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突多刺蚁,属膜翅目,蚁科。在中国的广大土地上,自然分布在广东、广西、贵州、浙江、福建、江西等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在国外主要分布于缅甸。
鼎突多刺蚁属于全变态昆虫,一生中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成虫也有多型存在,分为雌蚁(蚁后)、雄蚁(蚁王)和工蚁三种个体,一些蚁类还有兵蚁。鼎突多刺蚁初产的卵为粉红色,椭圆形,随着时间推移,卵体渐渐变长,颜色也变成乳白色,经常表现为数十粒蚁卵聚集成疏松的球状体。蚂蚁生活的适宜温度:20℃~35℃;极佳温度:25℃~32℃;通常蚂蚁在零下3℃时,7天里会全部死亡;零下1℃时,9天全部死亡;1℃时14天全部死亡;4℃时19天全部死亡;8℃时,34天90%以上死亡;10℃时经45天80%死亡;13℃开始活动;25℃时才产卵;40℃~41℃时经2天95%死亡;35℃~37℃连续60天未死亡。光照低于5勒克司时,蚂蚁开始归巢休息。从卵长到成蚁,需要30~60天。每巢有雄蚁1~9只,蚁后1~10只,一般有工蚁500~5000只,数量多到一定程度即自行分家立业。蚁后的寿命25~30个月,雄蚁26~67天,工蚁3~4个月。
鼎突多刺蚁的初孵幼虫体长1?0~1?2毫米,宽0?8毫米左右,长椭圆形,以后虫体逐渐发育成长圆锥形,体壁透明,显微条件下可以看见细长的黑色消化道。其体前端尖细,弯曲成钩状,体壁上有刚毛,老熟幼虫长7~10毫米,宽2?0~2?5毫米。与卵类同,前期幼虫常数十个聚集在一起团成疏松的球状体,以后随虫体长大而逐渐分开。
幼虫成熟了,还不是蚂蚁,我小时候不知道,小时候我以为蚂蚁蛋一孵出来就是地上跑的蚂蚁,谁知道它还那么复杂,蚂蚁蛋孵出来居然不是蚂蚁,这很成问题。幼虫成熟时,它要吐丝结茧,然后再化蛹。鼎突多刺蚁的茧棕黄色,椭圆形,长6~8毫米,其中雌蚁的茧最大,雄蚁和工蚁的茧则小一些。蚂蚁蛹为裸蛹,体长5~6毫米,宽2毫米,复眼红色,前期体乳白色,后期体逐渐变深呈黑色。
鼎突多刺蚁成虫身体黑色,有光泽,密被古铜金黄色刚毛,具体的体型要分三类。一是工蚁,其为雌性,无翅,身体粗壮,胸部相对较小,体长5?5~6?5毫米。其头短而阔,具有细的皱纹,两颊凸出,唇基中央具脊突,前缘凸出,复眼圆形,触角膝形,12节,下颚领6节,下唇须4节,胸部圆而凸起,前胸刺向前外方下弯,并胸腹节刺无钩,足则细长,胫节内方具1列短刺。柄腹的结节高,前面平截,后面凸出,左右侧角各具1根刺,随腹部体形而弯曲,两刺间中央具有钝齿3个,一前一后成鼎足状排列(鼎突多刺蚁根据这个生理特征而取的名字)。腹部第一节较第二节为长。二是雌蚁,体粗壮,胸部特别的发达,长7?5~8?5毫米。触角13节,前胸背板,并有腹节及柄腹结节各有1对刺状突起,但不如工蚁那么明显突出。初羽化时,具有2对翅膀,交尾后翅膀脱落。三是雄蚁,体较纤细,胸部发达,长6~7毫米,触角14节,前胸背板无刺状物,并胸腹节背面刺状物不明显,柄腹结节背面1对刺状物较明显,具有2对翅膀,交尾也不脱落。
鼎突多刺蚁真的好像舞蹈家,那些穿黑色裙子的欧洲舞蹈家,我刚到湖北的时候,小伙伴们传说它的屁股里面装的是酱油,这个想法非常奇特,我一直怀疑人们是如何打开它的屁股哗哗地取出那些酱油的。因此,当他们抓到蚂蚁吃它屁股里面的酱油时,我不吃,因为我以前也没有吃过酱油,以前我吃豆豉,奇巧的是,蚂蚁的屁股又蛮像豆豉。这种蚂蚁,喜欢在田野里生活,我印象中,有个贵州作家叫何士光,他的获奖小说《种包谷的老人》里面,就写了干旱的包谷地里的蚂蚁,蚂蚁把包谷叶子当做桥梁爬来爬去,最后爬到包谷地的裂缝里去了。这位贵州作家写了很多小说,我都十分喜欢,所有的细节我都忘却了,只有蚂蚁的细节我还记忆如初,很奇怪的一件事情。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