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家类 》 庄周的欢乐生活禅:人间庄子 》
第67节:取舍有道,内心安详(1)
吴建雄 Wu Jianxiong
倘若接受政权会妨碍自己的生命,坚决不要,这是"一不要"。当初尧要把天下交给许由治理,许由不答应;尧又找到子州支父,子州支父摇头道:"您让我做天子,倒是可以,等我有空再说吧。现在我患了很顽固的重病,我正准备要好好治治病呢,没有空替你治理天下。"类似情况在舜身上也发生过。
从物质上分析,没有比天下大权更为重要的东西了,但从子州支父的角度出发却并非如此,他的当务之急是治病,如果连命都没了,掌管天下大权又有什么用呢?所以他选择放弃。
再后来,舜想把天下交给善卷治理,善卷听后,慢悠悠地说道:"你不知道吗?每当我闭上双眼,身边的一切都安静下来了。我感觉自己站在混沌的天地宇宙之间,冬天穿着皮毛,夏天穿着细布,春天耕种土地,秋天收割庄稼。慢慢地,天边的太阳出来了,我就去劳动了;慢慢地,太阳下山了,我就回家休息了。我逍遥自在地住在小木房里,我站在田地之间抬头看星空,头顶一片灿烂,我的心情可谓悠然自得。而现在,我睁开眼就看到忧心忡忡的你,我有什么兴趣要去治理天下啊!实在可悲啊,你根本不了解我。对你这样的人,我最反感了!"后来善卷钻进了深山老林,没人知道他的下落。
舜又想把天下交给另一个朋友石户之农,结果石户之农看着风尘仆仆的舜,推辞道:"大王为天下百姓办事,可谓尽心尽力,真是个勤苦劳累的人!但您这样劳碌还是白忙、瞎忙。"说完,背的背,扛的扛,带着妻子儿女逃到海上的荒岛去了,再没有回来过。
舜的屡次让贤,无非是想找个能管理国家的人--用他的话来说,只有忘却天下而无所作为的人,方可以担当统治天下的重任。但舜万万没想到,他的行为对那些皈依自然的隐士来说是一种惊扰,一旦他们接受了王位就像鸟被关到了笼子里。天地原来很大,心很宽,现在却被缩小了天地--你的内心被人禁锢住,你愿意吗?很多时候,我们对人生已经有了很好的计划安排,只要按部就班就能好好生活、享受,但我们往往还会因为许多琐事烦恼,贪念会扰乱我们的神经,改变既有的计划安排。所以,我们应当切记:对那些接受后会劳神伤体的事物,坚决不要。
因小失大的,坚决不要,这是"二不要"。韩国和魏国是邻居,常常为接壤之地争个你死我活。华子赶去拜见韩国的国君昭僖侯,发现他满脸憔悴。华子于是说:"造孽啊,造孽!又有什么好争的呢?来来来,听我的,大王您召集所有人,当着大家的面白纸黑字签个誓约,上写'如果左手得到就砍掉右手,如果右手得到就砍掉左手,然而得到这东西的人就能得到天下',大王您还愿意去夺取它吗?"昭僖侯想了想,说:"如果要被砍手的话,我是绝对不会去夺取的。"华子说:"那很好,听到大王这么说,我非常欣慰。这样看来,两只手要比天下更重要,而人的整个身体又比两只手更为重要。韩国与整个天下比起来,实在渺小,微不足道;如今,韩魏两国所争夺的土地比起整个韩国来更是微不足道了。您又为何劳心伤神地去争夺那弹丸之地呢?"昭僖侯听完仔细想了想,不禁赞叹:"好啊!劝我的人有很多,却从没听到过如此高明精辟的见解。"
依我看,华子真可谓是懂得谁轻谁重的明眼人。两国接壤的那点土地,与整个天下比起来少之又少,微乎其微。而国土的宽大还是弱小,对于民心而言又是微乎其微的。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里内乱不断;一个相对较小的国家里人人安居乐业,一般人会选择哪个呢?人民的利益才是国家的根本。因为一点点土地就失去民心,还让自己日日不安,真是因小失大啊! 不是真正的朋友、不了解自己的人,他们给予的,千万不能要,这是"三不要"。列子的日子过得相当拮据,给人的印象总是面黄肌瘦,时常流露着饥色。有个人实在看不下去了,就把这情况告诉了郑国的上卿子阳:"列御寇列子先生可是一位有道的人,现在人家居住在你所管理的国家却是如此贫困不堪,难道是因为你不喜欢贤达的人才吗?"子阳听后脸有愧色,立即派人给列子送去粮食。列子看到使者风风火火送来大盒小盒的礼品,再三辞谢,不肯接受。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资料来源】江苏文艺出版社 |
|
|
第1节:无挂无碍,自在而精彩(1) | 第2节:无挂无碍,自在而精彩(2) | 第3节:无挂无碍,自在而精彩(3) | 第4节:蝶舞翩跹幻亦真(1) | 第5节:蝶舞翩跹幻亦真(2) | 第6节:安时处顺不为哀乐所困(1) | 第7节:安时处顺不为哀乐所困(2) | 第8节:行器物之用必遭损杀(1) | 第9节:行器物之用必遭损杀(2) | 第10节:行器物之用必遭损杀(3) | 第11节:平常心是大智慧(1) | 第12节:平常心是大智慧(2) | 第13节:平常心是大智慧(3) | 第14节:精神充盈即可坐忘名利生死(1) | 第15节:精神充盈即可坐忘名利生死(2) | 第16节:精神充盈即可坐忘名利生死(3) | 第17节:不强加于人便是善待自己(1) | 第18节:不强加于人便是善待自己(2) | 第19节:不强加于人便是善待自己(3) | 第20节:不强加于人便是善待自己(4) | 第21节:修剪矫作易伤身害命 | 第22节:管教而不能施暴(1) | 第23节:管教而不能施暴(2) | 第24节:智慧在纣即为虐 | |
| 第 [I] II [III] [IV]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