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多尔衮几乎在满清只手遮天,但是他也深知两黄旗中还有很多大臣明里暗里拥护着豪格,豪格始终是他独揽大权的一大隐患。而此时的豪格,丧失了触手可及的皇权,自然于心不甘,他把满腹怨气都撒在了多尔衮身上。顺治元年(1644年)四月,即福临继位的7个月后,豪格受到了他所领正南旗的固山额真何洛会的出面检举,何洛会声称豪格"图谋不轨",并揭发他四处散步不利于多尔衮的谣言,还对自己没有继位而满腹牢骚。
当时,满清正在多尔衮的领导下准备大举入关,全国上下同仇敌忾,人们自然对豪格的行为十分不满,加上检举他的还是八旗中的最高将领,多尔衮自然有充分的理由定豪格罪。一时之间,"言词悖妄"、"罪过多端"的罪名将矛头直指豪格。而豪格的几位掌有大权的心腹也被冠以"附王为乱"的罪名,先后被处死。不过,年幼的顺治帝哭嚷着死活不肯处死自己的兄长,豪格才免于死罪,但从此却被贬为庶人,直到后来清兵入关用人之际,多尔衮才不得不再启用豪格。
从此,多尔衮在独揽大权的道路几乎没有任何隐患了,而满清也彻底平息了当时的政权斗争,精力更加集中在入关一事上。
这个时候,正是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崇祯皇帝在李自成的农民起义中逐渐心力不支,大明朝的江山在风雨飘摇中已经不堪一击。正月,目光长远的多尔衮以"大清皇帝"的名义,向李自成的大顺军诸帅发去了书信,试图联合农民军一起推翻明朝。三月,崇祯皇帝终于在煤山上吊自尽。但是,多尔衮并不知道李自成的农民军已经进驻北京城,四月初,他开始在沈阳调兵遣将,以"奉命大将军"的名义,率领阿济格、多铎以及归降的明将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共满、蒙、汗十多万大军进击山海关。
此时,明朝驻守山海关的总兵吴三桂也起了二心,面对李自成的多次招降,他再三犹豫。最后在四月十三日,派人将李自成攻陷北京城一事告诉了清军,并请求清军入关讨李。接到吴三桂带来的消息,多尔衮迅速做出了决定,立即把农民军看成当前最主要的敌人。不过,多尔衮并不是刚愎自用的人,他不仅运筹帷幄,还注重听取别人的意见。在入关一事上,他先听取了大学士范文程的建议,再征求洪承畴的意见,随后,便派人宣布这次进军的目的--扫除逆乱,消灭农民军。
十九日,行军途中的多尔衮再次收到吴三桂请求出兵的书信,决定正式给予回复。在复信中道出自己出兵的目的后,并声称一定要"唯底定中原,与民休息而已"。实际上,多尔衮旨在入主紫禁城,统一全国。而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不得不在言辞中拉拢吴三桂。至此,以多尔衮为首的清军,彻底转变了在政治上、军事上的战略目标。
两天之后,清军急行到山海关15里以外。而李自成非常担心清军入关,他在多次招降吴三桂不成后,亲自率领二十多万大军奔赴山海关,讨伐吴三桂。二十二日,吴三桂大军首战失利,明显不敌李自成大顺军。吴三桂被李自成包围在城内,心急如焚,再三请求多尔衮出兵解围。
多尔衮身经百战,自然老谋深算,眼看吴三桂的处境十分危机,他也不露声色,而是与多铎、阿济格讨论是否相信吴三桂。直到吴三桂就快在李自成的炮火中彻底灭亡时,多尔衮等才率清军徐徐进至关门5里之外。而此时,李自成也激战了一夜,将士们都疲惫不堪了。见到清军将至,吴三桂急忙率领诸将以及一支精锐部队拼死突围。吴三桂见到多尔衮后,立即俯首称臣。见吴三桂是真的要向清军称臣,多尔衮也爽快地封他为平西王,并命他率军先行,打开关门。
吴三桂开关迎降之后,多铎与阿济格分兵率领精锐军队冲进关内,在城墙上插上白旗。见到城墙上白旗飘飘,多尔衮随即率大军驰进关内。至此,山海关将上演历史上惊心动魄的一战。
李自成也知道了自己一直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吴三桂已经引清兵入关。山海关一战,将是决定他命运的一战。这个昔日令人胆战心惊的"闯王",而今再度显示出了英勇无畏,他将倾尽全力打完这场大仗。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