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类 世界王牌特种部队实录   》 第66节:以色列特种部队(11)      Wang Junjiao

  在近战武器方面,以色列特种部队使用由以制“乌齐”式冲锋枪改进而成的“微型乌齐”。这种枪比大口径手枪略小,便于携带,射速为每分钟1500发。近年来,西方各国特种部队普遍使用德制MP5系列冲锋枪,这种枪几乎在各个方面均优于“微型乌齐”。但以军特种部队仍独一无二地坚持使用“乌齐”,其主要原因可能还是预算问题——MP5系列极为昂贵。
  对于从事人质营救作战的特种部队来说,手枪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武器。20世纪70年代,总参侦察营主要使用意大利制造的0.22英寸“贝雷塔”小口径手枪。主要是因为这种枪威力小,即使误伤人质也不易致命。但在1973的“少年之春”和1976年的恩德培行动中,小口径手枪的缺点暴露了出来:突击队用装了消音器的“贝雷塔”手枪向哨兵射击,两次均未能一枪致命,从而使哨兵来得及发出警报。从此以后,以军特种部队基本不再使用这种手枪。目前主要使用的是瑞士与德国合资制造的9毫米“西格绍尔”P226手枪和比利时FN“勃朗宁”手枪。
  狙击步枪也是特种部队的重要武器,侦察营对于这一点尤为重视——根据以色列反恐怖作战大纲,侦察营担负反恐怖作战任务,因此,其每个小队中都配有4名狙击手,是一般特种部队的2倍。根据作战距离和要求的不同,各狙击手分别配备“毛瑟”SR86型、美制7.62毫米M24型和12.7毫米“巴雷特”82A1等型号的狙击步枪。有独立预算的总参侦察营还拥有其他部队想都不敢想的名贵武器——德制“黑克勒-科赫”PSGl半自动狙击步枪,每支单价在15000美元以上。
  总参侦察营和其他两支担任人质营救值班任务的部队(海军13中队和警方的“雅曼”特警队)都有三套武器装备:第一套是日常训练和作战的标准装备,称为“蓝色装备”,由队员随身携带。另外两套是在进行人质营救作战时使用的装备,一套存放在值班直升机内,称为“红色装备”,另一套存放在值班机动车里,称为“黄色装备”。在进行人质营救时,首先考虑用直升机赶往现场,在不能使用直升机时则乘车前往。
  总参侦察营当前的驻地是以色列中部的希尔金基地,总参侦察营的实力一直是对这支部队感兴趣的人们关心的问题。但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种猜测和说法是有现实依据的。下面所说的也仅是一个推测:
  以色列特种部队的编制以小队为基础。但各支部队的小队人数差别很大,通常为10~15人,近似一个班的规模。在一些规模较大的特种部队里,小队以上还有近似连级分队的建制,可称之为“连”。
  1973年“赎罪日战争”时,侦察营下辖4~5个连,每连下辖几个小队,全营实力约200~250人(其中半数为预备役),接近正规步兵营的规模。
  次年的马阿洛特事件后,总参授权侦察营增招40名人员,组建专门的人质营救分队——269部队。至此,侦察营的规模得到进一步扩大。现在应该已超过300人。
  侦察营营长为中校,营部设有作战、情报、通信、后勤、军械等部门。营下设连,连长为上尉。连下辖小队,小队长为少尉或中尉,每个小队约14人,其中10名是侦察兵,4人是狙击手。
  1999年,以色列进行了“跨越2000”军队改革计划,将原地面部队司令部改为陆军司令部,在陆军司令部下增设野战侦察司令部,总参侦察营和其他一些部队被划归到这个司令部之下。此举表明,以色列陆军特种部队已正式获得了兵种地位。
  六、“萨耶雷特”
  以色列的特种部队在全球闻名,但有趣的是,以色列没有“特种部队”这个词,所有执行特殊任务的部队都被统称为“萨耶雷特”(Sayeret)。在希伯莱语中,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侦察队”或“巡逻队”。虽然有些部队的性质离侦察和巡逻实在是差得太远了些,但也这么叫。因此,从称呼上,以色列的特种部队是看不出实际建制的。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Source】中央编译出版社
第1节:英国特种部队(1)第2节:英国特种部队(2)第3节:英国特种部队(3)
第4节:英国特种部队(4)第5节:英国特种部队(5)第6节:英国特种部队(6)
第7节:英国特种部队(7)第8节:英国特种部队(8)第9节:英国特种部队(9)
第10节:英国特种部队(10)第11节:英国特种部队(11)第12节:英国特种部队(12)
第13节:英国特种部队(13)第14节:英国特种部队(14)第15节:英国特种部队(15)
第16节:英国特种部队(16)第17节:英国特种部队(17)第18节:英国特种部队(18)
第19节:英国特种部队(19)第20节:英国特种部队(20)第21节:英国特种部队(21)
第22节:英国特种部队(22)第23节:英国特种部队(23)第24节:英国特种部队(24)
No.   [I]   II   [III]   [IV]   [V]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