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家类 》 莊周的歡樂生活禪:人間莊子 》
第67節:取捨有道,內心安詳(1)
吳建雄 Wu Jianxiong
倘若接受政權會妨礙自己的生命,堅决不要,這是"一不要"。當初堯要把天下交給許由治理,許由不答應;堯又找到子州支父,子州支父搖頭道:"您讓我做天子,倒是可以,等我有空再說吧。現在我患了很頑固的重病,我正準備要好好治治病呢,沒有空替你治理天下。"類似情況在舜身上也發生過。
從物質上分析,沒有比天下大權更為重要的東西了,但從子州支父的角度出發卻並非如此,他的當務之急是治病,如果連命都沒了,掌管天下大權又有什麽用呢?所以他選擇放棄。
再後來,舜想把天下交給善捲治理,善捲聽後,慢悠悠地說道:"你不知道嗎?每當我閉上雙眼,身邊的一切都安靜下來了。我感覺自己站在混沌的天地宇宙之間,鼕天穿着皮毛,夏天穿着細布,春天耕種土地,秋天收割莊稼。慢慢地,天邊的太陽出來了,我就去勞動了;慢慢地,太陽下山了,我就回傢休息了。我逍遙自在地住在小木房裏,我站在田地之間擡頭看星空,頭頂一片燦爛,我的心情可謂悠然自得。而現在,我睜開眼就看到憂心忡忡的你,我有什麽興趣要去治理天下啊!實在可悲啊,你根本不瞭解我。對你這樣的人,我最反感了!"後來善捲鑽進了深山老林,沒人知道他的下落。
舜又想把天下交給另一個朋友石戶之農,結果石戶之農看着風塵僕僕的舜,推辭道:"大王為天下百姓辦事,可謂盡心盡力,真是個勤苦勞累的人!但您這樣勞碌還是白忙、瞎忙。"說完,背的背,扛的扛,帶着妻子兒女逃到海上的荒島去了,再沒有回來過。
舜的屢次讓賢,無非是想找個能管理國傢的人--用他的話來說,衹有忘卻天下而無所作為的人,方可以擔當統治天下的重任。但舜萬萬沒想到,他的行為對那些皈依自然的隱士來說是一種驚擾,一旦他們接受了王位就像鳥被關到了籠子裏。天地原來很大,心很寬,現在卻被縮小了天地--你的內心被人禁錮住,你願意嗎?很多時候,我們對人生已經有了很好的計劃安排,衹要按部就班就能好好生活、享受,但我們往往還會因為許多瑣事煩惱,貪念會擾亂我們的神經,改變既有的計劃安排。所以,我們應當切記:對那些接受後會勞神傷體的事物,堅决不要。
因小失大的,堅决不要,這是"二不要"。韓國和魏國是鄰居,常常為接壤之地爭個你死我活。華子趕去拜見韓國的國君昭僖侯,發現他滿臉憔悴。華子於是說:"造孽啊,造孽!又有什麽好爭的呢?來來來,聽我的,大王您召集所有人,當着大傢的面白紙黑字簽個誓約,上寫'如果左手得到就砍掉右手,如果右手得到就砍掉左手,然而得到這東西的人就能得到天下',大王您還願意去奪取它嗎?"昭僖侯想了想,說:"如果要被砍手的話,我是絶對不會去奪取的。"華子說:"那很好,聽到大王這麽說,我非常欣慰。這樣看來,兩衹手要比天下更重要,而人的整個身體又比兩衹手更為重要。韓國與整個天下比起來,實在渺小,微不足道;如今,韓魏兩國所爭奪的土地比起整個韓國來更是微不足道了。您又為何勞心傷神地去爭奪那彈丸之地呢?"昭僖侯聽完仔細想了想,不禁贊嘆:"好啊!勸我的人有很多,卻從沒聽到過如此高明精闢的見解。"
依我看,華子真可謂是懂得誰輕誰重的明眼人。兩國接壤的那點土地,與整個天下比起來少之又少,微乎其微。而國土的寬大還是弱小,對於民心而言又是微乎其微的。一個地大物博的國傢裏內亂不斷;一個相對較小的國傢裏人人安居樂業,一般人會選擇哪個呢?人民的利益纔是國傢的根本。因為一點點土地就失去民心,還讓自己日日不安,真是因小失大啊! 不是真正的朋友、不瞭解自己的人,他們給予的,千萬不能要,這是"三不要"。列子的日子過得相當拮据,給人的印象總是面黃肌瘦,時常流露着饑色。有個人實在看不下去了,就把這情況告訴了鄭國的上卿子陽:"列禦寇列子先生可是一位有道的人,現在人傢居住在你所管理的國傢卻是如此貧睏不堪,難道是因為你不喜歡賢達的人才嗎?"子陽聽後臉有愧色,立即派人給列子送去糧食。列子看到使者風風火火送來大盒小盒的禮品,再三辭謝,不肯接受。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江蘇文藝出版社 |
|
|
第1節:無挂無礙,自在而精彩(1) | 第2節:無挂無礙,自在而精彩(2) | 第3節:無挂無礙,自在而精彩(3) | 第4節:蝶舞翩躚幻亦真(1) | 第5節:蝶舞翩躚幻亦真(2) | 第6節:安時處順不為哀樂所睏(1) | 第7節:安時處順不為哀樂所睏(2) | 第8節:行器物之用必遭損殺(1) | 第9節:行器物之用必遭損殺(2) | 第10節:行器物之用必遭損殺(3) | 第11節:平常心是大智慧(1) | 第12節:平常心是大智慧(2) | 第13節:平常心是大智慧(3) | 第14節:精神充盈即可坐忘名利生死(1) | 第15節:精神充盈即可坐忘名利生死(2) | 第16節:精神充盈即可坐忘名利生死(3) | 第17節:不強加於人便是善待自己(1) | 第18節:不強加於人便是善待自己(2) | 第19節:不強加於人便是善待自己(3) | 第20節:不強加於人便是善待自己(4) | 第21節:修剪矯作易傷身害命 | 第22節:管教而不能施暴(1) | 第23節:管教而不能施暴(2) | 第24節:智慧在紂即為虐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