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饮食文化 》 ????與文明 》
11.???? 戰(5)
王仁湘 Wang Renxiang
韓趙魏三傢分晉後,解池為魏國所有。趙國因當時沿海????田與河套????池已經開發,也能做到食????自給。秦、燕、齊、楚都已擁有食????資源,所以能保持國力強盛。唯獨衹有韓國地無????産,政治、經濟不能擺脫它國的操縱。韓國無????,雖是地豐樂人慧巧,兵甲犀利,文化優越,原本是一切都高過了其他六國,然而卻不能免於漸次削弱,結果是最先滅亡。
有學者說,這是前代史論傢所未涉及的一條立國理論,這是社會發展規律所當依據的不易之理。離開這條理論,就無法說明韓國先亡的道理了。後來魏國失去西河,????池為秦所得,也是一蹶不振,這與韓國的結局相差不遠,其中的道理也一樣。沒有????便無以立國,????為國之命脈。
巴????與巴國
歷史上以????立國的例子,最典型的莫過於巴國。
據《後漢書·南蠻西南夷傳》所載:“巴郡南郡蠻,本有五姓:巴氏、樊氏、氏、相氏、鄭氏,皆出於武落鐘離山,其山有赤黑二穴,巴氏之子生於赤穴,四姓之子皆生黑穴,未有君長,俱事鬼神。”為重新振作起來,以形成一股強大的力量,去尋求新的生存空間,於是五姓之子相約擲劍於石穴,擲中者奉以為君長。衹有巴氏子務相一人擲中,大傢都表示嘆服。接着又讓五姓之子各乘土船在水中劃行,誰能浮船不沉,誰就是君長。結果四姓皆沉,唯有務相一船浮在水面。於是大傢共立為君,是為廩君。
巴氏子務相憑着他出類拔萃的擲劍才幹和駕船行水本領取得了部落大酋長的職務,被尊稱為廩君。在廩君的率領下,五姓巴人開始了大遷徙,他們乘着土船,從夷水(清江)行至????陽。在????水遇有一位女神,女神對廩君說:“我們這個地方廣大,有魚有????,願留你們一起住下來。”這位????神並沒有討得廩君的歡心,十餘日之後反被廩君一箭射殺。
廩君在夷城為君,四姓臣服。廩君占領了這一片魚????所出的廣大地區,又迅速擴充領地。一方面沿着烏飛水(大溪)越過渝鄂山地,插足於楚、庸等國西南面之空地,拼命與楚爭奪天然????泉涌流不絶的三峽地區腹心地帶;一方面自古夷城(今恩施)揮師南下,直指亦有天然????泉涌流不斷的鬱山地區(今彭水境內)。
廩君後來為了行????方便,又沿烏江而下至於枳(今涪陵)建立國都,所以巴人先王陵墓多葬在枳地。又以平都(今豐都)治為別都,後又遷都江州(今重慶)。及至戰國時期,巴國已囊括“東至魚復(奉節)、西至道(宜賓)、北接漢中、南極黔涪(即渝東南酉、秀、黔、彭數縣及黔東、湘西部分地區)”這一大片地域了。
在重慶涪陵小田溪,考古發掘見到等級較高的巴人墓葬,出土一些具有巴文化色彩的精美青銅器,有研究者認為這其中有的可能就屬於巴王的陵墓。以????立國的廩君巴人,基本上秉承了其先人依仗自然????泉采鹵、製????、販????的古老傳統。為達到將三峽地區食????生産與????業販運完全控製在手中的目的,自廩君始,一直崇尚武力,徵戰不休,巴國史基本上就是一部戰爭史。在一段較長的歷史時期內,廩君部巴人都是在逐????而遷,為????而戰。
????泉戰事
在長江三峽,因????泉而生發的戰事早已載入史册。峽江一帶有頗多的????泉涌出,如奉節南岸的????磧壩,雲陽西北的萬軍壩,開縣東的溫湯井,萬縣東南的長湯井,忠縣的泔溪和塗溪二井,彭水的鬱山????泉,與長寧縣的安寧????井。除鬱山????泉與大寧????泉是從山地涌出,其他七處????泉都是從河水底下涌出,在這????泉之地生活的巴人自然首先發現了它。是巴人最早設法圈隔鹹淡水,汲鹵煮????,這????鹵也成就了不一樣的巴國。
三峽地區峽幽𠔌深,土地瘠薄,但“長江繞郭多美魚”。巴人祖先就用井????將捕到的魚腌製晾幹後,運出三峽到周邊國傢換取糧食等生活必需品,因此巴國的興起,在很大程度上是憑藉了魚????之利。《山海經·大荒南經》裏說巴人之地不紡紗織布卻有衣服穿,不耕作收穫卻有糧食吃,“鸞鳥自歌,鳳鳥自舞”,一派安樂富足的景象。近年來三峽進行了大規模考古發掘,在忠縣、開縣、雲陽縣、巫溪縣和巴東縣,都發現了大量的製????工具和運????棧道,表明食????生産與貿易,給古代巴國打下了雄厚的經濟基礎。
上一頁
[返回目錄]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1.玄滋素液(1) | 1.玄滋素液(2) | 1.玄滋素液(3) | 1.玄滋素液(4) | 1.玄滋素液(5) | 1.玄滋素液(6) | 1.玄滋素液(7) | 1.玄滋素液(8) | 2.穿井取鹵(1) | 2.穿井取鹵(2) | 2.穿井取鹵(3) | 2.穿井取鹵(4) | 2.穿井取鹵(5) | 2.穿井取鹵(6) | 2.穿井取鹵(7) | 2.穿井取鹵(8) | 2.穿井取鹵(9) | 3.煮海熬波(1) | 3.煮海熬波(2) | 3.煮海熬波(3) | 4.陽光産品(1) | 4.陽光産品(2) | 4.陽光産品(3) | 5.造????者:????丁(1)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