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以海外視角探尋通嚮復興之路:中國崛起策   》 第66節:中國崛起策十八 建立強有力的現代法治國傢(6)      劉濤 Liu Tao

  20世紀90年代中國改革總體的巨大成功卻伴隨了國傢稅收汲取能力的急劇降低。新中國成立以來建立的國傢強大財政動員能力在1990年後急劇下降,當然這樣的問題在2000年後得到強有力的糾正,但是這樣的發展歷程仍然很值得我們去深思,去深思國傢經濟、社會和環境理性的可持續發展的長遠戰略。正是在這個意義上,中國著名學者王紹光關於國傢稅收汲取能力的重要建議給了我們至關重要的啓迪,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王紹光和鬍鞍鋼在1994年發表的著名文章《中國政府汲取能力的下降及其後果》一文可以說影響到國傢方向性的發展。王紹光先生還是不多的幾位研究國傢財政汲取能力的專傢之一,其衆多作品都給我極深的印象。在這裏,筆者沿着王紹光先生的思路查詢了大量的數據,來談談中國國傢財政汲取能力的重要話題。鑒於收集的數據太多,衹能選擇性地進行整理分析,以饗讀者。
  表一 國傢稅收收入占國民生産總值的比重(%)(數據來源:節選自國際貨幣
  基金組織/政府財政統計核算IMF/GFS 2002,由作者整理、翻譯成中文)
  表一顯示的是,國傢稅收收入占國民生産總值的比重。這裏的國傢包含了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兩塊,體現的是政府整體稅收汲取能力。筆者選擇了不同類型的國傢作為參照和比較對象,既有發達國傢,也就是工業化國傢的第一世界,也有第二世界的過渡經濟國傢和第三世界的發展中國傢。通過1990年到2001年12年時間的比較,我們看到發達國傢雖然由於制度設計、文化傳統的差異其稅收占國民産值的比重不盡相同,但是趨勢卻是明顯的,發達國傢普遍具有較強的稅收汲取能力。福利國傢瑞典的稅收收入甚至高達50%以上,儘管在上世紀90年代有所下降,但其稅收比重又在2000年升到五成。實行中央製的法國,其稅收在40%的水平綫上波動,聯邦德國則在三到四成的水平上波動,荷蘭的稅收也在國民生産總值的四成左右浮動,瑞士和加拿大是三成的水平,衹有資本主義的大本營美國的財政收入水平較低,但是也在國民産值的二成以上,甚至接近三成的水平。過渡經濟和發展中國傢的財政稅收水平大多在國民産值的一成到二成區間波動。前共産主義陣營的東歐國傢雖然實現了激進變革,但是這主要表現在過激的政治體製改革和産權改革上,但是就國傢財政汲取能力而言,其變化是溫和的,甚至是比較穩定的,俄羅斯、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的政府稅收收入能力都不俗,甚至達到工業化國傢的水平。而拉美的阿根廷、巴西、智利和墨西哥的國傢稅收收入能力都維持在一到二成,應該說是處於中等位置,衹有巴拉圭比較出格,其稅收水平占國民産值的比重是個位數,但是也在9到10個百分點徘徊。而發展中國傢的蒙古和肯尼亞的稅收水平竟然達到二成,考慮到兩個國傢的經濟狀況,不能不說這是一個很高的比例。在其他發展中國傢如印度、印尼的財政收入水平介於一到兩成之間。當然,這個表格中沒有收錄一些"解體"和瀕臨崩潰的國傢,因為這些國傢缺乏數據和全面的統計,可以想見這些國傢的財政汲取能力一定是很低的,因為有的國傢無法有效在全國進行統治。通過對比可以看出,中國的整體稅收汲取能力是明顯偏低的,跟第一、二、三世界相比都偏低,大體在十個百分點左右浮動,1998年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一躍到14.9個百分點。但是總體而言,我國的稅收收入水平尚處在低位運行的水平,不要說與發達國傢,甚至是同發展中國傢都有差距。較低的財政汲取能力必然製約政府的公共管理能力和行政效能,也使得國傢無法完成自己應該完成的一些基本職能。
  表二 中央政府稅收收入占國民生産總值的比重(%)(數據來源:節選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政府財政統計核算IMF/GFS 2003,由作者整理、翻譯成中文)
  表二顯示的是,中央政府的稅收收入占國民生産總值的比重。我們知道一個國傢的整體財政收入是由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兩塊財政收入構成的,中央政府的歲入水平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一個國傢的中央政府的稅收收入水平决定了國傢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動員其財政力量發展國防,建立公共秩序和社會安全網絡,促進基礎設施建設(能源、鐵路、公路、水、電、氣等),進行社會財富的再分配和轉移支付,發展教育和社會福利等。由於各個國傢政治體製、制度結構和文化傳統的差異,其中央政府的稅收汲取能力是不一樣的,比如在發達國傢中,實行聯邦製的國傢由於中央和地方的分權機製,其中央政府的歲入水平一般低於中央集中製的國傢,比如瑞典和法國的中央政府的稅收汲取能力就高於聯邦製下的德國、美國、瑞士和加拿大,但是發達國傢的中央政府稅收水平大體在近二成到近四成的區間波動。過渡經濟國傢中,具有較強中央政府財政能力的是馬來西亞、埃及、南非和肯尼亞,其大體在二成左右波動,海灣國傢是特例,因為其豐厚的石油資源是國傢財政主要來源,再加上國傢很小,人口很少,一些國傢實行低關稅和零關稅的政策,在這裏與其他國傢不具有可比性。拉美國傢的中央政府稅收水平也在一成到兩成之間波動,衹有國傢秩序混亂、受到國際製裁的緬甸和陷入戰亂的塞拉利昂的中央政府的財政能力明顯降到個位數以下,徘徊於3到9個百分點這樣的超低區間,塞拉利昂在2000年甚至沒有中央政府歲入。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新華出版社
第1節:序第2節:中國崛起策一 從中美經濟共生體談起(1)
第3節:中國崛起策一 從中美經濟共生體談起(2)第4節:中國崛起策一 從中美經濟共生體談起(3)
第5節:中國崛起策一 從中美經濟共生體談起(4)第6節:中國崛起策二 中國的地緣睏境和西部突圍(1)
第7節:中國崛起策二 中國的地緣睏境和西部突圍(2)第8節:中國崛起策三 中日關係與中國崛起(1)
第9節:中國崛起策三 中日關係與中國崛起(2)第10節:中國崛起策三 中日關係與中國崛起(3)
第11節:中國崛起策三 中日關係與中國崛起(4)第12節:中國崛起策三 中日關係與中國崛起(5)
第13節:中國崛起策三 中日關係與中國崛起(6)第14節:中國崛起策三 中日關係與中國崛起(7)
第15節:中國崛起策三 中日關係與中國崛起(8)第16節:中國崛起策四 中國對美大戰略的初步探討(1)
第17節:中國崛起策四 中國對美大戰略的初步探討(2)第18節:中國崛起策四 中國對美大戰略的初步探討(3)
第19節:中國崛起策四 中國對美大戰略的初步探討(4)第20節:中國崛起策五 合縱連橫下的世界戰略格局(1)
第21節:中國崛起策五 合縱連橫下的世界戰略格局(2)第22節:中國崛起策五 合縱連橫下的世界戰略格局(3)
第23節:中國崛起策五 合縱連橫下的世界戰略格局(4)第24節:中國崛起策五 合縱連橫下的世界戰略格局(5)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