赵国的疆界也不断扩大,鼎盛时有“十州之地”。天下太平几年,石虎便忘乎所以,把都城从襄国迁到邺城,大造宫室,昼夜荒淫,穷奢极侈。石虎营建新都不忘旧都,襄国照旧大兴土木,建造太武殿。殿基高2丈8尺,东西75步,南北65步,全殿饰以漆瓦、金铛、银楹、金柱、珠帘、玉璧,极尽华丽之能是。营建长安、洛阳的宫殿,两地服役的人有40多万。为修建各地的宫室,许多人被活活累死、饿死。修建这么多宫殿有什么用?石虎又没有分身术,不过,还真不能说毫无用处,最起码可以雄远国,不仅可以雄也可以败。
  出使后赵的蜀成国大臣李闳、王嘏总结石虎国策时对汉主李寿说,“邺中繁庶,宫殿壮丽,赵王以刑杀陛下,故能控制境内。”他们怂恿李寿学石虎当然是屁话,对后赵政策的认识却很清楚。不过,自从李寿学习石虎的做法后,成汉几乎和后赵同时灭亡。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鲜卑帝国 序言(1)鲜卑帝国 序言(2)鲜卑帝国 序言(3)第一章 大鲜卑山(1)
第一章 大鲜卑山(2)第一章 大鲜卑山(3)第一章 大鲜卑山(4)第一章 大鲜卑山(5)
第二章 天女相思(1)第二章 天女相思(2)第二章 天女相思(3)第二章 天女相思(4)
第二章 天女相思(5)第三章 贾后乱政(1)第三章 贾后乱政(2)第三章 贾后乱政(3)
第三章 贾后乱政(4)第三章 贾后乱政(5)第三章 贾后乱政(6)第三章 贾后乱政(7)
第四章 八王之乱(1)第四章 八王之乱(2)第四章 八王之乱(3)第四章 八王之乱(4)
No.   [I]   II   [III]   [IV]   [V]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