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窖藏冰与卖冰
大热的天,谁都想得到冰爽的设备,现在科学发达,有各种制冰办法。而在一二百年前,在常年不结冰的"炎方",包括港澳在内,炎热的时候,要想得到一点冰,那却是十分困难,也可以说是根本不可能的。而在北京,却非常方便。那里四季分明,冬冷夏热,冬天结厚厚的冰,打来藏在冰窑中,夏天正好慢慢地取出来受用,成本低廉,使用方便,真是炎暑的思物。严缁生《忆京都词》注云:
冰窖开后,儿童舁卖于市,只须数文钱,购一巨冰,置之室中,顿觉火宅生凉,余尝戏为水晶山,南中无此物也。"
妙在最后一句,这是旧时代炎暑中南方得不到的东西,而在北京,而在北京那时却是很普通。
北京的冰窖,由来久矣。最早出现于明朝万历年问,至清代颇为发达,是统治阶级享有特权的一种表现:王光绪末年出现私人冰窖后,平民百姓才有资格享用天然冰,从而排除了由炎热带来的诸多烦恼。
德胜门城楼西北隅有东西街道曰"冰窖口胡同",此即万历年间建的皇家冰窖所在地。此地位于护城河北岸关厢西侧,天然冰窖凡八座占地数百亩,窖底系石帮石底并以木打桩,上层围砌城砖,窖顶嵌盖黄琉璃瓦,窖内无■■柱呈拱形结构,坚实而美观,宽敞而洁净,近似地下宫殿,古代建构思之奇巧,至今指令人口服!按八卦方位于窖址北侧特修"窑神殿"一间,殿内所供之"窖神殿",貌似古画所绘宋末僧人济颖,衣衫蓝缕,醉眼朦胧,以其象征穷人的领袖和救星。
满清入主中原后,朝廷除沿用德胜门冰窑外,另在海淀和前门外东珠市口迤北(现仍沿旧称为冰窖厂胡同)新开两座官窖。慈禧每年盛夏逸居颐和园,则由海淀供冰。送冰的仆役系独眼龙,套冰车之役畜亦为瞎马,该恶奴仰仗"老佛爷"的淫威,驾驭冰车横冲直撞,无所顾忌,民间车辆不敢与之封抗,讥之日"瞎人、瞎马、瞎横"。前门外之冰窖,旨在冷藏名贵果品和猪羊供品,以供天坛祭祀之用。
官窖制度极严,对所招技工及壮工须经复审,合格者之姓名、住址登记于花名册,发其腰牌后方可进窖劳动。窖门前设辖客木四根,黑红军棍两根竖立于虎头告牌(上书窑则之前,触犯者轻则体罚,重则法办。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