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跨出中南海-红墙内中国政要秘闻   》 第67节:日出日落天安门 2      顾保孜 Gu Baozi    杜修贤 Du Xiuxian

  毛泽东第一次登上天安门,心情无法不激动。他走到扩音器前,说:“把水银灯打开,我要看看学生们的队伍。”
  老百姓们不可能想象,这一天毛泽东是清晨才睡觉的。当成千上万的人群涌上十里长街的时候,毛泽东却正在梦乡。
  这些日子,他实在是太忙了,也实在是太累了。
  经过20多年的艰苦奋斗,马上要建立一个新的共和国,有多少工作要做,有多少事情要处理。他身为统帅,用日理万机这个词来形容他的繁忙是绝对不过分的。
  据当时的卫士回忆,毛泽东中午1点钟才起床。
  从他当时的面容看,他睡得不是特别好——毕竟是要登天安门,他的心中不可能没有波澜。
  毛泽东有个习惯,起床以后的第一项工作是浏览床头的报纸。今天,卫士不得不打断他的习惯,催他穿衣吃饭。
  他穿上了特意为他缝制的“礼服”——一套黄色的美国将校呢制服,是特级技师为他精心制作的。
  下午2点50分,毛泽东和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来到了天安门城楼下,他们要在这里排队集合,登上天安门。毛泽东自然站在了最前面,朱德、刘少奇等紧随其后。
  天安门的东西两口有两条马道,是供人们上下天安门用的。毛泽东在走上马道的时候,的确有一种“马道通天”的感觉。他面前是碧蓝的天空,是一望无际的苍穹,还有那么一两朵云彩点缀。
  第一次踏上天安门,毛泽东不免有些心情紧张,因而他的神情是严肃的。他走到天安门的正中央,立正站好,双目炯炯地看着广场上沸腾的人群。
  这时候,林伯渠秘书长宣布大会开始。
  毛泽东迈着稳健的步子走到麦克风前,环视了一下人群,平缓了一下呼吸,用湖南官话向全中国、全世界宣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这声音标志着一个历史时期的开始,也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后来人们传说,毛泽东在天安门上宣布的是:“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其实,他并没有说这句话。
  天安门广场上沸腾了。欢呼声、口号声此起彼伏。
  按照事先的商定,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要亲手升起共和国的国旗。毛泽东大步走到升旗的按钮旁,按动按钮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广场上鸣礼炮28响。
  惊天动地的礼炮声,使人们感受到:中国人民真的站起来了!
  此时此刻,领袖的心情是激动的,群众的心情也是激动的。他们浴血奋斗几十年,终于迎来了共和国的成立,还有什么比这更令人激动!
  朱德总司令下达阅兵令,代总参谋长聂荣臻率领受阅部队接受最高统帅的检阅。是军威,也或许是特定环境的作用,广场上一点儿声音都没有,只有方队整齐的脚步声。
  毛泽东看着这雄壮的队伍,举起了指挥千军万马的手臂,向这支英雄的队伍敬礼。
  阅兵到黄昏才结束。接着,群众游行在《团结就是力量》等歌声中开始了。整个广场变成一片欢乐的海洋。
  这天,广场上最动人的口号是:“毛主席万岁!”
  这个口号被喊出来,完全是人们发自内心的。人们已经无法用别的语言来表达他们对毛主席的热爱和敬仰之情了。
  曾经有人考证过,“万岁”这个词,是有点封建主义的味道,及至后来的“万寿无疆”,则更是旧时代的产物。不知为什么,人们那时偏偏选择了它。
  当一个人被千百万群众高呼万岁的时候,他的心情一定是不平静的。这天,毛泽东自始至终站在城楼上,始终举手向群众致意。面对群众的“万岁”声,他忍不住朝群众喊:“同志们万岁!”“人民万岁!”
  当青年学生组成的游行队伍通过金水桥的时候,毛主席对他们喊:“青年同志们万岁!”青年学生更加狂热地高呼:“毛主席万岁!”毛泽东走到扩音器前,说:“把水银灯打开,我要看看学生们的队伍。”
  霎时,水银灯亮了,青年学生们更加兴奋,几乎把嗓子喊哑了……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中国妇女出版社
第1节:前言第2节:序言第3节:不亢不卑的较量 1第4节:不亢不卑的较量 2
第5节:不亢不卑的较量 3第6节:不亢不卑的较量 4第7节:不亢不卑的较量 5第8节:不亢不卑的较量 6
第9节:不亢不卑的较量 7第10节:不亢不卑的较量 8第11节:不亢不卑的较量 9第12节:不亢不卑的较量 10
第13节:不亢不卑的较量 11第14节:不亢不卑的较量 12第15节:不亢不卑的较量 13第16节:同志加兄弟 1
第17节:同志加兄弟 2第18节:同志加兄弟 3第19节:同志加兄弟 4第20节:同志加兄弟 5
第21节:同志加兄弟 6第22节:同志加兄弟 7第23节:同志加兄弟 8第24节:远亲不如近邻 1
第   [I]   II   [III]   [IV]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