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集 浮光掠影看平生   》 第67节:创造性的新诗子弟书(2)      启功 Qi Gong

  三形式和题材
  子弟书的形式,基本上以七言诗句为基调。每句中常常衬垫一些字数不等的短句,比起元人散曲,在手法灵活上有相同之处,而子弟书却没有曲牌的限制。元散曲句式灵活而不离开它的曲牌,子弟书句式灵活而不离开七言句的基调。
  它不分章节,起首处先用八句七言律诗,有"引子"的性质,很像"快书"前八句的"诗篇",但没有"诗篇"的名称。以后接写下去,每四句或八句在语气上作一小收束,百句左右为一回,是一次大收束。每回也没有回目小标题,只标"第几回"就完了。一本书自一回至几回,也没有一定的限制,回与回之间情节可分可联,非常方便。
  它的内容,大抵取材于著名小说的为多,也有历史故事,民间传说。佳人才子、儿女情长的固然占绝大数量,而慷慨动人的英雄故事也并不少。以讽刺世态炎凉为题材的也有一些,且有"入木三分"的佳作。至于黄色淫秽的,也曾秘密地授受流传,但收藏家不便登于目录,本不值得一提。这是市民文学的通病,亦不足怪。知此,也可有助于了解子弟书的文学属性。有一特点值得注意:子弟书中绝对没有"如油入面"的混合物,黄色作品,都独自为书。明清小说中《金瓶梅》不待言,即《红楼梦》中也不免混入泥沙,子弟书却是"弊绝风清",这大约与登场演唱有关吧。
  四唱法
  艺术不能逃乎时代,文词接受"目染",曲调接受"耳濡"。"小口大鼓"后称"京韵大鼓",早期的民间腔调,到了刘宝全一变。他融入了皮黄的韵味,以及一些戏剧中的"发头卖相",于是成了一派。到了现代,有些演员不知有意或无意地吸收了花腔女高音的唱法,又是一变了。我在十岁以前,所见"杂耍"场面上已经没有子弟书的位置了,只有家里常来的两位老盲艺人能唱。这种盲艺人,称为"门先儿",即是做门客的先生。当时对盲人统称"先生",说快了成为"先儿"。这些门先儿常在书房、客厅中陪着宾主坐着,有时参加谈天,有时自弹自唱。他们多能喝酒,会说笑话,会哄着小孩用骨牌"顶牛儿",可以说是一些"盲清客"。每当他们拿起乐器来唱,我听到如果是唱子弟书,立即跑开玩去,可见这种唱法的沉闷程度。在我幼年时,北京能唱子弟书的老艺人,只剩了两位,现在这种曲调在北京绝响已经六十余年了,又没有谱子传下来,只能凭我的记忆回味它的大概。
  可以说,当时有几个曲调品种接近子弟书;也可以说,它们是属于这一大类的。如"硬书"、"赞儿"等。石玉昆唱硬书出名,自成一派,于是硬书又分出"石玉昆"一调。这都和子弟书是"一家眷属",也即是唱腔基调属于同类。多举几个相近的线索,可以帮助寻找一些"线头",提供一些联想,这也是极不得已的办法。
  子弟书唱起来每一字都很缓慢,即使懂得听的人,有时也找不准一个腔中的每一个字。我亲眼看见我先祖手执曲词本子在那里听唱,很像听昆曲的人拿着曲本听唱一样。我听昆曲,就拿着曲本,由于唱腔纡曲转折,时常听的腔对不上看的字。到了听硬书、赞儿等,觉字句之间,毕竟比子弟书紧凑。拖长腔、使转折的地方,并不随处都是,所以那时我还比较能够接受,这恐怕也是子弟书"广陵散绝矣"的因素之一。
  因此悟得,皮黄腔、女高音,一再地变了小口大鼓,才使得小口大鼓得以存在。又悟得子弟书在今天竟和宋词、元曲同成案头文学,同为"绝调",却又同成"绝响"的道理了。
  还有所谓"东调"、"西调",又称"东韵"、"西韵",这种区分只不过是流派风格的差异,其间并没有截然分开的鸿沟。东、西的含义,是指北京的东城、西城,极像"清音大鼓"的南板、北板一样。清音大鼓本称"清音",今称"梅花调",南城唱腔变化较多,北城唱腔较为平顺重复。何以西城南城唱腔多繁音?凭我个人猜想,当时西城砖塔胡同一带多曲班妓馆,南城有八大胡同,更不待言。产生繁音缛节,是可以理解的。若论它们的基本腔调,其实并无大异。东调较低沉而刚劲,宜唱英雄悲壮故事;西调则较缠绵而又稍为开朗,宜唱儿女情长的故事。我幼年听西调,曾说它咩咩地像羊叫,虽遭到大人的哂笑和申斥,却也反映了它给人们的直觉印象。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第1节:代序 笑对风雨人生(1)第2节:代序 笑对风雨人生(2)
第3节:代序 笑对风雨人生(3)第4节:我心目中的郑板桥(1)
第5节:我心目中的郑板桥(2)第6节:记齐白石先生轶事(1)
第7节:记齐白石先生轶事(2)第8节:记齐白石先生轶事(3)
第9节:记我的几位恩师第10节:夫子循循然善诱人(1)
第11节:夫子循循然善诱人(2)第12节:夫子循循然善诱人(3)
第13节:夫子循循然善诱人(4)第14节:夫子循循然善诱人(5)
第15节:夫子循循然善诱人(6)第16节:夫子循循然善诱人(7)
第17节: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艺术生涯(1)第18节: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艺术生涯(2)
第19节: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艺术生涯(3)第20节: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艺术生涯(4)
第21节: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艺术生涯(5)第22节: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艺术生涯(6)
第23节: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艺术生涯(7)第24节: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艺术生涯(8)
第   [I]   II   [III]   [IV]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