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园林城市——江苏扬州
扬州,地处江苏中部,长江北岸,江淮平原南端。扬州的南部濒临长江,北与淮阴、盐城接壤,东和盐城、泰州毗邻,西与天长(安徽省)、南京、淮阴交界。扬州历史悠久,文化昌盛,是我国古九州之一,因“州界多水,水扬波”而得名。
扬州历史
自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挖我国最早人工运河——邗沟、筑邗城开始,迄今已有近2500年的历史。隋炀帝延伸邗沟,开凿我国最长的京杭大运河以后,扬州曾先后是我国水陆交通的枢纽,东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都会,对外贸易和国际交往的重要港埠,当时侨居扬州的日本、高丽、波斯、大食(阿拉伯)人达数千之众。唐代的李白、白居易等许多著名诗人都曾写下了数百首歌咏扬州的诗文佳作。扬州高僧鉴真六次东渡日本,写下了中外交流的辉煌篇章。宋代的欧阳修、苏轼也先后任扬州知州,留下“文章太守”风流佳话。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曾在扬州任过地方官。明清时扬州是中国中部各省食盐供应基地和南漕北运的咽喉,康熙三巡扬州、乾隆五到扬州。
旅游文化
扬州是一个有着无限魅力令人神往的地方,可谓是处处皆美景,处处皆文化。
瘦西湖:瘦西湖原名保障河,是自隋唐以来随着城址的变迁,由人工开凿的城濠和通向古运河的水道。河面逶迤曲折,时展时收,秀丽多姿,保障河改称瘦西湖,是在乾隆年间。当时有位叫汪沆的诗人,写了一首咏扬州保障河的诗:“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从此,瘦西湖这个名字就驰名于世了。“天下西湖,三十有六”,而以“瘦西湖”命名的惟扬州有之。“烟花三月下扬州”、‘园林多是宅,车马少于船”、“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珠帘十里卷春风”、“绿杨城郭是扬州”等数不清的名言佳句,流传千古,为瘦西湖增添了耀眼的浓墨重彩。
大虹桥:出扬州新北门西行数百步,就看见一座白石栏杆的圆拱形石桥,横跨在通向瘦西湖公园的湖面上,这就是著名的“虹桥”,亦称“大虹桥”。
始建于明朝末年,原是木板桥,因其围以红栏,故称“红桥”。顺治年间来扬州作推官的王士祯,曾与扬州诸名士修楔于红桥,唱和很多,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其中一首为:“红桥飞跨水当中,一字栏杆九曲红。日午画船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王士祯之后,《桃花扇》作者孔尚任,两任扬州盐运使的卢雅雨,也曾在红桥修禊。乾隆元年(1736年),将木板桥改建为石桥;15年后,又在桥上建亭,改“红桥”为“虹桥”,乾隆皇帝幸游扬州,对虹桥的景色曾作诗赞赏:“绿波春水饮长虹,锦缆徐牵碧镜中,真在横披画里过,平山迎面送春风。”当时的《梦香词》也说:“扬州好,第一是虹桥,杨柳绿齐三尺雨,樱桃红破一声萧,处处驻兰桡。”除了许许多多的诗文,还有不少画坛高手,作有《虹桥揽胜图》、《虹桥春泛图》、《虹桥待月图》等。
此外,春秋时代的运河,汉代广陵王的墓,南北朝的古刹大明寺,隋代迷宫、炀帝陵,唐城遗址,宋元时期的普哈丁墓、仙鹤寺、平山堂,以及明清时期的楼、台、亭、阁、园林等,更使古城扬州放射出夺目的光辉。扬州戏曲、评话、玉雕、漆器,以及扬派盆景、淮扬菜肴等,都独具特色,源远流长。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而今,“国家园林城市”、“双拥模范城”、“江苏省人居环境奖”等桂冠印证着扬州前进和发展的历程。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