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季羡林谈人生   》 第66节:关于人的素质的几点思考(2)      Ji Xianlin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Shelley)以诗人的惊人的敏感,在19世纪初叶,正当西方工业发展如火如荼地上升的时候,在他所著的于1821年出版的《诗辨》中,就预见到它能产生的恶果,他不幸而言中,他还为这种恶果开出了解救的药方:诗与想像力,再加上一个爱。这也实在值得我们佩服。
  眼前的这一个世纪末,实在是人类历史上一个空前的大动荡大转轨的时代。在这样的时机中,我们平常所说的"代沟"空前地既深且广。老少两代人之间的隔阂十分严峻。有人把现在年轻的一代人称为"新人类",据说日本也有这个词儿,这个词儿意味深长。
  二人的天性或本能
  我们就处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来探讨人的天性的一些想法。
  两千多年以来,中国哲学史上始终有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性善与性恶。孟子主性善,荀子主性恶,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两说各有拥护者和反对者,中立派就主张性无善无恶说。我个人的看法接近此说,但又不完全相同。如果让我摆脱骑墙派的立场,说出真心话的话,我赞成性恶说,然则根据何在呢?
  由于行当不对头--我重点摘的是古代佛教历史、中亚古代语文、佛教史、中印和中外文化交流史等……我对生理学和心理学所知甚微。根据我多年的观察与思考,我觉得,造物主或天或大自然,一方面赋予人和一切生物(动植物都在内)以极强烈的生存欲,另一方面又赋予它们极强烈的发展扩张欲。一棵小草能在砖石重压之下,以惊人的毅力,钻出头来,真令我惊叹不置。一尾鱼能产上百上千的卵,如果每一个卵都能长成鱼,则湖海有朝一日会被鱼填满。植物无灵,但有能,它想尽办法,让自己的种子传播出去。类似的例子,举不胜举。但是,与此同时,造物主又制造某些动植物的天敌,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猫吃老鼠,等等,等等,总之是,一方面让你生存发展,一方面又遏止你生存发展,以此来保持物种平衡,人和动植物的平衡。这是造物主给生物开玩笑。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意思与此差为相近。如此说来,荀子的性恶说能说没有根据吗?荀子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伪"字在这里有"人为"的意思,不全是"假"。总之,这说法比孟子性善说更能说得过去。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第1节:做真实的自己(代序)第2节:人生第3节:再谈人生
第4节:三论人生第5节:人生的意义与价值(1)第6节:人生的意义与价值(2)
第7节:不完满才是人生(1)第8节:不完满才是人生(2)第9节:缘分与命运
第10节:谦虚与虚伪第11节:做人与处世第12节:走运与倒霉
第13节:牵就与适应第14节:知足知不足第15节:有为有不为(1)
第16节:有为有不为(2)第17节:三思而行第18节:论压力
第19节:论朋友第20节:论恐惧(1)第21节:论恐惧(2)
第22节:爱情(1)第23节:爱情(2)第24节:爱情(3)
No.   [I]   II   [III]   [IV]   [V]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