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记 我是湖南人   》 第67节:风流人物看今朝(5)      王纪卿 Wang Jiqing

  这时,红一方面军只有三万多人,在毛泽东和朱德的指挥下,集中优势兵力,先打弱敌,并在运动中各个歼灭敌人。他们先放敌人长驱直入苏区,然后相继击退第三路、第六路和第七路,第四路不战而退,第五路被歼大半。红军在十四天中行军七百里,游击运动,打了六仗,歼敌三万多人,大获全胜。毛泽东又写了一首词:
  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株齐努力,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有人泣,为营步步嗟何及!?
  一个月后,蒋介石亲自出马,坐镇南昌,调集三十万大军,向中央苏区发动第三次大“围剿”。面对十倍于己的敌军,毛泽东和朱德指挥红军仍然诱敌深入,打其虚弱,突然出击,三战三捷,歼灭了敌军三个师的大部分。当敌军主力掉头东进,寻找红军主力时,红军巧妙地穿越他们中间的间隙,返回了兴国。敌军发觉以后,又掉头西进,已经休整半个月的红军,迎头痛击疲惫的敌军。敌军退却,红军乘胜追击,连打三个胜仗。三个月间,红军共歼敌三万多人。不幸的是,黄公略在第三次反“围剿”中牺牲了。
  三次反“围剿”的胜利,使赣南和闽西两块根据地连成了一片,拥有人口三百万。全国红军总数达到十万人,红军进入比较平稳的成长时期。中央苏维埃政府成立,毛泽东任主席。
  这时候,王明和博古上山了,将中共中央总部从上海搬到了江西。毛泽东的权力开始被削弱,更严重的是,王明等人还有意地把他和朱德分开。
  不久,国民党调集二十五万大军,陈诚任总司令,向江西苏区发动第四次大“围剿”。第一仗,红军在东安吃掉敌军两个师,俘虏了两个师长和一万三千人,蒋介石的精锐第十一师也被消灭。蒋介石大怒,认为这一次败得最为耻辱。
  红军方面负责第四次反“围剿”的是周恩来。毛泽东虽然被剥夺了许多权力,没有指挥这次反“围剿”,但前方指战员仍然按照他过去传授的口诀作战。因此,他仍然充满乐观主义,写了一首词: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
  苍。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这时毛泽东已经三十五岁了,在受排挤的窘境中,能够坦然处之。与此同时,他的身体又受到疟疾侵扰。
  不久,毛泽东被解除了军队中的职务,接着被免去了人民委员会主席的职务,仅保留了象征荣誉的苏维埃政府主席一职。王明和博古不仅排挤他,而且在各种场合严厉批评他的军事思想和土地政策。他又发作了疟疾,高烧达四十一度。他孤独地躺在于都的一间山地草舍内,而博古却意味深长地说他患的是“外交病”。他在养病期间看书写文章,借以排遣心中的抑郁。那年夏天,他写了《会昌》一词: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蒋介石容不下红军,调集一百万军队,自任总司令,对中央苏区发动第五次“围剿”。他采用纳粹德国两名顾问的建议,实行碉堡政策,步步推进。红军聘请的则是共产国际的德国顾问,名叫奥托·布劳恩,汉名李德。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不懂军事,一切听命于他。他们完全否定了毛泽东的战略法则。
  战争一开始,李德就反对诱敌深入,集中兵力,主张“御敌于国门之外”,命令红军全线出击。红军屡战不胜,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这时候,福建事变爆发,这是红军打破“围剿”的有利时机。但是,李德和博古拒绝了毛泽东等人提出的正确的军事主张。
  李德的作战方法使红军蒙受了巨大损失,许多红军指战员反映“听不懂”。彭德怀痛心地说:“这种打法叫做崽卖爷田心不疼。”
  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决定开始长征。一开始,博古和李德准备抛下病中的毛泽东,周恩来坚决反对。毛泽东正在瑞金云石山中的一座古寺养病,一边潜心读书。他的目光更加超远,抓紧时间思索为政治军之道。他发扬“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湖南人精神,决定与逆境作毫不妥协的斗争。毛泽东永不言败,他认定了斗争哲学。他犹如蛰伏的潜龙,只待时日。
  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从1934年10月10日开始。
  李德与博古断然否决了毛泽东所有的合理建议,决定死撑硬打,把希望寄托在突破湘江上,让中央红军与贺龙、任弼时的红军会合。
  四十天后,庞大而笨拙的红军队伍,冲破了国民党军的三道防线,开到湖南南部的潇水边,面对着国民党的第四道防线。
  毛泽东警觉到了致命的危险:不能再往敌人设置的圈套前进,强行冲网,只怕鱼死了,网还没破。
  毛泽东太熟悉眼前的湘江,太熟悉红军面对的湘军和桂军了。他告诫红军战士:在每一次战斗中,都不要轻视对岸的湘军。
  他指着湘江上游一处朦胧的溶岩地貌对红军战士说:“那边就是蓑衣渡!当年太平军顺流而下打长沙时,一个叫江忠源的湘军将领在那里设防,只带了三百个家丁,抵挡了三天三夜,五万太平军牺牲了三千,辎重尽失,船只尽毁,最后只好绕道走道县和衡阳北伐。湘军是非常凶狠的,你们千万不要轻敌!”
  果然,红军在强渡湘江的战斗中,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毛泽东所在的中央纵队,在日暮前赶到渡口。毛泽东走在最前面,长发纷披,颊骨耸起,西边残存的一缕余霞,给他苍白憔悴的脸上涂抹了一层淡淡的红晕,使他高大的身躯更显突出。他的脚步悠闲而自信。他的身后,是躺在担架上的王稼祥和拄杖而行的洛甫。
  毛泽东很随意地问道:“恩来,整个情况如何呀?”
  周恩来神情黯然地说:“非常严重,红军两个军团打得很苦,伤亡很大,恐怕支撑不了多久,我们的队伍行动太缓慢!”
  毛泽东沉默良久,然后依旧很随和地说:“这样不行,我们早应该丢开那些坛坛罐罐,轻装开进。怎么会忘掉一个最起码的军事常识:兵贵神速!”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书海出版社
第1节:目录第2节:湖南少年歌第3节:欢迎湖南人的精神
第4节:湖南人的尊严(1)第5节:湖南人的尊严(2)第6节:湖南人的尊严(3)
第7节:为什么可以自命不凡?(1)第8节:为什么可以自命不凡?(2)第9节:什么是血性?(1)
第10节:什么是血性?(2)第11节:什么是血性?(3)第12节:风水育人才(1)
第13节:风水育人才(2)第14节:风水育人才(3)第15节:不重名利重功名(1)
第16节:不重名利重功名(2)第17节:不重名利重功名(3)第18节:吃辣椒成为精神的象征(1)
第19节:吃辣椒成为精神的象征(2)第20节:与国际接轨的先锋(1)第21节:与国际接轨的先锋(2)
第22节:霸蛮和灵泛(1)第23节:霸蛮和灵泛(2)第24节:霸蛮和灵泛(3)
第   [I]   II   [III]   [IV]   [V]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