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童话 》 解析人格觸摸靈魂的書:童話人格 》
托爾斯泰情結一(1)
柯雲路 Ke Yunlu
我們將目光轉嚮舉世公認的文學名著《安娜·卡列尼娜》。 正像這部作品的開篇引文“伸冤在我,我必報應”那樣,托爾斯泰最初想描寫的是一個墮落的女人,不愛家庭,沒有責任感,為了情愛拋棄了丈夫和孩子,遭整個上流社會唾棄,最終因痛苦走嚮死亡。但作品問世之後,卻被千千萬萬的讀者稱之為最美麗的愛情故事,是同情女性、理解女性的偉大作品。 對於這部俄羅斯名著所包含的社會學、文學及美學意義,可以做出各種各樣的論述。今天,我們衹想指出一個不為人所註意的“托爾斯泰情結”。 我們知道,在《安娜·卡列尼娜》這部書中存在着兩個男主人公,渥倫斯基和列文,從某種意義上講,這是托爾斯泰將自己一分為二構成的:渥倫斯基代表他人性的一面;列文代表他人性的另一面。 當他分別用這兩面面對安娜和吉蒂時,這裏隱含的一層意義,是作者的愛情婚姻觀念:他把安娜當做自己真正對之有情欲的愛人,而把吉蒂當做名正言順的妻子。在面對安娜這樣的女人時,作者是一個充滿情欲、追求享受的野性男人;在面對吉蒂時,他是一個要裝模作樣地生存在社會的規矩男人。 正是用安娜和吉蒂這兩個女性與渥倫斯基、列文也即作者人格的兩面性對應,表達出了托爾斯泰完整的愛情婚姻觀。他要找一個純潔的、被社會所認可的女人做妻子。然而,真正的愛情衹能與充滿性感刺激和女性魅力的人共享。有關這個女人的名聲、名分是無關緊要的。也許這種名聲、名分上的不名正言順,恰恰刺激着他的情欲。 安娜死了,這或許是現實主義的力量,是生活本身的安排,在小說中,這個安排或許是順理成章的自然邏輯。 然而,我們仍要說,是潛意識决定着一切。當托爾斯泰安排安娜的死亡結局時,不過表明了作者在潛意識中對安娜這類女性的態度,安娜衹能死。 正是安娜的死,使渥倫斯基産生了懺悔。在這裏,與其說是渥倫斯基産生了懺悔,不如說托爾斯泰産生了懺悔。 在托爾斯泰將安娜的命運做了這樣的安排之後,作者這一懺悔的潛意識就像圖畫般展現出來。當安娜在想像中手舉蠟燭朦朧走過什麽畫面的時候,當安娜絶望地臥嚮鐵軌時,作品流露出了作者對女人的深刻懺悔情結。 這一情結在他的另一部文學名著《復活》中以更加完整的方式表現出來:《復活》中的聶赫留朵夫依然可以看做托爾斯泰的化身。 在《復活》中,依然是一個墮落的女人,依然是一個懺悔的男人。男人之所以懺悔,是因為女人的墮落與他有關,正如《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之死亡與渥倫斯基有關一樣。 正是在《安娜·卡列尼娜》與《復活》的聯繫對應中,我們看到了托爾斯泰完整的愛情觀和婚姻觀。 在《復活》中,聶赫留朵夫最終未能與瑪斯洛娃結婚,也表明了托爾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同樣的婚姻觀:作為上流社會的體面男人,他衹能娶吉蒂為妻;但作為一個有着熱烈愛欲的男人,他渴望着安娜和貪戀着瑪斯洛娃。然而,這種激情會毀了一個體面男人的身傢事業。故事最終衹能以女性的毀滅或者犧牲為結束;在接受了這個犧牲之後,男人獻出自己的懺悔。 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可以說,為自己對女性的懺悔寫作是托爾斯泰偉大的創作動力之一。這個懺悔又與他深刻、矛盾的婚姻家庭觀相聯繫,他要名正言順的妻子,卻渴望充滿情欲和刺激的情人。 這一情結其實與中國的《紅樓夢》中賈寶玉對薛寶釵、林黛玉、襲人的關係如出一轍。在《紅樓夢》的愛情演繹中,終於是寶玉和寶釵成婚,這表明了正統婚姻觀念在《紅樓夢》中的勝利。同樣,在《紅樓夢》中,讓林黛玉作為精神的愛人為他而死,讓襲人作為肉體的情欲為他犧牲。 賈寶玉對女人的憐愛其實也包含着懺悔。在某種意義上,《紅樓夢》也是曹雪芹對女性懺悔心理自然流露的文學作品。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作傢出版社 |
|
|
一 為什麽活着(1) | 一 為什麽活着(2) | 二 人格的概念(1) | 二 人格的概念(2) | 三 童年(1) | 三 童年(2) | 狼來了一 | 狼來了二 | 狼來了三(1) | 狼來了三(2) | 狼來了四 | 狼來了五 | 狼來了六 | 狼來了七 | 俄狄普斯情結一 | 俄狄普斯情結二 | 俄狄普斯情結三(1) | 俄狄普斯情結三(2) | 俄狄普斯情結三(3) | 俄狄普斯情結四(1) | 俄狄普斯情結四(2) | 俄狄普斯情結五(1) | 俄狄普斯情結五(2) | 俄狄普斯情結六(1)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